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叶轮水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04048发布日期:2022-06-24 23:49阅读:75来源:国知局
双叶轮水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水表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双叶轮水表。


背景技术:

2.水表是测量水流量的仪表,大多是水的累计流量测量,一般分为容积式水表和速度式水表两类,而现有的水表在用户不使用时,其内部大多存有多余的空气,导致水表空转,从而造成水量的计量不准确。
3.在相关技术中,存在一种防空转水表,其运行原理为在水流经过时,水压使第一阀芯压缩第一弹簧,水流自封板与第一阀芯之间间隔流入,经过第一阀芯的侧壁流水口与第一弹簧座流通孔流入计量机构,之后水压使第二阀芯压缩第二弹簧,水流自第二阀芯与第三安装腔之间的间隔流经第二阀芯侧壁流水孔与第二弹簧座流通孔流出,从而通过第一阀芯、第二阀芯以及第一压缩弹簧和第二压缩弹簧的相互配合,对水管中的“压缩空气”膨胀进行抑制,减少水表的空转的可能性,提高水表计量的精确性,但是在运行过程中水表的计量易受到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的密封性的影响,并且在水流量较大时,对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的冲击力较大,易导致多余空气进行入到水表的内部腔体内,从而导致水表计量不够准精确。
4.因此,如何既能够避免水表出现空转,又能够提高水流量的计量准确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叶轮水表,以更好地避免水表出现空转,又能够提高水流量的计量准确性。
7.在一些实施例中,双叶轮水表,包括:壳体、支撑架、清理管、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壳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套壳,套壳的内部设置有仪表盘;支撑架与壳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且支撑架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框架,第一框架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框架;清理管贯穿设置于壳体的低端,且清理管的侧壁设置有可拆卸的端盖;第一叶轮设置于第一框架的内部;第二叶轮设置于第二框架的内部,且第二叶轮的上方设置有减速齿轮腔。
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叶轮水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9.能够通过将第一叶轮设置在第一框架内,第二叶轮设置在第二框架内,并使第一叶轮设置在第二叶轮的上方,在水流量较小的情况下,水流会在壳体的下部位置流通,带动第一叶轮转动进行水流计量,而在水流量较大的情况下,水流进入到第一框架内带动第一叶轮转动的同时,会继续向壳体的上部位置流动,并进入到第二框架内带动到第二叶轮转动,从而通过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的同时转动对水流进行计量,有利于实现能够针对不同
流量进行计量,使水表的计量能够在不同流量的水流冲击下,计量精度更加的准确,并且在水流量较小的情况下,水流只会带动第一叶轮转动进行水流计量,只有在水流量较大的情况下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才会同时转动,进行水流计量,有利于避免水表出现空转,提高水流量的计量准确性。
10.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1.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爆炸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另一爆炸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5是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图;
17.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阀门控制器的连接框图;
20.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模块与转速感应器的连接框图。
21.附图标记:
