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固定工装和检测校正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90293发布日期:2022-11-23 01:28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件固定工装和检测校正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件固定工装和检测校正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越来越成熟,并逐渐取代了人工操作的生产模式,对生产节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意义。其中,视觉检测技术是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模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视觉检测装置可以对工件进行拍照,以对工件进行识别、检测或测量,并将获得的工件信息传输至控制系统中,以使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检测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动作。工件在生产或检测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固定,以避免工件发生偏移而影响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3.以工件检测为例,工件的合格性检验是智能生产技术中的重要环节,通常在工件生产完成后会将工件放置在检测系统中,以对其进行检验。其中,检测系统可以包括检测装置和工件固定工装,待测工件放置固定在工件固定工装上,工件固定工装用于固定待测工件,以使待测工件固定在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内,从而是使检测装置可以对工件进行检测,以验证其是否合格。
4.然而,目前的工件固定工装通常只能实现对单一尺寸及形状规格的工件进行固定,难以满足多种不同尺寸及形状规格的工件的固定需求,降低了工件固定工装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件固定工装和检测校正系统,以解决现有工件固定工装通常只能实现对单一尺寸及形状规格的工件进行固定,难以满足多种不同尺寸及形状规格的工件固定需求,降低了工件固定工装的通用性和灵活性的问题。
6.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工件固定工装,所述工件固定工装包括固定支架、移动连接组件和多组安装组件;
7.每组所述安装组件分别通过所述移动连接组件连接至所述固定支架,并且各组所述安装组件均能够以可拆卸方式连接至待固定工件;
8.所述移动连接组件设置成能够允许所述安装组件相对于所述固定支架移动,以使各组所述安装组件之间的间距可调。
9.通过移动连接组件可以使各个安装组件之间的位置可以调,针对不同尺寸及形状规格的工件,可以根据各个工件上与安装组件可拆卸连接的部位的具体位置,对各个安装组件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使安装组件可以与工件进行可拆卸连接,从而使工件可以通过安装组件固定在工件固定工装上。这样可以使工件固定工装对不同尺寸及形状规格的工件都能够进行固定,能够有效提高工件固定工装对不同尺寸及形规格的工件的固定效果,使工件固定工装能够有效满足不同尺寸及形状规格的工件固定需求,提高工件固定工装的通用
性和灵活性。
10.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移动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上的第一导向构件以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构件上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构件;
11.所述第一导向构件沿调节面的第一方向设置,所述安装组件和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一一对应连接,以便所述第一连接构件能够带动其对应的所述安装组件移动;
12.其中,所述调节面为多组所述安装组件的安装布置面。
13.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向构件为沿所述调节面的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上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为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所述安装组件与所述第一滑块一一对应连接。
14.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滑块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组件的相对两侧的两个滑动角板,所述滑动角板的一个板块与所述安装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角板的另一个板块滑动连接至所述第一导轨。
15.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移动连接组件还包括沿所述调节面的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导向构件以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构件上的第二连接构件;
16.所述第二导向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导向构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构件连接至所述第二导向构件;
17.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非平行布置。
18.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二导向构件为沿所述调节面的所述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上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连接构件为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导向构件通过所述第二滑块连接至所述第二导向构件。
