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循环盐雾综合试验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62250发布日期:2022-06-29 04:00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循环盐雾综合试验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循环盐雾综合试验箱。


背景技术:

2.混合气体试验主要用于确定工作或者储存的室内环境存在的混合气体对电工电子产品元件、系统与材料的影响,特别是接触件与连接件受这些混合气体腐蚀的影响。通过对元器件进行混合气体的腐蚀试验,从而了解元器件耐腐蚀的性能,再根据具体工作环境的不同,对元器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提高元器件在腐蚀环境下的使用寿命。用于混合气体试验的设备必须符合气体腐蚀试验要求,向样品箱内持续导入一定浓度的混合气体,并且需要根据试验要求,设定样品箱内的温度和湿度。同时,由于进行混合气体试验的场所通常是在室内,而混合气体又是具有高危险性的腐蚀气体,所以混合气体腐蚀试验箱的密封性能必须能够保证腐蚀气体不会泄漏到室内空气中,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
3.现有的复合循环盐雾综合试验箱的舱盖不具备去除盐雾的功能,使舱盖内壁在试验过程中会附着一层致密的盐雾,导致试验人员的视线受阻,不利于试验人员及时有效的观察到当前试验材料的状态并记录,影响了试验数据收集的便利性,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循环盐雾综合试验箱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循环盐雾综合试验箱,当舱盖的内壁上附着盐雾后,试验人员可移动引导部件,通过引导部件带动导流板在移动部件的配合下进行移动,移动的导流板通过刮条对舱盖的顶部内壁进行刮擦,刮擦时产生的液体沿刮条流向第一导流槽,通过第一导流槽的末端流向机体内,避免汇聚成液滴的盐水溶液滴落至试验材料的表面,同时也避免试验人员的视线受阻,便于试验人员及时有效的观察到当前试验材料的状态并记录,提高了试验数据收集的便利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循环盐雾综合试验箱,包括机体、与所述机体一侧转动连接的舱盖,所述舱盖的顶部安装有引导部件,所述舱盖的内部安装有相连接的移动部件和刮擦部件;
6.所述移动部件包括贯穿所述舱盖两侧并与所述舱盖固定套接的两个第二限位杆,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外侧均套设有两组滑轮,每组所述滑轮均包括两个滑轮,所述滑轮的外侧开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与所述滑轮的外侧贴合,所述滑轮的两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同组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同一第一连接板,同侧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板,所述刮擦部件包括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顶部固定连接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为倒v字型构件,所述导流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第一导流槽和两个安装槽以及第二导流槽,两个所述安装槽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导流槽之间,所述第二导流槽位于两个所述安装槽之间,所述第一导流槽为弧形,所述导流板的顶部边缘倒有圆角,所述第一导流槽延伸至所述导流板顶部边缘,所述安装槽为倒t型构件,所述安装槽内固定套接
有刮条,所述刮条为倒t型,所述刮条的顶端与所述舱盖的顶部内壁贴合;
7.所述移动部件用于辅助所述刮擦部件移动,所述引导部件用于引导所述刮擦部件移动。
8.优选的,所述第二导流槽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
9.优选的,所述引导部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舱盖顶部的两个第一固定套,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套的内侧固定套接有同一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外圈滑动套接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套接有布套,所述布套的内部固定套接有第二磁铁,所述布套的底部与所述舱盖的顶部贴合。
10.优选的,所述布套为柔软布料或海绵,所述活动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
11.优选的,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相吸,所述机体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台。
12.优选的,所述导流板与所述舱盖不接触,所述第一导流槽的低于所述安装槽。
13.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为丁字型构件,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夹角处设置有加强筋。
14.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杆与所述第一固定套通过第一紧固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杆与所述舱盖通过第二紧固螺栓固定连接。
15.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6.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当舱盖的内壁上附着盐雾后,试验人员可移动引导部件,通过引导部件带动导流板在移动部件的配合下进行移动,移动的导流板通过刮条对舱盖的顶部内壁进行刮擦,刮擦时产生的液体沿刮条流向第一导流槽,通过第一导流槽的末端流向机体内,避免汇聚成液滴的盐水溶液滴落至试验材料的表面,同时也避免试验人员的视线受阻,便于试验人员及时有效的观察到当前试验材料的状态并记录,提高了试验数据收集的便利性;
