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定量早孕及排卵检测试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76990发布日期:2023-03-24 17:14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定量早孕及排卵检测试纸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定量早孕及排卵检测试纸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排卵检测试纸或者早孕检测试纸使用时,采用测试盒进行检测时,需要用吸管将一定量的尿液滴入排卵检测试纸或者早孕检测试纸的测试盒的加样孔中,该方式一般可以比较精确的判断女性的排卵或者怀孕的状态,但是使用过于麻烦且容易淋洒到外面;而采用测试笔进行检测时,可以直接将测试笔头浸入尿液中,然后就可以观察结果,但是为了避免尿液淋洒到观察窗内的试纸,通常测试笔的长度都比较长,因此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能够方便排卵和早孕检测使用的半定量早孕及排卵检测试纸装置。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半定量早孕及排卵检测试纸装置,包括:
5.相互扣合的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所述第一半壳体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延伸至所述第二半壳体内部;
6.所述第一半壳体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以嵌合的方式在边缘密闭形成内部空间;所述第一盖体内设有试纸托,所述第一盖体靠近所述第二半壳体的一端侧面设有观察窗,所述第一盖体的延伸部上设有加样孔;
7.试纸条,其设于所述试纸托上,且所述试纸条具有检测线和质控线,所述检测线与所述加样孔对应设置,所述质控线与所述观察窗对应设置。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试纸托包括若干个依次排列设置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长度与宽度均与所述试纸条相同,所述导流槽两端设有定位板,相邻两所述导流槽之间设有沿第一方向排列的隔离凸起,所述隔离凸起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导流槽长度方向。
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流槽为三个,所述观察窗和所述加样孔的数量与所述导流槽相同,所述观察窗上扣设有遮挡板。
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试纸条的数量为三条,其设有不同的促黄体生成素临界值,所有所述试纸条按促黄体生成素临界值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在所述第一半壳体内。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试纸条的促黄体生成素临界值依次为25miu/ml、45miu/ml、65miu/ml。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流槽为五条,所述观察窗和所述加样孔的数量与所述导流槽相同。
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试纸条的数量为五条,其设有不同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最低检出量,所有所述试纸条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最低检出量由小到
大依次排列在所述第一半壳体内。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试纸条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最低检出量依次为25miu/ml、100miu/ml、600miu/ml、2000miu/ml、10000miu/ml。
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挡板,其设于所述第二盖体靠近所述第一盖体的一面上,且位于所述观察窗和所述加样孔之间,所述挡板的数量与所述观察窗相同。
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盖体靠近所述第二半壳体的一端沿第二方向排列设有漏液孔,所述漏液孔为至少三个,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17.本技术方案具体地公开了一种半定量早孕及排卵检测试纸装置,本技术设计有相互扣合的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第一半壳体具有延伸部,延伸部延伸至第二半壳体内部;第一半壳体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以嵌合的方式在边缘密闭形成内部空间;第一盖体内设有试纸托,第一盖体靠近第二半壳体的一端侧面设有观察窗,第一盖体的延伸部上设有加样孔;试纸条,其设于试纸托上,且试纸条具有检测线和质控线,检测线与加样孔对应设置,质控线与观察窗对应设置;在进行检测测试时,取下第二半壳体,将第一半壳体的延伸部浸入待测的尿液样本中,使加样孔浸入其中,观察观察窗的结果,完成检测。
附图说明
