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滤系统检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45594发布日期:2023-02-17 23:0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滤系统检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超滤膜元件检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滤系统检漏装置。


背景技术:

2.超滤系统是利用膜分离技术,降低供反渗透用水的浊度、sdi等指标,以保证反渗透膜的使用安全。通常超滤系统是由并排设置的多个超滤膜元件组合而成,超滤膜元件的数量可根据过滤水量进行选择。超滤膜元件是由14000余支直径0.77mm的膜丝(中空纤维管)紧密排布而成的圆筒形结构,上下端面采用pu树脂封装,产水由中心孔排出,产水管与中心孔采用双o环密封。超滤膜元件发生损坏将影响产水指标,对超滤膜元件的反渗透膜造成不可逆损害。超滤膜元件损坏的主要表现为膜丝断裂、端面封装树脂开裂和产水管o环损坏内漏等,这些原因都可造成超滤进水直接漏入产水侧,从而导致过滤水的水质不达标。
3.而过滤水的水质不达标后,就需要对各个超滤膜元件进行依次检测,以确定具体是哪一个超滤膜元件发生泄漏,而检测时需要将超滤膜元件拆下,从而导致检修工作繁重,费时费力,检修周期长,进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用水。
4.公开号为cn216260068u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超滤膜元件的检漏装置,包括污水暂存箱、引流管、第一电磁阀、第一泵机、超滤管道、压力检测阀、压力调节阀和导出管,其虽可以检测超滤膜元件泄漏现象,但是在检测时需要对每个超滤膜元件拆下单独进行检测,因而检漏时费时费力,效率低,同时也无法确定超滤膜元件内具体泄漏的部位。
5.公开号为cn209076436u的专利申请所公开的一种管式超滤膜检漏装置,其在进行检漏时同样需要将超滤膜元件拆卸下来,因而也存在检漏时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滤系统检漏装置,在不拆卸超滤膜元件的情况下,实现对超滤膜元件的检漏并精准定位漏点。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超滤系统检漏装置,包括与超滤系统进水管相连的气管、固定设置在超滤系统的圆柱形的超滤膜元件外的滑轨、滑动连接在滑轨上的超声波探头以及与超声波探头电连接的超声波检测仪,所述滑轨沿超滤膜元件轴向设置,所述超声波探头抵在超滤膜元件的外壳上,所述气管与压缩空气管道相连。
9.进一步的,所述超声波探头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超声波探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超声波探头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内设有可沿超滤膜元件径向滑动的第二滑块,所述超声波探头与第二滑块靠近超滤膜元件的一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远离超声波探头的一面设有弹簧,所述弹簧施加在第二滑块上的力的方向通过超滤膜元件的中心。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块包括滑动连接在滑轨上的滑座、嵌在滑座中心的螺套和
嵌在螺套内的滑管,所述滑管与第二滑块滑动配合,所述滑管与螺套滑动配合,所述螺套与滑座螺纹连接,所述螺套和滑管均沿超滤膜元件径向设置,所述滑管在其远离超滤膜元件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堵盖,所述弹簧设置在堵盖和第二滑块之间,所述弹簧设置在滑管内。
12.进一步的,所述螺套外固定设置有手轮。
13.进一步的,所述气管上设有气阀、减压阀、流量计、压力表至少其中之一。
14.进一步的,所述滑轨呈门字形扣在超滤膜元件外,所述第一滑块与滑轨内部滑动配合。
15.进一步的,所述超声波探头与超滤膜元件的表面磁性连接。
16.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为:
17.1、本实用新型设有与进水母管连通的气管,设有可沿超滤膜元件表面滑动的超声波探头以及与超声波探头电连接的超声波检测仪,通过气管向超滤膜元件内通入压缩空气,通过超声波探头和超声波检测仪探测泄漏时发出的超声波,移动超声波探头,探测到超声波强度最大的位置,即可定位为泄漏点,从而在超滤系统出现产水水质异常后,在不拆卸超滤膜元件的情况下,实现在线排查并精准定位漏点,达到快速排查和定位漏点的目的,减少了检漏时间和人力消耗,提高了整体的检漏和维修的效率。
18.2、本实用新型对超滤膜元件检漏时利用超声波能量值来准确定位泄漏点,实现精细化检修。通过设置在气管上的流量计,与超声波检测仪协同分析泄漏严重程度。
19.3、本实用新型设有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弹簧,使超声波探头在移动时始终保持与超滤膜元件的表面贴紧,从而使测得的超声波强度数值更加准确。
20.4、第一滑块包括滑座、螺套和滑管,从而使超声波探头施加在超滤膜元件表面的压力可调。进行适当调整后,可使超声波探头在保证与超滤膜元件表面贴紧的同时,又可避免超声波探头磨损过快。
附图说明
21.图1是实施例1的外形示意图;
22.图2是图1中i部的局部放大图;
23.图3是图2中a-a部位的剖视图;
24.图4是实施例2中探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实施例3中探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实施例4中探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
