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15547发布日期:2023-01-04 03:20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


背景技术:

2.即时检测(poct)指在病人旁边进行的临床检测及床边检测,它在提供准确结果的同时,极大的缩短了样本周转时间(tat),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场景。使用一次性检测卡的干式血气电解质分析仪,属于poct设备的一种,它不需要对仪器进行特别维护管理和特殊的操作要求,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ph、pco2、po2、钾离子、钠离子等参数的测试。
3.由于血气分析仪的检测涉及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成分,因此,防止空气造成污染尤为重要。在现有的血气分析仪中,测试卡使用过程中,仪器挤压标准液微囊或吸取试剂包内液体在流经测试卡流路时,易混入空气或产生气泡,导致错误的测试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包括:
6.标准液微囊,所述标准液微囊中存储有定标液;
7.基板模块,所述基板模块上设置有收容所述标准液微囊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壁体内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内安装有第一止溢滤芯,所述凹槽内的空气从所述第一止溢滤芯通过后从所述透气孔排出,所述基板模块上包含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微流路,所述微流路供定标液流动;以及
8.传感器芯片,所述传感器芯片与所述基板模块之间设置有分支流路,定标液通过所述微流路及所述分支流路流动至所述传感器芯片上,所述传感器芯片上设置有电极,定标液流动覆盖所述电极,以对电极进行活化处理,活化处理后,待检测样本流经所述电极以进行样本测试。
9.可选地,所述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还包括薄膜标签,所述薄膜标签与所述基本模块粘合,形成所述微流路。
10.可选地,所述分支流路中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内安装有第二止溢滤芯,定标液从所述分支流路进入所述电极时,空气从所述第二止溢滤芯排出。
11.可选地,所述分支流路末端设置有废液存储区,在所述废液存储区的一端安装有流通孔,在所述流通孔内安装有第三止溢滤芯,当使用后的定标液和所述待检测样本的废液从所述微流路流入所述废液存储区时,空气从所述第三止溢滤芯排出,而所述废液被封闭在所述废液存储区内。
12.可选地,所述凹槽与所述微流路相连的部分以及所述分支流路中设有空气阱,定标液沿着所述微流路和所述分支流路流出时,定标液中的气泡被所述空气阱截流。
13.可选地,所述空气阱具有多个分叉口,其中一个所述分叉口与所述传感器芯片相通。
14.可选地,所述基板模块上还设置有进样区,所述进样区顶部安装有密封盖,所述待检测样本从所述进样区注入至检测卡中进行样本测试。
15.可选地,所述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还包括加热碳膜,对所述加热碳膜施加电压以使所述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升温,并在恒温下进行定标和样本测试。
16.可选地,所述凹槽中安装有针状突起,所述针状突起位于所述标准液微囊下侧位置,对其施加压力以刺破所述标准液微囊,使定标液流出。
1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基板模块中设置第一止溢滤芯、第二止溢滤芯,在标准液微囊受到挤压而内部的定标液流出至传感器芯片时,通过第一止溢滤芯、第二止溢滤芯有效的排除定标液流出时夹杂的空气或气泡,也能够去除初期凹槽内气体,防止了气体混入对样本检测的影响,提高了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的一实施例中基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的一实施例中基板模块a-a处的剖视图。
22.附图标号说明:
23.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标准液微囊20基板模块21凹槽23第一止溢滤芯24微流路25透气孔26穿孔27第二止溢滤芯28空气阱30传感器芯片40薄膜标签50进样区60废液存储区70加热碳膜100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51密封盖80突起22第三止溢滤芯29流通孔
ꢀꢀ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
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信号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8.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100。参照图1至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100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100的一实施例中基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100的一实施例中基板模块a-a处的剖视图;
2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
30.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100,包括:
31.标准液微囊10,所述标准液微囊中存储有定标液;
