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卷芯宽度测试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31904发布日期:2023-03-04 00:35阅读:25来源:国知局
锂电池卷芯宽度测试夹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电池卷芯宽度测试夹具。


背景技术:

2.锂离子卷芯宽度检测是电池尺寸测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卷芯的宽度不仅影响成品电池的宽度和厚度,还对电池容量的设计、压密和极耳边距的计算产生影响,目前业内对于卷芯的测试方法如下:人工按压卷芯并使用卡尺对卷芯的宽度进行检测。然而,人工按压的方式容易使得卷芯受压不均匀或者在卷芯表面产生轻微的褶皱,因而造成测量误差大,无法准确测得卷芯的真实宽度。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电池卷芯宽度测试夹具,包括固定框架、承压组件、施压组件,所述施压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框架的对边上并相向设置,所述承压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框架内,所述承压组件的底部与所述固定框架连接,所述承压组件的顶部与所述施压组件连接,所述承压组件包括上玻璃片、下玻璃片和若干个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所述下玻璃片的底部,所述上玻璃片与所述下玻璃片相对应设置,所述下玻璃片中部设有用于放置卷芯的定位框。
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架包括框架本体、若干个固定块和连接板,所述固定块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的边角位上,所述连接板水平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的对边上并呈镜像分布。
5.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的个数与所述框架本体的边角位个数相等。
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上设有用于限定所述上玻璃片和所述下玻璃片位置的第一l型结构。
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垫片的凹槽。
8.进一步地,所述施压组件包括固定件、施力臂和施压块,所述固定件的底端与所述固定框架连接,所述固定件的顶端与所述施力臂的中端连接,所述施力臂靠近所述固定框架的一端与所述施压块连接,所述施力臂远离所述固定框架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9.进一步地,所述施压块包括上施压块和下施压块,所述上施压块和所述下施压块之间设有弹簧。
10.进一步地,所述上玻璃片的形状为矩形,所述下玻璃片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上玻璃片相同。
11.进一步地,所述垫片设置在所述固定框架的对边上,所述垫片的底部与所述固定框架连接,所述垫片的顶部与所述下玻璃片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垫片上设有用于限位的第二l型结构。
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效果:锂电池卷芯在进行宽度测试时处于定位框内且受力均匀,有效地保证了测试卷芯的位置一致性以及
避免了因卷芯受压不均而导致测试误差大的情况,可准确地测得卷芯的真实宽度;增设的垫片增强了该夹具的适用性,通过调整垫片的规格可使得该夹具对不同厚度规格的卷芯进行宽度测试。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5.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卷芯宽度测试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垫片置于固定框架的示意图;
