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遥感探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90542发布日期:2022-10-29 06:29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质遥感探测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质遥感探测器。


背景技术:

2.地质遥感探测是综合应用现代遥感技术来研究地质规律,进行地质调查和资源勘察的一种方法,它从宏观的角度,着眼于由空中取得的地质信息,即以各种地质体对电磁辐射的反应作为基本依据,结合其他各种地质资料及遥感资料的综合应用,以分析、判断一定地区内的地质构造情况。
3.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6816964u公开了一种地质遥感探测装置,包括遥感探测设备本体,遥感探测设备本体设有圆盘,圆盘设有铰接座,铰接座设有可拆卸连杆,可拆卸连杆包括若干连接柱,若干连接柱相互连接处均设有锁止组件;锁止组件包括凸块、隔板、弹簧、锁销、罩壳以及解锁构件,凸块设于下侧的连接柱,罩壳设于上侧的连接柱,凸块设有通孔,隔板设于通孔,锁销设于通孔,弹簧设于锁销,罩壳设有锁槽,解锁构件设于罩壳,锁销设有斜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遥感探测装置的手持杆进行拆卸,使得遥感探测装置的长度减少,从而方便对整个遥感探测装置进行收纳存放,这样可方便人们对遥感探测装置进行移动。
4.该手持式地质遥感探测装置在长时间握持进行探测时,手臂受累,使用舒适度低,影响探测人员的工作效率。
5.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地质遥感探测器。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地质遥感探测器。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质遥感探测器,包括探测杆和设置在探测杆底端的探测器主体,所述探测杆的侧壁面活动安装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侧壁面活动安装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远离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滚轮,所述探测杆与第一支撑杆之间通过转轴相连,转轴为圆形短杆,转轴的左右两侧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设置有调节装置。
8.作为优选,所述探测杆的顶端面固定安装手把,手把为圆环形。
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手把的距离是第一支撑杆与探测器主体之间距离的两倍。
10.作为优选,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整滑槽、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复位弹簧,所述调整滑槽开设在第一支撑杆的侧壁面且调整滑槽内部一体成型设置有第一固定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撑杆的左右两端且延伸至第一支撑杆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侧壁面对应第二限位板的下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弹簧底座,所述复位弹簧固定安装在弹簧底座与第二限位板之间,所述第二限位板对应调整滑槽的位置固
定安装有与调整滑槽卡合连接的第一固定齿。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限位板开设有限位滑槽,第二支撑杆对应限位滑槽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限位滑块,限位滑块和限位滑槽为梯形结构,限位滑块可在限位滑槽内滑动。
12.作为优选,所述探测杆的底端面固定安装有转动球,探测器主体的顶端面固定安装有两组对称设置的活动架,两组活动架为半圆形结构且相互靠近的端面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球可在转动槽内转动,转动球与活动架过盈配合,探测杆可在两组活动架之间滑动。
13.作为优选,两组活动架的外壁面螺纹连接有锁紧环。
14.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质遥感探测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该一种地质遥感探测器,将第一支撑杆调整至合适角度后,拧紧两组锁紧螺母,从而将第一支撑杆向探测杆处挤压,从而使第一支撑杆与探测杆夹紧,使第一支撑杆无法转动角度,然后通过调节装置调节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重合的长度,来调整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滚轮与地面的夹角,从而使滚轮、第二支撑杆和第一支撑杆对探测杆形成支撑,减轻工作人员手持探测杆的工作负担。
17.(2)、该一种地质遥感探测器,当锁紧环向上转动时,使活动架挤压转动球,当探测杆与探测器主体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使探测杆与探测器主体的角度无法变化,当锁紧环向下转动时,转动球能从活动架的自由端抽出,从而容易将探测杆从探测器主体处拆下。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他的实施附图。
