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位轴下支座立体式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44557发布日期:2023-02-03 21:11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位轴下支座立体式检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方位轴下支座立体式检具。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一种方位轴下支座如图1、图2所示,由第一圆环27、第二圆环28和第三圆环29组成,第一圆环27的外表面底端并与第二圆环28的内表面顶端固定连接,第三圆环29的顶表面与第二圆环28的底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三圆环29的内径大于第二圆环28的内径,第二圆环28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四圆环30,第四圆环30上设有多个缺口,第三圆环29的内表面顶端沿周向设有多个凸块31,第一圆环27、第二圆环28、第三圆环29、第四圆环30和凸块31上均开设有多个孔,且第三圆环29和第四圆环30上设有定位销孔。
3.目前,方位轴下支座加工完成后需要对其尺寸、各个孔位及孔大小进行检测。
4.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测量工具对其尺寸、各个孔位及孔的大小进行依次测量,操作麻烦,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位轴下支座立体式检具,能够快速的对方位轴下支座的尺寸和各个孔进行检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方位轴下支座立体式检具,包括上检具和下检具,所述上检具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检环、第二检环和第三检环,所述第一检环的内径与第一圆环的内径一致,所述第一检环上开设有与第一圆环上的孔匹配对应的第一检测孔;所述第二检环的内径与第二圆环的内径一致,且所述第二检环上开设有与第二圆环上的孔匹配对应的第二检测孔;所述第三检环的内径与第四圆环的内径一致,且所述第三检环上开设有与第四圆环上的孔匹配对应的第三检测孔;所述下检具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四检环、第五检环和第六检环,所述第四检环的外径与第三圆环的外径一致,所述第四检环上开设有与第三圆环上的孔匹配对应的第四检测孔;所述第五检环的外缘设有与凸块对应贴合的检测块,所述检测块上设有与凸块的孔匹配对应的第五检测孔;所述第六检环的外径与第三圆环的内径一致,且所述第六检环的外缘设有用于避让凸块的避让槽。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检环的顶表面螺栓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顶端与第一检环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检环与第三检环螺栓连接。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四检环的内壁固定设置有第一十字块;所述第六检环的内壁固定设置有第二十字块;所述第五检环的底表面螺栓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底端与第四检环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十字块的底表面螺栓连接有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三连接块与第一十字块螺栓连接。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检环与第二检环之间通过第一定位销快速定
位;所述第二检环与第三检环之间通过第二定位销快速定位;所述第三检环与第四圆环之间通过第三定位销快速定位。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四检环与第三圆环之间通过第四定位销快速定位;所述第五检环与第六检环之间通过第五定位销快速定位;所述第一十字块与第二十字块之间通过第六定位销快速定位。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检环的形状与第四圆环的形状一致。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块的形状与凸块的形状一致。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的对方位轴下支座的尺寸和各个孔进行检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方位轴下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方位轴下支座的仰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检具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检具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上检具;2、下检具;3、第一检环;4、第二检环;5、第三检环;6、第一检测孔;7、第二检测孔;8、第三检测孔;9、第四检环;10、第五检环;11、第六检环;12、第四检测孔;13、检测块;14、第五检测孔;15、避让槽;16、第一连接块;17、第一十字块;18、第二十字块;19、第二连接块;20、第三连接块;21、第一定位销;22、第二定位销;23、第三定位销;24、第四定位销;25、第五定位销;26、第六定位销;27、第一圆环;28、第二圆环;29、第三圆环;30、第四圆环;31、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1.