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电起痕试验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70376发布日期:2022-11-22 21:24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漏电起痕试验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漏电起痕试验仪。


背景技术:

2.漏电起痕试验仪是按gb4207、iec60112等标准要求设计制造的专用检测仪器,适用于对电工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的固体绝缘材料及其产品模拟在潮湿条件下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和耐漏电起痕指数的测定,具有简便、准确、可靠、实用等特点。
3.根据国家专利网公开的一种漏电起痕试验仪(授权公告号为:cn209432946u)中所描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漏电起痕试验仪,包括装置箱体,所述装置箱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支脚,所述连接电极的上方活动安装有滴漏针尖,所述滴漏针尖的上端活动连接有固定旋杆,所述滑动卡块的上端预留设置有定位滑槽,所述装置箱体的右侧前面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控制按钮,所述支撑底架的上端中间预留设置有漏孔,所述漏孔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排液管。该漏电起痕试验仪,排风网有利于装置内侧电气产生的热气能够及时的排出,保证了装置的长期实用性,排液管与漏孔为贯穿连接,有利于多余的溶液排出,防止对装置内部产生腐蚀效果,同时也利于集液罐对移动托盘的清洗和水分的排出,防止装置内水汽过多形成安全隐患”。
4.针对上述描述内容,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问题:
5.上述实用新型中的漏电起痕试验仪在使用过程中,不便于调节两电极之间的间距,使得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根据材料的大小进行调节电极位置,并且不便于对电极进行清理,使得长时间使用电极容易发生锈蚀,其次,该漏电起痕试验仪在使用后,不能将托盘取下进行清洗,使得托盘上残留的导电溶液容易使托盘老化,因此需要改进出一种漏电起痕试验仪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漏电起痕试验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漏电起痕试验仪,包括外壳箱,所述外壳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外壳箱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外壳箱的顶部内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滴液器,所述外壳箱的底部内侧设置有电极调节机构,所述外壳箱的底部内侧中间位置设置有托盘安装机构。
8.所述电极调节机构包括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开设在外壳箱的底部内侧,所述滑动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动台,所述滑动台的顶部固定安装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转动安装有电极夹,所述电极夹的内侧插接有铂电极,所述电极夹的外部螺纹安装有固定螺钉,所述外壳箱的左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右侧转动安装有双向螺纹轴,所述双向螺纹轴远离转动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手轮。
9.优选的,所述外壳箱的右侧与双向螺纹轴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孔,通孔内部固定安装有轴承,且所述双向螺纹轴与轴承的内圈固定安装,便于使双向螺纹轴穿过外壳箱进行支撑转动。
10.优选的,所述滑动台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滑动台分别螺纹安装在双向螺纹轴螺纹方向相反两端外部,便于使两个铂电极进行反向移动。
11.优选的,所述电极夹与固定螺钉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螺纹孔,且所述固定螺钉螺纹安装在螺纹孔中,便于使铂电极固定安装在电极夹上。
12.优选的,所述托盘安装机构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安装在外壳箱的底部内侧,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部套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托盘体,所述托盘体的底部与连接套的左右两侧之间固定安装有支撑杆,便于托盘体与连接套固定安装。
13.优选的,所述连接套的底部与连接柱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连接槽,且所述连接柱插接在连接槽中,且所述连接柱以及连接槽的截面均为方形结构,便于使连接套套接在连接柱的外部,并防止连接套发生转动。
