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扭矩检测设备的固定装置以及扭矩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83679发布日期:2022-08-03 01:07阅读:57来源:国知局
用于扭矩检测设备的固定装置以及扭矩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检测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扭矩检测设备的固定装置以及扭矩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利乐冠产品开盖扭矩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扭矩大小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开盖体验。现有的扭力检测工具需一只手握住产品,另一只手用手持式扭力仪旋转瓶盖,从仪表盘上读取扭矩检测结果;也有直接将产品夹在扭力仪上进行检测的案例。由于利乐冠产品的材质较软,导致在检测过程中产品发生形变,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精准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扭矩检测设备的固定装置以及扭矩检测设备,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4.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扭矩检测设备的固定装置,包括:
5.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限定有用于卡接瓶身的第一腔体,第一腔体的上端敞开;
6.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限定有用于卡接瓶盖的第二腔体,第二腔体的下端敞开,第二固定部的外周壁设有防滑凸起。
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
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设有多个支撑件,多个支撑件在第一固定部的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固定部的侧壁设有与第一腔体连通的开口;固定装置还包括:
9.底托,底托的至少部分通过开口插设于第一腔体内,且底托支撑于多个支撑件中的任一个,底托用于承载瓶身。
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件包括两个支撑凸筋,两个支撑凸筋分别由第一固定部相对的两个侧壁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形成;
11.底托具有两个插槽,且底托被两个插槽分隔为两个支撑区域和一个承载区域,承载区域位于两个支撑区域之间,其中,两个插槽分别插设于第一固定部相对的两个侧壁,两个支撑区域分别支撑于任一个支撑件的两个支撑凸筋,承载区域位于第一腔体内。
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底托的远离第一腔体一侧的边缘设有向上延伸的翻边。
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防滑凸起包括沿第二固定部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条纹凸起,且条纹凸起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固定部的周向相垂直。
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部的内周壁设有多个卡接凸起,多个卡接凸起与瓶盖外周壁的多个防滑槽相适配。
1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部的顶部设有配合通孔,配合通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
1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均为金属件。
17.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扭矩检测设备,包括:
18.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固定装置;
19.夹持部,夹持部夹设于第一固定部的外表面。
2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扭矩检测设备的固定装置,通过设置用于卡接瓶身的第一固定部以及用于卡接瓶盖的第二固定部,提高了对瓶身和瓶盖的固定效果,尤其是针对采用软质材料瓶身,降低了瓶身变形的概率,从而减少了瓶身变形对于开盖扭矩检测结果精准性的影响,进而提高了开盖扭矩检测结果的精准度。
21.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22.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技术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
23.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第一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底托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第二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第二固定部的另一结构的示意图;
28.图6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第二固定部的另一结构的剖面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固定装置1;
31.第一固定部10;第一腔体10a;支撑件11;支撑凸筋111;开口12;
32.第二固定部20;第二腔体20a;防滑凸起21;卡接凸起22;配合通孔23;
33.底托30;插槽31;支撑区域32;承载区域33;翻边34。
具体实施方式
34.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35.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扭矩检测设备的固定装置1。