19.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座和对应所述安装座配置的至少一个安装构件;
20.每个所述安装构件的安装端均能够与所述待固定工件可拆卸连接,并且每个所述安装构件的连接端均能够与所述安装座可拆卸连接,以便所述安装座能够择一连接所述安装构件。
21.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安装构件包括安装柱、设置于所述安装柱的连接端的连接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柱的安装端的安装结构;
22.所述安装结构设置成能够与所述待固定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安装座螺接配合,以便允许所述安装柱通过旋入/旋出方式调节其安装高度。
23.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至少一部分所述安装组件的所述安装结构的形状各不相同,所述安装结构的不同形状至少包括能够与所述待固定工件的孔结构插接配合的定位销以及能够卡接所述待固定工件的卡接托块。
24.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检测校正系统,包括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工件固定工装、校正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校正装置用于校正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误差;
25.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校正装置分别靠近所述工件固定工装设置,并且所述检测装置的布置位置设置成能够使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覆盖所述工件固定工装的整个工件固定区,所述校正装置的布置位置设置成能够使所述校正装置的校正范围覆盖所述工件固定工装的整个工件固定区;
26.其中,所述工件固定工装为上述任一所述的工件固定工装。
27.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校正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校正装置围绕所述工件固定工装分散布置。
28.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校正装置包括支撑柱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的至少一个校正参考物;
29.所述支撑柱包括底部与所述本体相连的第一支撑段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段顶端的第二支撑段,所述校正参考物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段的顶端,所述第一支撑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直径。
30.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检测装置为3d视觉相机,所述校正参考物为陶瓷球。
31.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还包括执行机构,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执行机构上,所述执行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检测装置在所述校正范围和所述检测范围之间移动。
32.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执行机构为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工业机器人,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工业机器人的机械臂上。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件固定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组件的剖视图;
3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校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校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0.附图标记说明:
41.100-工件固定工装;110-固定支架;
42.120-移动连接组件;121-第一导向构件;
43.122-第一连接构件;123-第二导向构件;
44.124-第二连接构件;130-安装组件;
45.131-安装座;132-安装构件;
46.1321-安装柱;1322-连接结构;
47.1323-安装结构;1-检测校正系统;
48.200-本体;300-检测装置;
49.400-校正装置;410-支撑柱;
50.411-第一支撑段;412-第二支撑段;
51.420-校正参考物;500-执行机构;
52.600-第一控制柜;700-第二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5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4.正如上述背景技术的内容,在工件检测系统中,工件固定工装通常只能实现对单一尺寸及形状规格的工件进行固定,难以满足多种不同尺寸及形状规格的工件的固定需求,降低了工件固定工装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55.针对不同尺寸及形状规格的工件固定,往往需要更换不同的工件固定工装,以实现对工件的固定,更换过程繁琐复杂,且占用时间较长,增加了人力和时间的投入,降低了检测系统的检测效率。
56.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件固定工装和检测校正系统,该工件固定工装可以有效实现对不同尺寸及形状规格的工件进行固定,以满足不同尺寸及形状规格的工件的固定需求,有效提高了工件固定工装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5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件固定工装,该工件固定工装可以用于工件检测系统、工件加工系统或工件安装系统等任意具有工件固定需求的系统,该工件固定工装可以对工件进行固定,以使工件能够固定在上述系统的工作区域内,以避免工件在检测、加工或安装的过程中发生偏移、掉落等情况。以下以工件固定工装在工件检测系统中的应用为例进行说明。
