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荧光与磷光材料防伪标签检测暗箱

文档序号:33135492发布日期:2023-02-03 18:06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荧光与磷光材料防伪标签检测暗箱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伪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荧光与磷光材料防伪标签检测暗箱。


背景技术:

2.防伪标签是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品牌区别于假冒产品而自愿制作使用的一个参照物,目前,常用的防伪标签是将不同颜色荧光的特殊材料制成油墨后印刷成指定防伪图案,可以直接用紫外灯照射并通过肉眼观测,这种防伪标签及防伪检测方式非常便利,但是也更容易被制假者获取,因此,防伪技术的选择也成为一大难题。随着科技发展,出现了利用磷光余辉特性的防伪技术,并与原有的荧光防伪技术结合,在紫外灯照射下,荧光图案可通过肉眼观测,但在荧光图案掩饰下,磷光图案容易被忽视;而当紫外灯关闭后,在自然光下将观察不到图案,但实际磷光图案仍存在,这是因为磷光具有余辉特性,在入射光关闭后发光现象仍存在,但磷光余辉在自然光下很难被眼睛识别,其需要在黑暗中才能观察到,因此,为适应这种磷光防伪检测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荧光与磷光材料防伪标签检测暗箱。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荧光与磷光材料防伪标签检测暗箱,集荧光、磷光激发和磷光余辉特性观察于一体,用于荧光与磷光防伪标签检测。
4.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5.一种便携式荧光与磷光材料防伪标签检测暗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箱门,所述箱门与箱体通过磁吸方式扣合;
6.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内设置有观察窗口;
7.所述箱体内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紫外灯组件,所述紫外灯组件与箱体内顶部可拆卸连接;
8.所述箱体内底部设置有电源组件,所述紫外灯组件与电源组件通过电线连接;
9.所述箱体内中部设置有载物板,所述载物板与箱体内壁滑动连接;
10.所述箱体的外侧还设置有控制紫外灯组件启闭的紫外灯开关,所述紫外灯开关与电源组件通过电线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箱体靠近箱门的一侧设置有磁铁块,所述箱门采用铁磁性材料制成。
12.进一步地,所述观察窗口的高度高于箱体顶部,且所述观察窗口顶部设置有观察封盖。
13.进一步地,所述紫外灯组件包括紫外灯、灯罩及灯座,所述灯座可拆卸连接在箱体内顶部,所述紫外灯与灯座螺纹连接,所述灯罩套设在紫外灯外,且灯罩呈上窄下宽的锥形筒状。
14.进一步地,所述紫外灯组件倾斜设置,且紫外灯组件的紫外光线朝向观察窗口下方。
15.进一步地,所述紫外灯的波长为200~450nm。
16.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侧内壁均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沿箱体高度方向设置若干个,所述载物板设置在箱体两侧的支撑块上。
17.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壁及载物板均涂覆黑色涂层。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便携式荧光与磷光材料防伪标签检测暗箱,集荧光、磷光激发和磷光余辉特性观察于一体,用于荧光与磷光防伪标签检测,通过该暗箱不仅实现荧光图案观察,还能实现磷光余辉图案观察;该检测暗箱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20.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图1箱门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图1的a-a处剖视图;
24.图4是图3中b处结构放大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示意图。
