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电预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88924发布日期:2022-10-29 05:5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雷电预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雷电预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雷电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2.雷电往往产生于对流性天气过程中,当大气层内产生强烈对流,云体就会带电,当云内或云地间的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发生放电。雷电由于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具有很大的随机性,预防非常困难,会造成供电系统、通讯系统故障或损坏,危害巨大,目前,为了避免因雷电出现的设备、系统的故障损坏,需要通过雷电预警装置对雷电进行监测预警。
3.授权公告号为cn21278100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雷电预警装置,包括固定座、固定筒、设备箱、保护框、螺纹杆、转轴、蓄电池和风速感应器;固定座上设有底箱,支撑杆设置在固定座上并与底箱连接;固定筒设置在底箱上并与底箱连通;螺纹杆转动设置在底箱上并与固定盘连接,转轴转动设置在底箱上,螺纹杆上设有第一锥齿轮,转轴上设有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连接并位于底箱内;滑块与螺纹杆螺纹连接;固定板设置在滑块上并与设备箱连接;在使用时,通过固定座实现装置的固定,并通过螺纹杆与滑块螺纹配合实现设备箱的升降,在螺纹柱被风雨长时间的侵蚀后,螺纹柱会出现生锈的情况,使得滑块与螺纹柱不能进行螺纹配合升降,在此情况下就需要对螺纹柱进行更换,以保证螺纹柱与滑块的升降配合,但是该技术方案中的固定筒不方便拆装,使得螺纹柱不方便更换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便于拆装维修的雷电预警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雷电预警装置,包括检测箱,所述检测箱一侧设置带有避雷装置的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内设置有竖向放置的螺纹柱,所述螺纹柱螺纹连接有用于带动检测箱升降调节的升降板,所述固定筒开设有供升降板升降调节的开口,所述固定筒内部设置有供螺纹柱插接的固定轴承,所述固定筒远离固定轴承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用于限位螺纹柱的限位轴承;
7.所述固定筒可拆卸式的连接带有底座的传动箱,所述传动箱侧面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连接有位于传动箱内的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连接带有插接盘的从动锥齿轮,所述插接盘转动连接在传动箱上,且螺纹柱可插接在插接盘上,以带动螺纹柱转动。
8.进一步,所述限位轴承外环设置有螺纹连接在固定筒的插接口上的螺纹板,所述螺纹柱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凸环,两个所述凸环分别与限位轴承内环上侧面、以及固定轴承内环下侧面抵触;通过凸环实现螺纹柱的上下限位,方便了螺纹柱的拆装固定。
9.进一步,所述传动箱设置有供固定筒插接的插接框,所述插接框开设有插接槽,所述螺纹柱设置有位于插接槽内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插接在插接框上的插接板,
以限位限位板的上下位置,所述插接框外侧面插接有用于限位插接板的固定环;通过插接板和插接框的配合实现限位板的上下限位,方便了固定筒的固定。
10.进一步,所述固定筒侧面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升降板设置有沿导向板上下滑动的连接板;采用导向板与连接板的滑动配合实现升降板的滑动支撑,保证滑动时的稳定。
11.进一步,所述避雷装置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筒上侧面的固定盘、位于固定盘上侧面的避雷针、以及位于固定盘上的放电器,所述放电器为两组;通过避雷针和放电器可以很好的将装置遭遇雷击的危害降到最低,保证使用。
12.进一步,所述螺纹柱下侧面设置有多边形柱,所述插接盘开设有供多边形柱插接的多边形孔;通过多边形柱和多边形孔实现插接盘与螺纹柱的连接,方便螺纹柱的更换。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实现固定筒与传动箱的固定,方便固定筒的拆装,并通过限位轴承和固定轴承实现螺纹柱的可拆卸式固定,从而达到螺纹柱方便拆装维修的效果;
15.2、本实用新型采用与螺纹柱插接连接的插接盘实现转盘与螺纹柱的传动,保证螺纹柱的转动;