17.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把手移动引导部件,通过第二磁铁对第一磁铁的吸力使第二磁铁带动第一磁铁移动,通过布套对第一磁铁的包裹避免第一磁铁移动时刮伤舱盖的表面,进而使舱盖的舱盖表面留下划痕,影响试验人员的观察,通过第一限位杆和舱盖的限制使得第一磁铁只能沿直线运动,避免第二磁铁发生偏离,进而对第一磁铁失去引导功能,影响刮擦部件的正常使用,阻碍试验人员对试验的观察。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复合循环盐雾综合试验箱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舱盖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舱盖剖视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引导部件、刮擦部件和移动部件装配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图4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导流板剖视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刮条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机体;2、舱盖;3、第一固定套;4、第一限位杆;5、活动柱;6、固定板;7、布套;8、把手;9、第二限位杆;10、滑轮;11、第一转轴;12、第一连接板;13、第二连接板;14、导流板;15、刮条;16、第一导流槽;17、第二导流槽;18、安装槽;19、保护壳;20、控制台。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实施例:参考图1-4所示的一种复合循环盐雾综合试验箱,包括机体1、与机体1一侧转动连接的舱盖2,舱盖2为透明的亚克力材料,便于对机体1内正在进行试验的材料进行观察,舱盖2的顶部安装有引导部件,舱盖2的内部安装有相连接的移动部件和刮擦部件;
29.移动部件包括贯穿舱盖2两侧并与舱盖2固定套接的两个第二限位杆9,两个第二限位杆9的外侧均套设有两组滑轮10,每组滑轮10均包括两个滑轮10,滑轮10的外侧开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与滑轮10的外侧贴合,滑轮10的两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1,同组第一转轴11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同一第一连接板12,同侧两个第一连接板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板13;
30.通过同组滑轮10、第一转轴11和第一连接板12的装配,使得滑轮10与第二限位杆9的外侧紧密贴合,通过第二连接板13使移动部件与刮擦部件固定连接,便于刮擦部件通过滑轮10进行高效移动,为刮擦部件提供了有效支撑。
31.在本实施例中,刮擦部件包括与两个第二连接板13顶部固定连接的导流板14,导流板14为倒v字型构件,导流板14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第一导流槽16和两个安装槽18以及第二导流槽17,两个安装槽18位于两个第一导流槽16之间,第二导流槽17位于两个安装槽18之间,第一导流槽16为弧形,导流板14的顶部边缘倒有圆角,第一导流槽16延伸至导流板14顶部边缘,安装槽18为倒t型构件,安装槽18内固定套接有刮条15,刮条15为倒t型,刮条15的顶端与舱盖2的顶部内壁贴合,第二导流槽1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保护壳19,保护壳1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
32.移动部件用于辅助刮擦部件移动,引导部件用于引导刮擦部件移动;
33.当试验进行到一定时间时,舱盖2的内壁上会附着一层致密的盐雾,此时若需要观察机体1内正在试验的材料,可通过移动引导部件,通过引导部件对第一磁铁的吸力带动导流板14在移动部件的配合下进行移动,移动的导流板14通过刮条15对舱盖2的顶部内壁进行刮擦,刮擦时产生的液体沿刮条15流向第一导流槽16,通过第一导流槽16的末端流向机体1内,避免汇聚成液滴的盐水溶液滴落至试验材料的表面,同时也避免试验人员的视线受阻,便于试验人员及时有效的观察到当前试验材料的状态并记录,提高了试验数据收集的便利性。
34.在本实施例中,引导部件包括固定安装在舱盖2顶部的两个第一固定套3,两个第一固定套3的内侧固定套接有同一第一限位杆4,第一限位杆4的外圈滑动套接有活动柱5,活动柱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6,固定板6的底部固定套接有布套7,布套7的内部固定套
接有第二磁铁,布套7的底部与舱盖2的顶部贴合,布套7为柔软布料或海绵,活动柱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8;
35.通过把手8移动引导部件,通过第二磁铁对第一磁铁的吸力使第二磁铁带动第一磁铁移动,通过布套7对第一磁铁的包裹避免第一磁铁移动时刮伤舱盖2的表面,进而使舱盖2的舱盖2表面留下划痕,影响试验人员的观察,通过第一限位杆4和舱盖2的限制使得第一磁铁只能沿直线运动,避免第二磁铁发生偏离,进而对第一磁铁失去引导功能,影响刮擦部件的正常使用,阻碍试验人员对试验的观察。
3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吸,机体1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台20,通过控制台20对机体1进行控制,便于试验人员对试验参数进行调整。
37.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板14与舱盖2不接触,避免导流板14移动时在舱盖2的内壁留下划痕,影响试验人员观察,第一导流槽16的低于安装槽18,便于刮条15将刮擦下的液滴引导至第一导流槽16内,进而通过第一导流槽16将液滴引导至机体1内,避免液滴在安装槽18内堆积,进而影响安装槽18与刮条15的装配契合度。
3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13为丁字型构件,第二连接板13的夹角处设置有加强筋,通过加强筋提高第二连接板13的支撑强度,便于第二连接板13对导流板14进行支撑,避免第二连接板13在导流板14移动的过程中发生断裂,影响导流板14的正常使用,进而影响试验效率。
3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杆4与第一固定套3通过第一紧固螺栓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杆9与舱盖2通过第二紧固螺栓固定连接,装配简单实用,便于实现第一固定套3和第一限位杆4、舱盖2和第二限位杆9的安装与拆解,提高了安装效率。
40.本实用工作原理:
41.当试验进行到一定时间时,舱盖2的内壁上会附着一层致密的盐雾,此时若需要观察机体1内正在试验的材料,可通过移动引导部件,通过引导部件对第一磁铁的吸力带动导流板14在移动部件的配合下进行移动,移动的导流板14通过刮条15对舱盖2的顶部内壁进行刮擦,刮擦时产生的液体沿刮条15流向第一导流槽16,通过第一导流槽16的末端流向机体1内,避免汇聚成液滴的盐水溶液滴落至试验材料的表面,同时也避免试验人员的视线受阻,便于试验人员及时有效的观察到当前试验材料的状态并记录,提高了试验数据收集的便利性;
42.通过把手8移动引导部件,通过第二磁铁对第一磁铁的吸力使第二磁铁带动第一磁铁移动,通过布套7对第一磁铁的包裹避免第一磁铁移动时刮伤舱盖2的表面,进而使舱盖2的舱盖2表面留下划痕,影响试验人员的观察,通过第一限位杆4和舱盖2的限制使得第一磁铁只能沿直线运动,避免第二磁铁发生偏离,进而对第一磁铁失去引导功能,影响刮擦部件的正常使用,阻碍试验人员对试验的观察。
4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