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分层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68070发布日期:2023-01-25 09:47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壤分层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土壤分层取样装置,属于土壤污染物分析领域。


背景技术:

2.水体污染后,水体中的部分污染物会沉淀在水体底部的淤泥中或水体岸边的淤泥中,通过对水体附近的淤泥进行取样,便于对土壤污染物进行分析。目前,常利用取样筒进行取样,现有技术中的取样筒结构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筒体,使用时将取样筒插入到淤泥中,使淤泥在挤压下进入取样筒内,因取样筒的尺寸固定,对于土壤取样厚度大于取样筒尺寸的场景来说,需要利用取样筒进行多次取样,但水体周围的淤泥硬度不够,在抽出取样筒时,淤泥中形成的孔洞因缺少支撑而塌陷,导致孔洞内底部的土壤不能被完整取样。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土壤分层取样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现对淤泥状土壤中的孔壁进行支撑,有利于对淤泥状土壤进行逐层取样。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土壤分层取样装置,包括用于采集淤泥状土壤的取样筒,所述取样筒一端为封闭状,所述取样筒封闭端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与取样筒同心布置的空心管,所述空心管内安插有推拉杆,所述推拉杆一端延伸至取样筒内并与橡胶塞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塞滑动安装在取样筒内,所述推拉杆另一端延伸至空心管外侧并固定连接有限位盘,所述取样筒安插在外筒内,所述外筒内安插有内筒,所述内筒内径与取样筒外径相同,所述内筒处于外筒内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安装在限位槽内,所述外筒内表面对称开设有两个沿外筒长度方向布置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下端为封闭状,所述内筒内下部位置固定连接有阻挡环,所述阻挡环内径与取样筒内径相同。
5.进一步地,所述空心管上端外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把手,所述把手与空心管垂直布置。
6.进一步地,所述外筒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水平布置的支板,所述支板下表面远离外筒的一侧安装有可拆卸的直螺纹管,所述直螺纹管与外筒平行布置,所述直螺纹管内螺纹连接有用于安插在土壤中的插杆,所述插杆下端固定连接有尖头,所述插杆远离尖头的一端外表面加工有与直螺纹管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
7.进一步地,所述支板安装直螺纹管的位置处开设有圆口,所述圆口上侧设有与支板固定连接的螺纹帽,所述螺纹帽上端为封闭状,所述直螺纹管上端外表面加工有与螺纹帽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纹,所述直螺纹管上端贯穿圆口后螺纹连接在螺纹帽内。
8.进一步地,所述尖头上侧设有与地面相接触的支撑盘,所述支撑盘套设在插杆下端并与插杆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支板下表面靠近外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倾斜布置的加强筋,所述
加强筋另一端与外筒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外筒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套设在内筒上且橡胶套与内筒相贴合。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1、使取样筒安插在内筒和外筒形成的结构中,在按压取样筒使取样筒进入淤泥状的土壤中时,取样筒通过阻挡环带动内筒一同进入淤泥状的土壤中,随后淤泥状的土壤进入取样筒内,抽出取样筒时,内筒与外筒形成的结构实现对淤泥状土壤中的孔洞进行支撑,防止孔壁塌落,便于再次利用内筒和外筒形成的通道对孔洞底部的土壤进行取样,有利于对淤泥状土壤进行逐层取样。