16.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拆装维修的优点。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螺纹柱、以及固定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插接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固定筒,2、检测箱,4、传动箱,5、底座,7、转盘,8、导向板,9、螺纹柱,10、放电器,11、避雷针,12、固定盘,14、插接盘,15固定轴承,16、主动锥齿轮,17、从动锥齿轮,18、多边形柱,19、开口,20、升降板,21、插接板,22、固定环,23、限位板,24、插接框,25、凸环,26、限位轴承,27、螺纹板,28、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如图1-5所示,一种雷电预警装置,包括检测箱2,所述检测箱2一侧设置带有避雷装置的固定筒1,所述固定筒1内设置有竖向放置的螺纹柱9,所述螺纹柱9螺纹连接有用于带动检测箱2升降调节的升降板20,所述固定筒1开设有供升降板20升降调节的开口19,所述避雷装置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筒1上侧面的固定盘12、位于固定盘12上侧面的避雷针11、以及位于固定盘12左右两侧面的放电器10,所述检测箱2具体为专利公开号cn212781001u,专利名称为一种雷电预警装置中的设备箱,所述固定筒1内部通过螺栓固定
有供螺纹柱9插接的固定轴承15,所述固定筒1远离固定轴承15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用于限位螺纹柱9的限位轴承26,所述固定筒1可拆卸式的连接带有底座5的传动箱4,所述传动箱4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5上,所述传动箱4侧面通过轴承连接有转盘7,所述转盘7键连接有位于传动箱4内的主动锥齿轮16,所述主动锥齿轮16啮合连接带有插接盘14的从动锥齿轮17,所述插接盘14通过轴承连接在传动箱4上,且螺纹柱9可插接在插接盘14上,以带动螺纹柱9转动;
25.当使用时,将底座5通过螺栓固定在建筑物上,将升降板20从开口19处插入固定筒1内,将螺纹柱9放入固定筒1内,使得螺纹柱9抵触在升降板20上,转动螺纹柱9,使得螺纹柱9螺纹连接在升降板20上,将穿过升降板20的一端插接在固定轴承15上,然后将限位轴承26插接在螺纹柱9上,并螺纹连接在固定筒1上,此时螺纹柱9固定完成,然后将固定筒1放置在传动箱4上,使得螺纹柱9与插接盘14插接,然后将固定筒1可拆卸式的连接在传动箱4上,最后将检测箱2通过螺栓固定在升降板20上即可,固定完成后,当需要调节检测箱2向上时,顺时针转动转盘7,转盘7通过主动锥齿轮16、从动锥齿轮17、以及插接盘14带动螺纹柱9转动,此时升降板20带动检测箱2向上移动,而当需要向下调节时,逆时针转动转盘7即可;
26.而当需要更换螺纹柱9时,将固定筒1从传动箱4上拆下,使得螺纹柱9不再插接在插接盘14上,然后将限位轴承26螺纹拆下,转动螺纹柱9,使得螺纹柱9脱离升降板20,然后更换上新的螺纹柱9即可;
27.而当出现雷击时,避雷针11和放电器10很好的将装置遭遇雷击的危害降到最低,更加安全可靠。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轴承26外环通过螺栓固定有螺纹连接在固定筒1的插接口上的螺纹板27,所述螺纹柱9上下两端均均一体成型有凸环25,两个所述凸环25分别与限位轴承26内环上侧面、以及固定轴承15内环下侧面抵触;在使用时,将螺纹柱9插接在固定轴承15上,使得位于螺纹柱9上方的凸环25抵触在固定轴承15的内环上,然后将限位轴承26插接在螺纹柱9上,使得螺纹柱9上的凸环25与限位轴承26的内环抵触,然后将限位轴承26通过螺纹板27连接在固定筒1上,此时螺纹柱9被固定轴承15和限位轴承26固定,而当需要拆下螺纹柱9时,将限位轴承26上的螺纹板27从螺纹柱9上螺纹拆下,然后取下螺纹柱9即可,方便螺纹柱9的拆装。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箱4通过螺栓固定有供固定筒1插接的插接框24,所述插接框24开设有插接槽,所述螺纹柱9通过螺栓固定有位于插接槽内的限位板23,所述限位板23上设置有插接在插接框24上的插接板21,以限位限位板23的上下位置,所述插接框24外侧面插接有用于限位插接板21的固定环22;当需要固定固定筒1时,将固定筒1插接在插接框24内,使得螺纹柱9上的限位板23位于插接槽内,然后将插接板21从插接框24的前后左右四侧面插入,从而实现限位板23的上下限位,然后将固定环22套设在固定筒1上,并向下插接在插接框24上,避免限位板23脱离插接框24,而当需要拆下固定筒1时,将固定环22上移取下,然后将插接在插接框24内的插接板21取下,使得限位板23不再被上下限位,拆下固定筒1即可。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筒1侧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导向板8,所述升降板20通过螺栓固定有沿导向板8上下滑动的的连接板28;当升降板20升降调节时,连接板28沿导向板8上下滑动,增加升降板20升降时的支撑,保证检测箱2升降时的稳定。
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螺纹柱9下侧面一体成型有多边形柱18,所述插接盘14开设有供多边形柱18插接的多边形孔;当使用时,螺纹柱9通过多边形柱18和多边形孔实现与插接盘14的连接,保证插接盘14与螺纹柱9的传动。
32.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