19.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的能涵盖的范围内。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拆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活动夹结构示意图。
23.图例说明:
24.1、探测杆;2、手把;3、探测器主体;4、第一支撑杆;5、第二支撑杆;6、滚轮;7、转轴;8、锁紧螺母;9、调整滑槽;10、第一固定齿;11、第一限位板;12、弹簧底座;13、第二限位板;14、限位滑块;15、限位滑槽;16、复位弹簧;17、第二固定齿;18、转动球;19、活动架;20、转动槽;21、锁紧环。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一种地质遥感探测器,如图1-图3所示,包括探测杆1和设置在探测杆1底端的探测器主体3,所述探测杆1的侧壁面活动安装有第一支撑杆4,第一支撑杆4的侧壁面活动安装有第二支撑杆5,第二支撑杆5远离第一支撑杆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滚轮6,所述探测杆1与第一支撑杆4之间通过转轴7相连,转轴7为圆形短杆,转轴7的左右两侧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8,所述第一支撑杆4与第二支撑杆5之间设置有调节装置,将第一支撑杆4调整至合适角度后,拧紧两组锁紧螺母8,从而将第一支撑杆4向探测杆1处挤压,从而使第一支撑杆4与探测杆1夹紧,使第一支撑杆4无法转动角度,然后通过调节装置调节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之间重合的长度,来调整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和滚轮6与地面的夹角,从而使滚轮6、第二支撑杆5和第一支撑杆4对探测杆1形成支撑,减轻工作人员手持探测杆1的工作负担。
27.所述探测杆1的顶端面固定安装手把2,手把2为圆环形,使探测杆1在不同角度状态下都能得到很好的握持体验。
28.所述第一支撑杆4与手把2的距离是第一支撑杆4与探测器主体3之间距离的两倍,从而使探测杆1以第一支撑杆4为支点形成省力杠杆,进一步省力。
29.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整滑槽9、第一限位板11、第二限位板13和复位弹簧16,所述调整滑槽9开设在第一支撑杆4的侧壁面且调整滑槽9内部一体成型设置有第一固定齿10,所述第一限位板11和第二限位板13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撑杆5的左右两端且延伸至第一支撑杆4的左右两端,对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进行限位,使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两者只能做相对长度方向的滑动,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侧壁面对应第二限位板13的下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弹簧底座12,所述复位弹簧16固定安装在弹簧底座12与第二限位板13之间,所述第二限位板13对应调整滑槽9的位置固定安装有与调整滑槽9卡合连接的第一固定齿10,当第二固定齿17与第一固定齿10卡合时,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固定,无法移动,当第二固定齿17脱离第一固定齿10时,第二支撑杆5与第一支撑杆4可滑动,从而调节滚轮6与探测杆1之间的距离。
30.所述第二限位板13开设有限位滑槽15,第二支撑杆5对应限位滑槽15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限位滑块14,限位滑块14和限位滑槽15为梯形结构,限位滑块14可在限位滑槽15内滑动,从而使第二限位板13与第二支撑杆5限位滑动。
31.所述探测杆1的底端面固定安装有转动球18,探测器主体3的顶端面固定安装有两组对称设置的活动架19,两组活动架19为半圆形结构且相互靠近的端面开设有转动槽20,所述转动球18可在转动槽20内转动,转动球18与活动架19过盈配合,探测杆1可在两组活动架19之间滑动,从而使探测器主体3与探测杆1能进行多角度的转动。
32.两组活动架19的外壁面螺纹连接有锁紧环21,当锁紧环21向上转动时,使活动架19挤压转动球18,当探测杆1与探测器主体3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使探测杆1与探测器主体3的角度无法变化,当锁紧环21向下转动时,转动球18能从活动架19的自由端抽出,从而容易
将探测杆1从探测器主体3处拆下。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第一支撑杆4调整至合适角度后,拧紧两组锁紧螺母8,从而将第一支撑杆4向探测杆1处挤压,从而使第一支撑杆4与探测杆1夹紧,使第一支撑杆4无法转动角度,然后通过调节装置调节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之间重合的长度,来调整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和滚轮6与地面的夹角,从而使滚轮6、第二支撑杆5和第一支撑杆4对探测杆1形成支撑,减轻工作人员手持探测杆1的工作负担。
34.当锁紧环21向上转动时,使活动架19挤压转动球18,当探测杆1与探测器主体3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使探测杆1与探测器主体3的角度无法变化,当锁紧环21向下转动时,转动球18能从活动架19的自由端抽出,从而容易将探测杆1从探测器主体3处拆下。
3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