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放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27313发布日期:2022-09-24 00:58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程放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工程放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工程放样装置。


背景技术:

2.工程放样是指将设计图纸上的工程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应用在实地的一种测量工作,往往是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尺寸,找出建筑物各个部分特征点与控制点之间位置的几何关系,测算并校正距离、角度、高程等放样数据,然后再进行施工。
3.现有技术中,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往往需要进行放样,大多数建筑公司中,放样通常是采用rtk测绘仪等装置对实地的距离、角度、高程等数据进行测量与校正。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如果施工现场多地需要用到rtk测绘仪,但是rtk测绘仪数量有限的情况下那么会存在部分施工现场为了维持工程的进度可能采取依靠熟练工作人员的目力以及经验进行测量与校正后期利用rtk测绘仪进行复核的方法,但是由于前期的放样是通过工作人员的目力以及经验作为放样的依据,因此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以致后续采用rtk测绘仪复核时需要进行较大程度的整改。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误差,本技术提供一种工程放样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工程放样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工程放样装置,包括安装管、水平仪以及钻尖,水平仪安装于安装管的一端,钻尖安装于安装管的另一端,钻尖包括插地部与连接部,连接部与安装管的内侧壁滑动配合,安装管上设有通孔,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定位孔,通孔内穿设有定位件,定位件一端穿过通孔后与第一定位孔螺纹连接,所述安装管靠近所述转件的一端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安装管垂直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需要校正的平面为坚硬的平面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持安装管,并将钻头从安装管上取下,再将安装管以及定位块放置在需要测量与校正的平面上,然后观察水平仪来判断待该平面是否水平,也可以通过将定位块放置在平面上,利用安装管与定位块之间的垂直连接对垂直度进行校正;而如果需要校正的平面为软土地面,工作人员则可以将钻头装在安装管上,利用钻头对安装管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对软土地面的垂直度与水平度进行校正,达到降低误差的效果。
9.可选的,连接部上还设有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分别位于连接部的两端,第二定位孔可与定位件连接。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使得连接部在安装管内的伸缩长度可调,从而实现钻尖在安装管内的伸出与缩进,达到调节钻尖伸出长度的作用,而定位件在于第二定位孔连接后则起到固定钻尖伸出长度的作用。
11.可选的,安装管的外壁缠绕有棉绳,棉绳一端与安装管的外壁连接,棉绳另一端连接有铅坠。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握住铅坠将棉绳拉直,从而对被测量物体的直线度进行校正,铅坠使得棉绳不易从工作人员的手中滑出。
13.可选的,安装管的外壁设有用于容纳棉绳的容纳槽。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容纳槽用于容纳缠绕在安装管上棉绳,使得棉绳在收放时能够较为整齐,从而减少棉绳打结的现象发生。
15.可选的,安装管的外壁上设有用于限制棉绳从容纳槽内脱出的限位条,限位条一端与安装管固定连接,限位条另一端与安装管的外壁可拆卸连接。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条用于在不使用棉绳时对棉绳进行限制,因此当限位条可拆卸的那一端与安装管的外壁连接时,棉绳无法从容纳槽内被顺利拉出。
17.可选的,安装管外壁上套设有防滑套。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套用于减少工作人员在手握安装管时由于手心出汗导致打滑的现象,增大了工作人员在使用时手掌与安装管之间的摩擦力。
19.可选的,连接部上设有刻度线,刻度线延伸方向与连接部长度方向一致。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刻度线上的示数了解到钻尖部插入到地面的距离,并以此来了解钻尖插入地面的深度,以确保安装管插接在软土地面时的稳定性。
