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氧化碳气瓶充装检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气瓶充装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2.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是一种碳氧化合物,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不助燃、不可燃。略溶于水中,形成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二氧化碳在放置时需要用到气瓶,在气瓶充装完成后需要用到检测装置
3.针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2022813747.2)所提出的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气瓶充装检测装置,涉及二氧化碳气瓶充装检测领域,包括气瓶,气瓶的顶部安装有安装管,安装管的顶部通过连接管与移动环相连接,连接管的顶部连接有抱紧筒。本实用新型使用人员将连接头与气瓶连接后,打开气瓶阀门,防爆压力表即可以自动测出气瓶内余压,当余压低于防爆压力表低限时,防爆电磁阀处于断开状态,开启手动阀后,充装气体不能充装进入气瓶,当余压高于防爆压力表低限时,防爆电磁阀处于闭合状态,开启手动阀后,充装气体可以充装进入气瓶,能够在气瓶充装前自动检测气瓶内余压,并能够对余压合格的气瓶进行充装,提高气瓶充装效率,降低人员劳动强度。
4.但是该装置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该装置实用性较差,难以捕捉到气瓶漏气问题,影响气瓶充气的质量,且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气瓶容易出现晃动问题,稳定性不好进一步影响气瓶漏气检测效果。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气瓶充装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该装置实用性较差,难以捕捉到气瓶漏气问题,影响气瓶充气的质量,且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气瓶容易出现晃动问题,稳定性不好进一步影响气瓶漏气检测效果。
6.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7.用于二氧化碳气瓶充装检测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
8.本技术具体是这样的:
9.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气瓶充装检测装置,包括基板,还包括:
10.固定架,固定连接在基板顶部,所述固定架内部设置有料箱部件,所述料箱部件内部顶壁设置有放置缓冲组件,所述放置缓冲组件内部设置有气瓶,所述气瓶顶部设置有防爆电磁阀,
11.安装板,通过底座固定连接在固定架顶部,所述安装板内壁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转动端连接有驱动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外壁连接有u型板,所述u型板远离缓冲组件的一端外壁通过限位组件连接在固定架外壁,所述驱动组件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与u型板相连接。
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放置缓冲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料箱部件内部顶壁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基板的一端外壁滑动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顶部设置有与气瓶相匹配的限位套。
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放置板与基板之间设置有与固定杆相匹配的弹性件。
14.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连接在驱动电机输出端外壁的全齿轮,所述u型板内壁设置有齿板,所述全齿轮与齿板相互啮合。
1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u型板外壁的限位块,所述固定架外壁设置有与限位块相匹配的限位框。
1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u型板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部设置有与气瓶相匹配的橡胶垫。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准确检测气瓶的漏气问题,避免检测有遗漏影响该装置的充气质量,同时保证了该装置滑动时的稳定性。
18.在本技术的方案中:
19.1.通过设置的驱动电机、u型板、全齿轮和齿板,可以准确检测气瓶的漏气问题,避免检测有遗漏影响该装置的充气质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实用性较差,难以捕捉到气瓶漏气问题,影响气瓶充气的质量的问题;
20.2.通过设置的限位块和限位框,有效保证了该装置滑动时的稳定性,避免其出现抖动问题影响气瓶漏气检测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气瓶容易出现晃动问题,稳定性不好进一步影响气瓶漏气检测效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二氧化碳气瓶充装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22.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二氧化碳气瓶充装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23.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二氧化碳气瓶充装检测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二氧化碳气瓶充装检测装置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25.图中标示:
26.10、基板;101、固定架;102、料箱部件;103、安装板;104、驱动电机;105、全齿轮;106、限位框;107、u型板;108、限位块;109、放置板;110、限位套;20、固定杆;201、弹性件;202、齿板;203、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8.因此,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
护的范围。
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3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2.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提出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气瓶充装检测装置,包括基板10,还包括:
33.固定架101,固定连接在基板10顶部,固定架101内部设置有料箱部件102,料箱部件102内部顶壁设置有放置缓冲组件,放置缓冲组件内部设置有气瓶,气瓶顶部设置有防爆电磁阀,
34.安装板103,通过底座固定连接在固定架101顶部,安装板103内壁设置有驱动电机104,驱动电机104转动端连接有驱动组件,缓冲组件外壁连接有u型板107,u型板107远离缓冲组件的一端外壁通过限位组件连接在固定架101外壁,驱动组件远离驱动电机104的一端与u型板107相连接,通过设置的放置缓冲组件和限位组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准确检测气瓶的漏气问题,避免检测有遗漏影响该装置的充气质量,同时保证了该装置滑动时的稳定性。
35.如图3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放置缓冲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料箱部件102内部顶壁的固定杆20,固定杆20远离基板10的一端外壁滑动连接有放置板109,放置板109顶部设置有与气瓶相匹配的限位套110,通过设置的固定杆20和限位套110,有效保证了该装置滑动时的稳定性,避免其出现抖动问题影响气瓶漏气检测效果。
36.如图2-3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放置板109与基板10之间设置有与固定杆20相匹配的弹性件201,通过设置的弹性件201和固定杆20,u型板107通过固定环203带动气瓶向下运动。
37.如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驱动组件包括连接在驱动电机104输出端外壁的全齿轮105,u型板107内壁设置有齿板202,全齿轮105与齿板202相互啮合,通过设置的驱动电机104、u型板107、全齿轮105和齿板202,可以准确检测气瓶的漏气问题,避免检测有遗漏影响该装置的充气质量。
38.如图2-4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u型板107外壁的限位块108,固定架101外壁设置有与限位块108相匹配的限位框106,通过设置的限位块108和限位框106,有效保证了该装置滑动时的稳定性,避免其出现抖动问题影响气瓶漏气检测效果。
39.如图1-2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u型板107设
置有固定环203,固定环203内部设置有与气瓶相匹配的橡胶垫,通过设置的固定环203和橡胶垫,有效保证气瓶在其内部运动时的稳定性,同时避免出现晃动导致刮蹭气瓶外壁的问题发生。
40.具体的,本用于二氧化碳气瓶充装检测装置在使用时:当需要对气瓶进行检测时,将料箱部件102注入清水,同时将充满二氧化碳的气瓶放置在限位套110内部,启动驱动电机104,驱动电机104输出端带动全齿轮105转动,全齿轮105通过齿板202带动u型板107和限位块108沿着限位框106内壁向下运动,通过设置的限位块108和限位框106,有效保证了该装置滑动时的稳定性,避免其出现抖动问题影响气瓶漏气检测效果,进而u型板107通过固定环203带动气瓶向下运动,从而限位套110带动放置板109沿着固定杆20外壁向下运动,通过设置的固定环203和橡胶垫,有效保证气瓶在其内部运动时的稳定性,同时避免出现晃动导致刮蹭气瓶外壁的问题发生,当气瓶运动至料箱部件102底部直至低于水平面时,从而观察料箱部件102内部的水泡情况,若底部不断有小气泡出现,从而可以判断气瓶有漏气问题,反之则说明气瓶正常,然后反向启动驱动电机104,从而可以气瓶取出,通过设置的驱动电机104、u型板107、全齿轮105和齿板202,可以准确检测气瓶的漏气问题,避免检测有遗漏影响该装置的充气质量。
41.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