一种管道橡胶密封垫耐水压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17595发布日期:2022-06-15 11:5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道橡胶密封垫耐水压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耐水压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管道橡胶密封垫耐水压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2.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
3.在对水源的输送中,都是通过连接水管将水源输送到更远的地方,在水管连接之间需要用到橡胶密封垫对水管连接处进行密封,来防止连接处发生水源泄漏,从而需要对橡胶密封垫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传统的胶密封垫耐水压试验装置只能对一个或者一种胶密封垫进行耐水压测试,不能同时测试多种或多个胶密封垫的质量,导致检测的效率不够,同时也减少了客户使用时的选择性。
4.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橡胶密封垫耐水压试验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胶密封垫耐水压试验装置只能对一个或一种胶密封垫进行耐水压测试,不能满足客户需要对多种橡胶密封垫耐水压能力进行对比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橡胶密封垫耐水压试验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胶密封垫耐水压试验装置只能对一个或一种胶密封垫进行耐水压测试,不能满足客户需要对多种橡胶密封垫耐水压能力进行对比的需求。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道橡胶密封垫耐水压试验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下端面开设有通孔,所述工作台下端固定连接有打压装置,所述工作台上端固定连接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上端固定连接有密封装置。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打压装置包括有支撑板、连接柱、打压机、抽水管和打压管,所述工作台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端固定连接有打压机,所述打压机左端固定连接有抽水管,所述打压机上端固定连接有打压管,所述打压管远离打压机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通孔内,工作时,通过启动打压机,打压机通过抽水管、打压管和通孔的配合下,将水抽入第一耐压管和第二耐压管内,达到了使耐压管内空间持续增加压力的效果。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工作台上端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垫,所述第一橡胶垫上端面贴合第一耐压管,所述第一耐压管上端面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垫,所述第二橡胶垫上端面贴合第二耐压管,所述第二耐压管上端面开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三橡胶垫,工作时,通过在工作台、第一耐压管和第二耐压管,上端面开设第
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槽内放置橡胶垫,达到了使第一耐压管和第二耐压管下端面和连接处密封的效果。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装置包括有气缸、气压表和密封板,所述保护罩上端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输出轴下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上端固定连接有气压表,所述密封板下端面与第三橡胶垫上端面贴合,所述气缸输出轴与保护罩之间滑动连接,工作时,通过启动气缸,气缸带动密封板向下移动,密封板下端面与第三橡胶垫上端面接触,在气缸的持续施压中,由于橡胶垫的高度高于安装槽的高度,达到了使第一耐压管和第二耐压管内的空间进行封闭的效果,再通过气压表来反馈封闭空间内的具体压力。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工作台和第一耐压管上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柱,所述第一耐压管和第二耐压管下端面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柱与导向槽之间滑动连接,工作时,通过导向柱与导向槽之间的限位,来控制第一耐压管和第二耐压管放置的位置,达到了使第一耐压管和第二耐压管能位于气缸的正上方的效果。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护罩前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防护门,所述防护门前端固定连接有观察窗,工作时,通过将防护门关上,来透过观察窗进行观察内部的情况,防止在试验中发生意外事故误伤到工作人员,达到了提高设备安全性的效果。
