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出仪操作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56726发布日期:2022-12-14 04:18阅读:18来源:国知局
溶出仪操作柜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实验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溶出仪操作柜。


背景技术:

2.随着医学药物技术的发展,为了分析药物成分稳定性及药物包装溶出特性,需要使用溶出仪进行医学溶出实验。
3.在进行医学溶出实验时,部分药物含有挥发性的毒性组分,在实验过程中产生安全风险问题。实验人员只能通过自身穿戴防护装置保护自己,但是不能阻止药物的毒性组分挥发到其他实验区域。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药物溶出过程中毒性组分挥发的问题,提供一种溶出仪操作柜。
5.一种溶出仪操作柜,包括:基座、箱体、温度调节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所述箱体设置于所述基座顶部,所述箱体包括若干侧板及门板,所述侧板及所述门板合围形成容置腔,与所述基座相连接的所述侧板上设置有通风槽。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风机、进风管、排风管以及出风口,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基座内,所述进风管及所述排风管穿设于所述基座,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远离所述通风槽的一侧,所述进风管连通所述风机及所述通风槽,所述排风管连通所述风机及所述出风口,所述风机用于驱动空气从所述通风槽沿所述进风管、所述风机及所述排风管向所述出风口流动。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于所述风机,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风机的工作功率。
6.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温度调节装置和控制装置模拟药物的溶解环境,将其保持在例如室温或者人体内温度。为了防止溶解过程中部分毒性组分挥发,溶出仪放置于密闭的箱体内,同时通过将进风管和出风口均设置于容置腔内,以在箱体的内部气体不向外扩散的前提下,实现空气的自循环并进行升降温度,保持药物溶解所需的恒定环境温度。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风槽内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通风槽的内壁上,所述溶出仪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
8.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溶出仪设置于通风槽的支撑杆上,能够更好地控制溶出仪的环境温度,避免溶出仪的实际温度与标定温度产生较大误差。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根所述支撑杆沿水平方向彼此平行且等间距地设置于所述通风槽内。
10.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多根支撑杆设置为栅形结构,通风槽在具有足够的通风面积以保持通风槽通风效果的同时,帮助溶出仪能够更加稳定地设置于内部,提高溶出仪的安装稳定性。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还包括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通风槽及所述进风管,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通风槽的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进
风管的一端的直径。
12.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进风口的两端的直径设置为不同的尺寸,能够在进风口出产生较大的压力差,提高进风口处的抽气效果。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通风槽的一端覆盖所述通风槽,其位置使得所述通风槽内的空气能够全部流动至所述进风口内。
14.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进风口的一端覆盖通风槽,通风槽内的空气能够通过进风口全部被抽入风机中,以提高温度调节的效率。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溶出仪操作柜还包括湿度调节装置,所述湿度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基座内,所述湿度调节装置连通于所述风机。
16.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湿度调节装置,将湿度调节装置与风机相连通,容置腔能够模拟人体内的环境湿度,以提高溶出仪进行药物溶出实验的准确性。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溶出仪操作柜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连通所述风机及所述进风管。