5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件固定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59.参见图1所示,该工件固定工装100可以包括固定支架110、移动连接组件120和多组安装组件130。其中,每组安装组件130分别通过移动连接组件120连接至固定支架110,并且各组安装组件130均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至待固定工件。移动连接组件120被设置成能够允许安装组件130相对于固定支架110移动,以使各组安装组件130之间的间距可调。
60.其中,安装组件130可以用于固定工件,以使待固定工件能够通过安装组件130固定在工件固定工装100上。例如,安装组件130可以与工件通过卡接、扣接、销钉连接等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当工件需要进行检测时,可以将工件与安装组件130进行连接,以使工件可以固定在工件固定工装100上,以对工件进行检测。当完成工件的检测后,可以将工件与安装组件130拆分,以使工作人员可以将工件从工件固定工装100上取下。
61.需要说明的是,各组安装组件130与待固定工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具体的,各组安装组件130与待固定工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场景需求选择设定。
62.通过移动连接组件120可以使各个安装组件130之间的位置可调,针对不同尺寸及形状规格的工件,可以根据各个工件上与安装组件130可拆卸连接的部位的具体位置,对各个安装组件130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使安装组件130可以与工件进行可拆卸连接,从而使工件可以通过安装组件130固定在工件固定工装100上。这样可以使工件固定工装100对不同尺寸及形状规格的工件都能够进行固定,能够有效提高工件固定工装100对不同尺寸及形规格的工件的固定效果,使工件固定工装100能够有效满足不同尺寸及形状规格的工件固
定需求,提高工件固定工装100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63.而且,通过使该工件固定工装100满足不同尺寸及形状规格的固定需求,在对不同尺寸及形状工件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省去了在检测系统中频繁更换不同的工件固定工装,减少人力和时间在工件固定作业过程中的投入,可以有效简化检测流程,提高检测系统的检测效率。
64.继续参见图1所示,移动连接组件120可以包括设置在固定支架110上的第一导向构件121以及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导向构件121上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构件122。第一导向构件121沿调节面的第一方向(参见图1中的x方向)设置,也即第一导向构件121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其中,调节面指多组安装组件130的安装布置面,即多组安装组件130在移动连接组件120上的固定点所在的平面,换言之,调节面可以理解为多组安装组件130的底面所在的平面,安装组件130的可移动调节主要体现为沿其安装布置面位置可调,进而实现不同安装组件130之间的间距调整目的。
65.安装组件130可以和第一连接构件122一一对应连接,以便第一连接构件122能够带动其对应的安装组件130移动。具体的,安装组件130可以通过第一连接构件122与第一导向构件121连接,并且第一连接构件122在第一导向构件121上沿着第一方向移动时,可以带动安装组件130一起沿着第一方向移动,以使安装组件130可以在工件固定工装100上移动。使安装组件130可以根据与工件的配合情况进行调整,以使安装组件130可以与工件连接,从而使工件固定工装100可以通过安装组件130对工件进行固定。
66.继续参见图1所示,其中,第一导向构件121可以是沿调节面的第一方向设置于固定支架110上的第一导轨,第一连接构件122可以是与第一导轨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安装组件130可以与第一滑块一一对应。例如,第一导轨可以是工业型材,在第一导轨上可以具有滑槽,滑槽可以沿着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滑块可以在滑槽上滑动,以使第一滑块可以通过滑槽沿着第一导轨滑动。这样第一滑块在沿着第一导轨滑动时,可以带动安装组件130沿着第一导轨一起移动,也就使安装组件130可以沿着第一导向构件121移动。
67.其中,第一滑块(也即第一连接构件122)可以包括分别设置于安装组件130的相对两侧的两个滑动角板,滑动角板的其中一个板块可以与安装组件130固定连接,另一个板块可以滑动连接至第一导轨。例如,第一滑块可以包括相互连接且垂直的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其中,第一板块可以与安装组件130固定连接,第二板块可以与第一导轨滑动连接。这样当第二板块沿着第一导轨(也即第一导向构件121)滑动时,可以带动第一板块移动,从而使第一板块可以带动安装组件130沿着第一导轨(也即第一导向构件121)移动。
68.继续参见图1所示,移动连接组件120还可以包括沿调节面的第二方向(参见图中的y方向)设置的第二导向构件123以及可移动设置于第二导向构件123上的第二连接构件124。第二导向构件123可以设置在固定支架110上,第一导向构件121可以通过第二连接构件124连接至第二导向构件123。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非平行布置,例如,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可以如图1中所示的相互垂直,或者,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还可以呈锐角或钝角设置。第一导向构件121在第二连接构件124的带动下可以沿着第二方向移动,这样位于第一导向构件121上的安装组件130在第一导向构件121的带动下也可以沿着第二方向移动,从而使安装组件130即可以沿着调节面的第一方向移动,也可以沿着调节面的第二方向移动,还可以同时沿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一起移动。这样通过第一导向构
