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隧道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01376发布日期:2023-01-03 23:44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隧道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电缆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隧道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电缆隧道是指用于容纳大量敷设在电缆支架上的电缆的走廊或隧道式构筑物,电缆隧道除了让隧道能更好地保护电缆,还能够使人们对电缆的检查和维修都很方便。
3.因为电缆设置的隧道中,由于隧道环境的特殊性,人员无法进入隧道中实现隧道的检修,因此会在隧道中定距的分布若干摄像头实现电缆的检测,但是当电缆损坏的位置不在摄像头的安装位置时,人员还需要进入隧道中逐段的摸索查找,浪费的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为电缆设置的隧道中,由于隧道环境的特殊性,人员无法进入隧道中实现隧道的检修,因此会在隧道中定距的分布若干摄像头实现电缆的检测,但是当电缆损坏的位置不在摄像头的安装位置时,人员还需要进入隧道中逐段的摸索查找,浪费的时间较长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缆隧道监测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隧道监测装置,包括滑轨,所述滑轨的表面中部位置滑动连接有外壳,且滑轨的一侧内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充电电极片,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摄像头,且外壳的外表面顶部位于充电电极片的位置转动连接有防尘盖,所述外壳的前后内表面顶部两侧位置分别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滚轮,且一侧位置的两个转轴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从动齿,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驱动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主动齿,所述外壳的内底部前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u型块,所述u型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接触电极块。
6.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外表面顶部位于防尘盖的前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外壳的顶部位于防尘盖的位置呈贯穿设置。
7.优选的,所述滚轮的表面底部位置与外壳的表面贯穿滑动连接,且滚轮的表面与滑轨的内底部滚动连接。
8.优选的,每一个所述主动齿的齿面分别与相邻的从动齿的齿面啮合连接。
9.优选的,所述接触电极块位于防尘盖的正下方位置,且接触电极块与外壳的表面滑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底部后侧位置固定连接有若干传感器,且外壳的内底部远离双轴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中,将滑轨按照电缆的架设路线进行安装,通过双轴电机驱动主动齿旋转,进而实现与主动齿啮合连接的从动齿带动相应位置的转轴旋转,进而实现相应位
置的滚轮旋转,通过滚轮与滑轨的接触实现外壳在滑轨的表面移动,进而通过设置的摄像头实现架设的电缆整体表面的监测,便于更好的定位电缆损坏的位置,提高检修效率。
13.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电动伸缩杆伸长实现u型块带动充电电极块上升,并且推动防尘盖打开,当充电电极块上升至与相邻的充电电极片表面接触时,便于实现对蓄电池的充电,进而通过设置的蓄电池实现外壳中电子元件的供电,便于保证外壳可以在滑轨的表面顺利滑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缆隧道监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缆隧道监测装置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缆隧道监测装置外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3的左剖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图3的仰剖结构示意图。
19.图例说明:1、滑轨;2、充电电极片;3、接触电极块;4、外壳;5、摄像头;6、u型块;7、双轴电机;8、传感器;9、安装面;10、蓄电池;11、电动伸缩杆;12、转轴;13、滚轮;14、主动齿;15、从动齿;16、弹簧;17、防尘盖。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2.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电缆隧道监测装置,包括滑轨1,滑轨1的表面中部位置滑动连接有外壳4,且滑轨1的一侧内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充电电极片2,外壳4的外表面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摄像头5,且外壳4的外表面顶部位于充电电极片2的位置转动连接有防尘盖17,外壳4的前后内表面顶部两侧位置分别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转轴12,转轴12的表面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滚轮13,且一侧位置的两个转轴12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从动齿15,外壳4的内部设置有安装面9,安装面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7,双轴电机7的两个驱动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主动齿14,外壳4的内底部前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1,电动伸缩杆11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u型块6,u型块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接触电极块3。
23.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滑轨1沿着电缆的架设方向进行固定,并且采用铝合金材质,保证整体的轻便,如图1所示,设置的外壳4卡在滑轨1的表面,设置的充电电极片2通过现有的电线连接电缆实现供电,设置的摄像头5为现有的360度无死角监控头,设置的防尘盖17便于防止隧道中的灰尘进入外壳4中,通过双轴电机7驱动便于实现两个主动齿14同时旋转,如图4所示,电动伸缩杆11伸长时,便于带动u型块6和接触电极块3同步上升。
24.实施例2,如图1-5所示,外壳4的外表面顶部位于防尘盖17的前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弹簧16,且外壳4的顶部位于防尘盖17的位置呈贯穿设置,滚轮13的表面底部位置与外壳4
的表面贯穿滑动连接,且滚轮13的表面与滑轨1的内底部滚动连接,每一个主动齿14的齿面分别与相邻的从动齿15的齿面啮合连接,接触电极块3位于防尘盖17的正下方位置,且接触电极块3与外壳4的表面滑动连接,外壳4的内底部后侧位置固定连接有若干传感器8,且外壳4的内底部远离双轴电机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0。
25.其整个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当防尘盖17被上升的接触电极块3顶起时,通过与弹簧16的接触实现弹簧16弹性变形,而当接触电极块3下降时,通过弹簧16弹性复位便于带动防尘盖17重新盖上,并且外壳4位于防尘盖17的位置呈贯穿设置,便于接触电极块3顺利升降,进而进出外壳4,设置的滚轮13通过与滑轨1表面的接触,便于转轴12带动滚轮13旋转时,通过滚轮13与滑轨1的接触实现外壳4在滑轨1的表面移动,主动齿14通过与从动齿15的啮合连接,便于在主动齿14旋转时,带动从动齿15、转轴12和滚轮13同时旋转,接触电极块3位于防尘盖17的正下方位置,因此当接触电极块3升降时,便于接触电极块3通过外壳4的顶部贯穿处进出外壳4,设置的若干传感器8为现有的温湿度和气体传感器,并且外壳4的内底部位于传感器8的位置镂空设置,便于通过传感器8实现隧道中环境的检测,设置的蓄电池10便于在接触电极块3与充电电极片2接触时,例如现有的无线充电,实现蓄电池10的充电,并且在外壳4移动时,通过蓄电池10实现外壳4内部用电设备的供电。
26.工作原理,滑轨1按照电缆的架设路线进行安装,通过双轴电机7驱动主动齿14旋转,进而实现与主动齿14啮合连接的从动齿15带动相应位置的转轴12旋转,进而实现相应位置的滚轮13旋转,通过滚轮13与滑轨1的接触实现外壳4在滑轨1的表面移动,进而通过设置的摄像头5实现架设的电缆整体表面的监测,电动伸缩杆11伸长实现u型块6带动充电电极块3上升,并且推动防尘盖17打开,当充电电极块3上升至与相邻的充电电极片2表面接触时,便于实现对蓄电池10的充电,进而通过设置的蓄电池10实现外壳4中电子元件的供电,便于保证外壳4可以在滑轨1的表面顺利滑动。
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