32.基板模块20,所述基板模块20上设置有收容所述标准液微囊10的凹槽21,所述凹槽21的壁体内设有透气孔25,所述透气孔25内安装有第一止溢滤芯23,所述凹槽21内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止溢滤芯23通过后从所述透气孔25排出,所述基板模块20上包含有与所述凹槽21连通的微流路24,所述微流路24供定标液流动;以及
33.传感器芯片30,所述传感器芯片30与所述基板模块20之间设置有分支流路;定标液通过所述微流路24及所述分支流路流动至所述传感器芯片30上;所述传感器芯片30上设置有电极,定标液流动覆盖所述电极,以对电极进行活化处理,活化处理后,待检测样本流经所述电极以进行样本测试。
3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基板模块20中设置第一止溢滤芯23,在标准液微囊10受到挤压而内部的定标液流出至传感器芯片30时,通过第一止溢滤芯23有效的排除定标液流出时夹杂的空气或气泡,也能够去除初期凹槽21内气体,防止了气体混入对样本检测的影响,提高了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的实用性。
35.详细地,标准液微囊10受到挤压破裂而使内部的定标液流出时,定标液从标准液微囊10流入凹槽21内,凹槽21内壁体设置有透气孔25,透气孔25内设置有空气能透过而水溶液却封闭的第一止溢滤芯23,初期凹槽21内的气体经过透气孔25中的第一止溢滤芯23排出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外,在定标液与第一止溢滤芯23接触时,第一止溢滤芯23立即封闭而不透气不透液体,实现透气到封闭状态的转换,避免定标液挤出时带出空气影响样本测试。
36.需要说明的是,基板模块20可以是abs、pc或pp等材料。
3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透气孔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透气孔内均安装有所述第一止溢滤芯。
38.详细地,凹槽21壁体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透气孔25,在透气孔25内设置有空气能透过而水溶液却封闭的第一止溢滤芯23,当标准液微囊10被挤压而破裂时,标准液微囊10与基板模块20之间的狭缝里的空气会通过透气孔25中的第一止溢滤芯23排出,当定标液接触到第一止溢滤芯23时,第一止溢滤芯23立即封闭而不透气不透液体,保证定标液流出时不夹带空气或少夹带空气。
39.为了更好的排除掉凹槽21内初期存在的气体或空气,所述第一止溢滤芯23安装的位置高于所述凹槽21的底部。
40.详细地,第一止溢滤芯23安装于所述凹槽21中,第一止溢滤芯23在所述凹槽21内的安装位置高于所述凹槽21的底部,在标准液微囊10内的定标液流出至凹槽10时,随着凹槽10内的定标液的液面逐渐升高,与第一止溢滤芯23接触,则第一止溢滤芯23封闭,防止定标液外漏。
4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还包括薄膜标签40,所述薄膜标签40与所述基本模块20粘合,形成所述微流路24。所述传感器芯片30与所述基板模块20之间设置有分支流路。
42.详细地,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100还包括薄膜标签40,薄膜标签40与基板模块20粘合形成微流路24,微流路24的一端与凹槽21连通,微流路24的另一端与分支流路连通,分支流路与传感器芯片30连通,以供定标液通过微流路24、分支流路从凹槽21流通至传感器芯片30上,实现电极的覆盖,且进行电极活化。
4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支流路中设置有穿孔26,所述穿孔26内安装有第二止溢滤芯27,定标液从所述分支流路进入所述电极时,空气从所述第二止溢滤芯27排出。
44.详细地,在传感器芯片30与基板模块20之间设置的分支流路中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穿孔26,穿孔26中均安装有空气能够透过而水溶液却封闭的第二止溢滤芯27,第二止溢滤芯27能够防止液体外漏,当标准液微囊10被挤压刺破时,定标液流入基板模块20的微流路24,并经过分支流路流至传感器芯片30覆盖电极时,将空气从第二止溢滤27芯排出,而当定标液接触第二止溢滤芯时27立即密封阻止定标液流出,如此,定标液接触传感器芯片30上的参比电极形成一个稳定的电极,为后续样本测试提供稳定电位。且防止了气体及样本的混入对样本检测的影响,提高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的实用性。
45.在一实施例中,穿孔26和第二止溢滤芯27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其设定数量根据制造成本和排气效率均衡确定。优选地,穿孔26和第二止溢滤芯27的数量均为一个。
4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支流路末端设置有废液存储区60,在所述废液存储区60的一端安装有流通孔29,在所述流通孔29内安装有第三止溢滤芯22,当使用后的定标液和所述待检测样本的废液从所述微流路流入所述废液存储区60时,空气从所述第三止溢滤芯22排出,而所述废液被封闭在所述废液存储区60内。
47.详细地,在基板模块20上设置有废液存储区60,废液存储区60用于存储使用后的定标液和使用后的待检测样本形成的废液,进而废液存储区60与分支流通连通,因此,使用后的废液可以经过分支流路流通至废液存储区60内。在废液存储区60内设置有流通孔29,在流通孔29内安装有第三止溢滤芯22,废液从微流路流入废液存储区60时,会将废液中的
空气排出,具体的,废液中空气通过第三止溢滤芯22排出,废液封闭在废液存储区60内。
4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止溢滤芯23,第二止溢滤芯27与第三止溢滤芯22的形状分别与透气孔25、穿孔26,及流通孔29的形状适配,以实现标准液微囊与凹槽间气体或空气以及流路中的气体通过的作用。可以理解,第一止溢滤芯23,第二止溢滤芯27,及第三止溢滤芯的形状可以是球型,还可以是椭圆形。
49.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止溢滤芯23,第二止溢滤芯27及第三止溢滤芯22可以由陶瓷材料制备得到,还可以是由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
