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用对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45115发布日期:2022-11-18 23:22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用对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测试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缆用对芯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电力输送系统中,进行二次保护电缆安装时,对多芯电缆的电缆芯进行核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明确电缆中的各电缆芯是否导通良好及两端的对应关系是首要进行的工作。
3.现有的测试方法,是测试人员使用万用表(对芯笔)对电缆芯进行逐根测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一侧电源(万用表或对芯笔提供)经大地,在另一侧短接构成电流通路来确定两侧是否为同一根芯线,在对芯时,通常需要对每根电缆芯进行多次反复测试,存在换芯繁琐、工作量大、出错几率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用对芯装置,利用该电缆用对芯装置对待测电缆进行对芯测试时,先将待测电缆的电缆芯分别夹持在刀架上的不同夹道内,再利用处理器、移位寄存器和继电器,对夹道内的电缆芯进行逐一测试,达到减少电缆芯反复测试次数,进而降低工作量和出错几率的目的。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电缆用对芯装置,包括:刀架,所述刀架上设置有用于夹持电缆芯的夹道;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给所述电缆用对芯装置供电;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处理器通过继电器与刀架电性连接;移位寄存器,所述移位寄存器与第一处理器、继电器电性连接;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第一处理器无线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和dcdc转换器;所述dcdc转换器的输入端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dcdc转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处理器电性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dcdc转换器包括第一降压模块和第二降压模块;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降压模块输入端、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处理器电性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电缆用对芯装置还包括逻辑电平门电路;所述逻辑电平门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处理器、第一降压模块电性连接;所述逻辑电平门电路的输出端与继电器电性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电缆用对芯装置还包括rc电路;所述第一处理器通过rc电路与继电器电性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处理器电性连接有无线设备。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处理器电性连接有usb接口。
13.进一步地,所述电缆用对芯装置还包括箱体和支撑板;所述刀架、电源模块、第一处理器和移位寄存器固定于支撑板上;所述刀架位于支撑板上侧;所述支撑板连接于所述箱体内。
1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处理器和开口朝上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安装有打印机;所述第二处理器分别与电源模块、打印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与显示模块无线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夹道的夹壁上设置有与继电器电性连接的刀片。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①
利用刀架上的夹道夹持电缆芯,达到便于测试人员固定电缆芯,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18.②
利用处理器、移位寄存器和继电器,对夹道内的电缆芯进行逐一测试,达到减少电缆芯反复测试次数,进而降低工作量和出错几率的目的。
19.③
第一处理器将待测电缆的测试结果实时传输给显示模块进行显示,达到便于测试人员读取的目的。
附图说明
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实施例中一种电缆用对芯装置电气原理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施例中一种电缆用对芯装置用第一处理器和usb接口电路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施例中一种电缆用对芯装置用无线设备电路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施例中一种电缆用对芯装置用继电器电路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施例中一种电缆用对芯装置用移位寄存器电路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施例中一种电缆用对芯装置用逻辑电平门电路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施例中一种电缆用对芯装置用rc电路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施例中一种电缆用对芯装置用刀架电气连接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实施例中一种电缆用对芯装置用电源模块电路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实施例中一种电缆用对芯装置用显示模块电路结构示意图;
31.图11为本实施例中一种电缆用对芯装置用支撑板上侧结构示意图;
32.图12为本实施例中一种电缆用对芯装置用支撑板下侧结构示意图;
33.图13为本实施例中一种电缆用对芯装置用刀架结构示意图。
34.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35.1-刀架;2-电源模块;3-第一处理器;4-移位寄存器;5-支撑板;6-放置槽;7-打印机;8-第二处理器;9-继电器;10-刀片;11-夹道。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7.实施例:如图1-图12所示,一种电缆用对芯装置,包括刀架1、电源模块2、第一处理器3、继电器9、移位寄存器4和显示模块。
