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电流识别的分段线损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12366发布日期:2023-03-10 22:03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微电流识别的分段线损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监测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微电流识别的分段线损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线损指的是以热能形式散发的能量损失,即为电阻、电导消耗的有功功率,在分段监测线损的时候,就需要用到线损监测装置。
3.现有的线损监测装置在使用时,持续使用之后,容易散发较高的热量,容易影响使用寿命,缺少导风散热的结构,装置固定之后,容易产生松动,缺少持续支撑加强固定效果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微电流识别的分段线损监测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线损监测装置在使用时,持续使用之后,容易散发较高的热量,容易影响使用寿命,缺少导风散热的结构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微电流识别的分段线损监测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6.一种基于微电流识别的分段线损监测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为分段线损检测装置本体,主体的内部设有微电流识别模块,主体为t形结构,主体的内部两侧分别设有均匀排列的侧槽,侧槽为倾斜状结构,侧槽的顶端为楔形结构;内件,所述内件为十字形结构,内件为塑料材质,内件的外端为楔形结构,内件安装在主体的内部底端,内件处于内槽的内部;底板,所述底板由两个矩形板组成,底板安装在主体的底部,底板的顶端设有受力板,受力板的顶端设有推动板,推动板为u形结构,推动板共设有四个,推动板为弹性金属材质,推动板的顶端为弧形结构,推动板的顶端内部设有圆孔。
7.可选的,所述主体的内部底端设有内槽,内槽为矩形结构,内槽的两端底部均为倾斜状结构,内槽的两侧与侧槽的底部连通,内槽的底部设有底槽,底槽呈十字形排列;所述主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移动槽,移动槽为矩形结构,每个移动槽的内部设有一个导杆,导杆为圆柱形结构;所述主体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嵌入槽,嵌入槽为矩形结构,嵌入槽的外端与移动槽的底部连通,主体的边角位置分别设有一个连接孔,连接孔为圆柱形结构。
8.可选的,所述内件的侧边设有导件,导件为l形结构,导件的外侧为倾斜状结构,内件的底部外端分别设有一个插杆,插杆共设有四个,插杆插入在底槽的内部,
9.可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均匀排列的插块,插块为棱锥形结构,底板内部设有四个连接杆,连接杆为圆柱形结构,连接杆为橡胶材质;所述受力板为l形结构,受力板的内部设有圆孔,受力板插入在移动槽的内部,圆孔的内部插入有导杆,每个推动板的内侧设有辅助槽,辅助槽为弧形结构。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1、在本装置中,设置了侧槽,使本装置在持续使用的时候,主体会散发较高的热量,在风经过的时候,风可以经过主体的侧边,使风可以被侧槽控制收集,使风可以进入到内槽的内部,使风可以快速分散,进而使风可以加速对主体的散热,提高主体的使用寿命,避免主体损坏;
12.2、在本装置中,设置了推动板,使本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当主体利用连接孔以及螺栓固定安装之后,弹性金属材质的推动板可以持续受力支撑,进而持续推动底板受力移动,使插块可以与安装位置持续受力接触固定,进而提高固定效果,避免主体与安装位置之间松动导致脱离。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仰视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底板仰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9.1、主体;101、内槽;102、侧槽;103、底槽;104、移动槽;105、导杆;106、嵌入槽;107、连接孔;
20.2、内件;201、导件;202、插杆;
21.3、底板;301、插块;302、连接杆;303、受力板;304、推动板;305、辅助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实施例:
26.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微电流识别的分段线损监测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为分段线损检测装置本体,主体1的内部设有微电流识别模块,可以便捷识别微电流,主体1为t形结构,主体1的内部两侧分别设有均匀排列的侧槽102,侧槽102为倾斜状结构,侧槽102
的顶端为楔形结构,可以将经过的风进行控制收集,使风可以在其内部流通,使风可以进入到内槽101的内部,进而加速主体1的散热,提高使用寿命;内件2,内件2为十字形结构,内件2为塑料材质,内件2的外端为楔形结构,可以辅助导风,内件2安装在主体1的内部底端,内件2处于内槽101的内部;底板3,底板3由两个矩形板组成,底板3安装在主体1的底部,可以处于主体1的底部进行支撑还是用,底板3的顶端设有受力板303,受力板303的顶端设有推动板304,推动板304为u形结构,推动板304共设有四个,推动板304为弹性金属材质,推动板304的顶端为弧形结构,推动板304的顶端内部设有圆孔,使推动板304可以持续受力伸展,进而持续推动底板3移动,使插块301可以与安装位置防滑接触固定,进而提高固定效果,避免主体1脱离。
28.参考图3,主体1的内部底端设有内槽101,内槽101为矩形结构,内槽101的两端底部均为倾斜状结构,可以控制风收集以及流通,内槽101的两侧与侧槽102的底部连通,内槽101的底部设有底槽103,底槽103呈十字形排列,用来使插杆202插入,使内件2可以稳固安装使用;主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移动槽104,移动槽104为矩形结构,用来使受力板303可以在其内部移动,每个移动槽104的内部设有一个导杆105,导杆105为圆柱形结构,用来插入到受力板303的圆孔内部,使受力板303可以带动底板3导向位移;主体1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嵌入槽106,嵌入槽106为矩形结构,嵌入槽106的外端与移动槽104的底部连通,用来嵌入安装底板3,主体1的边角位置分别设有一个连接孔107,连接孔107为圆柱形结构,用来插入螺栓,带动主体1稳固安装使用。
29.参考图4,内件2的侧边设有导件201,导件201为l形结构,导件201的外侧为倾斜状结构,可以辅助导风,使风可以分散流通使用,内件2的底部外端分别设有一个插杆202,插杆202共设有四个,插杆202插入在底槽103的内部,可以带动内件2一起稳固安装使用,
30.参考图5,底板3的底部设有均匀排列的插块301,插块301为棱锥形结构,用来与安装面接触,提高固定效果,底板3内部设有四个连接杆302,连接杆302为圆柱形结构,连接杆302为橡胶材质,可以将底板3连接在一起使用;受力板303为l形结构,受力板303的内部设有圆孔,受力板303插入在移动槽104的内部,用来带动底板3导向位移,圆孔的内部插入有导杆105,每个推动板304的内侧设有辅助槽305,辅助槽305为弧形结构,可以提高推动板304的柔性,提高推动固定效果。
31.使用时:当需要使用本装置的时候,可以先通过人力控制内件2安装在内槽101的内部,使插杆202可以插入到底槽103的内部,使内件2可以稳固安装使用,然后通过人力控制螺栓插入到连接孔107的内部,然后控制主体1固定在安装面上,使主体1可以被安装,主体1安装之后,可以将底板3压缩,使推动板304可以被挤压变形,使底板3可以持续受力,进而使插块301可以与安装面持续受力接触固定,进而提高主体1的固定效果,避免主体1松动,当有风经过的时候,风可以经过侧槽102进行收集,使风可以进入到内槽101的内部,使内件2以及导件201将风进行分散,使风可以带走主体1散发的热量,提高散热效果,提高使用寿命,使主体1可以稳固安装使用,进而持续进行分段线损监测。
3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