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升降器的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14779发布日期:2022-11-25 17:00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玻璃升降器的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玻璃升降器领域,特别是一种玻璃升降器的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节能环保、转型升级已提高到关系国家安全的高度,因此改进传统结构和进行技术创新显得尤其重要。原电动玻璃升降器检测机构为直立放置,员工操作时需抬高手肘,导致操作困难;直立放置机构测试时玻璃升降器卸载或装载易引起玻璃升降器掉落损坏。
3.同时玻璃升降器在推动玻璃上升时无法测量上升过程中玻璃的冲击力,冲击力过大容易导致玻璃损坏或者装载玻璃升降器的门框上止档位置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升降器的检测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玻璃升降器的检测设备,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内的翻转板,所述翻转板上设有升降器工装板,所述升降器工装板上设有玻璃升降器,所述翻转板底面的一侧通过连接轴与机架翻转连接,所述翻转板的底面设有与连接轴垂直的轨道,所述轨道上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翻转板下方的机架内竖直设有手摇升降器,所述手摇升降器的顶端与移动块铰接。
7.优选的,在上述的玻璃升降器的检测设备中,所述升降器工装板一侧的翻转板上设有一对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呈“l”型,所述限位块包围升降器工装板的折角,所述翻转板上设有多个压紧装置。
8.优选的,在上述的玻璃升降器的检测设备中,所述压紧装置包括支撑块、第一旋转板、第二旋转板和弯折板,所述弯折板的一端与支撑块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板设置在弯折板背离升降器工装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旋转板的一端与支撑块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板未与支撑块转动连接的一端与第一旋转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板朝向弯折板的一端与弯折板的弯折处转动连接,所述弯折板未与支撑块转动连接的一端设置在升降器工装板的上方,所述弯折板未与支撑块转动连接的一端设有压紧块。
9.优选的,在上述的玻璃升降器的检测设备中,所述弯折板未与支撑块转动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贯穿弯折板的上下端面,所述压紧块设置在第一滑槽的下方,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贯穿第一滑槽的螺杆,所述压紧块固定在螺杆的底端,所述第一滑槽的上下两侧设有套设在螺杆上的一对挡片,所述挡片的宽度大于第一滑槽的宽度,一对所述挡边相背的一侧均设有与螺杆螺纹连接的螺母。
10.优选的,在上述的玻璃升降器的检测设备中,所述挡片的前后两端设有包围弯折板前后端面的翻边。
11.优选的,在上述的玻璃升降器的检测设备中,所述第一旋转板未与弯折板转动连接的一端设有压紧把手。
12.优选的,在上述的玻璃升降器的检测设备中,所述升降器工装板一侧的翻转板上设有测力装置,所述测力装置包括测力传感器和一对滑轨,所述滑轨的一端朝向升降器工装板设置,所述测力传感器通过滑块与一对滑轨滑动连接,一对所述滑轨之间的翻转板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滑轨平行设置且贯穿翻转板的上下端面,所述滑块的底面设有贯穿第二滑槽延伸至翻转板下方的连接块,所述翻转板底面设有驱动连接块沿滑轨移动的驱动气缸。
13.优选的,在上述的玻璃升降器的检测设备中,所述测力传感器朝向升降器工装板的一侧设有顶块,所述顶块与测力传感器相向的一端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插块和插槽,所述插块的侧壁上设有销孔,所述测力传感器外设有贯穿测力传感器且与销孔配合连接的插销。
14.优选的,在上述的玻璃升降器的检测设备中,所述滑轨背离升降器工装板一侧的端部设有止档块。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6.1、该检测设备通过结构配合,使得翻转板翻转至合适角度,从而方便员工操作,减小工作强度,避免玻璃升降器掉落的情况发生,防止玻璃升降器易掉落损坏。
