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管线探测测量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43666发布日期:2022-09-27 19:19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管线探测测量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管线探测测量杆。


背景技术:

2.管线探测中特别是雨污水管道探测中需要量取地面至管道顶部或底部的深度以及管道的管径值,根据管道的敷设深度一般使用可以拼接延长的带l型探头的金属量测杆进行,方法为:把测量杆沿井口放入管线检查井中,使用测量杆的l型探头部分探寻管道的位置,l型探头放至管道底时可用卷尺量取地面至 l型探测的距离,即为管道底的埋深l1,l型探头拉至管道顶时量取距离即为管道顶部的埋深l2,管径可通过管底埋深减去管顶埋深获得。
3.但是现有技术中测绘人员使用传统的测量工具时,需要分步测量管道底部到地面的距离,和管道顶部到地面的距离,测量方式复杂,影响了测量效率,而且现有技术中测量步骤繁琐,测量工具使用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测绘人员使用传统的测量工具时,需要分步测量管道底部到地面的距离,和管道顶部到地面的距离,测量方式复杂,影响了测量效率,而且现有技术中测量步骤繁琐,测量工具使用体验差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多功能管线探测测量杆。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管线探测测量杆,包括测量内杆,所述测量内杆的外表面滑动套设有测量外管,所述测量外管靠近下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上定位板,所述测量内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定位板,所述测量外管靠近上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测量副杆,所述测量副杆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刻度表,所述测量内杆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刻度表。
6.优选的,所述测量内杆靠近上表面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测量副杆的一端滑动贯穿于限位杆的上表面。
7.优选的,所述测量副杆的外表面套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于限位杆的下表面。
8.优选的,所述上定位板的下表面与下定位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多个凹槽,且多个凹槽等距排列。
9.优选的,所述测量副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拉环的外表面套设有防滑套。
10.优选的,所述测量外管靠近两端的内壁表面开设有两个卡槽,两个所述卡槽的内部均嵌设有密封环,两个所述密封环的内壁表面套设于测量内杆的外表面。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将测量内杆的下端伸入井中,向上拉动测量副杆,使测量外管沿着测量内杆的外表面向上移动,调节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之间的距离,横移测量
内杆,使上定位板位于管道的正上方,下定位板位于管道的正下方,再将测量副杆向下推动,测量内杆向上移动,通过下定位板和上定位板将管道夹持,通过第一刻度表读取数值,得出管道埋设深度,再通过测量内杆外表面设置的第二刻度表得出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之间的距离,即管道的直径,操作简单,可以同时测量两组数据,提高了测量效率。
13.2、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杆限制测量副杆的移动轨迹,避免测量时测量副杆以测量内杆为圆心旋转,提高使用体验,当上定位板位于管道的正上方,下定位板位于管道的正下方时,放开测量副杆,弹簧通过支撑环推动测量副杆向下移动,无需人工操作,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的上表面等距开设的多个凹槽增加与管道接触面的摩擦力,通过拉环控制测量副杆,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两个密封环在测量外管移动时,清理测量内杆外表面的灰尘和杂物,避免测量内杆与测量外管之间的缝隙进入杂物,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管线探测测量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管线探测测量杆测量外管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管线探测测量杆下定位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例说明:1、测量内杆;2、测量外管;3、上定位板;4、下定位板;5、凹槽;6、测量副杆;7、弹簧;8、限位杆;9、拉环;10、防滑套;11、卡槽; 12、密封环;13、第一刻度表;14、第二刻度表;15、支撑环。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0.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管线探测测量杆,包括测量内杆1,测量内杆1的外表面滑动套设有测量外管2,测量外管2靠近下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上定位板3,测量内杆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定位板4,测量外管2靠近上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测量副杆6,测量副杆6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刻度表13,测量内杆1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刻度表14。
21.其达到的效果为,使用时,将测量内杆1的下端伸入井中,向上拉动测量副杆6,使测量外管2沿着测量内杆1的外表面向上移动,调节上定位板3和下定位板4之间的距离,横移测量内杆1,使上定位板3位于管道的正上方,下定位板4 位于管道的正下方,再将测量副杆6向下推动,测量内杆1向上移动,通过下定位板4和上定位板3将管道夹持,通过第一刻度表13读取数值,得出管道埋设深度,再通过测量内杆1外表面设置的第二刻度表14得出上定位板3和下定位板4之间的距离,即管道的直径,操作简单,可以同时测量两组数据,提高了测量效率。
22.实施例2,如图1-3所示,测量内杆1靠近上表面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 8,测量副杆6的一端滑动贯穿于限位杆8的上表面,测量副杆6的外表面套设有支撑环15,支撑环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7,弹簧7的上端固定连接于限位杆8的下表面,上定位板3的下表面与下定位板4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多个凹槽5,且多个凹槽5等距排列,测量副杆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拉环9,拉环9的外表面套设有防滑套10,测量外管2靠近两端的内壁表面开设有两个卡槽11,两个卡槽11 的内部均嵌设有密封环12,两个密封环12的内壁表面套设于测量内杆1的外表面。
23.其达到的效果为,限位杆8限制测量副杆的移动轨迹,避免测量时测量副杆 6以测量内杆1为圆心旋转,提高使用体验,当上定位板3位于管道的正上方,下定位板4位于管道的正下方时,放开测量副杆6,弹簧7通过支撑环15推动测量副杆6向下移动,无需人工操作,上定位板3和下定位板4的上表面等距开设的多个凹槽5增加与管道接触面的摩擦力,通过拉环9控制测量副杆6,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两个密封环12在测量外管2移动时,清理测量内杆1外表面的灰尘和杂物,避免测量内杆1与测量外管2之间的缝隙进入杂物,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24.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测量内杆1的下端伸入井中,通过拉环9向上拉动测量副杆6,使测量外管2沿着测量内杆1的外表面向上移动,限位杆8限制测量副杆的移动轨迹,避免测量时测量副杆6以测量内杆1为圆心旋转,调节上定位板3 和下定位板4之间的距离,横移测量内杆1,放开测量副杆6,弹簧7通过支撑环 15推动测量副杆6向下移动,通过下定位板4和上定位板3将管道夹持,通过第一刻度表13读取数值,得出管道埋设深度,再通过测量内杆1外表面设置的第二刻度表14得出上定位板3和下定位板4之间的距离,即管道的直径,上定位板3和下定位板4的上表面等距开设的多个凹槽5增加与管道接触面的摩擦力,两个密封环12在测量外管2移动时,清理测量内杆1外表面的灰尘和杂物,避免测量内杆1 与测量外管2之间的缝隙进入杂物。
2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