13.2、在土壤取样初始端,调整插杆在直螺纹管内的长度,使插杆与直螺纹管形成的支撑结构的长度满足外筒长度的需要,使插杆下端安插在土壤中时,外筒下端与地面接触,实现对内筒与外筒形成结构的支撑,利用取样筒取样时,内筒首先向下移动,当外筒下端进入淤泥转的土壤中时,拆卸直螺纹管即可,此时淤泥状的土壤实现对外筒的支撑。
附图说明
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土壤分层取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土壤分层取样装置中活塞与取样筒的装配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土壤分层取样装置中内筒与外筒的装配示意图;
18.图中:1-取样筒、2-空心管、3-把手、4-推拉杆、5-限位盘、6-支板、7-螺纹帽、8-直螺纹管、9-插杆、10-支撑盘、11-尖头、12-外筒、13-内筒、14-橡胶套、15-橡胶塞、16-限位槽、17-限位块、18-阻挡环。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0.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土壤分层取样装置,包括一端为封闭状的取样筒1,在取样筒1封闭端中部位置固定连接与取样筒1同心布置的空心管2,并在空心管2上端外表面对称固定连接两个与空心管2垂直布置的把手3,抓握把手3后向下按压,使取样筒1进入淤泥状的土壤中,此时进入取样筒1内的淤泥状土壤挤压橡胶塞15,使橡胶塞15在取样筒1内向上移动,橡胶塞15上表面中部位置固定的推拉杆4在空心管2内滑动,直至橡胶塞15与取样筒1封闭端接触,完成淤泥状土壤的单次取样,按压推拉杆4处于空心管2外侧一端固定的限位盘5,此时橡胶塞15将取样筒1内的淤泥状土壤挤出取样筒1。
21.参阅图1和图3,在外筒12内安插内径与取样筒1外径相同的内筒13,使内筒13处于外筒12内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的两个限位块17分别滑动安装在外筒12内表面对称开设的两个沿外筒12长度方向布置的限位槽16内,因限位槽16下端为封闭状,故限位块17与限位槽16相互配合,防止内筒13与外筒12在提拉过程中相互脱离,在内筒13内下部位置固定连接内径与取样筒1内径相同的阻挡环18,使取样筒1安插在内筒13和外筒12形成的结构中,
在按压取样筒1使取样筒1进入淤泥状的土壤中时,取样筒1通过阻挡环18带动内筒13一同进入淤泥状的土壤中,随后淤泥状的土壤进入取样筒1内,抽出取样筒1时,内筒13与外筒12形成的结构实现对淤泥状土壤中的孔洞进行支撑,防止孔壁塌落,便于再次利用内筒13和外筒12形成的通道对孔洞底部的土壤进行取样,有利于对淤泥状土壤进行逐层取样,内筒13与外筒12插接完毕后,外筒12下端固定连接的橡胶套14套设在内筒13上且橡胶套14与内筒13相贴合,橡胶套14增加外筒12与内筒13之间的摩擦系数,避免在抽出取样筒1时内筒13随取样筒1随意向上移动。
22.参阅图1,通过在外筒12上端外表面固定水平布置的支板6,并在支板6下表面靠近外筒12的一侧与外筒12上端外表面之间固定倾斜布置的加强筋,从而提高支板6与外筒12连接的机械强度,使直螺纹管8加工第二外螺纹的一端穿过支板6下表面开设的圆口后拧入螺纹帽7内,直至直螺纹管8上端与螺纹帽7封闭状的顶部接触,因螺纹帽7与支板6固定连接,从而完成直螺纹管8与支板6的连接,便于直螺纹管8的拆装,直螺纹管8安装完毕后直螺纹管8与外筒12平行布置,将插杆9加工第一外螺纹的一端拧入直螺纹管8内,完成插杆9与直螺纹管8的组装,此时插杆9一端固定的尖头11朝下布置,通过在插杆9上固定尖头11,降低插杆9安插在地面内的阻力,在土壤取样初始端,调整插杆9在直螺纹管8内的长度,使插杆9与直螺纹管8形成的支撑结构的长度满足外筒12长度的需要,使插杆9下端安插在土壤中,直至处于尖头11上侧并固定在插杆9下端的支撑盘10与地面接触,支撑盘10扩大支撑范围,支撑盘10与地面接触时,外筒12下端也与地面接触,实现对内筒13与外筒12形成结构的支撑,利用取样筒1取样时,内筒13首先向下移动,当外筒12下端进入淤泥转的土壤中时,拆卸直螺纹管8即可,此时淤泥状的土壤实现对外筒12的支撑。
23.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