件121和第二导向构件123可以使安装组件130在调节面内任意移动,能够有效提高安装组件130在调节面内设置的灵活性,使工件固定工装100能够对任意尺寸以及形状规格的工件进行固定,有效提高工件固定工装100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69.其中,第二导向构件123可以是沿调节面的第二方向设置于固定支架110上的第二导轨,第二连接构件124可以是与第二导轨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第一导向构件121可以通过第二滑块连接至第二导向构件123。例如,第二导轨可以与第一导轨相同,也是工业型材,在第二导轨上也可以具有滑槽,第二连接构件124可以通过滑槽在第二导轨上滑动。从而使第二连接构件124在第二导轨上滑动时,可以带动第一导轨在第二导轨上沿着第二方向(也即图1中的y方向)移动,进而使安装组件130可以沿着第二方向移动。
70.其中,第二连接构件124的结构和与第一连接构件122的结构相同,具体的,第二连接构件124在第一导向构件121和第二导向构件123之间的设置方式可以参考第一连接构件122在安装组件130和第一导向构件121之间的设置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71.第二导轨(也即第二导向构件12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者,第二导轨的数量还可以大于两个。例如,参见图1所示,在固定支架110上可以设置有两个第二导轨,两个第二导轨可以分别位于固定支架110相对的两端。第一导轨的两端可以分别通过第二连接构件124与两个第二导轨连接。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之间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有效避免第一导轨在沿着第二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倾倒或偏移,有助于提高安装组件130在调节面上移动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72.其中,第一导向构件12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及两个以上,安装组件130的数量可以为三组及三组以上。各组安装组件130可以分别各自设置在一个第一导向构件121上,或者,在一个第一导向构件121上还可以设置有两个或多个安装组件130。例如,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工件固定工装100可以包括三个第一导向构件121和三组安装组件130。其中,三组安装组件130可以分别设置在三个第一导向构件121上,以使三个第一导向构件121可以分别对安装组件130的位置进行调整。
73.具体的,第一导向构件121和安装组件130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设置。
7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75.参见图2所示,安装组件130可以包括安装座131和对应安装座131配置的至少一个安装构件132,其中,安装座131可以与第一导向构件121进行可移动连接,以使安装构件132可以通过安装座131在第一导向构件121上可移动。
76.安装构件132的安装端能够与待固定的工件进行可拆卸连接,以使工件可以固定在安装构件132上,并且还可以从安装构件132上拆卸下来。其中,每个安装构件132的连接端均能够与安装座131可拆卸连接,以便安装座131能够择一连接安装构件132。例如,根据待固定工件的结构特征,可以选择与工件匹配的安装构件132,以使工件可以通过安装构件132与安装座131连接,进而通过安装座131固定在工件固定工装100上。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安装组件130与工件配合的灵活性,使安装组件130能够满足多种不同尺寸及形状规格的工件的固定需求,从而有效提高工件固定工装100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7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组件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78.参见图3所示,安装构件132可以包括安装柱1321、设置于安装柱1321的连接端的连接结构1322以及设置于安装柱1321的安装端的安装结构1323。其中,安装结构1323可以用于与待固定的工件进行连接,例如,安装结构1323可以与待固定的工件进行可拆卸连接。从而使工件可以通过安装结构1323固定在安装组件130上,并且还可以从安装组件130上拆卸下来。
79.连接结构1322可以与安装座131进行螺接配合,例如,在安装座131上可以设置有螺纹孔,在连接结构1322上可以具有与螺纹孔配合的外螺纹,这样当连接结构1322在螺纹孔内旋转时,可以使安装柱1321通过旋入或旋出的方式调节其安装高度(也即在图3中z方向的高度),以改变安装结构1323的高度。这样当待固定工件在生产、检测或装配的过程中需要调整高度时,可以通过旋出或旋入连接结构1322,以使安装柱1321的安装高度进行变化,进而使安装结构1323的高度也随之变化,从而使工件的高度随安装柱1321一起变化,使工件固定工装100可以有效满足工件的不同高度需求,有效提高了工件固定工装100的灵活性。
80.而且,当待固定的工件与安装柱1321配合的一面为非平面时,例如,当工件的配合面为曲面时,工件上与各个安装组件130配合的部位高低不等。此时,可以分别对各个安装组件130中的安装柱1321的高度进行调整,以使各个安装柱1321能够与工件进行高度配合。从而使工件整体处于较为合理的姿态,以方便后续作业,有助于提高工件固定的合理性,进一步提高工件固定工装100的灵活性和综合性能。
8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所示,其中,至少一部分安装组件130中的安装结构1323的形状可以不相同,安装结构1323的不同形状至少可以包括能够与待固定工件的孔结构进行插接配合的定位销(如图3中所示),以及能够卡接待固定工件的卡接托块(如图4中所示)。例如,在待固定工件上可以设置有孔结构(例如定位孔)和卡接部,在工件固定的过程中,可以将定位销插入孔结构中,并且使卡接部卡设在卡接托块中。其中,定位销可以为工件提供定位和支撑作用,以避免工件在固定的过程中发生偏移,有助于提高工件固定的定位精度。卡接托块可以协助定位销对工件提供进一步的支撑,以避免工件发生倾倒或偏移,有助于提高工件固定的牢固性和可靠性,提升工件固定工装100的性能。