18.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过滤装置,在温度调节装置进行空气循环降温的过程中,挥发性的毒性组分能够通过过滤装置被吸收,防止在药物溶解过程中,空气中的毒性组分占比越来越大产生外溢。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门板及所述侧板为隔音材料制成。
20.上述技术方案,溶出仪在药物溶解过程中需要进行机械搅拌,由此会产生大量的噪音,通过将侧板和门板设置为隔音材料,能够有效降低溶出仪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门板为透明材料制成。
22.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门板设置为透明材料,实验人员能够在溶出过程中观察药物的溶解情况,便于实验人员掌握和记录实验进度。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还包括安装箱,所述风机、所述进风管设置于所述安装箱内,所述排风管部分穿设于所述安装箱体。
24.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排风机、进风管以及排风管整合后设置于安装箱体内,能够简化温度调节装置,便于温度调节装置的灵活安装。
25.综上所述,上述溶出仪操作柜,至少包括以下一项有益技术效果:
26.1. 通过温度调节装置和控制装置模拟药物的溶解环境,将其保持在例如室温或者人体内温度。为了防止溶解过程中部分毒性组分挥发,溶出仪放置于密闭的箱体内,同时通过将进风管和出风口均设置于容置腔内,以在箱体的内部气体不向外扩散的前提下,实现空气的自循环并进行升降温度,保持药物溶解所需的恒定环境温度。
27.2.通过设置湿度调节装置,将湿度调节装置与风机相连通,容置腔能够模拟人体内的环境湿度,以提高溶出仪进行药物溶出实验的准确性
28.3.通过设置过滤装置,在温度调节装置进行空气循环降温的过程中,挥发性的毒性组分能够通过过滤装置被吸收,防止在药物溶解过程中,空气中的毒性组分占比越来越大产生外溢。
29.4.溶出仪在药物溶解过程中需要进行机械搅拌,由此会产生大量的噪音,通过将侧板和门板设置为隔音材料,能够有效降低溶出仪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30.5.通过将排风机、进风管以及排风管整合后设置于安装箱体内,能够简化温度调
节装置,便于温度调节装置的灵活安装。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溶出仪操作柜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溶出仪操作柜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00、基座;200、箱体;210、侧板;220、门板;230、容置腔;240、通风槽;241、支撑杆;300、温度调节装置;310、进风口;320、进风管;330、风机;340、排风管;350、出风口;360;安装箱;400、控制装置;410、控制器;420、温度采集器;500、湿度调节装置;600、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6.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溶出仪操作柜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溶出仪操作柜,包括基座100、箱体200、温度调节装置300以及控制装置400。箱体200设置于基座100顶部,箱体200具有用于放置溶出仪(图未示)的容置腔230。容置腔230为密闭环境,以防止溶出仪中的药物溶解时产生的毒性组分挥发至外部。温度调节装置300包括风机330、进风管320以及排风管340,进风管320及排风管340均连通于容置腔230内,风机330用于将进风管320抽入的空气进行升降温然后通过排风管340再排入容置腔230内,以实现在空气不向外排的前提下,通过控制装置400控制风机330,保持容置腔230内温度恒定,以更好地模拟药物在不同环境下溶解的温度。
37.箱体200包括若干侧板210及门板220,侧板210及门板220合围形成容置腔230。侧板210用于隔绝容置腔230内外的空气流通,门板220能够进行启闭动作,以实现溶出仪和/或药物的放置。箱体200中与基座100相接触地一块侧板210上还设置有通风槽240,用于连通容置腔230与风机330,以实现溶出仪操作柜的通风降温功能。具体地,侧板210被设置为隔音材料,优选地采用内层设置为隔音棉,外层设置为纤维板的双层隔音结构,以在保证箱体200的结构强度的同时,使其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侧板210与门板220之间填充有密封胶,以使门板220闭合时,容置腔230具有良好的气密性,防止气体通过缝隙扩散至外界。门板220被设置为具有隔音效果的透明材料,以使实验人员能够在溶出过程中观察药物的溶解情况,便于实验人员掌握和记录实验进度。
38.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箱体200为长方体结构,通风槽240设置于箱体200的底板上。侧板210的内侧还设置有防腐蚀防潮湿涂层,以防止药物溶解中的挥发性组分侵蚀侧板210。门板220采用双层隔音玻璃结构,配合隔音材料制成的侧板210,能够使溶出仪工作时产生的噪音降至65分贝以下。