1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9.图1为一种半定量早孕及排卵检测试纸装置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一种半定量早孕及排卵检测试纸装置的第一种第一半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一种半定量早孕及排卵检测试纸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一种半定量早孕及排卵检测试纸装置的第二半壳体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一种半定量早孕及排卵检测试纸装置的第二种第一半壳体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一种半定量早孕及排卵检测试纸装置的第二种第一半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一种半定量早孕及排卵检测试纸装置的漏液孔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一种半定量早孕及排卵检测试纸装置的挡板结构示意图。
27.图中标号:1、第一半壳体;2、第二半壳体;3、第一盖体;4、第二盖体;5、观察窗;6、加样孔;7、导流槽;8、定位板;9、隔离凸起;10、遮挡板;11、挡板;12、漏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0.实施例一
31.请参考图1-4所示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半定量早孕及排卵检测试纸装置,包括:
32.相互扣合的第一半壳体1和第二半壳体2,第一半壳体1具有延伸部,延伸部延伸至第二半壳体2内部;
33.第一半壳体1包括第一盖体3和第二盖体4,第一盖体3和第二盖体4以嵌合的方式在边缘密闭形成内部空间;第一盖体3内设有试纸托,第一盖体3靠近第二半壳体2的一端侧面设有观察窗5,第一盖体3的延伸部上设有加样孔6;
34.试纸条,其设于试纸托上,且试纸条具有检测线和质控线,检测线与加样孔6对应设置,质控线与观察窗5对应设置。
35.在本实施例中,相互扣合的第一半壳体1和第二半壳体2,第一半壳体1具有延伸部,延伸部延伸至第二半壳体2内部,第一半壳体1和第二半壳体2用于扣合形成测试盒的盒体;
36.具体的,第一半壳体1包括第一盖体3和第二盖体4,第一盖体3和第二盖体4以嵌合的方式在边缘密闭形成内部空间;
37.第一盖体3,其用于容纳试纸托并与第二盖体4形成内部空间;
38.试纸托,其设于第一盖体3内,用于盛放试纸条;
39.观察窗5,其设于第一盖体3靠近第二半壳体2的一端侧面,用于观察排卵检测或者早孕检测的测试结果;
40.加样孔6,其设于第一盖体3的延伸部上,用于与浸入尿液;
41.试纸条,其设于试纸托上,且试纸条具有检测线和质控线,检测线与加样孔6对应设置,质控线与观察窗5对应设置,用于检测排卵及早孕情况。
42.如图2和图6所示,试纸托包括若干个依次排列设置的导流槽7,导流槽7的长度与宽度均与试纸条相同,导流槽7用于盛放试纸条;
43.定位板8,其设于导流槽7两端,用于限定试纸条的位置;
44.隔离凸起9,其沿第一方向排列于相邻两导流槽7之间,第一方向为导流槽7长度方向,隔离凸起9至少为两个,用于分隔相邻的两个导流槽7,并限定试纸条的位置;
45.进一步的,隔离凸起9的数量,例如为三个。
46.如图5和图6所示,进一步的,导流槽7的数量,例如为三个;
47.进一步的,观察窗5和加样孔6的数量与导流槽7相同,三个观察窗5沿第二方向排列设于第一半壳体1上,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三个导流槽7沿第二方向排列设于第一半壳体1的延伸部上,且三个导流槽7与三个观察窗5沿第一方向对应设置;
48.遮挡板10,其扣设于观察窗5上,用于遮挡观察窗5。
49.如图6所示,试纸条的数量为三条,其设有不同的促黄体生成素临界值,所有试纸条按促黄体生成素临界值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在第一半壳体1内;
50.进一步的,试纸条的促黄体生成素临界值依次为25miu/ml、45miu/ml、65miu/ml。
51.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的,导流槽7的数量,例如为五条;
52.进一步的,观察窗5和加样孔6的数量与导流槽7相同,五个观察窗5沿第二方向排列设于第一半壳体1上,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五个导流槽7沿第二方向排列设于第一半壳体1的延伸部上,且五个导流槽7与五个观察窗5沿第一方向对应设置。
53.如图1所示,试纸条的数量为五条,其设有不同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最低检出量,所有试纸条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最低检出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在第一半壳体1内;
54.进一步的,试纸条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最低检出量依次为25miu/ml、100miu/ml、600miu/ml、2000miu/ml、10000miu/ml。
55.如图8所示,还包括:挡板11,设于第二盖体4靠近第一盖体3的一面上,且位于观察窗5和加样孔6之间,挡板11的数量与观察窗5相同,挡板11用于控制第一半壳体1内的尿液流速。
56.图7所示,漏液孔12,其沿第二方向排列设于第一盖体3靠近第二半壳体2的一端,漏液孔1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漏液孔12用于排出导流槽7中的尿液。
57.具体使用方法:
58.将尿液收集在干净干燥的尿杯中,取下本装置的第二半壳体2,将第一半壳体1上的第二盖体4取下,将第一盖体3中的试纸条通过导流槽7两端的定位板8卡设于导流槽7上,再将第二盖体4与第一盖体扣合,形成安装完试纸条后的第一半壳体1,手持第一半壳体1,第一半壳体1的延伸部浸入尿液样本中,且使加样孔6完全浸入其中,保持10~20s后取出,将观察窗5上的遮挡板10取下,使观察窗5向上平放,5~10分钟观察结果,若超过15分钟,结果显示则无效。
59.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