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心流体饱和度耐压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53551发布日期:2022-07-23 06:32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岩心流体饱和度耐压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心流体饱和度耐压测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岩心流体饱和度耐压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地质勘探和开采中,由于地下存在或残留大量剩余油,需要进一步勘探和开发,所以勘探开发研究人员就利用多种手段进行开采.在开采之前,必须评估地下油藏的储量及品位,以进一步评估开采的费用及利润,对于地下油藏品位的准确测定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现在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对地下岩石中每一点油水含量即含油饱和度的测量,即对含油饱和度的测量,目前关于饱和度测量的主要方法有:x射线ct法、x射线吸收法、核磁共振法、微波吸收法和伽马射线衰减饱和度检测法。
3.在测量时,需要使用到岩心流体饱和度耐压测量设备,但现有的岩心流体饱和度耐压测量装置缺少对测量设备本体的保护,在不使用时,测量设备本体大多裸露在外,容易使外界的杂质进入内部,从而导致测量的精确性降低,同时裸露在外也容易导致因碰撞而损坏,降低了使用寿命,因此提出一种岩心流体饱和度耐压测量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岩心流体饱和度耐压测量装置。
5.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岩心流体饱和度耐压测量装置,包括顶部设置有开口的保护箱,以及通过合页安装在所述保护箱上,且用于封堵其顶部开口的箱盖,所述保护箱与箱盖上安装有锁扣,所述保护箱内竖直向滑动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相对侧之间固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安装有测量设备本体,还包括:
7.两个螺纹方向相反且分别螺纹贯穿两个所述滑块的丝杆,二者均通过轴承竖直向转动安装在所述保护箱内,且呈对称分布;
8.驱动组件,其安装在所述保护箱上,且用于驱动两个所述丝杆同步反向转动。
9.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箱内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块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所述滑槽内。
10.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箱的底部固设有壳体,所述丝杆的底端转动贯穿所述保护箱的底部,并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
11.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呈对称分布的两个转杆,所述转杆上套设有转轮一,所述丝杆的底端套设有转轮二,所述转轮一与转轮二上绕设有皮带,还包括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二者均位于所述壳体内,且分别套设在两个所述转杆上,并相互啮合,所述壳体上安装有输出轴与其中一个所述转杆连接的驱动电机。
12.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箱的底部矩形阵列固设有四个支撑杆,且所述支撑杆的底部
安装有垫块。
13.进一步地,还包括通孔、安装板、风机以及出风管,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保护箱的一侧,所述安装板固设在所述通孔内,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出风管固设在所述保护箱的一侧,且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出风管上可拆卸安装有过滤板。
14.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板上以其轴线对称固设有两个卡块,所述出风管上开设有连通的卡槽与弧形槽,二者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以所述出风管的轴线对称分布,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以及弧形槽之间均紧密滑动配合。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6.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岩心流体饱和度耐压测量装置缺少对测量设备本体的保护,在不使用时,测量设备本体大多裸露在外,容易使外界的杂质进入内部,从而导致测量的精确性降低,同时裸露在外也容易导致因碰撞而损坏,降低了使用寿命的问题,因此实用性强。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通孔、安装板、风机、出风管以及过滤板的设计,实现了可以对保护箱内部进行除尘、通风以及防潮,从而降低了测量设备本体损坏的几率,增加了其使用寿命,也使本装置的实用性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18.3、本实用新型通过卡块、卡槽以及弧形槽的设计,便于对过滤板进行清洁,避免了过滤板因附着的灰尘较多而造成堵塞。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形态的结构立体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保护箱、滑槽以及出风管的结构爆炸立体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放大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的放大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c处的放大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爆炸正视图;
26.图8是本实用新型图7中d处的放大图。