5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21与所述微流路24相连的部分以及所述分支流路中设有空气阱28,定标液沿着所述微流路24和所述分支流路流出时,定标液中的气泡被所述空气阱28截流。
51.详细地,凹槽21与微流路24相连的部分设置有空气阱28,或在传感器芯片30与基板模块20之间设置的分支流路内设置有空气阱28。当标准液微囊受到挤压,定标液沿着微流路24流出时,可能会带有气泡,这些气泡经过空气阱28时会被截流,以防止空气对样本测试的影响。
5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空气阱28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所述空气阱可以有多个分叉口,其中一个所述分叉口与所述传感器芯片相通。
53.详细地,定标液在通过凹槽21流动至微流路24时,经过空气阱28将空气截流,或在通过微流路24流通至传感器芯片30上时,经过空气阱28将空气或气体截流。
54.在一实施例中,空气阱28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等,空气阱28是在基板模块20的微流路24上形成,也可以是与其他部件组成。其中,其他部件是指背胶或两面胶等。
5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板模块20上还设置有进样区50,所述进样区50顶部安装有密封盖51,所述待检测样本从所述进样区50注入至检测卡中进行样本测试。
56.详细地,基板模块20的一侧设置有进样区50,在进样区50上安装有对进样区50进行密封的密封盖51。在电极活化过程完成后,与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连接的仪器提示注入待检测样本,则打开密封盖51,将待检测样本从进样区50注入至检测卡中,待测样本沿着微流路24流经传感器芯片30上的电极。定标液和待检测样本产生的电信号通过导电线路引出,由仪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完成不同待检测样本的测试。测试时产生的废液流入废液存储区60内存储。
57.需要说明的是,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与血气分析仪配套使用,完成血气、电解质、生化等项目的检测。
5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100还包括加热碳膜70,对所述加热碳膜70施加电压以使所述传感器芯片30升温,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定标和样本测试。
59.详细地,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100还包括加热碳膜70,传感器芯片30、基板模块20之间采用双面胶进行粘合,仪器对加热碳膜70施加电压使其升温,并使传感器芯片30升温。同步温度测试进行温度控制,使传感器芯片30温度稳定在某一范围内进行定标和样本测试,即样本测试过程在指定的温度下或恒温下进行。
60.需要说明的是,加热碳膜可以是利用丝印技术印制而成的碳膜,温度检测过程可以用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或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实现。优选地,通过一个红外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温度变化,以使传感器芯片30在恒温下进行定标和样本测试。
6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中安装有突起80,所述突起80位于所述标准液微囊10下侧位置,所述突起80为针状,对其施加压力以刺破所述标准液微囊,使定标液流出。
62.具体地,从上至下由薄膜标签40、标准液微囊10、基板模块20、传感器芯片30、加热碳膜70组成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100。测试时,将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100插入血气分析仪后,血气分析仪器内部机械运动结构自动挤压标准液微囊10,使其刺穿,使标准液微囊10内的定标液进入凹槽21。起初凹槽21内的空气经过透气孔25和第一止溢滤芯23排出。随着定标液的注入,凹槽21内液面升高,当定标液的液面与第一止溢滤芯23接触时,第一止溢滤芯23封闭,实现透气到封闭状态的转换,避免标准液微囊10内定标液挤出时带出空气影响测试。仪器内部机械运动结构继续挤压标准液微囊10,定标液沿着微流路24流经空气阱28,可实现对定标液中可能混有的气泡进行截流,在定标液与传感器芯片30中的电极接触时,进行电极活化过程。
63.其后,定标液继续在微流路24、分支流路中流动,覆盖电极。此过程中,空气通过含有第二止溢滤芯27的穿孔26排至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外,当定标液继续流动至分支流路的末端时,定标液与第二止溢滤芯27接触后停止流动,传感器芯片30上的参比电极在卡片测量过程中提供稳定电位。
64.电极活化过程完成后,血气分析仪器提示注入待检测样本,待检测样本从进样区50注入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中,并沿着微流路24、分支流路流经传感器芯片30上的电极,定标液和待检测样本产生的电信号通过导电线路引出,由血气分析仪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完成不同待检测样本的测试。从一次性即时检测卡片插入仪器时开始,仪器对加热碳膜70施加电压使其升温加热传感器芯片,然后通过一个红外线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温度变化,使传感器芯片30温度稳定在某一范围内进行定标和样本测试。
6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