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台及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20945发布日期:2022-09-23 23:14阅读:83来源:国知局
分配台及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石油化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配台及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石油化工施工领域,仪表管道是仪表测量管道、气动和液动信号管道、气源管道和液压管道的总称。仪表管道在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泄露性试验,目前普遍采用以洁净水为介质进行试验操作。
3.但是,现有的以清洁水为介质进行压力试验通用一般施工程序为:仪表管道安装完成

压缩空气吹除管内杂物

试验管道连接

灌水

检查

升压

保压

吹扫

试压后恢复工作等,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在于:需要的设备多,需要一套试漏设备以及一套吹扫设备,试验时需要两次切换这两套设备,劳动强度大。此外要对管道进行多次吹扫,对吹扫试验使用的气体洁净度以及干燥度要求高,普通空压机很难达到要求。
4.对此,现有可以直接采用压缩氮气对管内杂物进行吹扫并之后进行试漏,但是在吹扫或试漏过程中,压缩氮气直接对管内进行通气,管内气压很容易过大,发生冲击,以对管道或周围人员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分配台及试验装置,从而解决了现有直接通过压缩氮气对管内进行通气的方式,管内气压很容易过大,发生冲击,以对管道或周围人员造成伤害的问题。
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配台,所述分配台包括主管、支撑部、第一压力表、进气阀以及出气阀,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主管,以支撑所述主管,所述主管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气体的空腔,所述进气阀、所述出气阀以及所述第一压力表均与所述空腔连接。
7.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分配台还包括安全阀,所述安全阀与所述空腔连接。
8.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分配台还包括第一放空阀,所述第一放空阀与所述空腔连接。
9.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分配台还包括多个支管,所述主管的外侧部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与所述多个支管一一对应,所述多个支管的多个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多个通孔,所述多个支管中五个支管的五个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进气阀、所述出气阀、所述第一压力表、所述安全阀以及所述第一放空阀。
10.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分配台还包括安全阀开关和第一压力表阀,所述安全阀开关连接于与所述安全阀对应的所述支管,并设置在所述安全阀与所述支管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压力表阀连接于与所述第一压力表对应的所述支管,并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力表和所述支管的第一端之间,在所述分配台使用状态下,所述出气阀、所述第一压力表以及所述安全阀设置于所述主管的上方,所述进气阀和所述第一放空阀设置于所
述主管的下方。
11.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包括两组腿部,两组所述腿部分别连接于所述主管的两端,所述分配台包括多个所述出气阀。
12.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试验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分配台。
13.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试验装置还包括氮气瓶、待检测管以及第二压力表,所述氮气瓶连接所述进气阀,所述出气阀连接所述待检测管,所述第二压力表连接所述待检测管。
14.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试验装置还包括试压开关、第二放空阀、三通阀、第一软管以及第二软管,所述氮气瓶通过所述第一软管连接于所述进气阀,所述出气阀通过所述第二软管连接于所述试压开关的进气端,所述试压开关的出气端连接于所述三通阀的进气端,所述三通阀的两个出气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压力表和所述待检测管的第一端,所述待检测管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放空阀。
15.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试验装置还包括弹簧安全扣,所述第一软管的两端均设置有弹簧安全扣,所述第二软管的两端均设置有弹簧安全扣。
16.根据本技术的分配台,分配台包括主管、支撑部、第一压力表、进气阀以及出气阀,其中,支撑部连接于主管,以支撑主管,主管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气体的空腔,这里,主管密封设置,进气阀、出气阀以及第一压力表均与空腔连接。当通过分配台对待检测管试压时,首先例如可以使用外部的氮气瓶通过进气阀对主管内的空腔进行通气,同时通过第一压力表观察读数(读数压力值稍大于待检测管的检测压力值即可),通气完毕后(这里,主管的空腔起到一个储存气体的作用),打开出气阀连接待检测管,以对待检测管通气,完成试压操作,本技术首先通过主管的空腔存储适量压力的气体,在通过适量压力的气体对待检测管进行通气,相对于现有直接采用压缩氮气对管进行通气的方式,更加安全方便,尽管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本技术适量的压力也不会对管道或周围人员造成伤害。