21.可选的,定位块上设有用于与连接部插接配合的安装孔。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不需要使用到钻尖时,可以将钻尖上的连接部插接在安装孔内,从而减少钻尖遗失的情况发生。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在安装管上安装水平仪,定位块以及钻尖等辅助测量工具,使得工作人员在测量时能够同一被测量物品的多个待测量参数直接进行校正,达到减少误差的效果;
25.2.通过在安装管上连接防滑套,增加工作人员手掌在握紧安装管时的摩擦力,达到减少工作人员手掌与安装管发生打滑现象的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工程放样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图1的主视图;
28.图3是图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图3中钻尖收入到安装管内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管;2、水平仪;3、钻尖;4、插地部;5、连接部;6、通孔;7、第一定位孔;8、定位件;9、安装孔;10、棉绳;11、铅坠;12、容纳槽;13、限位条;14、防滑套;15、刻度线;16、第二定位孔;17、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工程放样装置,参照图1-3,包括安装管1,在安装管1的一端,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连接有水平仪2,而在安装杆的另一端,则是设有与安装杆插接配合的钻尖3,钻尖3包括连接部5与插地部4,其中插地部4的直径从靠近连接部5朝远离连接部5的方向逐渐减小,这使得工作人员能够较为轻松的将插地部4插入地面,连接部5则与安
装管1的内侧壁滑动配合。
33.在连接部5远离插地部4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定位孔7,而在安装管1的侧壁上则开设有通孔6,通孔6内穿设有定位件8,定位件8为连接螺栓,当第一定位孔7的轴线与通孔6轴线重合时,定位件8穿过通孔6与第一定位孔7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连接,进而对连接部5在安装管1内的位置进行固定,达到固定钻尖3从安装管1上伸出长度的效果。
34.在安装管1靠近水平仪2的位置设有容纳槽12,而容纳槽12内则是缠绕有棉绳10,棉绳10的一端与安装管1位于容纳槽12内的侧壁连接,而棉绳10的另一端则是连接有铅坠11,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拉直棉绳10的方法对被测物体进行直线度进行校正。
35.而在安装管1的外壁连接有跨过容纳槽12的限位条13,限位条13一端与安装管1靠近水平仪2的侧壁固定连接,而限位条13另一端越则是连接有按扣,而安装管1外壁上对应按扣的位置设有钮座,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将按扣与钮座之间卡接的方式实现限位条13与安装管1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限位条13对容纳槽12内的棉绳10进行限制,减少不需使用棉绳10时,棉绳10从容纳槽12内脱出的情况。
36.而在安装管1上的外壁上还套设有防滑套14,防滑套14与安装管1外壁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防滑套14由海绵构成,这使得防滑套14可以吸收工作人员手心时的汗水,增大了工作人员手掌与安装管1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少了工作人员在紧握安装杆时所出现的打滑现象。
37.参照图3-4,进一步的,为了使得工作人员能够调节钻尖3上的连接部5在安装管1内的伸出长度,因此在连接部5上靠近插地部4的一端设有第二定位孔16,当第二定位孔16的轴线与安装管1上通孔6处的轴线平行时,工作人员仍然是利用定位件8连接第二定位孔16,对位于安装管1内的连接部5进行固定,进而实现钻尖3在安装管1内长度的调节。
38.在钻尖3的插地部4与连接部5上则是设有沿连接部5长度方向延伸的刻度线15,其中以插地部4的尖端刻度线15的起点,这样可以使得工作人员对钻尖3插入地面的深度进行读数,从而确保安装管1插接在地面时的稳定性。
39.而在安装管1靠近钻尖3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定位块17,定位块17的底面与安装块的端面平齐,并且安装管1的轴线垂直于定位块17的表面,在定位块17上设置有安装孔9,安装孔9可以与钻尖3的连接部5插接,因此可以用来放置暂不使用的钻尖3或者备用的钻尖3。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工程放样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先将钻头插接在定位块17内,然后将安装管1连接有定位块17的一端放置在待校正的物体表面,以定位块17的底面为基准面,通过观察水平仪2来对某一平面的水平度进行校正;又或者将安装管1靠近在某一需要校正垂直度的物体表面,由于安装管1的轴线垂直于定位块17的表面,因此可以对待校正物体的垂直度进行校正;而需要校正物件的直线度时,工作人员可以拉出容纳槽12内的棉绳10对待校正物体的直线度进行校正,达到降低放样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的效果。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