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充电电池性能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电池的性能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2.目前,带有充电电池的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手机等产品已走进千家万户,充电电池的寿命以及日常使用变成了人们经常关注的问题。
3.相关技术中,电池的检测方式需要人工手动操作测试设备所需检测的电池进行检查,例如:电子绝缘表、电压表等,然而充电电池的产品使用环境多样,导致对充电电池寿命以及使用状况无法进行准确测试。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电池的性能测试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测试设备受限于结构限制,通常需要人工手动操作测试设备才能实现充电电池性能测试,导致测试效率低,且测试全面性和准确性较差,用户测试体验不佳等问题。
5.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电池的性能测试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上的采集组件;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上的测试组件,所述测试组件与待测试电池相连;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上的控制器,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采集组件、所述测试组件和测试台相连,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测试台发送的测试指令控制所述测试组件对所述待测试电池进行性能测试,并基于所述采集组件采集到的测试过程中电池参数输出所述待测试电池的性能测试结果。
6.可选地,所述测试组件包括:调节底座,所述调节底座与所述设备本体滑动连接;模拟电机,所述模拟电机两侧连接有所述调节底座,且所述模拟电机分别与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待测试电池相连;变压器,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电源,所述变压器输出端与所述待测试电池相连。
7.可选地,所述测试组件还包括:控温仓,所述控温仓内设置有采集组件,所述控温仓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所述模拟电机,且所述控温仓设置有电池接口,通过所述电池接口于所述待测试电池相连。
8.可选地,所述测试组件还包括:隔温仓,所述变压器和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隔温仓内。
9.可选地,所述充电电池的性能测试设备还包括: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件,其中,每个支撑件设置于所述设备的底部。
10.可选地,所述充电电池的性能测试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上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控温仓相连。
11.可选地,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上的支撑座;气缸,所述气缸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所述散热器输
入端和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相连;散热头,所述散热头与散热管的另一端相连,且所述散热头与所述控温仓顶部开设的散热孔相连。
12.可选地,所述采集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
13.可选地,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
14.可选地,所述设备本体为工作台。
15.由此,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技术实施例增加了采集组件、测试组件和控制器,通过结构改变实现充电电池的性能的自动化测试,减少人工手动操作,提升测试效率和准确性,并使得测试更加全面,使得用户具有更好的测试体验。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测试设备受限于结构限制,通常需要人工手动操作测试设备才能实现充电电池性能测试,导致测试效率低,且测试全面性和准确性较差,用户测试体验不佳等技术问题。
17.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充电电池的性能测试设备的示例图;
20.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充电电池的性能测试设备的结构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工作台;110-支撑件;2-控温仓;210-隔温板;220-散热孔;3-隔温仓;4-调节底座;410-模拟电机;5-支撑座;510-气缸;520-散热器;530-散热管;531-散热头、采集组件100、测试组件200、待测试电池300、控制器400和测试台500。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所述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4.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充电电池的性能测试设备。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充电电池的产品使用环境多样,使得我们很难对充电电池寿命以及使用状况进行准确的测试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电池的性能测试设备,该设备能够调节电池温度,从而监控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放电和充电情况。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测试设备受限于结构限制,通常需要人工手动操作测试设备才能实现充电电池性能测试,导致测试效率低,且测试全面性和准确性较差,用户测试体验不佳等问题。
25.具体而言,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充电电池的性能测试设备的示例图。
26.如图1所示,该充电电池的性能测试设备10包括:设备本体、采集组件100、测试组件200、待测试电池300、控制器400和测试台500。
27.其中,采集组件100设置于设备本体上;测试组件200设置于设备本体上,测试组件200与待测试电池300相连;控制器400设置于设备本体上,控制组件分别与采集组件100、测
试组件200和测试台500相连,控制器100基于测试台500发送的测试指令控制测试组件200对待测试电池300进行性能测试,并基于采集组件100采集到的测试过程中电池参数输出待测试电池的性能测试结果。
28.其中,如图2所示,设备本体为工作台1,控制器400可以为单片机。其中,单片机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储存模块和蓝牙模块。
29.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器基于测试台发送测试指令给测试组件对待测试电池进行性能测试,并利用采集组件对测试过程中电池的性能测试参数进行数据采集,实时监控电池在不同状态下的性能,操作更加便捷,工作效率高。
3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集组件100包括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其中,温度传感器为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
31.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利用采集组件实时采集电池在不同状态下的性能参数,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电池的温度,避免温度失控导致安全事故。
3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测试组件200包括:调节底座4、模拟电机410和变压器。
33.其中,调节底座4与设备本体滑动连接;模拟电机410两侧连接有调节底座4,且模拟电机410分别与控制组件和待测试电池300相连;变压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电源,变压器输出端与待测试电池300相连。
34.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情况选择模拟电机信号,调节底座可以对不同模拟电机大小进行调整,滑动调节底座使得模拟电机与控制组件和待测试电池相连接,模拟电机可以模拟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不同温度对电池输出功率以及消耗的影响,并利用变压器对电压进行变换,对电池的充放电进行控制。
3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测试组件200还包括:控温仓2。
36.其中,控温仓2和工作台1之间连接有隔温板210,控温仓内设置有采集组件100,控温仓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模拟电机401,且控温仓2设置有电池接口,通过电池接口于待测试电池300相连。其中,控温仓2和隔温板210均为隔热材料。
37.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可以用户可以将电池放入控温仓,通过控温仓对电池温度进行控制,并且可以通过电池接口将电池的状态传输至测试台,且电池接口能够对电池进行充放电,从而可以对电池的不同状态、不同温度下的状态进行数据采集。
3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充电电池的性能测试设备10还包括散热组件。
39.其中,散热组件设置于设备本体上,散热组件与控温仓2相连。
40.其中,散热组件包括:支撑座5、气缸510、散热器520、散热管530、散热头531和散热孔220。
41.其中,支撑座5设置于设备本体上;气缸510与支撑座5固定连接;散热器520与气缸51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散热器520输入端和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散热管530的一端与散热器520相连;散热头531与散热管530的另一端相连,且散热头531与控温仓2顶部开设的散热孔220相连。
42.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将散热头插入散热孔中,单片机能够接受温度触感器信号,在过热情况下启动散热器,或者在人工需要降温时启动散热器减少控温仓功耗。
4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测试组件200还包括:隔温仓3。
44.其中,变压器和控制器400均设置于隔温仓3内,隔温仓3使用的材料可以为隔热材料,因此,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更好的将变压器和控制器等重要部件保护起来,避免损伤。
4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充电电池的性能测试设备10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件110。
46.其中,每个支撑件110设置于设备的底部,支撑件110远离工作台1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滑垫,其中,支撑件110用于支撑整个设备,防滑垫用于防滑。
47.综上,本技术能够利用控温仓对电池温度进行控制,并且可以通过电池接口能够对电池进行充放电,然后将电池的状态传输至测试台,实现对电池的不同状态、不同温度下的状态进行数据采集实时的数据采集;模拟电机可以模拟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不同温度对电池输出功率以及消耗的影响;隔温仓将变压器和单片机等重要部件保护起来,避免损伤。
4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充电电池的性能测试设备,通过测试台对电池性能进行检测,同时控制器可以控制采集组件和测试组件对待测试电池共同作用,可以实时监测电池充放电在不同状态下、不同温度下的状态。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测试设备受限于结构限制,通常需要人工手动操作测试设备才能实现充电电池性能测试,导致测试效率低,且测试全面性和准确性较差,用户测试体验不佳等问题。
4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n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n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