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气暴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14528发布日期:2022-09-14 11:4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气暴晒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涉及大气暴晒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大气暴晒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户外有众多的建筑、钢塔、桥梁、交通工具及辅助设施等,都由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钢筋混凝土和复合材料组成,这些材料无时无刻不受到大气环境的作用。大气环境中,材料受环境作用主要表现为腐蚀、老化和力学性能下降等特征。大气环境中对腐蚀、老化和力学性能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温湿度、太阳辐照、气体浓度和污染物沉降等。
3.大气暴晒试验是根据材料服役特点,选择典型苛刻而又有代表性的环境,将材料试样或制品暴露于自然大气环境中,试样或者制品受到各种大气因素的综合作用,通过周期性的外观检查和一些物理机械性能的测试,从而了解到材料的外观和性能变化,据此,可评价材料的耐大气环境老化性能。大气环境暴晒试验中,有金属样品、涂层样品和高分子材料样品。对于金属样品,主要考察金属样品暴晒环境下腐蚀特征,包括腐蚀速率、腐蚀产物成分和物相、腐蚀形态(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以及大气环境腐蚀等级评定等;对于涂层样品,主要考察涂层再暴晒环境下的老化指标;对于高分子样品,主要关注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化、外观变化、绝缘性能变化等。
4.对于大气暴晒试验,国标及相应标准中已有关于样品、暴晒场地、暴晒角度等要求,但常规暴晒装置都是固定在地面,不可移动;不能适应多种样品的暴晒试验,以及样品暴晒时存在拆装比较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可拆装、安装便捷的一种大气暴晒装置。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大气暴晒装置,包括:平杆、竖杆所形成的支撑结构,所述平杆包括横向平杆和侧向平杆;
7.所述侧向平杆与所述竖杆之间通过角码在同一垂直平面上垂直连接;所述横向平杆与所述侧向平杆之间通过角码在同一水平面上垂直连接;
8.斜梁,所述斜梁顶端与所述竖杆顶端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所述斜梁的底端与所述侧向平杆前端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所述斜梁还与所述横向平杆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所述斜梁包括左右两组;
9.横梁,所述横梁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斜梁连接,所述斜梁上的两组相邻的横梁之间放置有样品;所述样品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相邻两根横梁中间;所述装置底部的四个角上安装有滚轮。
10.优选的,所述侧向平杆与所述竖杆之间通过角码连接,包括所述角码分为两片角码片,角码片上各设置有四组第一安装螺母。
11.优选的,所述斜梁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装有安装螺母,所述安装螺母在
所述安装槽内可以进行活动。
12.优选的,所述安装螺母将所述斜梁与所述横梁进形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横梁的高度可随所述安装螺母在所述斜梁中的位置改变。
13.优选的,所述横梁上设有第二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与所述第三安装槽横向平行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第二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槽内安装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与螺栓通过螺纹连接。
14.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槽上的螺母固定上层样品的底部,所述第三安装槽固定下层样品的顶部。
15.优选的,所述螺栓底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横梁内部抵紧,所述螺栓上部套有垫片,所述螺栓顶部设有螺帽,螺帽与垫片之间夹有样品。
16.优选的,所述侧向平杆与所述横向平杆上连接有固定梁,其中,所述固定梁将所述装置底部分离成多个三角形框架。
1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8.(1)通过斜梁上设置安装槽与横梁上设置第二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槽,可以实现调节适用样品大小的空间,能够适用不同大小的样品暴晒试验;
19.(2)通过设置固定螺母能够将样品固定在两组相邻横梁之间,固定螺母的螺栓上设置弹簧起到了缓冲硬力的作用,能够避免螺母的硬力直接作用于样品上,避免损坏样品;且当螺母安装到螺栓上时,弹簧对螺栓有弹力作用,可通过拉动螺母对样品进行夹紧固定,同时也通过固定螺母实现多种安装方式;