28.1、超滤膜元件;2、探测单元;3、进水管;4、阀门;5、气管;6、压力表;7、流量计;8、减压阀;9、气阀;10、手轮;11、第二滑块;12、超声波探头;13、滑轨;14、第一滑块;15、堵盖;16、弹簧;17、滑座;18、螺套;19、滑管。
具体实施方式
29.实施例1
30.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超滤系统检漏装置,包括与超滤系统进水管3相连的气管5、分别固定设置在超滤系统的每个圆柱形的超滤膜元件1外的滑轨13、滑动连接在滑轨13上
的第一滑块14、设置在第一滑块14上的超声波探头12以及与超声波探头12电连接的超声波检测仪。所述第一滑块14、滑轨13和超声波探头12组成探测单元2。每根滑轨13均由两条对称焊接在超滤膜元件1表面的角铁组合而成,两条角铁之间有间隙,组合后截面为中间断开的门字形,两条角铁均沿超滤膜元件1的轴向设置。
31.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滑块14为凸字形,其底面为矩形。所述第一滑块14的下部滑动连接在滑轨13内,所述第一滑块14的上部位于两根角铁之间且与两根角铁均为间隙配合。
32.所述超声波探头12设置在第一滑块14和超滤膜元件1之间,所述超声波探头12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一滑块14的底部,另一端抵在超滤膜元件1的外壳上,所述气管5与车间的压缩空气管道相连,所述第一滑块14上设有用于使超声波探头12的信号线通过的通孔,该通孔位于两根角铁之间。
33.如图1所示,所述气管5上由右至左依次设有气阀9、减压阀8、流量计7和压力表6。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35.1、打开超滤系统底部的放水阀,将超滤膜元件1内的水位降至2/3左右。
36.2、将超滤水系统进水母管上的阀门4关闭,打开气管5上的气阀9,将压缩空气通入进水母管3,观察压力表6,调整减压阀8,使气压值维持0.1mpa。
37.3、将其中一个超滤膜元件1对应的超声波探头与超声波检测仪连接,若超滤膜元件1内部发生泄漏,泄漏点的高速气流会产生超声波,并被超声波探头12拾取,在超声波检测仪上显示出超声波的强度。
38.4、沿滑轨13拉动第一滑块14,从而使超声波探头12沿超滤膜元件1轴向滑动,测量超声波的实时强度数值。当实时强度数值达到最大时,用记号笔在超声波探头12一旁的超滤膜元件1表面做出记号,表示该处超滤膜元件1内部发生泄漏,便于后续的检修。
39.实施例2
40.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41.所述第一滑块14内在其中心设有孔,该孔内设有圆柱形的第二滑块11,该孔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圆形的堵盖15。所述第二滑块11与第一滑块14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11的滑动方向沿超滤膜元件1的直径方向,所述超声波探头12拧在第二滑块11的下面,所述孔的底部设有用于对第二滑块11轴向限位的台阶,所述孔内在第二滑块11和堵盖15之间设有弹簧16,所述弹簧16施加在第二滑块11上的力向下且通过超滤膜元件1的中心。
42.设置弹簧16后,使超声波探头12在移动时始终保持与超滤膜元件1的表面贴紧,从而使测得的超声波强度数值更加准确。
43.实施例3
44.如图5所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
45.所述第一滑块14包括滑动连接在滑轨13上的底面为矩形的滑座17、嵌在滑座17中心的螺套18和嵌在螺套18内的滑管19。所述滑套18设置在两根角铁之间的间隙内,所述滑管19与第二滑块11滑动配合,所述滑管19与螺套18滑动配合,所述滑管19底部的边缘为向外凸出的凸缘,所述螺套18与滑座17螺纹连接,所述螺套18和滑管19均沿超滤膜元件1径向设置,所述堵盖15螺纹连接在滑管19的顶部,所述弹簧16设置在滑管19内,所述螺套18的顶面通过螺钉固定设置有手轮10,所述手轮10与滑管19间隙配合。
46.转动手轮10后,由于螺套18和滑座17为螺纹连接,因而螺套18带动滑管19轴向移动,从而使超声波探头12施加在超滤膜元件1表面的压力可调。进行适当调整后,可使超声波探头12在保证与超滤膜元件1表面贴紧的同时,又可避免超声波探头12磨损过快。
47.实施例4
48.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49.超声波探头12为头部带有磁性的超声波探头12,其通过磁性直接吸附在超滤膜元件1的表面,不再设置第一滑块14。超声波探头12设置在两个角铁之间的间隙中,两个角铁均与超声波探头12滑动配合。
50.由于超声波探头12直接吸附在超滤膜元件1的表面,因而探测单元的结构更加简单,制造成本低。
51.以上所述的实施例描述内容较为详细和具体,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但并不仅仅局限于本实用新型,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即凡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做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对于本领域的研究人员或技术人员来讲,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之内,系统内部的局部改进和子系统之间的改动、变换等,仍是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目前,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已经进行了中试,即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小规模实验;中试完成后,在小范围内开展了用户使用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用户满意度较高;现在已经着手准备产品正式投产进行产业化,包括知识产权风险预警调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