22.1、壳体;2、进水管;3、出水管;4、套壳;5、仪表盘;6、开合盖;7、铰链;8、清理管;9、外螺纹;10、端盖;11、内螺纹;12、凹槽;13、密封圈;14、支撑架;15、第一框架;16、第一滤板;17、第一叶轮;18、转轴;19、套筒;20、第二叶轮;21、第二框架;22、第二滤板;23、减速齿轮腔;24、第一腔室;25、第二腔室;26、调节阀;27、连接隔板;28、阀门控制器;29、水位传感器;30、第一转轴;31、第二转轴;32、转速感应器;33、计算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24.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25.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
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6.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7.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28.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0.结合图1-8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叶轮水表,包括:壳体1、支撑架14、清理管8、第一叶轮17和第二叶轮20。壳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套壳4,套壳4的内部设置有仪表盘5;支撑架14与壳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且支撑架14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框架15,第一框架15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框架21;清理管8贯穿设置于壳体1的低端,且清理管8的侧壁设置有可拆卸的端盖10;第一叶轮17设置于第一框架15的内部;第二叶轮20设置于第二框架21的内部,且第二叶轮20的上方设置有减速齿轮腔23。
31.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双叶轮水表,能够通过将第一叶轮17设置在第一框架15内,第二叶轮20设置在第二框架21内,并使第一叶轮17设置在第二叶轮20的上方,在水流量较小的情况下,水流会在壳体1的下部位置流通,带动第一叶轮17转动进行水流计量,而在水流量较大的情况下,水流进入到第一框架15内带动第一叶轮17转动的同时,会继续向壳体1的上部位置流动,并进入到第二框架21内带动到第二叶轮20转动,从而通过第一叶轮17和第二叶轮20的同时转动对水流进行计量,有利于实现能够针对不同流量进行计量,使水表的计量能够在不同流量的水流冲击下,计量精度更加的准确,并且在水流量较小的情况下,水流只会带动第一叶轮17转动进行水流计量,只有在水流量较大的情况下第一叶轮17和第二叶轮20才会同时转动,进行水流计量,有利于避免水表出现空转,提高水流量的计量准确性。
32.如图1-3所示,可选地,壳体1的顶端与套壳4之间为螺纹连接。这样,能够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将套壳4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顶端,结构简单,便于对套壳4进行安装和拆卸。
33.可选地,壳体1的侧壁贯穿设置有进水管2,壳体1的另一侧壁贯穿设置有出水管3。这样,水液能够通过进水管2进入到壳体1内,然后再通过出水管3流出,从而使水液的流通更加地通畅,有利于提高水液的流通效率。
34.可选地,进水管2的管径与出水管3的管径相同。这样,在水液从进水管2进入到壳体1内后,在第一叶轮17和第二叶轮20的作用下,会进一步地通过出水管3排出,而进水管2和出水管3的管径相同,有利于提高水液流通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35.可选地,套壳4背向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开合盖6,开合盖6的侧壁设置有铰链7,开合盖6通过铰链7与套壳4转动连接。这样,向上掀动开合盖6在铰链7的作用下可以将开合盖6打开,从而来查看用水量,同时开合盖6能够在壳体1的上部形成保护,避免外物对壳体1的
上部造成损坏,从而使壳体1内部的结构平稳运行。
36.可选地,清理管8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9,端盖10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11,外螺纹9与内螺纹11相配合。这样,可通过清理管8的外侧壁上的外螺纹9与端盖10的内侧壁上的内螺纹11相配合,拧动端盖10使其安装固定在清理管8的外侧壁上,或拧动端盖10对其进行拆卸,从而实现对清理管8的开启或关闭,有利于对清理管8进行及时的清理,避免水液中的杂质堆积在壳体1的底部造成阻塞,提高水液的流通效率。