39.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板210上还设置有电源插座和电源开关,电源插座电连接于溶出仪,用于为溶出仪提供电力。电源开关用于控制电源插座的启闭,提高溶出仪操作柜的安全性。
40.通风槽240设置于箱体200的底板上,通风槽240内设置有若干支撑杆241,若干支撑杆241形成用于放置溶出仪的支撑结构。通过将溶出仪放置于通风槽240内,溶出仪周边的空气能够具有更好地流动性,以减少溶出仪的实际温度与风机330输出的额定温度之间的误差,提高药物溶出实验的精确性。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多根支撑杆241沿水平方向彼此平行且等间距地设置以形成栅形结构,减小支撑杆241占用通风槽240的通风面积,使空气能够较为平均地通过栅形通风槽240,保持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同时,栅形结构的通风槽240能够提高较为稳定的支撑结构,以提高溶出仪的安装稳定性。
41.请结合参阅图2,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溶出仪操作柜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温度调节装置300还包括进风口310,进风口310连通通风槽240及进风管320。具体地,进风口310被构造为漏斗状,进风口310自连通通风槽240的一端管径逐渐减小直至进风口310连通进风管320的一端,以使两端的管径大小不同,在进风口310的两端处产生一定压力差,提高进风口310处的抽气效果。进风口310连通通风槽240的一端完全覆盖通风槽240,通风槽240内的空气能够通过进风口310全部被抽入风机330中,以提高温度调节的效率。
42.具体到本实施例中,通风槽240为矩形结构,进风口310与其相连的一端也被构造为矩形结构,且进风口310的边缘与通风槽240的边缘的尺寸相同,位置上重合设置。
43.风机330通过进风管320连通于通风槽240,风机330用于驱动空气从通风槽240沿进风管320、风机330及排风管340向出风口350流动。具体地,风机330在进风口310处产生负压,以使空气从通风槽240沿进气管向风机330内流动,同时将空气排至出气口处产生正压,以使空气从排气管向出气口处流动。
44.控制装置400包括控制器410,控制器410通信连接于风机330,用于控制风机330的工作功率。控制装置400还包括温度采集器420,温度采集器420用于检测容置腔230内的温度。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控制器410包括设置于侧板210上的控制面板,温度检测器包括设置于侧板210上的电子显示屏。
45.在一些实施例中,溶出仪操作柜还包括过滤装置600,过滤装置600设置于基座100内,过滤装置600连通风机330与进风管320之间,通过设置过滤装置600,在温度调节装置300进行空气循环降温的过程中,挥发性的毒性组分能够通过过滤装置600被吸收,防止在药物溶解过程中,空气中的毒性组分占比越来越大产生外溢。具体地,过滤装置600包括过滤网,过滤网上设置有吸附剂,吸附剂用于吸附毒性组分。在本实施例中,吸附剂优选为活性炭。
46.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溶出药物的不同,适应性地选择对其中部分组分吸附效果较好的吸附剂。
47.在一些实施例中,溶出仪操作柜还包括湿度调节装置500,湿度调节装置500设置于基座100内,湿度调节装置500与风机330相连通,以通过对流动的空气进行除去水分或增加水分,实现调节容置腔230的湿度,从而使得容置腔230能够模拟人体内的环境湿度,以提高溶出仪进行药物溶出实验的准确性。
48.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调节装置300还包括安装箱360,风机330、进风管320以及排风管340设置于安装箱360体200内,以使温度调节装置300中的各个部件整合于一体,保护风机330和管道。
49.进一步地,湿度调节装置500及过滤装置600也设置于安装箱360内,以在安装箱
360内集成各个功能模块,便于温度调节装置300、湿度调节装置500及过滤装置600地安装。
50.排气管的一部分穿设于基座100内,排气管的另一部分设置于箱体200的容置腔230内。排气管的一端与风机330相连通,另一端上设置有出风口350,出风口350设置于容置腔230内远离通风槽240的一侧,以优化容置腔230内的整体温度分布,提高温度调节效果。具体地,出风口350在容置腔230内的高度高于溶出仪的高度,以避免空气从出风口350内流出时,干扰药物在溶出仪中的溶解过程,影响实验结果的精确度。
51.上述溶出仪操作柜的实施原理为:将溶出仪放置于密闭的箱体200内进行药物溶出实验,以防止药物中的毒性组分挥发后扩散至外界产生危害。通过温度调节装置300、湿度调节装置500,溶出仪操作柜能够模拟药物的溶解环境,也能防止药物在溶解过程中热量不断累积,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溶出仪放置于密闭的箱体200内,同时通过将进风管320和出风口350均设置于容置腔230内,以在箱体200的内部气体不向外扩散的前提下,实现空气的自循环并进行升降温度,保持药物溶解所需的恒定环境温度。
5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57.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