26.图中标注:1.箱体;2.箱门;3.磁铁块;4.拉手;5.观察窗口;6.观察封盖;7.紫外灯组件;71.紫外灯;72.灯罩;73.灯座;8.紫外灯开关;9.电源组件;10.充电口;11.载物板;12.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荧光与磷光材料防伪标签检测暗箱,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中”、“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30.实施例1
31.参照图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荧光与磷光材料防伪标签检测暗箱,包括箱体1,箱体关闭时在箱体内部形成暗室,用于荧光与磷光防伪标签检测。
32.其中,上述箱体1的一侧中上部设置有开口并在开口处设置有箱门2,箱门2与箱体
1通过磁吸方式扣合,具体可在箱体1开口的左右两侧设置磁铁块3,箱门2采用铁磁性材料制成,箱门2能够通过磁铁块3吸附在箱体1上,且箱门2外侧底部设置有拉手4,拉手4呈开口向下的空心凸起,便于箱门2开启。
33.上述箱体1的顶部开设有观察孔,观察孔内设置有观察窗口5,且观察窗口5的高度高于箱体1顶部,便于通过肉眼观察箱体1内检测情况,还可通过观察窗口利用手机或相机拍摄箱体内检测情况;另外,上述观察窗口5顶部还设置有观察封盖6,不使用时可将用观察封盖6盖住观察窗口5,防止灰尘进入箱体内。
34.上述箱体1内顶部设置有一个紫外灯组件7,所述紫外灯组件7包括紫外灯71、灯罩72及灯座73,其中,灯座73可拆卸连接在箱体1内顶部,紫外灯71与灯座73螺纹连接,灯罩72的一端套设在灯座73上,且灯罩72罩在紫外灯71外,灯罩72呈上窄下宽的锥形筒状。上述紫外灯71用于激发荧光及磷光,紫外灯的波长为200~450nm,并在紫外灯71外罩有灯罩72,可将发射的紫外灯光聚集,减小其散射,使照射到防伪标签上的紫外灯光尽可能多,使荧光、磷光图案显现相对明显。
35.另外,上述紫外灯组件7倾斜设置,且紫外灯组件7发射的紫外灯光朝向观察窗口5下方,以使紫外灯光照射至观察窗口5下方的防伪标签上,便于观察检测情况。具体地,可在箱体内顶部设置倾斜的连接板,将紫外灯组件的灯座与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即可实现紫外灯组件倾斜设置。
36.上述箱体1靠近箱门2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紫外灯组件7启闭的紫外灯开关8,上述箱体1内底部还设置有电源组件9,所述紫外灯组件7及紫外灯开关8均与电源组件9通过电线连接;上述电源组件9具体可采用可充电锂电池,并在箱体1靠近电源组件的一侧设置充电口10。
37.上述箱体1内中部设置有载物板11,载物板11与箱体1内壁滑动连接;具体可在所述箱体1的左右两侧内壁对称设置向外凸出的支撑块12,且支撑块12沿箱体1高度方向设置若干个,将载物板11放置在支撑块12上即可。通过沿箱体高度方向设置多个支撑块可以调整载物板的高度,即调整防伪标签距离紫外灯的高度,如检测纺织品纤维制成的防伪标签时,紫外光会对其具有一定的损伤,应将载物板向下调节,使防伪标签与紫外灯的距离稍远。
38.另外,上述箱体1内壁及载物板11均涂覆黑色涂层。
39.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荧光与磷光材料防伪标签检测暗箱检测具有荧光与磷光图案的防伪标签的过程为:首先,将箱门打开,将载物板放置在合适的支撑块上,然后将防伪标签放置在载物板上并调整放置位置,使其尽量置于观察窗口正下方,并将箱门关上;然后开启紫外灯开关,紫外灯照射防伪标签,通过观察窗口观察防伪标签显示的密码图案,此时可观察到荧光图案;然后将紫外灯关闭,继续通过观察窗口观察防伪标签显示的密码图案,此时可观察到磷光余辉所显现的磷光图案,这才是真正的密码图案,可通过观察紫外灯关闭后是否存在磷光余辉图案判断真伪。
40.上述检测过程中,紫外灯关闭后的磷光图案只能在暗室内观察,如果在自然光下或室内灯光下,用紫外灯照射防伪标签时,通常仅能观察到荧光图案,这种图案会给仿冒者造成一种假象,认为显现的荧光图案为密码图案,并在仿造过程中在防伪标签上仅设置该荧光图案,而未设置真正的磷光密码图案。
41.实施例2
42.参照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荧光与磷光材料防伪标签检测暗箱,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紫外灯组件7设置2个,2个紫外灯组件的波长不同,且控制紫外灯组件7启闭的紫外灯开关8也相应设置2个,上述2个紫外灯组件并联设置,开启其中一个紫外灯开关时仅能控制相应的紫外灯组件开启。
43.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便携式荧光与磷光材料防伪标签检测暗箱,不仅能够实现实施例1的通过磷光余辉图案判断真伪,还能实现对激发光敏感的荧光或磷光图案检测,即在不同波长的紫外光照射下,对激发光敏感的荧光或磷光图案能够显示不同的颜色,通过显示的图案颜色判断真伪。
4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45.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