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质悬浮物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40798发布日期:2022-12-14 00:14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质悬浮物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过滤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质悬浮物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悬浮物是指在水中悬浮的固体物质,通常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泥砂、黏土、微生物等。由于悬浮物富集是造成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故检测水质中悬浮物含量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3.相关技术中,对水质中悬浮物的检测通常涉及过滤、烘干和称重等步骤。当前,通常采用一种水质悬浮物检测装置对水质中悬浮物含量进行检测,参照图1,包括取液箱和位于取液箱下方的过滤箱,取液箱连通有进液管,进液管上安装有控制进水的第一阀门,取液箱底部固定连通有漏斗状的导液管,且取液箱内部转动连接有取液斗。打开第一阀门对取液箱内输入样本水质时,水液流入取液斗内,待贮水完毕后,关闭第一阀门。再转动取液斗,水体经导液管流至过滤箱内,过滤箱对水质内的悬浮物进行过滤阻隔。最后对悬浮物烘干称重,将得到的数值与相关规定的阈值进行对比,从而判断是否超标。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检测下一个样本时,装置中承接水液的取液斗和导向水液的导液管均会残留上一个样本水质中的悬浮物,从而对下一个待测样本水质中的悬浮物总量造成较大误差,使上述检测装置对样本水质的检测数据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本技术提供一种水质悬浮物检测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质悬浮物检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水质悬浮物检测装置,包括取液箱、过滤箱和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取液箱连通,所述取液箱内转动连接有取液斗,所述取液斗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取液斗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取液箱下端开设有出液口,所述过滤箱位于所述出液口下方;所述取液箱上可拆卸设置有门体,所述取液斗与所述门体和所述取液箱均可拆卸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取液箱内设置有可拆卸的取液斗,当每次完成样本水质的检测后,通过拆卸门体以将取液斗一同拆下进行清洗,防止残留在取液斗内的上一样本的悬浮物对下一样本的测试结果产生影响,从而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9.优选的,所述取液斗上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取液箱与所述门体相对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柱,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固定柱相互插接且转动连接;
10.所述门体与所述取液箱沿所述固定柱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穿设所述门体且与所述门体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把手和与把手固定连接且横截面为多边形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把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相互插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转动把手以间接带动取液斗转动,便于控制取液斗内样本水体的流出状态,从而使样本水体缓慢流入至下方的过滤箱,以便于控制过滤速率,减小对过滤膜的冲击,防止过滤膜破碎。
12.优选的,所述门体上固定有连接件,所述第一转轴上开设有凹槽,所述连接件上滑动连接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滑动以嵌设于所述凹槽内。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固定片滑动至凹槽内以对取液斗相对于门体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间接将取液斗固定连接于门体;当取液斗需要清洗时,便于工作人员通过拆卸门体将取液斗一同拆下进行清洗,简化了清洗步骤,提高了该装置的测样效率。