38.电源模块2的输出端与第一处理器3电性连接,第一处理器3分别与移位寄存器4、继电器9电性连接,继电器9分别与移位寄存器4、刀架1电性连接,设置在刀架1上的夹道11用于夹持待测电缆的电缆芯。
39.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第一处理器3为mega16单片机,如图4所示,继电器9为hk4100f,且继电器9设置有若干个,如图8所示,刀架1上夹道11的数量与继电器9的数量一一对应设置,如图5所示,移位寄存器4采用tpic6b595芯片,电源模块2的输入端接入dc12v电源,dc12v经电源模块2转换后,分别输出dc5v和控制电压dc3.3v,第一处理器3的输入端电源模块2输出dc3.3v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处理器3的输出端与移位寄存器4电性连接,移位寄存器4、第一处理器3均与继电器9的控制线圈电性连接,且继电器9的触点分别与刀架1和电源模块2输出dc5v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显示模块可以为手机、电脑等。
40.在利用该电缆用对芯装置进行待测电缆对芯测试前,在待测电缆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电缆用对芯装置,其中,位于待测电缆一端的电缆用对芯装置为发送装置,位于待测电缆另一端的电缆用对芯装置为接收装置,将待测电缆的电缆芯的一端固定在发送装置刀架1上的夹道11内,另一端固定在接收装置刀架1上的夹道11内,达到便于测试人员固定电缆芯,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测试时,发送装置侧,测试人员通过操作显示模块,发送测试指令给第一处理器3,第一处理器3接收测试指令后,生成控制命令,并将该控制命令发送给移位寄存器4,该移位寄存器4将控制命令依次发送给继电器9,继电器9响应于该控制命令后,若干继电器9依次闭合,在继电器9闭合后,dc5v电流经电缆芯流入接收装置侧,接收装置侧,dc5v电流经刀架1流入继电器9,继电器9接收到dc5v电流时,第一处理器3将接收dc5v电流的继电器9的信息发送给显示模块。达到减少电缆芯反复测试次数,进而降低工作量和出错几率的目的,同时,达到便于测试人员读取测试结果的目的。
41.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上述电源模块2包括电源和dcdc转换器,其中,电源可以采用12v蓄电池、设置外接电源接口接入电源等方式进行该电缆用对芯装置供电,具体供电方式,这里不做限制,只要能满足供电要求即可。dcdc转换器与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用于将电源输入的电源转成各元器件需要的工作电压。
42.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上述dcdc转换器包括第一降压模块和第二降压模块,其中,第一降压模块为lm2596r-5.0,第一降压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用于将dc12v电压降压成dc5v电压,给继电器9等器件供电。第二降压模块为lm317,第二降压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降压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用于将dc5v电压降压成dc3.3v电压,给处理器等器件供电。
43.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该电缆用对芯装置还设置有逻辑电平门电路,该逻辑电平门为a03401,且该逻辑电平门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处理器3、第一降压模块电性连接,输出端与继电器9电性连接。在利用该电缆用对芯装置进行测试时,测试人员通过显示模块发送测试指令后,第一处理器3输出高电平给逻辑门电路,逻辑门电路响应于该高电平状态,使第一降压模块输出的dc5v电流发送给继电器9触点,此时该电缆用对芯装置为发送装置。
44.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该电缆用对芯装置还设置有rc电路,
第一处理器3通过rc电路与继电器9电性连接。通该rc电路,达到对该电缆用对芯装置中的电流进行滤波处理,减少谐波干扰的目的。
45.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该电缆用对芯装置还设置有无线设备,该无线设备为esp8266,且该无线设备与第一处理器3电性连接。通过该无线设备构建无线通信区域,实现第一处理器3与显示模块间的无线连接。
46.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该电缆用对芯装置还设置有usb接口,该usb接口采用sl811hs芯片,且该usb接口与第一处理器3电性连接。
47.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1和图12所示,该电缆用对芯装置还设置有箱体和支撑板5,该箱体和支撑板5均由如塑料、电木板等绝缘材料制成。上述刀架1、电源模块2、第一处理器3和移位寄存器4等器件,固定在支撑板5上,其中刀架1固定在支撑板5的上侧,电源模块2、第一处理器3和移位寄存器4等固定在支撑板5的下侧,电源模块2设置有电源接口,通过外接电源进行电缆用对芯装置供电,支撑板5通过螺接固定或者扣合等可拆卸连接方式固定在箱体内。通过该箱体和支撑板5,达到固定该电缆用对芯装置各组件,便于测试人员运输该电缆用对芯装置的目的。同时,支撑板5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箱体上,达到便于测试人员对该电缆用对芯装置进行维护的目的。
48.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在上述支撑板5上安装有第二处理器8,该第二处理器8为arduino uno,通过电源模块2供电,且该第二处理模块与显示模块无线连接,用于接收显示模块发送的打印指令后,生成打印信号。在支撑板5上还开设有开口朝上的放置槽6,该放置槽6内固定有打印机7,该打印机7采用shield v3模块驱动,且该打印机7依次与shield v3模块驱动、继电器9、降压模块lm2596、电源模块2连接,其中,继电器9与第二处理器8电性连接,响应于该打印信号后,继电器9吸合,使打印机7进行打印工作。通过该结构,在利用该电缆用对芯装置进行待测电缆对芯测试时,测试人员可以通过上述结构,利用打印机7打印标签,对待测电缆的电缆芯进行标号区分,达到便于测试人员区分电缆芯的目的。同时,该放置槽6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用来存放打印需要的耗材,如热缩管、标识牌、打印机7墨盒等,从而达到便于测试人员携带、提高测人员测试效率的目的。
49.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上述刀架1设置有位于夹道11内的刀片10,该刀片10与第一处理器3电性连接,在测试人员利用该电缆用对芯装置进行待测电缆对芯测试时,将待测电缆的电缆芯卡入夹道11的过程中,刀片10可划开电缆芯的外皮,与电缆芯内部的导体抵接,实现该电缆用对芯装置与电缆芯间的电性连接。通过该结构,替换现有技术中人工利用剥线钳等工具对电缆芯剥皮的操作,达到提高电缆对芯测试效率的目的。优选地,上述刀片10倾斜设置在夹道11内,使夹道11呈开口朝上的类似于v字形的结构,从而达到使该夹道11可以夹持不同外径电缆芯的目的。
50.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