1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9.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分配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试验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标:100-主管;200-支管;300-支撑部;400-进气阀;500-出气阀;600-安全阀;601-安全阀开关;700-第一压力表;701-第一压力表阀;800-第一放空阀;900-试压开关;1000-三通阀;1100-冷凝弯;1200-第二压力表;1300-第二放空阀;1400-待检测管;1500-氮气瓶;1501-氮气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22.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23.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24.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或“直接覆盖”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25.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26.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27.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
……
之上”、“上部”、“在
……
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部”。因此,术语“在
……
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括“在
……
之上”和“在
……
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将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28.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9.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30.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的。
31.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配台,从而解决了现有直接通过压缩氮气对管内进行通气的方式,管内气压很容易过大,发生冲击,以对管道或周围人员造成伤害的问题。
32.在本技术提出之前,现有直接采用压缩氮气对管内杂物进行吹扫并之后进行试漏,但是在吹扫或试漏过程中,压缩氮气直接对管内进行通气,管内气压很容易过大,发生冲击,以对管道或周围人员造成伤害。
33.鉴于此,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配台,分配台包括主管100、支撑部300、第一压力表700、进气阀400以及出气阀500,其中,支撑部300连接于主管100,以支撑主管100,主管100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气体的空腔,这里,主管100密封设置,进气阀400、出气阀500以及第一压力表700均与空腔连接。当通过分配台对待检测管1400试压时,首先例如可以使用外部的氮气瓶1500通过进气阀400对主管100内的空腔进行通气,同时通过第一压力表700观察读数(读数压力值稍大于待检测管1400的检测压力值即可),通气完毕后(这里,主管100的空腔起到一个储存气体的作用),打开出气阀500连接待检测管1400,以对待检测管1400通气,完成试压操作,本技术首先通过主管100的空腔存储适量压力的气体,在通过适量压力的气体对待检测管1400进行通气,相对于现有直接采用压缩氮气对管进行通气的方式,更加安全方便,尽管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本技术适量的压力也不会对管道或周围人员造成伤害。在下文将详细描述分配台的具体结构以及对待检测管1400的检测过程。
3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分配台还可以包括安全阀600,安全阀600与空腔连接。
35.进一步地,分配台还可以包括第一放空阀800,第一放空阀800与空腔连接。
36.作为示例,如图1所示,分配台还可以包括多个支管200,主管100的外侧部设置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与多个支管200一一对应,多个支管200的多个第一端分别连接多个通孔,多个支管200中五个支管200的五个第二端分别连接进气阀400、出气阀500、第一压力表700、安全阀600以及第一放空阀800,这里,任一支管200与主管100可以垂直设置。
37.此外,分配台还可以包括安全阀开关601和第一压力表阀701,安全阀开关601连接于与安全阀600对应的支管200,并设置在安全阀600与支管200的第一端之间,第一压力表阀701连接于与第一压力表700对应的所述支管200,并设置在第一压力表700和支管200的第一端之间,在所述分配台使用状态下,出气阀500、第一压力表700以及安全阀600可以设置于主管100的上方(方便现场人员操作),进气阀400和第一放空阀800可以设置于主管100的下方。
3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部300可以包括两组腿部,两组腿部分别连接于主管100的两端,分配台可以包括多个出气阀500,多个出气阀500分别可以连接多个待检测管1400,即同时对多个待检测管1400进行通气吹灰或试压。
39.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试验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分配台。
40.如图2所示,试验装置还可以包括氮气瓶1500、待检测管1400以及第二压力表1200,氮气瓶1500连接进气阀400,出气阀500连接待检测管1400,第二压力表1200连接待检测管1400。
41.作为示例,试验装置还可以包括试压开关900、第二放空阀1300、三通阀1000、第一软管以及第二软管,氮气瓶1500通过第一软管连接于进气阀400,出气阀500通过第二软管连接于试压开关900的进气端,试压开关900的出气端连接于三通阀1000的进气端,三通阀
1000的两个出气端分别连接于第二压力表1200和待检测管1400的第一端,待检测管1400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放空阀1300。