12.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耐压管、第二耐压管、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三安装槽、密封板和气缸的配合下,通过在工作台、第一耐压管和第二耐压管上端面,开设的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槽内,放置第一橡胶垫、第二橡胶垫和第三橡胶垫,然后通过启动气缸,气缸输出轴带动密封板向下移动,密封板进行向下挤压第一耐压管和第二耐压管,来使第一耐压管和第二耐压管内部空间进行封闭,这时在通过打压装置将水注入封闭的空间内,使三个橡胶垫同时受到相同的压力,达到了同时对三个橡胶垫进行耐水压测试实验的效果,以解决现有的胶密封垫耐水压试验装置只能对一个或一种胶密封垫进行耐水压测试,不能满足客户需要对多种橡胶密封垫耐水压能力进行对比的需求。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拆分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图2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工作台,2-通孔,3-保护罩,4-支撑板,5-连接柱,6-打压机,7-打压管,8-第一安装槽,9-第二安装槽,10-第三安装槽,11-第一橡胶垫,12-第二橡胶垫,13-第三橡胶垫,14-第一耐压管,15-第二耐压管,16-气缸,17-气压表,18-密封板,19-导向柱,20-导向槽,21-防护门,22-观察窗,23-抽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管道橡胶密封垫耐水压试验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下端面开设有通孔2,工作台1下端固定连接有打压装置,工作台1上端固定连接有保护罩3,保护罩3上端固定连接有密封装置。
2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打压装置包括有支撑板4、连接柱5、打压机6、抽水管23和打压管7,工作台1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5,连接柱5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支撑板4上端固定连接有打压机6,打压机6左端固定连接有抽水管23,打压机6上端固定连接有打压管7,打压管7远离打压机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通孔2内,工作时,通过启动打压机6,打压机6通过抽水管23、打压管7和通孔2的配合下,将水抽入第一耐压管14和第二耐压管15内,达到了使耐压管内空间持续增加压力的效果。
2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工作台1上端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8,第一安装槽8内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垫11,第一橡胶垫11上端面贴合第一耐压管14,第一耐压管14上端面开设有第二安装槽9,第二安装槽9内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垫12,第二橡胶垫12上端面贴合第二耐压管15,第二耐压管15上端面开设有第三安装槽10,第三安装槽10内固定连接有第三橡胶垫13,工作时,通过在工作台1、第一耐压管14和第二耐压管15上端面开设第一安装槽8、第二安装槽9和第三安装槽10内放置橡胶垫,达到了使第一耐压管14和第二耐压管15下端面和连接处密封的效果。
2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密封装置包括有气缸16、气压表17和密封板18,保护罩3上端固定连接有气缸16,气缸16输出轴下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板18,密封板18上端固定连接有气压表17,密封板18下端面与第三橡胶垫13上端面贴合,气缸16输出轴与保护罩3之间滑动连接,工作时,通过启动气缸16,气缸16带动密封板18向下移动,密封板18下端面与第三橡胶垫13上端面接触,在气缸16的持续施压中,由于橡胶垫的高度高于安装槽的高度,达到了使第一耐压管14和第二耐压管15内的空间进行封闭的效果,再通过气压表17来反馈封闭空间内的具体压力。
2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工作台1和第一耐压管14上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柱19,第一耐压管14和第二耐压管15下端面开设有导向槽20,导向柱19与导向槽20之间滑动连接,工作时,通过导向柱19与导向槽20之间的限位,来控制第一耐压管14和第二耐压管15放置的位置,达到了使第一耐压管14和第二耐压管15能位于气缸16的正上方的效果。
2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保护罩3前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防护门21,防护门21前端固定连接有观察窗22,工作时,通过将防护门21关上,来透过观察窗22进行观察内部的情况,防止在试验中发生意外事故误伤到工作人员,达到了提高设备安全性的效果。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将第一安装槽8内放置第一橡胶垫11,然后将第一耐压管14上的导向槽20穿过导向柱19时第一耐压管14放置在第一橡胶垫11上端,在第二安装槽9内放置第二橡胶垫12,再将第二耐压管15上的导向槽20穿过导向柱19使第二耐压管15放置在第二橡胶垫12上端,然后将防护门21关闭后再启动气缸16,气缸16输出轴带动密封板18移动,密封板18上端面接触到第三橡胶垫13后继续下压,直到使第一耐压管14和第二耐压管15内的空间封闭,然后启动打压机6,打压机6通过抽水管23、打压管7和通孔2的配合下,使水注入到第一耐压管14和第二耐压管15内封闭的空间内,使空
间内的压力增大,工作人员通过透过观察窗22来观察气压表17的压力,三种不同橡胶垫的耐水压能力的上限,通过压力的持续上升,便可以展现出来,通过多次试验,便可以得出耐水压能力最高的橡胶垫,以便客户的选择。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