14.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上设有螺栓,所述螺栓穿设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片螺纹连接以将防止所述固定片脱离所述凹槽。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栓螺纹连接于固定片进行限位固定,使固定片嵌设于凹槽内的连接关系更加牢靠,防止在外力作用下造成固定片松动脱离凹槽的情况发生,以便于工作人员对门体连同取液斗进行拆卸清理。
16.优选的,所述取液箱下端于所述出液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远离所述取液箱的一端朝向所述过滤箱。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取液箱下方的出液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导液管,以便于对从取液斗中流出至下方过滤箱的样本水质进行导向作用,防止液体偏流和液滴飞溅的情况发生。
18.优选的,所述导液管上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沿所述导液管的径向滑动连接有移动件;所述移动件上固定有手持杆;所述取液箱于所述出液口位置处开设有插槽,所述移动件移动以嵌设于所述插槽内。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有的手持杆,便于工作人员滑动移动件以调整移动件和固定件的整体长度,从而能够便捷地将移动件嵌入所对应的插槽内,实现导液管与取液箱之间的快速拆卸安装。
20.优选的,所述固定件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导液管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件固定连接。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安装导液管时通过控制手持杆将弹簧压缩发生弹性形变,再将移动件滑动至插槽内实现安装;当导液管安装至取液箱时,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移动件相对于固定件滑动伸展至最大范围,从而使移动件紧密抵接至插槽内,提高了取液箱和导液管之间的连接效果。
22.优选的,所述移动件远离所述固定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插槽内设置有第二磁性件,当所述移动件嵌设于所述插槽时,所述第一磁性件磁性连接于所述第二磁性件。
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移动件嵌入插槽的过程不便于工作人员观察,故在移动件上和插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当移动件靠近对应的插槽时,工作人员能够感受到磁力作用以便于插入,提高了导液管的安装拆卸效率;且移动件和插槽之间的磁性连接关系,使导液管能够更加牢靠地安装于取液箱下端。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本技术通过通过在取液箱内设置有可拆卸的取液斗,以及在取液箱下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导液管,当每次完成样本的检测后,便于将取液斗和导液管进行拆卸清洗,避免上一样本水质中残留的水质悬浮物对下一测试结果造成误差;
26.2.本技术通过将固定片滑动至凹槽内,使用螺栓对固定片进行限位,从而进一步
限定取液斗相对于门体的位置。当取液斗需要清洗时,便于工作人员拆卸门体将取液斗一同拆下进行清洗,简化了清洗步骤,提高了该装置的测样效率;
27.3.本技术通过在移动件上设置手持杆,以便于工作人员控制手持杆以将固定件上滑动连接的移动件嵌入所对应的插槽内。固定件上套设的弹簧,使移动件相对于固定件滑动伸展至最大范围,从而将移动件紧密抵接至插槽内;且移动件上和插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优化了两者的连接效果,实现导液管与取液箱之间的快速拆卸安装。
附图说明
28.图1是相关技术中水质悬浮物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一种水质悬浮物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图2中取液箱的内部结构的爆炸图。
31.图4是图3中取液斗的爆炸图。
32.图5是本技术一种水质悬浮物检测装置的仰视示意图。
33.图6是图5中移动件的爆炸图。
34.图7是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5.附图标记说明:1、取液箱;2、过滤箱;3、进液管;4、取液斗;5、支架;6、驱动组件;61、把手;62、连接杆;7、出液口;8、导液管;9、门体;10、第一转轴;11、第二转轴;12、固定柱;13、连接件;14、移动槽;15、固定片;16、螺栓;17、凹槽;18、固定件;19、移动件;20、手持杆;21、弹簧;22、插槽;23、第一磁性件;24、第二磁性件;25、拉手;26、排液管;27、第一阀门;28、第二阀门;29、过滤件。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2-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水质悬浮物检测装置。参照图2和图3,包括矩形取液箱1、过滤箱2和进液管3。进液管3与取液箱1长度方向一端的侧壁连通,且进液管3上安装有第一阀门27。取液箱1连有进液管3的侧壁上焊接有支架5,支架5远离取液箱1的一端与过滤箱2的侧壁焊接。取液箱1的底壁开设有出液口7,过滤箱2位于出液口7的正下方。取液箱1内部转动连接有取液斗4,取液斗4的转动轴线沿取液箱1的宽度方向设置。取液箱1下端于出液口7处可拆卸连接有倒圆锥台状的导液管8,且导液管8远离取液箱1的一端朝向过滤箱2。待检测的样本水质经进液管3流入取液箱1内的取液斗4中,缓慢转动取液斗4将样本水质经导液管8流下至过滤箱2内。