37.可选地,端盖10与清理管8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3,端盖10朝向清理管8的一面设置有凹槽12,密封圈13与凹槽12相配合。这样,当拧动端盖10使其与清理管8连接固定时,位于凹槽12内的密封圈13能够与清理管8的底部相抵接,从而在清理管8与端盖10之间形成密封结构,有利于提高清理管8与端盖10之间的密封性,能够避免渗水。
38.可选地,清理管8位于支撑架14的正下方。这样,杂质经过支撑架14能够落至清理管8内,能够对水内的杂质进行更好地收集和清理,提高水表内的水流的清洁性,避免杂质堆积阻碍水流的流动,降低水流计量的准确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水流计量的精确性。
39.如图4-5所示,可选地,第一框架15与第一叶轮17之间设置有第一滤板16,第一滤板16与支撑架14的顶面固定连接。这样,通过第一滤板16可以对水中杂质进行拦截,在水质不佳的环境内长期使用后,水内杂质在接触到第一叶轮17前会被第一滤板16拦下,而拦下的杂质会落至清理管8内,拧动端盖10,在内螺纹11与外螺纹9的配合下将端盖10打开,进而来对清理管8内的杂质进行清理,有利于提高第一叶轮17的清洁性,从而避免杂质阻碍第一叶轮17转动,使第一叶轮17能够更好地在水流的带动下转动,进一步地提高水量的计量准确性。
40.可选地,第二框架21与第二叶轮20之间设置有第二滤板22,第二滤板22与减速齿轮腔23的底面固定连接。这样,通过第二滤板22可以对水中杂质进行拦截,在水质不佳的环境内长期使用后,水内杂质在接触到第二叶轮20前会被第二滤板22拦下,而拦下的杂质会落至清理管8内,拧动端盖10,在内螺纹11与外螺纹9的配合下将端盖10打开,进而来对清理管8内的杂质进行清理,有利于提高第二叶轮20的清洁性,从而避免杂质阻碍第二叶轮20转动,使第二叶轮20能够更好地在水流的带动下转动,进一步地提高水量的计量准确性。
41.可选地,第一滤板16和第二滤板22的尺寸相同。这样,便于提高对水中杂质拦截的稳定性以及连贯性,从而通过第一滤板16和第二滤板22减少水中的杂质,提高水质,同时在第一滤板16和第二滤板22的作用下,还能够将水中的杂质进行拦截,并使杂质落入到清理管8内,从而有利于对水中的杂质进行拦截收集以及清理。
42.可选地,第一叶轮1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轴18,转轴18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套筒19,套筒19与支撑架14固定连接,转轴18的顶端穿过第二叶轮20延伸至减速齿轮腔23的输入端。这样,转轴18在转动时,能够通过减速齿轮腔23的配合,使得水表表针转动,从而通过水表表针的指数更好地获取水量的计量信息,提高水表的计量准确性。
43.可选地,第一叶轮17与第二叶轮20结构相同,第一叶轮17位于壳体1内流通管路的下部区域,第二叶轮20位于壳体1内流通管路的上部区域。这样,当壳体1内流通管路中的流量较大时,第一叶轮17和第二叶轮20会同时在水流的带动下进行转动,在流通管路内的流量较小时,带动位于下部区域的第一叶轮17转动,从而能够针对不同流量进行计量,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性。
44.结合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叶轮17设置于第一腔室24内,第二叶轮20设置于第二腔室25内。这样,能够使第一叶轮17在第一腔室24内转动,第二叶轮20在第二腔室25内转动,从而在水流量较大的情况下,打开调节阀26使水流从第一腔室24内流到第二腔室25内,带动第二叶轮20转动,有利于使第一叶轮17和第二叶轮20的转动互不干扰,避免水表出现空转,提高水流的计量精确性。
45.可选地,第一腔室24与第二腔室25之间设置有调节阀26。这样,能够通过控制调节阀26的开度,使第一腔室24内的水流进入到第二腔室25内,从而带动第二叶轮20转动,实现在水流量较大时对水流进行精确计量,同时还能够防止在水流量较小时,第二叶轮20发生空转,有利于提高水流量的计量准确性。
46.可选地,第一腔室24和第二腔室25的两侧分别与进水管2和出水管3连通。这样,在水流量较小的情况下,可以关闭调节阀26,从而使水流能够通过进水管2进入到第一腔室24内,在壳体1的下部流动,带动第一叶轮17转动,实现对小水流量的计量;而在水流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打开调节阀26,水流进入到第一腔室24内带动第一叶轮17转动的同时,会向壳体1的上部流动进入到第二腔室25内带动第二叶轮20转动,实现对大水流量的计量,从而通过第一叶轮17和第二叶轮20的转动对水流进行计量,有利于避免在水流量较小的情况下,第二叶轮20出现空转,提高水流量计量的准确性。