实施例:一种方位轴下支座立体式检具,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上检具1和下检具2,上检具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检环3、第二检环4和第三检环5,第一检环3的内径与第一圆环27的内径一致,第一检环3上开设有与第一圆环27上的孔匹配对应的第一检测孔6;第二检环4的内径与第二圆环28的内径一致,且第二检环4上开设有与第二圆环28上的孔匹配对应的第二检测孔7;第三检环5的内径与第四圆环30的内径一致,且第三检环5上开设有与第四圆环30上的孔匹配对应的第三检测孔8;下检具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四检环9、第五检环10和第六检环11,第四检环9的外径与第三圆环29的外径一致,第四检环9上开设有与第三圆环29上的孔匹配对应的第四检测孔12;第五检环10的外缘设有与凸块31对应贴合的检测块13,检测块13上设有与凸块31的孔匹配对应的第五检测孔14;第六检环11的外径与第三圆环29的内径一致,且第六检环11的外缘设有用于避让凸块31的避让槽15。
2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检环3,便于检测第一圆环27内径;通过第一检测孔6,便于检测第一圆环27上的孔;通过第二检环4,便于检测第一圆环27的外径和第二圆环28的内
径;通过第二检测孔7,便于检测第二圆环28上的孔;通过第三检环5,便于检测第二圆环28的外径和第四圆环30的内径;通过第三检测孔8,便于检测第四圆环30上的孔;通过第四检环9,便于检测第三圆环29的外径;通过第四检测孔12,便于检测第三圆环29上的孔;通过检测块13,便于检测凸块31的尺寸;通过第五检测孔14,便于检测凸块31上的孔;通过第六检环11,便于检测第三圆环29的内径
23.第二检环4的顶表面螺栓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6,第一连接块16的顶端与第一检环3螺栓连接;第二检环4与第三检环5螺栓连接。
2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连接块16,便于将第一检环3与第二检环4连接;通过螺栓连接,便于第一检环3、第二检环4与第三检环5之间安装和拆卸。
25.第四检环9的内壁固定设置有第一十字块17;第六检环11的内壁固定设置有第二十字块18;第五检环10的底表面螺栓连接有第二连接块19,第二连接块19的底端与第四检环9螺栓连接;第二十字块18的底表面螺栓连接有第三连接块20,第三连接块20与第一十字块17螺栓连接。
2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连接块19,便于将第四检环9与第五检环10连接;通过第三连接块20,便于将第一十字块17与第二十字块18连接,从而便于将第四检环9与第六检环11连接。
27.第一检环3与第二检环4之间通过第一定位销21快速定位;第二检环4与第三检环5之间通过第二定位销22快速定位;第三检环5与第四圆环30之间通过第三定位销23快速定位。
28.第四检环9与第三圆环29之间通过第四定位销24快速定位;第五检环10与第六检环11之间通过第五定位销25快速定位;第一十字块17与第二十字块18之间通过第六定位销26快速定位。
29.第三检环5的形状与第四圆环30的形状一致。
3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三检环5的形状与第四圆环30的形状一致,便于检测第四圆环30上的缺口形状。
31.检测块13的形状与凸块31的形状一致。
32.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方位轴下支座立体式检具时,首先将第二检环4放在第三检环5上,插入第二定位销22,然后通过螺栓将第二检环4与第三检环5连接固定,然后将第一检环3放在第一连接块16上,插入第一定位销21,然后通过螺栓将第一检环3与第一连接块16连接固定,然后将上检具1放在方位轴下支座的顶部,第三检环5与第四圆环30的顶部贴合,第二检环4与第二圆环28的顶部贴合,第一检环3与第一圆环27的顶部贴合,插入第三定位销23,第一检测孔6与第一圆环27上的孔对应,第二检测孔7与第二圆环28上的孔对应,第三检测孔8与四圆环上的孔对应,然后将第六检环11放置于第五检环10的顶部,插入第五定位销25,将第四检环9放置于第五检环10的底部,插入第六定位销26,然后通过螺栓将第二连接块19与第四检环9连接固定,通过螺栓将第三连接块20与第一十字块17连接固定,然后将下检具2放入方位轴下支座的底部内,第六检环11与第二圆环28的底部贴合,检测块13与凸块31对应贴合,第四检环9与第三圆环29的底部贴合,插入第四定位销24,第四检测孔12与第三圆环29上的孔对应,第五检测孔14与凸块31上的孔对应,然后通过人工触摸、肉眼观看及在各个孔中插入对应大小的插销即可对方位轴下支座的尺寸和各个孔进行检测。
33.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