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入水口环状试验管网水表现场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55482发布日期:2022-12-14 03:59阅读:53来源:国知局
双入水口环状试验管网水表现场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双入水口环状试验管网水表现场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区域面积不断扩大,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数量和不断深化的供水行业服务需求极大的促进了整个社会对供水行业更高层次的需求,同时对于水量需求的不断增加也赋予了城市供水行业新的机遇与挑战。现有的城市供水管网多为环状管网,而传统的水表检测均是在一个环境较为稳定的实验室环境标准装置下中进行的检测,而在实际使用中水表位于复杂的环状管网中,实验室检定或校准后的水表在安装使用后存在计量特性改变的情况,亟需一个能够模拟实际场景的水表检测装置。
3.综上,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双入水口环状试验管网水表现场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没有一个模拟实际使用场景的水表检测装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双入水口环状试验管网水表现场检测装置。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双入水口环状试验管网水表现场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和日字形的环状管网,第一水箱的出水管上依次连接设置有第一水泵和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水箱的出水管上依次连接设置有第二水泵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水泵的出水管的端头连接在日字形的环状管网的底部横管上,第二水泵的出水管的端头连接在日字形的环状管网的底部横管上;环状管网的中部横管上还设有第一取水管,第一取水管上设有第一待测水表;环状管网的中部横管两侧的两根竖管上分别设有两个控制阀和两个双向流量计,同侧的两个控制阀分别位于中部横管的上下两侧,同侧的两个双向流量计也分别位于中部横管的上下两侧,环状管网的顶部和底部两根横管上也分别设有一个控制阀,环状管网的中部横管上设有两个控制阀,中部横管上的两个控制阀分别位于第一取水管的左右两侧;这样设置一个环状管网,在环状管网上设置第一待测水表,并且在水泵与第一待测水表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控制阀和双向流量计,通过打开不同的水泵和控制不同的控制阀的通断来模拟实际使用场景中水流的流动路径,并且通过观测双向流量计的读数和待测水表上的读数来对第一待测水表的准确度进行一个检测和计算,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能够监测管路中的压力,设置两个入水口能够模拟使用备用水源的应用场景,相较于传统的较为稳定的检测环境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7.进一步限定,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均为变频水泵;将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设置成这样能够加方便的调节水压,更加便于检测。
8.进一步限定,第一水泵的出水管的端头连接在日字形的环状管网的底部横管上,第二水泵的出水管的端头连接在日字形的环状管网的底部横管上。
9.进一步限定,第一水泵和第一压力传感器之间串联接有一个第一标准总表,第二水泵和第二压力传感器之间串连接有一个第二标准总表;通过读取第一标准总表或者第二标准总表的读数来与第一待测水表的读数、双向流量计的读数进行对比计算,结果更加的准确。
10.进一步限定,环状管网的右上角和右下角各设有第二取水管和第三取水管,第二取水管和第三取水管上分别设有第二待测水表和第三待测水表,环状管网的顶部和底部两根横管上分别设有一个双向流量计;这样在设置了第一标准总表和第二标准总表的基础上再增设第二待测水表和第三待测水表,能够通过两个总表的读数和双向流量计的读数来检测第二待测水表和第三待测水表,能够通过控制不同的控制阀通断来同时对三个待测水表进行检测,非常的快速。
11.进一步限定,第一待测水表、第二待测水表和第三待测水表均为智能水表,还包括一个数据处理系统,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双向流量计、第一待测水表、第二待测水表、第三待测水表均和数据处理系统连接;这样设置一个数据处理系统能够使得我们查看和分析数据更加的方便。