20.(3)通过在侧向平杆与横向平杆之间设置固定梁,将所述装置底部分离成多个三角形框架,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角码连接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横梁及样品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横梁截面及固定螺母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侧向平杆,2-横向平杆,3-竖杆,4-斜梁,5-横梁,6-样品,7-角码,201-角码片,202-第一安装螺母,301-第二安装槽,302-第三安装槽,303-固定螺母,401-弹簧,402-螺栓,403-垫片,404-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27.如图1—图3所示,一种大气暴晒装置,包括:平杆、竖杆3所形成的支撑结构,平杆包括横向平杆2和侧向平杆1;
28.侧向平杆1与竖杆3之间通过角码7在同一垂直平面上垂直连接;横向平杆2与侧向平杆1之间通过角码7在同一水平面上垂直连接;
29.斜梁4,斜梁4顶端与竖杆3顶端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斜梁4的底端与侧向平杆1前端
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斜梁4还与横向平杆2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斜梁4包括左右两组;
30.横梁5,横梁5两端分别与两组斜梁4连接,斜梁4上的两组相邻的横梁之间放置有样品6;样品通过固定螺母303固定在相邻两根横梁中间;所述装置底部的四个角上安装有滚轮8。
31.具体来说,平杆与竖杆3形成支撑结构,其中,在本装置的底部,由横向平杆2和侧向平杆1构成底部支撑架,侧向平杆1与横向平杆2上连接有固定梁,其中,固定梁将装置底部分离成多个三角形框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竖杆3与装置底部支撑架垂直连接,且竖杆3与底部的平杆通过角码7连接,通过角码7连接可以便于拆卸,也便于组装;可以针对不同的场景以及不同的暴晒样品6量进行组装,竖杆3的顶端连接有斜梁4的顶端,斜梁4的底端连接侧向平杆1的前端,斜梁4底端还与横向平杆2的端部通过螺母固定连接,在本装置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斜梁4,两侧的斜梁4可以直接支撑横梁5,横梁5设置在斜梁4之上,本装置中可以设置多个横梁5,暴晒样品6放置在两根相邻的横梁之间,通过固定螺母303将样品6固定在两相邻的横梁之间,其中,暴晒样品6的四个角分别设置固定螺母303将四个角固定。本装置组装便捷,能够应用于不同的场景也能够根据暴晒样品6的数量将本装置进行扩大组装,根据不同暴晒样品6的大小进行调节,本装置底部四个角上安装的滚轮可以方便本装置的移动,当样品处于太阳暴晒不到的地方,可以通过移动本装置来将暴晒样品转换到有太阳的地方。
32.可选的,侧向平杆1与竖杆3之间通过角码7连接,包括角码7分为两片角码片201,角码片201上各设置有四组第一安装螺母202。侧向平杆1与竖杆3之间通过角码7连接便于拆装,角码7分为两组角码片201,每组角码片201上各设置四组第一安装螺母202,四组安装螺母能够防止角码7横向松动和上下滑动,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
33.可选的,斜梁4上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装有安装螺母,安装螺母在安装槽内可以进行活动。安装螺母将斜梁4与横梁5进形固定连接,其中,横梁5的高度可随安装螺母在斜梁4中的位置改变。安装螺母能够在安装槽内沿槽调节,安装螺母能够将横梁5与斜梁4进行固定,也可通过斜梁4上的安装槽将横梁5的位置进行调节后在进行固定,便捷地调节横梁5的高度,也可以通过此方法调节横梁5中间的距离;本装置左右两斜梁4间的横梁5调节需要在同一水平上,即横梁5高度可以通过安装螺母调节,但横梁5相对于地面是水平的。
34.另一方面,如图3—4所示,横梁5上设有第二安装槽301和第三安装槽302,第二安装槽301与第三安装槽302横向平行设置在横梁5上,第二安装槽301和第三安装槽302内安装有固定螺母303,固定螺母303与螺栓402通过螺纹连接。第二安装槽301上的螺母固定上层样品6的底部,第三安装槽302固定下层样品6的顶部。在一条横梁5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301和第三安装槽302,可以节省本装置的横梁5,固定螺母303用于样品6进行固定,样品6的四个角分别通过固定螺母303将其固定,也可将固定螺母303调节至中间通过固定螺母303夹住样品6的上边沿和下边沿将样品6固定。
35.本装置的固定螺母303上的螺栓402底部设有弹簧401,弹簧401与横梁5内部抵紧,螺栓402上部套有垫片403,螺栓402顶部设有螺帽404,螺帽404与垫片403之间夹有样品6。
3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暴晒样品6安装方式,选者暴晒场地将本装置进行组装,根据暴晒样品6的大小调节安装槽上的安装螺母,将相邻两根横梁中间的宽度调节到与暴晒样品6的长度相匹配,将安装螺母拧紧并锁定横梁5,应知道,这时横梁5调节是两侧的安装
螺母调节,此时横梁处于水平位置,再将相邻两根横梁的上侧横梁5上的第二安装槽301上的两个固定螺母303调节到与暴晒样品6宽度相匹配的位置,将相邻两根横梁上的下侧横梁5上的第三安装槽302上的两个固定螺母303调节到与暴晒样品6宽度相匹配的位置。拧动出螺帽404,将暴晒样品6放入垫片403上,将螺帽404旋转安装在螺栓402上,并将螺帽404拧紧固定暴晒样品6。
37.可选的,还可以提供另一种安装方式,将螺帽404旋转至与垫片403之间有一定余量,将螺帽404向外提起,套在螺栓402上的弹簧401处于压缩状态,有一定的弹力,螺栓402由于在弹力的作用下,有向内回缩的趋势,从而使连接在螺栓402上的螺帽404有向内的压力,此时,可将样品6直接从侧面推入螺母与垫片403之间,松开螺帽404,螺帽404在螺栓402向内回缩的力带动下夹住暴晒样品6。
38.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