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绘仪器定位校准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23811发布日期:2023-01-20 19:09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绘仪器定位校准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测绘仪器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测绘仪器定位校准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工程建设中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经营管理阶段中,一般是采用测绘仪器进行测量工作所需用的各种定向、测距、测角、测高、测图以及摄影测量等,其结合光、机、电一体将工件摄入电脑处理并放大,显示于屏幕上,可以直接拍照存档或做表面观察、量测、绘图,简单讲就是为测绘作业设计提供数据采集、处理、输出等功能,目前现有的测绘仪辅助装置存在不便于拆装,使用时不方便的问题。
3.现有技术有以下不足: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16694999u的“一种新型测绘仪器定位校准辅助装置”该辅助装置通过(第一连接柱、嵌入柱、第二连接柱、第三连接柱、第一凹槽、活动板、活动柱、定位板、第一弹簧、底柱、螺旋柱、转动杆、第一螺旋槽)等技术结构来实现对水平尺的简单固定的技术效果,该结构结构过于复杂,实际使用上存在诸多不便,并且该水平尺只能单一的与测绘仪器支撑柱呈垂直安装,不能将水平尺调节呈平行状态安装,使得该辅助装置的使用局限性较大,使用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绘仪器定位校准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测绘仪器定位校准辅助装置,包括测绘器支撑柱,所述测绘器支撑柱外部套设有套环,所述套环一侧安装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顶端开设有一号槽,所述一号槽内对称开设有两个一号导槽,所述一号槽内滑动卡合有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上连接有水平尺,所述一号槽一侧在连接台上安装有一号定位部件;
6.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定位台、两个卡条,两个卡条对称一体分布在定位台两侧壁,所述定位台滑动卡合在一号槽内,且卡条对应滑动卡合至一号导槽内。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定位台靠近一号定位部件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定位槽,且定位槽横截面为圆形、方形中的一种。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定位台一侧一体装配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与水平尺锁合固定。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一号定位部件包括一号l形件、一号定位螺杆、一号滑板以及两个一号定位柱,所述一号l形件锁合安装在连接台一侧顶端,所述一号滑板滑动安装在一号l形件上,所述一号定位螺杆通过螺纹旋合穿过一号l形件顶端并与一号滑板背部转动连接,所述一号定位柱对称固定安装在一号滑板一侧,且一号定位柱对应穿过连接台顶端与定位槽卡合固定。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台底端开设有二号槽,所述二号槽内对称开设有两个二号导槽,所述二号槽一侧在连接台上安装有二号定位部件。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二号导槽与一号导槽的尺寸相同,且一号导槽与二号导槽呈90度错位设置。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二号定位部件包括二号l形件、二号定位螺杆、二号滑板以及两个二号定位柱,所述二号l形件锁合安装在连接台一侧底端,所述二号滑板滑动安装在二号l形件上,所述二号定位螺杆通过螺纹旋合穿过二号l形件并与二号滑板背部转动连接,所述二号定位柱对称固定安装在二号滑板一侧,且二号定位柱对应穿过连接台底端与定位槽卡合固定。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绘仪器定位校准辅助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一号定位部件,将水平尺前端的定位台对应卡合至一号槽内,并借助卡条与一号导槽对应卡合实现加固,此时水平尺与测绘器支撑柱呈垂直状态,随后转动一号定位螺杆,经过一号l形件导向,经过一号滑板传动使得一号定位柱前移穿插至定位槽内,实现了在一号槽内对定位台的固定操作,方便安装拆卸使用。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二号定位部件,将水平尺前端的定位台对应卡合至二号槽内,借助卡条与二号导槽对应卡合实现初步固定,此时水平尺与测绘器支撑柱呈平行状态,方便使用者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对应安装以及调节使用,随后转动二号定位螺杆,经过二号滑板传动使得二号定位柱前移穿插至定位槽内,实现了在二号槽内对定位头的固定处理。