17.2、增设测力装置,从而测试玻璃上升过程中的冲击力,避免产生过大的冲击力,对玻璃升降器的性能更好的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玻璃升降器的检测设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玻璃升降器的检测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玻璃升降器的检测设备的立体图;
22.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压紧装置的剖面结构图;
23.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测力传感器与顶块的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玻璃升降器的检测设备,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机架1内的翻转板2,翻转板2上设有升降器工装板3,升降器工装板 3上设有玻璃升降器4,翻转板2底面的一侧通过连接轴5与机架1翻转连接,翻转板2的底面设有与连接轴5垂直的轨道
6,轨道6上滑动连接有移动块7,翻转板2下方的机架1内竖直设有手摇升降器8,手摇升降器8的顶端与移动块7铰接。
26.在该技术方案中,该检测设备通过结构配合,使得翻转板翻转至合适角度,从而方便员工操作,减小工作强度,避免玻璃升降器掉落的情况发生,防止玻璃升降器易掉落损坏。
27.在一实施例中,升降器工装板3一侧的翻转板2上设有一对限位块9,限位块9呈“l”型,限位块9包围升降器工装板3的折角,翻转板2上设有多个压紧装置10。
28.进一步的,压紧装置10包括支撑块1001、第一旋转板1002、第二旋转板1003和弯折板1004,弯折板1004的一端与支撑块1001的顶端转动连接,第二旋转板1003设置在弯折板1004背离升降器工装板3的一侧,第二旋转板1003的一端与支撑块1001的顶端转动连接,第二旋转板1003未与支撑块 1001转动连接的一端与第一旋转板1002转动连接,第一旋转板1002朝向弯折板1004的一端与弯折板1004的弯折处转动连接,弯折板1004未与支撑块 1001转动连接的一端设置在升降器工装板2的上方,弯折板1004未与支撑块 1001转动连接的一端设有压紧块1005。
29.进一步的,第一旋转板1002未与弯折板1004转动连接的一端设有压紧把手1006。
30.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位块和压紧装置配合实现对工装板的固定,并且可以对不同规格的工装板进行固定,更加灵活高效。
31.在一实施例中,弯折板1004未与支撑块1001转动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滑槽1007,第一滑槽1007贯穿弯折板1004的上下端面,压紧块1005设置在第一滑槽1007的下方,第一滑槽1007内设有贯穿第一滑槽1007的螺杆1008,压紧块1005固定在螺杆1008的底端,第一滑槽1007的上下两侧设有套设在螺杆1008上的一对挡片1009,挡片1009的宽度大于第一滑槽1007的宽度,一对挡边1009相背的一侧均设有与螺杆1008螺纹连接的螺母1010。
32.进一步的,挡片1010的前后两端设有包围弯折板1004前后端面的翻边 1011。
33.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结构配合,螺杆看在第一滑槽内滑动从而调整压紧块的位置,从而适用压紧不同的工装板,更加灵活高效。
34.在一实施例中,升降器工装板3一侧的翻转板2上设有测力装置11,测力装置11包括测力传感器1101和一对滑轨1102,滑轨1102的一端朝向升降器工装板3设置,测力传感器1101通过滑块1103与一对滑轨1102滑动连接,一对滑轨1102之间的翻转板2上设有第二滑槽1104,第二滑槽1104与滑轨 1102平行设置且贯穿翻转板2的上下端面,滑块1103的底面设有贯穿第二滑槽1104延伸至翻转板2下方的连接块1105,翻转板2底面设有驱动连接块 1105沿滑轨1103移动的驱动气缸1106。
35.进一步的,滑轨1102背离升降器工装板3一侧的端部设有止档块1107。
36.在该技术方案中,增设测力装置,从而测试玻璃上升过程中的冲击力,避免产生过大的冲击力,对玻璃升降器的性能更好的进行检测。
37.在一实施例中,测力传感器1101朝向升降器工装板3的一侧设有顶块 1108,顶块1108与测力传感器1101相向的一端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插块1109 和插槽1110,插块1109的侧壁上设有销孔1111,测力传感器1101外设有贯穿测力传感器1101且与销孔1111配合连接的插销1112。
38.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增设顶块延伸至工装板的上方,从而更加方便的进行测力,
同时顶块与传感器通过销孔和插销的配合可拆洗连接,从而方便工装板在安装时卡至顶块的下方。
3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0.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