17.图3为承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其中,附图标记为:1-固定框架、11-框架本体、12-固定块、121-第一l型结构、122-凹槽、13-连接板、2-承压组件、21-上玻璃片、22-下玻璃片、221-定位框、23-垫片、231-第二l型结构、3-施压组件、31-固定件、32-施力臂、33-施压块、331-上施压块、332-下施压块、33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0.目前业内常用的锂电池卷芯宽度的测试方法无法保证测试卷芯受压均匀,从而造成测量误差大,无法准确测得卷芯的真实宽度,同时,采用人工检测的方式效率低、测试一致性差,造成终端产品的不良率高,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电池卷芯宽度测试夹具,如图1-3所示,包括固定框架1、承压组件2和施压组件3,施压组件3设置在固定框架1的对边上并相向设置,承压组件2设置在固定框架1内,承压组件2的底部与固定框架1连接,承压组件2的顶部与施压组件3连接,承压组件2包括上玻璃片21、下玻璃片22和若干个垫片23,垫片23设置在下玻璃片22的底部,上玻璃片21与下玻璃片22相对应设置,下玻璃片22中部设有用于放置卷芯的定位框221。如此,在测量卷芯宽度时,将卷芯放置在定位框221内,再通过施压组件3对上玻璃片21施加压力直至达到卷芯的最大恒定压力后,对卷芯的宽度进行检测,这不仅有效地保证了卷芯受压均匀,也保证了测试卷芯位置的一致性,从而降低测量误差,同时,由于卷芯是设置在玻璃片中,即卷芯处于可视状态,因而可将锂电池卷芯宽度测试夹具放置在精密测量设备上(如尺寸测量仪),通过相应的测量软件对卷芯的宽度进行准确读取,提高测试效率。
21.固定框架1用于放置承压组件2和连接施压组件3,具体地,如图1、图2所示,固定框架1包括框架本体11、四个固定块12和两块连接板13,在框架本体11的四个边角位上均设有一个固定块12,相邻两个固定块12之间相向设置,两个连接板13水平设置在框架本体11左右两侧的对边上并呈镜像分布,如此,四个固定块12围成的区域用于放置和固定承压组件
2,而连接板13则用于实现施压组件3和框架本体11的连接。其中,固定块12上设有用于限定上玻璃片21和下玻璃片22位置的第一l型结构121,第一l型结构121与上玻璃片21和下玻璃片22的边角相匹配以实现限位功能;除此之外,固定块12上还设有用于固定垫片23的凹槽122,凹槽122的设置使得垫片23得以固定在框架本体11的对边上,避免测试过程中因垫片23位置偏移而造成测试误差。
22.承压组件2用于放置卷芯和对卷芯施压,具体地,如图3所示,上玻璃片21和下玻璃片22的形状为矩形,且两者的尺寸相同,下玻璃片22的中心区域设有定位框221,定位框221采用涂布或者绘制的方式制得,如此,在进行锂电池卷芯宽度测试时,卷芯放置在定位框221中可确保卷芯测试位置的一致性,施压组件3可通过对上玻璃片21施压从而实现卷芯受压,由于上玻璃片21的横向面积大于卷芯,因而可实现卷芯受压均匀,避免了卷芯受压不均匀或者在卷芯表面产生轻微的褶皱的情况,有利于减小测试误差;由于上玻璃片21和下玻璃片22的厚度是固定的,在待测卷芯的厚度小于预设厚度的情况下,上玻璃片21的高度也小于预设高度,此时需要增设垫片23以弥补因待测卷芯的厚度小于预设厚度而造成的差值,具体地,两个垫片23分别设置在下玻璃片22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垫片23上设有第二l型结构231,第二l型结构231的短边尺寸与固定块12中的凹槽122尺寸相匹配以实现垫片23位置固定。
23.施压组件3用于对上玻璃片21进行施压从而使得卷芯的受力达到最大恒定压力,具体地,如图1所示,施压组件3包括固定件31、施力臂32和施压块33,固定件31的底端与连接板13连接,固定件31的顶端与施力臂32的中端铰链连接,在施力臂32靠近固定框架1的一端与施压块33连接,在施力臂32远离固定框架1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如此,施压组件3在固定框架1上相向设置,通过调控施力臂32使得施压块33作用于上玻璃片21的左右两侧,有利于上玻璃片21受力均匀。其中,施压块33包括上施压块331和下施压块332,在上施压块331和下施压块332之间设有弹簧333,如此,可缓冲上玻璃片21的受力,避免上玻璃片21因受力过大而破裂。
24.使用本实施新型提供的锂电池卷芯宽度测试夹具对卷芯进行宽度测试的操作为:1.在工艺标准中,卷芯的厚度均有与之相对应的施加压力值,根据待测卷芯的厚度调节夹具的压力值,若发现卷芯的厚度小于预设厚度,则通过在下玻璃片22底部设置垫片23以弥补卷芯厚度引起的差值;2.在固定框架1中依次放置垫片23、下玻璃片22、待测卷芯、上玻璃片21,其中,待测卷芯放置在下玻璃片22的定位框221中,此时,施压块33作用于上玻璃片21上进而对卷芯进行施压直至达到最大恒定压力;3.将夹具放置在尺寸测量仪的工作台面上,测量卷芯在承受最大恒定压力下的宽度,通过测量软件对卷芯的宽度数据进行读取。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锂电池卷芯宽度测试夹具具有以下优势:
26.1.测试过程中,待测卷芯处于定位框内且受力均匀,有效地保证了待测卷芯的位置一致性以及避免了因卷芯受压不均而导致测试误差大的情况,有利于准确地测得卷芯的真实宽度,提高终端产品的良率;
27.2.锂电池卷芯宽度测试夹具可与现有的精密测量设备联用,通过放置在精密测量设备上以及使用相应的测量软件,可对卷芯的宽度进行准确读取,提高测试效率,降低测试成本;
28.3.适用性强,可通过设置不同规格的垫片实现对不同厚度的卷芯进行宽度测试。
29.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