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平尺安装在一号槽内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平尺安装在二号槽内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台与二号槽对应卡合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件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号定位部件、二号定位部件在连接台上分布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号定位部件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测绘器支撑柱;2、套环;3、连接台;4、一号槽;5、一号导槽;6、水平尺;7、定位台;8、卡条;9、定位槽;10、固定板;11、一号l形件;12、一号定位螺杆;13、一号滑板;14、一号定位柱;15、二号槽;16、二号导槽;17、二号l形件;18、二号定位螺杆;19、二号滑板;20、二号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4.实施例1
25.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测绘仪器定位校准辅助装置,包括测绘器支撑柱1,测绘器支撑柱1外部套设有套环2,套环2一侧安装有连接台3,连接台3顶端开设有一号槽4,一号槽4内对称开设有两个一号导槽5,一号槽4内滑动
卡合有连接部件,连接部件上连接有水平尺6,一号槽4一侧在连接台3上安装有一号定位部件;连接部件包括定位台7、两个卡条8,两个卡条8对称一体分布在定位台7两侧壁,定位台7滑动卡合在一号槽4内,且卡条8对应滑动卡合至一号导槽5内,定位台7靠近一号定位部件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定位槽9,且定位槽9横截面为圆形、方形中的一种,定位台7一侧一体装配有固定板10,且固定板10与水平尺6锁合固定。
26.如图5所示,一号定位部件包括一号l形件11、一号定位螺杆12、一号滑板13以及两个一号定位柱14,一号l形件11锁合安装在连接台3一侧顶端,一号滑板13滑动安装在一号l形件11上,一号定位螺杆12通过螺纹旋合穿过一号l形件11顶端并与一号滑板13背部转动连接,一号定位柱14对称固定安装在一号滑板13一侧,且一号定位柱14对应穿过连接台3顶端与定位槽9卡合固定,水平尺6与测绘器支撑柱1呈垂直状态,随后转动一号定位螺杆12,经过一号l形件11导向,经过一号滑板13传动使得一号定位柱14前移穿插至定位槽9内,实现了在一号槽4内对定位台7的固定操作。
27.实施例2
28.如图3和5所示,连接台3底端开设有二号槽15,二号槽15内对称开设有两个二号导槽16,二号槽15一侧在连接台3上安装有二号定位部件,二号导槽16与一号导槽5的尺寸相同,且一号导槽5与二号导槽16呈90度错位设置,二号定位部件包括二号l形件17、二号定位螺杆18、二号滑板19以及两个二号定位柱20,二号l形件17锁合安装在连接台3一侧底端,二号滑板19滑动安装在二号l形件17上,二号定位螺杆18通过螺纹旋合穿过二号l形件17并与二号滑板19背部转动连接,二号定位柱20对称固定安装在二号滑板19一侧,且二号定位柱20对应穿过连接台3底端与定位槽9卡合固定。
29.相对于实施例1增加了二号定位部件,通过设有二号定位部件,将水平尺6前端的定位台7对应卡合至二号槽15内,借助卡条8与二号导槽16对应卡合实现初步固定,此时水平尺6与测绘器支撑柱1呈平行状态,方便使用者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对应安装以及调节使用,随后转动二号定位螺杆18,经过二号滑板19传动使得二号定位柱20前移穿插至定位槽9内,实现了在二号槽15内对定位头的固定处理。
3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绘仪器定位校准辅助装置,具体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将连接台3与测绘器支撑柱1上的套环2连接,方便后续对水平尺6进行固定安装,并且在连接台3上错位开设有一号槽4、二号槽15,借助连接部件能够将水平尺6对应装配在一号槽4、二号槽15内,可实现对水平尺6的水平安装以及垂直安装,方便使用者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安装使用,能够实现对测绘仪器不同方位的辅助校准工作,并且借助一号定位部件、二号定位部件能够实现水平尺6在一号槽4、二号槽15内的固定处理,避免水平尺6出现意外脱落的问题,并且整体结构简单,方便后续进行安装拆卸工作;
31.一号槽4内固定时:通过设有一号定位部件,将水平尺6前端的定位台7对应卡合至一号槽4内,并借助卡条8与一号导槽5对应卡合实现加固,此时水平尺6与测绘器支撑柱1呈垂直状态,随后转动一号定位螺杆12,经过一号l形件11导向,经过一号滑板13传动使得一号定位柱14前移穿插至定位槽9内,实现了在一号槽4内对定位台7的固定操作,保证了水平尺6在后续使用中的稳定,整体结构简单,方便安装拆卸使用;
32.二号槽15固定时:通过设有二号定位部件,当需要将水平尺6与测绘器支撑柱1平行安装时,只需将水平尺6前端的定位台7对应卡合至二号槽15内,借助卡条8与二号导槽16
对应卡合实现初步固定,此时水平尺6与测绘器支撑柱1呈平行状态,方便使用者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对应安装以及调节使用,随后转动二号定位螺杆18,经过二号l形件17导向,经过二号滑板19传动使得二号定位柱20前移穿插至定位槽9内,实现了在二号槽15内对定位头的固定处理,可供使用者自由选择使用。
33.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在此不再详述,同样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如若出现常规的电路以及控制连接等问题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不再过多赘诉。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