36.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扭矩检测设备的固定装置1包括第一固定部10和第二固定部20。具体地,第一固定部10限定有用于卡接瓶身的第一腔体10a,第一腔体10a的上端敞开。第二固定部20限定有用于卡接瓶盖的第二腔体20a,第二腔体20a的下端敞开,第二固定部20的外周壁设有防滑凸起21。
3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用于固定扭矩检测设备的检测对象,检测对象可以为包装瓶。扭矩检测设备用于检测包装瓶的瓶盖相对瓶身的开盖扭矩。
38.示例性地,第一固定部10为空腔结构,且第一固定部10的上端具有敞口,以使第一
固定部10内的第一腔体10a的上端敞开。瓶身可以通过第一固定部10上端的敞口放入第一腔体10a或者从第一腔体10a取出。
39.第一腔体10a的形状与瓶身的形状相匹配,以使瓶身不仅可以容纳于第一腔体10a内,还可以使瓶身的外表面与第一腔体10a的内表面相贴合,从而增大瓶身与第一固定部10的接触面积。
40.示例性地,第二固定部20同样为空腔结构,且第二固定部20的下端具有敞口,以使第二固定部20内的第二腔体20a的下端敞开。瓶盖可以通过第二固定部20下端的敞口放入第二腔体20a或者从第二腔体20a取出。
41.第二腔体20a的形状与瓶盖的形状相适配,以使瓶盖不仅可以容纳于第二腔体20a内,还可以使瓶盖的外表面与第二腔体20a的内表面相贴合,从而增大瓶盖与第二固定部20的接触面积。
4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适于固定在扭矩检测设备的夹持部上。其中,第一固定部10和第二固定部20中的一个适于被夹持部夹持,以实现对瓶身或瓶盖的固定,第一固定部10和第二固定部20中的另一个适于在外力作用下相对转动,以实现瓶身与瓶盖之间的相对转动。
43.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固定部10可以被夹持部夹持,第二固定部20处于自由活动状态。使用者可以通过手部持握第二固定部20并施加旋拧力,以使第二固定部20相对第一固定转动,从而使瓶盖相对瓶身转动。在转动过程中,扭矩检测设备的扭力传感器对夹持部所收到的作用力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得到瓶盖相对瓶身的开盖扭矩。
44.在本技术的其他示例中,适用者也可以通过工具对第二固定部20施加旋拧力,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45.进一步地,第二固定部20的外周壁设有防滑凸起21,以增大第二固定部20的外周壁的粗糙度,由此,使用者通过手部或者其他工具对第二固定部20施加旋拧力时,增大了第二固定部20受到的摩擦力。
4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扭矩检测设备的固定装置1,通过设置用于卡接瓶身的第一固定部10以及用于卡接瓶盖的第二固定部20,提高了对瓶身和瓶盖的固定效果,尤其是针对采用软质材料瓶身,降低了瓶身变形的概率,从而减少了瓶身变形对于开盖扭矩检测结果精准性的影响,进而提高了开盖扭矩检测结果的精准度。
4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10a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
4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腔体10a的横截面形状不限于绝对的多边形,还可以是近似于多边形的形状,例如相邻的边与边之间可以通过圆角相连。
49.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第一腔体10a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四边形,且任意两个相邻的边之间通过圆角相连。相应地,瓶身的横截面形状为与第一腔体10a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的四边形。
50.在本技术的其他示例中,第一腔体10a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以为其他的多边形,且与瓶体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
51.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一步增大了第一固定部10与瓶身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瓶身收到的来自第一固定部10的作用力的均匀性,从而降低了瓶身形变的概率。
5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10设有多个支撑件11,多个支撑件11在第一固定
部10的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固定部10的侧壁设有与第一腔体10a连通的开口12。固定装置1还包括底托30,底托30的至少部分通过开口12插设于第一腔体10a内,且底托30支撑于多个支撑件11中的任一个,底托30用于承载瓶身。
53.可以理解的是,瓶身的下表面适于支撑于底托30的上表面。
54.示例性地,支撑件11可以设于第一固定部10的内部或者外部。例如,支撑件11可以设于第一固定部10的内部,且由第一固定部10的侧壁的内表面向内延伸形成。又例如,支撑件11也可以设于第一固定部10的外部,且由第一固定部10的侧壁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形成。
55.开口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开口12可以设置于第一固定部10的与支撑件11所在侧壁相邻接的侧壁。例如,开口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且开口12的上边沿位于最上方支撑件11的上侧,开口12的下边沿位于最下方支撑件11的下侧,以使底托30可以通过开口12支撑于多个支撑件11中的任一个。又例如,开口12的数量可以为与多个支撑件11一一对应的多个,且开口12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与其所对应的支撑件11的位置相对应。
5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底托30的形状可以采用任意形式,只要能够与支撑件11相配合并且能够容纳于第一腔体10a内即可。
57.通过上述实施方式,不仅实现了瓶身在第一腔体10a内的固定,并且通过设置用于支撑底托30的多个支撑件11,可以实现底托30在高度位置的调节,从而使第一固定部10可以固定不同高度的瓶身,进而增大了固定装置1的适用范围。