14.优选的,所述托盘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内部插接有插接轴,所述插接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放料板,便于使放料板定位安装在托盘体的顶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漏电起痕试验仪,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该漏电起痕试验仪,通过设置的电极调节机构,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转动手轮,使双向螺纹轴带动滑动台进行滑动,调节铂电极的间距,从而达到了便于根据检测材料的大小调节铂电极的位置,其次通过固定螺钉将铂电极固定安装在电极夹上,通过松动固定螺钉即可将铂电极拆卸下来进行清理,从而防止电极上残留导电溶液而发生锈蚀。
17.2、该漏电起痕试验仪,通过设置的托盘安装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托盘体对多余的导电溶液进行回收,并在使用后,便于将托盘体以及放料板分解拆卸下来进行清理,防止残留的导电溶液使托盘体以及放料板老化。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剖视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托盘安装机构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套截面示意图。
24.图中:1、外壳箱;2、支撑腿;3、控制面板;4、安装架;5、滴液器;6、电极调节机构;61、滑动槽;62、滑动台;63、连接杆;64、限位块;65、电极夹;66、铂电极;67、固定螺钉;68、转动座;69、双向螺纹轴;610、手轮;611、轴承;7、托盘安装机构;71、固定块;72、连接柱;73、连接套;74、托盘体;75、支撑杆;76、连接筒;77、插接轴;78、放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实施例一:
28.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漏电起痕试验仪,包括外壳箱1,外壳箱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2,外壳箱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3,外壳箱1的顶部内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架4,安装架4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滴液器5,外壳箱1的底部内侧设置有电极调节机构6,外壳箱1的底部内侧中间位置设置有托盘安装机构7。
29.电极调节机构6包括滑动槽61,滑动槽61开设在外壳箱1的底部内侧,滑动槽61内滑动安装有滑动台62,滑动台62的顶部固定安装连接杆63,连接杆63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块64,连接杆63的顶部转动安装有电极夹65,电极夹65的内侧插接有铂电极66,电极夹65的外部螺纹安装有固定螺钉67,外壳箱1的左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转动座68,转动座68的右侧转动安装有双向螺纹轴69,双向螺纹轴69远离转动座6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手轮610。
30.外壳箱1的右侧与双向螺纹轴69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孔,通孔内部固定安装有轴承611,且双向螺纹轴69与轴承611的内圈固定安装,便于使双向螺纹轴69穿过外壳箱1进行支撑转动。
31.滑动台62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滑动台62分别螺纹安装在双向螺纹轴69螺纹方向相反两端外部,便于使两个铂电极66进行反向移动。
32.电极夹65与固定螺钉67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螺纹孔,且固定螺钉67螺纹安装在螺纹孔中,便于使铂电极66固定安装在电极夹65上。
33.实施例二:
34.请参阅图4与图5,并结合实施例一,进一步得到,托盘安装机构7包括固定块71,固定块71固定安装在外壳箱1的底部内侧,固定块7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72,连接柱72的外部套接有连接套73,连接套7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托盘体74,托盘体74的底部与连接套73的左右两侧之间固定安装有支撑杆75,便于托盘体74与连接套73固定安装。
35.连接套73的底部与连接柱72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连接槽,且连接柱72插接在连接槽中,且连接柱72以及连接槽的截面均为方形结构,便于使连接套73套接在连接柱72的外部,并防止连接套73发生转动。
36.托盘体7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筒76,连接筒76的内部插接有插接轴77,插接轴7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放料板78,便于使放料板78定位安装在托盘体74的顶部。
37.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此装置使用时,通过将检测材料放置在放料板78上,随后转动手轮610,使手轮610带动双向螺纹轴69进行转动,使双向螺纹轴69带动滑动台62在滑动
槽61中向内侧滑动,直至铂电极66的位置与检测材料靠近为止,随后转动电极夹65,使电极夹65带动铂电极66进行转动,使铂电极66搭在检测材料上,随后通过滴液器5将导电容易滴落到检测材料上,并使两端铂电极66进行通电检测;
38.在检测完毕后,通过拧松固定螺钉67,将铂电极66从电极夹65上取下,从而便于对铂电极66进行清理,通过将连接套73从连接柱72上取下,使托盘体74从外壳箱1的内部取出,再将放料板78取出,使插接轴77与连接筒76分离,从而便于对放料板78与托盘体74进行清理,防止残留的导电溶液使托盘体74与放料板78老化。
3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