47.可选地,第一腔室24与第二腔室25之间设置有连接隔板27,且连接隔板27的边缘处下侧与第一框架15固定连接,下侧与第二框架21固定连接。这样,通过在第一腔室24与第二腔室25之间设置有连接隔板27,能够使第一腔室24内的第一叶轮17以及第二腔室25内的第二叶轮20在转动时互不干扰,提高第一叶轮17和第二叶轮20的转动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对水流计量的精确性。
48.可选地,调节阀26设置于连接隔板27上,且位于转轴18与第一框架15之间。这样,可以通过控制调节阀26的开启或关闭,控制第一腔室24内的水流进入到第二腔室25内,从而实现通过双叶轮转动对水流进行计量,有利于提高对水流计量的精确性。
49.如图2以及图6所示,可以理解地,壳体1的外侧设置有阀门控制器28,且阀门控制器28与调节阀26连接,用于控制调节阀的开启或关闭。这样,可以通过阀门控制器28方便快捷地控制调节阀26的开启或关闭,从而在水流量较大的情况下,通过阀门控制器28控制调节阀26开启,在水流量较小的情况下,通过阀门控制器28控制调节阀26关闭,从而实现通过第一叶轮17对小水流量进行计量,通过第一叶轮17和第二叶轮20对大水流量进行计量,有利于提高对水流的计量精确性,同时避免在水流量较小的情况下,第二叶轮20出现空转导致水流量计量不够精确。
50.值得说明的是,第一腔室24和第二腔室25内均设置有转轴18,且第一腔室24内的转轴18和第二腔室25内的转轴18相互独立转动,互不干扰。这样,能够在水流量较小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叶轮17的转动进行水流量的计量,在水流量较大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叶轮17和第二叶轮20的转动进行水流量的计量,从而有利于提高水流的计量精确性。
51.如图7-9所示,可选地,连接隔板27的底部设置有水位传感器29,且水位传感器29与阀门控制器28连接,阀门控制器28能够根据水位传感器29检测的水位信号控制调节阀26开启或关闭。这样,在第一腔室24内的水位较高接触到连接隔板27时,水位传感器29会检测到第一腔室24内的水位信号并传输到阀门控制器28内,此时阀门控制器28会根据水位信号
控制调节阀26开启,从而使第一腔室24内的水流进入到第二腔室25内,带动第二叶轮20转动,有利于在水流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及时开启调节阀26,从而实现对水流的计量,而在第一腔室24内的水位较低时,水位传感器29检测不到水位信号,此时阀门控制器28会控制调节阀26关闭,避免第二腔室25内充满空气导致第二叶轮20出现空转,从而有利于提高水流的计量准确性。
5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转轴18包括第一转轴30和第二转轴31,其中第一转轴30的低端转动连接有套筒19,套筒19与支撑架14固定连接;第二转轴31的低端转动连接有套筒19,套筒19的低端与连接隔板27固定连接,且第二转轴31为中空结构,并套设在第一转轴30上。这样,能够使第一转轴30和第二转轴31的转动互不干扰,从而可以通过第一转轴30和第二转轴31的转动对不同流量的水流进行计量,有利于提高水流计量的精确性。
53.可选地,第一转轴30和第二转轴31的顶部均设置有转速感应器32。这样,能够通过转速感应器32对第一转轴30和第二转轴31的转速进行感应测速,并通过第一转轴30和第二转轴31的转速计算得出通过第一腔室24内的水流量和通过第二腔室25内的水流量,提高水流计量的准确性。
54.可选地,第一转轴30穿过第一叶轮17,且第一转轴30的外侧壁与第一叶轮17固定连接,第二转轴31穿过第二叶轮20,且第二转轴31的外侧壁与第二叶轮20固定连接。这样,在水流的冲击下,第一叶轮17能够转动进一步地带动第一转轴30转动,第二叶轮20能够转动进一步地带动第二转轴31转动,从而会带动第一转轴30和第二转轴31上的转速感应器32转动,实现对第一转轴30和第二转轴31的转速进行感应测速,进而对通过第一腔室24内和第二腔室25内的水流进行计量。
55.可选地,双叶轮水表还包括:计算模块33。计算模块33分别与第一转轴30上的转速感应器32和第二转轴31上的转速感应器32连接,用于根据第一转轴30和第二转轴31的转速计算得出水流量。这样,能够通过计算模块33根据第一转轴30的转速计算得出通过第一腔室24的水流量和根据第二转轴31的转速计算得出通过第二腔室25的水流量,有利于在第一叶轮17转动时,对通过第一腔室24内的水流进行计量,在第二叶轮20转动时,对通过第二腔室25内的水流进行计量,以及在第一叶轮17和第二叶轮20同时转动时,通过计算模块33对流经第一腔室24和第二腔室25的总水流进行计量,有效地提高对水流计量的精确性。
56.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