82.其中,安装组件130中安装结构1323为定位销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也可以为两个,例如,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组件130中安装结构1323为定位销的数量可以为两个。通过两个定位销对工件进行定位,可以有效避免工件发生转动或偏移,能够有效提高工件固定的可靠性。
83.安装组件130中安装结构1323为定位托块的数量可以如图中为一个,或者,可以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8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校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8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检测校正系统1,检测校正系统1可以包括上述的工件固定工装100,例如,参见图5所示,该检测校正系统1还可以包括本体200以及设置于本体200上的校正装置400和检测装置300,工件固定工装100也可以设置在本体200上。其中,工件固定工装100可以对工件进行固定,以使工件位于工件固定工装100的工件固定区,检测装置300可以对工件进行检测,以获得工件的参数信息。例如,检测装置300可以为3d视觉相机,3d视觉相机可以对工件进行拍照,以获得工件的图像,并根据工件的图像分析得出工件的
信息参数。校正装置400可以用于校正检测装置300的检测误差,以提高检测装置300的检测精度。
86.具体的,检测装置300和校正装置400可以分别靠近工件固定工装100设置,并且检测装置300的布置位置设置成能够使检测装置300的检测范围覆盖工件的固定工装的工件固定区,这样当工件通过安装组件130固定在工件固定工装100的工件固定区内时,检测装置300可以对工件固定区内的工件进行准确检测,以获得工件的参数信息,能够有效提高检测装置300的检测精度。
87.校正装置400的布置位置设置成能够使校正装置400的校正范围覆盖工件固定工装100的整个工件固定区。这样可以对检测装置300在工件固定区内的检测精度进行校正,以提高检测装置300在工件固定区的检测精度,从而有效提高整个检测校正系统1的检测精度。
88.继续参见图5所示,该检测校正系统1还可以包括执行机构500,检测装置300可以设置在执行机构500上,执行机构500用于带动检测装置300在校正装置400的校正范围和检测装置300的检测范围之间移动,以使检测装置300可以对通过校正装置400对其进行校正,从而有效提高检测装置300的检测精度。
89.例如,执行机构500可以是设置在本体200上的工业机器人,检测装置300可以设置在工业机器人的手臂上。当工业机器人的手臂移动时,可以带动检测装置300进行移动。工业机器人具有较高的自由度,可以有效提高执行机构500的灵活性,有助于提高检测装置300的移动精度。
90.继续参见图5所示,该检测校正系统1还可以包括第一控制柜600和第二控制柜700,其中,第一控制柜600可以与检测装置300电连接,第一控制柜600可以用于控制检测装置300,以使检测装置300可以对工件进行检测。第二控制柜700可以与执行机构500电连接,第二控制柜700可以用于控制执行机构500,以使执行机构500可以带动检测装置300移动。
91.继续参见图5所示,校正装置4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校正装置400可以围绕工件固定工装100分散布置。各个校正装置400可以在各自校正范围内对检测装置300进行校正,以使检测装置300在该校正范围内可以对工件进行准确检测。这样通过使多个校正装置400围绕工件固定工装100分散布置,各个校正装置400的校正范围组合后能够更加全面的覆盖工件固定区,使校正装置400在整个工件固定区内都能够对检测装置300进行校正,从而有效提高了检测装置300在工件固定区内检测的精度,有效提高了检测校正系统1的校正精度和检测精度。
9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校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93.参见图6所示,校正装置400可以包括支撑柱410和设置在支撑柱410上的至少一个校正参考物420。校正参考物420可以对检测装置300提供位置参考,以使检测装置300可以根据其余校正参考物420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校正。支撑柱410可以包括底部与本体200相连的第一支撑段411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段411顶端的第二支撑段412。校正参考物420可以均设置在第二支撑段412的顶端,例如,校正参考物420可以通过卡接、扣接、粘接以及螺接等方式设置在第二支撑段412的顶端。
94.其中,第一支撑段411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二支撑段412的直径,这样有助于降低支撑柱410整体的重心高度,可以减少或避免支撑柱410的重心过高而使支撑柱410发生摇晃
甚至倾倒。避免因支撑柱410摇晃或倾倒而使校正参考物420的位置发生变化,有助于提高校正参考物420的位置的稳定性,从而有效提高校正参考物420对检测装置300的参考精度,提高校正装置400的校正精度。
95.其中,校正参考物4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校正参考物420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及两个以上,例如,支撑柱410上可以设置有三个校正参考物420。三个校正参考物420可以同时对检测装置300提供参考,然后通过结合三个校正参考物420的结果,以对检测装置300进行校正,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校正装置400的校正精度,有助于提高检测装置300的检测精度。
96.其中,校正参考物420可以为陶瓷球,陶瓷材料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可以有效避免校正参考物420发生氧化、变形等情况,能够有效提高校正参考物42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助于提高校正参考物420对检测装置300的参考精度。
9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9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99.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10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