38.参照图3,取液箱1宽度方向的一端可拆卸设置有矩形门体9。此实施例中,门体9设置为透明玻璃材质。门体9四周的侧壁与取液箱1内侧壁抵接,且沿取液箱1的宽度方向与取液箱1滑动连接。门体9上固定有两个拉手25,工作人员通过拉动拉手25将门体9从取液箱1上拆卸下来。
39.参照图3和图4,取液斗4与门体9和取液箱1均可拆卸连接。此实施例中,取液斗4沿取液箱1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焊接有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11,且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11同轴设置。取液箱1与门体9相对的内侧壁上固定有固定柱12,且固定柱12与取液箱1内侧
壁相互垂直。第二转轴11与固定柱12沿取液斗4的转动轴线方向滑动连接,且第二转轴11与固定柱12同轴转动连接;第一转轴10贯穿于门体9且与门体9沿取液斗4的转动轴线方向滑动连接,且第一转轴10与门体9转动连接。
40.参照图3和图4,第一转轴10上设置有驱动取液斗4转动的驱动组件6。驱动组件6包括把手61和截面形状为多边形的连接杆62。此实施例中,把手61为圆盘状,连接杆62为三棱柱状。连接杆62长度方向的一端焊接于把手61的圆心位置处,连接杆62远离把手61的一端插接于第一转轴10远离取液斗4的一端的中心位置处。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转动把手61以驱动连接杆62转动,以带动取液斗4进行转动。
41.参照图4和图5,门体9位于取液箱1内的侧壁上焊接有两个连接件13,连接件13的长度方向沿取液箱1的高度方向设置,且第一转轴10位于两个连接件13之间。各连接件13上均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移动槽14,移动槽14的槽口朝向第一转轴10设置。移动槽14内滑动连接有固定片15。第一转轴10的周壁上周向开设有凹槽17,固定片15沿移动槽14向下滑动以与凹槽17卡接,连接件13上螺纹连接有螺栓16,螺栓16穿设连接件13与固定片15螺纹连接以将防止固定片15脱离凹槽17。固定片15沿各移动槽14向下滑动至第一转轴10上的凹槽17内,再通过转动螺栓16对固定片15的位置进行限位,从而间接将取液斗4与门体9的连接关系进行固定。
42.参照图6和图7,导液管8的外周壁上部焊接有两个固定件18,且各固定件18沿导液管8径向对称分布;固定件18长度方向远离导液管8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移动件19,移动件19的移动方向沿导液管8的径向设置;各移动件19远离导液管8的一端均焊接有手持杆20,且各手持杆20的长度方向均沿取液箱1的高度方向设置。取液箱1底部于出液口7位置处的周壁上开设有两个供移动件19插入的插槽22。各固定件18上均套设有弹簧21,且弹簧21的一端焊接于导液管8侧壁,弹簧21的另一端焊接于移动件19上;移动件19远离固定件18的一端端面上嵌设有第一磁性件23,且插槽22内配合嵌设有第二磁性件24。当导液管8安装时,通过控制手持杆20将各固定件18上的移动件19插接至对应的插槽22内,通过弹簧21对移动件19施加弹力,以及通过第一磁性件23与第二磁性件24的磁性吸引,将移动件19稳固插接在插槽22内。不仅使导液管8与取液箱1的连接关系更加紧密牢固,而且实现了导液管8与取液箱1之间的快速安装。
43.参照图3,过滤箱2上端于导液管8的正下方卡接有过滤件29,且过滤件29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过滤孔。过滤箱2下端连通有排液管26,排液管26上安装有控制排液的第二阀门28。工作人员将取液箱1中的样本水质经导液管8缓缓流入至过滤箱2进行过滤,经过滤件29过滤后的滤液存留于过滤箱2内。再打开排液管26上的第二阀门28,以便于清空过滤箱2内的滤液进行下次样本水质的检测。
4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水质悬浮物检测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打开第一阀门27将样本水质流入至取液箱1中的取液斗4内,透过透明的门体9进行观察,当取液斗4内将要盛满时,关闭第一阀门27;缓慢转动门体9一侧的把手61,使取液斗4内的样本水质流下,经过导液管8流至过滤箱2进行过滤,水质悬浮物留在过滤件29上,滤液流入至过滤箱2体内;待过滤完毕后,取下过滤件29进行烘干称重,打开第二阀门28,将滤液通过排液管26排出。
45.当检测下一组样本水质时,取液斗4和导液管8需要拆卸清洗。具体操作如下:工作人员先拆下门体9,将取液斗4一同取出;再转动两侧连接件13上的螺栓16,以取消对固定片
15的限位。将固定片15上滑至远离凹槽17,以取消对取液斗4的限位。再从取液斗4上拆卸下驱动组件6,最后从门体9上拆卸下取液斗4进行清洗即可;工作人员通过各手持杆20将移动件19从相应的插槽22内移出,从取液箱1上拆卸下导液管8进行清洗即可。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