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止水带变形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接缝止水带双向变形模拟实验台。
背景技术:2.山岭隧道渗漏水病害多发,多数隧道存在渗漏现象,渗漏水已成为隧道中最为常见的病害,而衬砌接缝是隧道中最常见的渗漏部位。在隧道施工期间,渗漏水不仅可能延缓施工进度,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隧道出现坍塌等事故。同时,渗漏水不仅会影响隧道衬砌的安全性、耐久性,降低隧道内设施的寿命,还会使隧道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交通,是导致隧道运营期间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3.为了避免衬砌接缝漏水,工程上一般通过设置遇水膨胀橡胶条或止水带进行堵水。而在实际使用中,隧道由于温度、水压等原因产生的拉伸、不均匀沉降等可能会导致止水带出现拉伸、压缩、剪切等变形,进而使得止水带与混凝土的粘结失效,最终导致隧道衬砌接缝发生渗漏。
4.因此,通过实验模拟止水带的拉伸、压缩、剪切等变形,对于研究其防水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实验台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混凝土接缝止水带双向变形模拟实验台,以便模拟混凝土接缝止水带的多向变形,从而为研究变形对其防水效果的影响提供基础。
6.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7.一种混凝土接缝止水带双向变形模拟实验台,包括通过台架集成在一起的前后移动平台、驱动前后移动平台前后移动的前后移动平台驱动机构、左右移动平台和驱动左右移动平台左右移动的左右移动平台驱动机构。
8.进一步,所述前后移动平台驱动机构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的前后驱动螺杆、带动前后驱动螺杆转动的前后驱动电机、与前后驱动螺杆螺纹装配的前后移动螺纹套、与前后驱动螺杆并列布置的前后移动导向杆以及与前后移动导向杆滑动套接的前后移动导向套,所述前后移动螺纹套和前后移动导向套均与前后移动平台的底部固定连接。
9.进一步,所述左右移动平台驱动机构包括沿左右方向布置的左右驱动螺杆、带动左右驱动螺杆转动的左右驱动电机、与左右驱动螺杆螺纹装配的左右移动螺纹套、与左右驱动螺杆并列布置的左右移动导向杆以及与左右移动导向杆滑动套接的左右移动导向套,所述左右移动螺纹套和左右移动导向套均与左右移动平台的底部固定连接。
10.进一步,所述前后驱动螺杆的两侧均并列设置有前后移动导向杆,每根前后移动导向杆均设置有前后移动导向套;所述左右驱动螺杆的两侧均并列设置有左右移动导向杆,每根左右移动导向杆均设置有左右移动导向套。
11.进一步,所述前后驱动螺杆以及左右驱动螺杆的两端均通过带轴承的轴承座与台架连接。
12.进一步,所述前后移动导向杆以及左右移动导向杆的两端均通过支撑座与台架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接缝止水带双向变形模拟实验台,包括通过台架集成在一起的前后移动平台、驱动前后移动平台前后移动的前后移动平台驱动机构、左右移动平台和驱动左右移动平台左右移动的左右移动平台驱动机构。实验时,首先将止水带安装在两个混凝土块的接缝之间,再将两个混凝土块分别与前后移动平台和左右移动平台固定装配,然后静止左右移动平台使前后移动平台前后移动或者静止前后移动平台使左右移动平台左右移动,前后移动平台和左右移动平台带动对应的混凝土块移动,即可使止水带发生剪切、拉伸以及压缩形变,从而为研究变形对其防水效果的影响提供基础。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掉前后移动平台和左右移动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掉前后移动平台和左右移动平台的俯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接缝止水带双向变形模拟实验台,包括通过台架1集成在一起的前后移动平台5、驱动前后移动平台5前后移动的前后移动平台驱动机构、左右移动平台3和驱动左右移动平台3左右移动的左右移动平台驱动机构。所述前后移动平台驱动机构和左右移动平台驱动机构可以为齿条齿轮机构(齿条与平台连接,通过齿条带动平台移动)、伸缩缸(伸缩缸的执行端与平台连接)等机构,本实施例的前后移动平台驱动机构和左右移动平台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如下:
22.所述前后移动平台驱动机构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的前后驱动螺杆6、带动前后驱动螺杆6转动的前后驱动电机4、与前后驱动螺杆6螺纹装配的前后移动螺纹套7、与前后驱动螺杆6并列布置的前后移动导向杆9以及与前后移动导向杆滑动套接的前后移动导向套8,所述前后移动螺纹套7和前后移动导向套8均与前后移动平台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前后驱动螺杆6的两端通过带轴承的轴承座15与台架连接,所述前后移动导向杆9的两端通过支撑座14与台架连接。具体动作时,前后驱动电机带动前后驱动螺杆正反转动,前后驱动螺杆正反转动带动前后移动螺纹套和前后移动平台同步前后移动,前后移动导向套对前后移动平台的移动起导向作用。优选地,为提高移动的平稳性,所述前后驱动螺杆的两侧均并列设置有前后移动导向杆,每根前后移动导向杆均设置有前后移动导向套。
23.所述左右移动平台驱动机构包括沿左右方向布置的左右驱动螺杆11、带动左右驱动螺杆11转动的左右驱动电机2、与左右驱动螺杆11螺纹装配的左右移动螺纹套10、与左右驱动螺杆11并列布置的左右移动导向杆13以及与左右移动导向杆滑动套接的左右移动导向套12,所述左右移动螺纹套10和左右移动导向套12均与左右移动平台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左右驱动螺杆11的两端通过带轴承的轴承座15与台架连接,所述左右移动导向杆13的两端通过支撑座14与台架连接。具体动作时,左右驱动电机带动左右驱动螺杆正反转动,左右驱动螺杆正反转动带动左右移动螺纹套和左右移动平台同步左右移动,左右移动导向套对左右移动平台的移动起导向作用。优选地,为提高移动的平稳性,所述左右驱动螺杆的两侧均并列设置有左右移动导向杆,每根左右移动导向杆均设置有左右移动导向套。
24.实验时,如图4所示,首先将止水带17安装在两个混凝土块16的接缝之间,再将两个混凝土块16分别与前后移动平台5和左右移动平台3固定装配,然后静止左右移动平台使前后移动平台前后移动或者静止前后移动平台使左右移动平台左右移动,前后移动平台和左右移动平台带动对应的混凝土块移动,即可使止水带发生剪切(前后移动平台动作时)、拉伸以及压缩(左右移动平台动作时)形变,从而为研究变形对其防水效果的影响提供基础。
25.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