27.附图标记:1、保护箱;2、箱盖;3、滑块;4、活动板;5、测量设备本体;6、丝杆;7、驱动组件;701、转杆;702、转轮一;703、转轮二;704、皮带;705、主动齿轮;706、从动齿轮; 707、驱动电机;8、滑槽;9、壳体;10、支撑杆;11、垫块;12、通孔;13、安装板;14、风机; 15、出风管;16、过滤板;17、卡块;18、卡槽;19、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9.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岩心流体饱和度耐压测量装置,包括顶部设置有开口的保护箱1,以及通过合页安装在保护箱1上,且用于封堵其顶部开口的箱盖2,保护箱 1与箱盖2上安装有锁扣,保护箱1内竖直向滑动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滑块3,两个滑块3的相对侧之间固设有活动板4,活动板4上安装有测量设备本体5,还包括:两个
螺纹方向相反且分别螺纹贯穿两个滑块3的丝杆6,二者均通过轴承竖直向转动安装在保护箱1内,且呈对称分布;驱动组件7,其安装在保护箱1上,且用于驱动两个丝杆6同步反向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本装置有两种形态,即测量设备本体5在不使用时的状态,如图1所示,以及测量设备本体5在使用时的状态,如图2所示,当测量设备本体5在使用时,先将锁扣打开,再将箱盖2转动至远离保护箱1顶部的开口,使保护箱1的顶部开口为畅通状态,之后通过驱动组件7,驱动两个丝杆6同步反向转动,两个滑块3会分别在两个丝杆6的螺纹作用下同步沿竖直向滑动至逐渐向上,并带动活动板4以及安装在活动板4上的测量设备本体5同步运动至测量设备本体5完全位于保护箱1外,此时活动板 4的顶面会和保护箱1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之后即可开始使用测量设备本体5本体进行测量,当测量完成后,通过驱动组件7,驱动两个丝杆6同步反向转动,两个滑块3分别在两个丝杆6的螺纹作用下同步沿竖直向滑动至逐渐向下,并带动活动板4以及安装在活动板4上的测量设备本体 5同步运动至测量设备本体5完全位于保护箱1内,之后转动箱盖2至封堵保护箱1的顶部开口,最后关闭锁扣即可,由于此时测量设备本体5位于保护箱1内,外界的杂质无法进入测量设备本体 5内部,同时也避免了测量设备本体5裸露在外而遭受碰撞,综上所述,本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岩心流体饱和度耐压测量装置缺少对测量设备本体5的保护,在不使用时,测量设备本体5大多裸露在外,容易使外界的杂质进入内部,从而导致测量的精确性降低,同时裸露在外也容易导致因碰撞而损坏,降低了使用寿命的问题,因此实用性强。
30.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箱1内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8,两个滑块3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滑槽8内,滑槽8的设计起到了限位和导向的作用,可以避免滑块3在滑动时完全脱离保护箱1。
31.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箱1的底部固设有壳体9,丝杆6的底端转动贯穿保护箱1 的底部,并与壳体9内部连通。
32.如图7-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7包括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壳体9内,且呈对称分布的两个转杆701,转杆701上套设有转轮一702,丝杆6的底端套设有转轮二703,转轮一702 与转轮二703上绕设有皮带704,还包括主动齿轮705与从动齿轮706,二者均位于壳体9内,且分别套设在两个转杆701上,并相互啮合,壳体9上安装有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转杆701连接的驱动电机707,主动齿轮705套设在其中与驱动电机707输出轴连接的转杆701上,在使用时,打开驱动电机707,驱动电机707工作,输出轴正转,带动其中一个转杆701以及套设在其之上的主动齿轮705和转轮一702转动,从动齿轮706会在啮合作用下,随着主动齿轮705同步反向转动,并带动另一个转杆701以及套设在其之上的转轮一702转动,两个皮带704在此过程中,会随着两个转轮一702同步转动,并分别带动两个转轮二703同步转动,从而驱动两个丝杆6同步反向转动,并使两个滑块3同步沿竖直向滑动至逐渐向上,反之,当驱动电机707的输出轴反转时,则会使两个滑块3同步沿竖直向滑动至逐渐向下。
33.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箱1的底部矩形阵列固设有四个支撑杆10,且支撑杆10 的底部安装有垫块11,支撑杆10的设计可以避免保护箱1和地面直接接触,导致地面的潮气侵入保护箱1内部,进而对测量设备本体5造成损伤,在本实施例中,垫块11为硬质橡胶材质,可以避免本装置在移动时,对地面造成划伤。
34.如图3-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通孔12、安装板13、风机14以及出风管15,通孔12 开设在保护箱1的一侧,安装板13固设在通孔12内,风机14安装在安装板13上,出风
管15固设在保护箱1的一侧,且与通孔12连通,出风管15上可拆卸安装有过滤板16,当测量设备本体5 位于保护箱1内时,保护箱1内也会存在少量灰尘,从而对测量设备本体5造成威胁,此时打开风机14,风机14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做过多叙述,将保护箱1内含有灰尘的空气吸入通孔12,再由通孔12进入到出风管15内,灰尘会被过滤板16进行拦截,而空气会穿过过滤板16,并排放至外界,在此过程中,也可以使保护箱1内形成一个相对通风且干燥的环境,当测量设备本体5位于保护箱1外时,可关闭风机14,并将附着有灰尘的过滤板16进行拆卸清洁后,重新安装到出风管15 上,综上所述,实现了可以对保护箱1内部进行除尘、通风以及防潮,从而降低了测量设备本体5 损坏的几率,增加了其使用寿命,也使本装置的实用性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35.如图5-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板16上以其轴线对称固设有两个卡块17,出风管15上开设有连通的卡槽18与弧形槽19,二者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以出风管15的轴线对称分布,卡块17 与卡槽18以及弧形槽19之间均紧密滑动配合,在需要将过滤板16安装到出风管15上时,先将过滤板16拿起,使两个卡块17分别对准两个卡槽18,再推动过滤板16,使两个卡块17分别在两个卡槽18内滑动,当过滤板16无法继续推动时,顺时针转动过滤板16,此时两个卡块17会分别在两个弧形槽19内滑动,直至无法继续顺时针转动过滤板16,即可完成过滤板16的安装,当需要将过滤板16进行拆卸时,先将过滤板16逆时针转动,再将过滤板16拔出至远离出风管15即可,此综上所述,此设计便于对过滤板16进行清洁,避免了过滤板16因附着的灰尘较多而造成堵塞。
36.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