58.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件11包括两个支撑凸筋111,两个支撑凸筋111分别由第一固定部10相对的两个侧壁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形成。底托30具有两个插槽31,且底托30被两个插槽31分隔为两个支撑区域32和一个承载区域33,承载区域33位于两个支撑区域32之间,其中,两个插槽31分别插设于第一固定部10相对的两个侧壁,两个支撑区域32分别支撑于任一个支撑件11的两个支撑凸筋111,承载区域33位于第一腔体10a内。
59.示例性地,支撑件11的两个支撑凸筋111的高度位置相同,且分别由第一固定部10的侧壁的外表面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形成。插槽31由底托30的侧边沿向内延伸形成,且插槽31在底托30的高度方向上贯通底托30。两个插槽31间隔设置,以在底托30上限定出相互间隔的一个承载区域33和两个支撑区域32,且承载区域33位于两个支撑区域32之间。其中,两个插槽31之间的间距不大于第一腔体10a的宽度,以确保承载区域33可以插设于第一腔体10a内。两个支撑区域32分别支撑于任一支撑件11的两个支撑凸筋111的上表面。
60.由此,提高了底托30在支撑件11上的支撑稳定性。
61.如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底托30的远离第一腔体10a一侧的边缘设有向上延伸的翻边34。
62.其中,在底托30插设于第一腔体10a内的情况下,翻边34位于第一腔体10a的外部。
63.示例性地,翻边34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腔体10a的上表面相垂直。第一翻边34的形状可以采用任意形状,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64.通过上述实施方式,使用者可以通过持握翻边34将底托30由第一腔体10a取出,从而提升了使用便利性。
65.如图4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防滑凸起21包括沿第二固定部20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条纹凸起,且条纹凸起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固定部20的周向相垂直。
66.换而言之,条纹凸起沿第二固定部20的高度方向延伸,且多个条纹凸起在第二固定部20的周向上等间距间隔分布。
67.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一步增大了第二固定部20的外周壁的粗糙度,提升了使用者的手部与第二固定部20接触时的摩擦力,便于对第二固定部20施加旋拧力。
68.如图5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部20的内周壁设有多个卡接凸起22,多个卡接凸起22与瓶盖外周壁的多个防滑槽相适配。
69.示例性地,卡接凸起22可以为竖向凸起,即卡接凸起22的延伸方向为第一固定部10的高度方向。多个卡接凸起22由第一固定部10的内周壁沿朝向第一固定部1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凸起形成,且多个卡接凸起22在第一固定部10的周向上等间距间隔分布。
70.瓶盖上的多个防滑槽为竖向槽,即防滑槽沿瓶盖的高度方向延伸。多个卡接凸起22一一对应地卡设于多个防滑槽内。
71.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提高了第二固定部20对瓶盖的固定效果,且在转动第二固定部20的过程中,瓶盖不会相对第二固定部20转动,提高了开盖扭矩的检测精准度。
72.如图6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部20的顶部设有配合通孔23,配合通孔23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
73.示例性地,配合通孔23设于第二固定部20的顶壁,且在第二固定部20的高度方向上贯穿顶壁,以使配合通孔23连通第一腔体10a。
74.其中,配合通孔23的形状可以为正方形,以供旋拧工具的同样为正方形的活动端插设其中。此外,配合通孔23的形状还可以为其他的多边形,只要与旋拧工具的活动端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即可。
75.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借助旋拧工具对第二固定部20施加旋拧力,且旋拧工具与第二固定部20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
7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10和第二固定部20均为金属件。
77.例如,第一固定部10和第二固定部20可以采用不锈钢材质。
78.在本技术的其他示例中,第一固定部10和第二固定部20可以采用其他金属材质。
79.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提高了第一固定部10和第二固定部20的结构强度。
80.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扭矩检测设备,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固定装置1;夹持部,夹持部夹设于第一固定部10的外表面。
8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扭矩检测设备,通过采用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固定装置1,提高了对包装瓶的开盖扭矩的检测精准度。
8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扭矩检测设备的其他结构,例如传感器等,可以采用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悉或未来可知悉的任意形式,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8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8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8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8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87.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88.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