12.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双入水口的环状管网来模拟实际使用中的供水管网工况,双入水口模拟备用水源的场景,在此等工况下用管路上的已知精度的流量计对待测水表的计量性能进行检测,更加高效快捷,并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简单结构示意图。
14.图中对应标示分别为:1-第一水箱,2-第二水箱,3-环状管网,4-第一水泵,5-第一标准总表,6-第一压力传感器,7-第二水泵,8-第二标准总表,9-第二压力传感器,10-第一取水管,11-双向流量计,12-第一待测水表,13-控制阀,14-第二取水管,15-第二待测水表,16-第三取水管,17-第三待测水表。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16.实施例:
17.如图1所示,一种双入水口环状试验管网水表现场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水箱1和第二水箱2和日字形的环状管网3,日字形的环状管网3包括有底部横管、中部横管和底部横管,第一水箱1的出水管上依次连接设置有第一水泵4、第一标准总表5和第一压力传感器6,第二水箱2的出水管上依次连接设置有第二水泵7、第二标准总表8和第二压力传感器9,第一水泵4的出水管的端头连接在日字形的环状管网3的底部横管的左端,第二水泵7的出水管的端头连接在日字形的环状管网3的顶部横管的左端;环状管网3的中部横管的中间部分上还竖直向上方设有第一取水管10,第一取水管10上连接设置有第一待测水表12;环状管网3的中部横管两侧的两根竖管上分别连接设置有两个控制阀13和两个双向流量计11,同侧的两个控制阀13分别位于中部横管的上下两侧,同侧的两个双向流量计11也分别位于中
部横管的上下两侧,环状管网3的顶部和底部两根横管上也分别设有一个控制阀13,环状管网3的中部横管上设有两个控制阀13,中部横管上的两个控制阀13分别位于第一取水管10的左右两侧;第一水泵4和第二水泵7均为变频水泵;环状管网3的右上角和右下角各设有第二取水管14和第三取水管16,第二取水管14和第三取水管16上分别设有第二待测水表15和第三待测水表17,环状管网3的顶部和底部两根横管上分别设有一个双向流量计11;第一待测水表12、第二待测水表15和第三待测水表17均为智能水表,还包括一个数据处理系统,第一压力传感器6、第二压力传感器9、双向流量计11、第一待测水表12、第二待测水表15、第三待测水表17均和数据处理系统通过wifi或者蓝牙连接;数据处理系统为计算机。
18.这样设置一个环状管网3,在环状管网3上设置第一待测水表12,并且在水泵与第一待测水表12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控制阀13和双向流量计11,通过打开不同的水泵和控制不同的控制阀13的通断来模拟实际使用场景中水流的流动路径,并且通过观测双向流量计11的读数和第一待测水表12上的读数来对第一待测水表12的准确度进行一个检测和计算,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6和第二压力传感器9能够监测管路中的压力,设置两个入水口能够模拟使用备用水源的应用场景,相较于传统的较为稳定的检测环境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将第一水泵4和第二水泵7设置成这样能够加方便的调节水压,更加便于检测;通过读取第一标准总表5或者第二标准总表8的读数来与第一待测水表12的读数、双向流量计11的读数进行对比计算,结果更加的准确;这样在设置了第一标准总表5和第二标准总表8的基础上再增设第二待测水表15和第三待测水表17,能够通过两个总表的读数和双向流量计11的读数来检测第二待测水表15和第三待测水表17,能够通过控制不同的控制阀13通断来同时对三个待测水表进行检测,非常的快速;这样设置一个数据处理系统能够使得我们查看和分析数据更加的方便。
19.在我们使用时,若将第一水箱1作为水源检测第一待测水表12,若选用较短路径进行检测我们则需要打开环状管网3上位于左边竖管下部的控制阀13,关闭左边竖管上部的控制阀13和底部横管上的控制阀13,这样我们即可通过读取第一标准总表5、环状管网3左边竖管下部的双向流量计11和第一待测水表12的读数进行对比来测得第一待测水表12的准确性,其余情况模拟同理。
20.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双入水口的环状管网来模拟实际使用中的供水管网工况,双入水口模拟备用水源的场景,在此等工况下用管路上的已知精度的流量计对待测的计量性能进行检测,更加高效快捷,并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1.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左、右、上、下、顶、底均为附图中的方位,本文中的多个双向流量计均为相同的部件,起相同的作用,所以只采用一种标识标注。
2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入水口环状试验管网水表现场检测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