42.此外,试验装置还可以包括弹簧安全扣,第一软管的两端均设置有弹簧安全扣,第二软管的两端均设置有弹簧安全扣,即第一软管的第一端与氮气瓶1500的出口之间可以安装弹簧安全扣,第一软管的第二端与进气阀400的进气端之间可以安装有弹簧安全扣,第二软管的第一端与出气阀500的出气端之间安装有弹簧安全扣,第二软管的第二端与试压开关900的进气端之间安装有弹簧安全扣,弹簧安全扣可以有效防止管内因压力过大,软管端部连接处直接胀开的问题,保证施工安全。此外,若待检测管1400为软管时,软管的两端均可以通过卡套终端头连接第二放空阀1300和三通阀1000。
43.分配台制作方法如下:
44.主管100宜选择2寸到3寸的不锈钢管,长度在700mm为宜,支管200宜选择1/2寸的不锈钢管,长度在200mm为宜,支腿宜选用角钢,然后在主管100上开设多个与多个支管200相匹配的通孔,接着对主管100两侧的开口用相同材质的钢板进行封堵,对多个支管200的一端进行套丝,规格宜为1/2npt(npt螺纹标准),多个支管200未套丝的一端焊接在主管100开口处,最后焊接支腿,这里分配台需进行耐压检测,整体承受压力不应小于120bar。
45.试验装置包括:氮气瓶1500、钢瓶连接接头、连接柔性压力管(压力带)、分配台、二通阀门、安全阀600、压力表、三通阀1000、冷凝弯1100、卡套终端头、弹簧安全扣等,这里所有接头处宜选择1/2npt丝接,便于操作和减少配件的使用。其中安全阀600、压力表等应按总包的要求进行第三方校验。
46.本技术试验装置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47.正式试压前的准备工作:
48.首先检查试验装置各个阀门的状态:
49.氮气瓶开关1501:关、进气阀400:关、安全阀600:开、第一压力表阀701:开、出气阀500:关、第一放空阀800:关、试压开关900:关、第二放空阀1300:关。
50.然后清理分配台内可能存在的异物:
51.a)、缓慢打开氮气瓶开关1501,同时打开进气阀400,注意分配台的第一压力表700指数不要大于3bar,打开第一放空阀800开关把分配台内可能存在的异物吹扫干净。
52.b)、分配台吹扫完成后恢复阀门状态。
53.正式试压:
54.首先对试压元件(待检测管1400)吹扫:
55.a)、缓慢打开氮气瓶开关1501,同时打开进气阀400开关,注意分配台的第一压力表700指数不要大于5bar,关闭分配台进气阀400开关和氮气瓶开关1501。
56.b)、打开第二放空阀1300开关,在缓慢打开分配台出气阀500,在缓慢打开试压开关900。
57.c)、试压元件吹扫完成后恢复阀门状态。
58.d)、再次缓慢打开氮气瓶开关1501,同时打开分配台进气阀400,注意观察分配台的压力表指针读数,待稍大于试验压力即可关闭分配台进气阀400和氮气瓶开关1501;
59.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安全阀600的定值可以根据现场需求设置(例如定值不超过试验压力的三分之一),若超过定值,安全阀600自动排泄分配台内的气体,以降低分配台内的
压强,保证分配台内的压强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分配台在对试压元件进行供气时,不会因压力过大,而发生危险。
60.e)、缓慢打开分配台出气阀500,在打开试压开关900,使得试压元件内缓慢升至试验压力(观察第二压力表1200),及时关闭试压开关900,在关闭分配台出气阀500。
61.f)、按照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保压操作,同时用发泡剂对待测区内的所有管路接头进行泄漏检测,无泄漏、压力不降为合格;
62.g)、保压结束,缓慢打开第二放空阀1300开关,排放结束。同时缓慢打开试压开关900继续排放直至无压力(此步骤是对分配台的出气阀500到第二放空阀1300这段进行泄压)。
63.h)、缓慢打开分配台的第一放空阀800,排放结束后缓慢打开分配台进气阀400继续排放直至无压力;(此步骤是对氮气瓶开关1501到分配台这段进行泄压)。
64.i)、将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记录在指定的表格,试压结束。
65.试验结束后检查各个阀门的状态如下:
66.氮气瓶开关1501:关、进气阀400:开、安全阀600:开、第一压力表阀701:开、出气阀500:开、第一放空阀800:开、试压开关900:开、第二放空阀1300:开。
67.试验完成后,继续进行下一个位号的测试。
68.本技术包含的两个主要步骤即分配台加工和仪表管道压力试验。其中分配台加工具有材料来源广泛、易加工、易移动的特点,甚至如有需要可在分配台支腿上设置轮子,而仪表管道压力试验操作流程简单,对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低,技术工人即可很快学会上手操作,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同时试压精度容易控制,可提高施工质量,降低试压的工作难度,避免返工,可模块化作业。
69.此外,所使用的检测介质为氮气,相对于洁净水或空气来说,来源更方便,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70.此外,钢瓶内氮气为压缩气体,本身带有足够满足试验用压力,省去了采用水压试验方法中的升压装置,简化了整套试压装置,减少了人员的投入。
71.此外,此仪表管道压力试验装置集吹扫和试压为一体,相对水压试验吹扫和试压两套系统,减少了设备的投入和提高了整体安全性,并能很好的控制质量。
72.此外,此装置使用介质为氮气,属于惰性气体,它不燃、不助燃安全性高,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同时它化学性质稳定它不与被试验对象发生氧化反应且有助于减缓管道氧化反应,并且无油洁净适用于一般管道、油路管道、氧气管道等各类管道介质适用范围广,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
73.根据本技术的分配台,分配台包括主管、支撑部、第一压力表、进气阀以及出气阀,其中,支撑部连接于主管,以支撑主管,主管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气体的空腔,这里,主管密封设置,进气阀、出气阀以及第一压力表均与空腔连接。当通过分配台对待检测管试压时,首先例如可以使用外部的氮气瓶通过进气阀对主管内的空腔进行通气,同时通过第一压力表观察读数(读数压力值稍大于待检测管的检测压力值即可),通气完毕后(这里,主管的空腔起到一个储存气体的作用),打开出气阀连接待检测管,以对待检测管通气,完成试压操作,本技术首先通过主管的空腔存储适量压力的气体,在通过适量压力的气体对待检测管进行通气,相对于现有直接采用压缩氮气对管进行通气的方式,更加安全方便,尽管工作人
员操作失误,本技术适量的压力也不会对管道或周围人员造成伤害。
7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