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疲劳试验机的循环冷却装置

文档序号:33544972发布日期:2023-03-22 09:46阅读:81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专利属于改善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疲劳试验机的循环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工业领域中,试井钢丝能够完成井下节流器、堵塞器、压力计等井下工具投放打捞作业。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试井钢丝经过天滑轮和地滑轮反复拉伸和磨损,试井钢丝出现应力疲劳、丝径变细等现象,导致其承载能力下降,可能发生突然断裂,引起井下事故的发生。目前sy/t 5170-2013《石油天然气工业用钢丝绳》中介绍了试井钢丝的检测方法,截取整盘钢丝前端的几米进行拉断试验,没有结合试井钢丝使用工况进行测试研究,不能真实反映整盘试井钢丝的力学性能。傅泉臻等国内一些学者针对钢丝绳使用方式、使用场合不同,研制了不同的钢丝绳疲劳试验机,而疲劳试验机工作时间一般都较长,机器易发热不但对疲劳试验机本身造成严重的损害,而且测试出的试验数据也有较大的误差,进而影响对试井钢丝结构材料疲劳性能的评估。尤其是科研机构、高校、研究生、本科生很多都需要进行此类试验的研究。
3.目前,很多科研机构和高校在进行疲劳试验时只能通过空调降低实验环境温度的方式对疲劳试验机进行降温,这种操作方法虽然对疲劳试验机有一定的降温作用,但是也使得试井钢丝材料的试验温度降低了,偏离了试验者一开始设计的试验温度,很难模拟出在真实的户外环境下材料承受的疲劳强度和相应的环境温度,故使用该疲劳试验装置得出的试验数据具有较大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一种针对疲劳试验机的循环冷却装置,具有稳定、免维护、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并且针对长期工作的疲劳试验机具有高效率的冷却效果,使得测出的试井钢丝疲劳试验数据结果误差较小。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对疲劳试验机的循环冷却装置,包括有液体介质流通装置,液体介质流通装置中设有液体介质存储装置;液体介质存储装置中设有液体介质冷却装置;液体介质存储装置侧壁下部与液体介质流入导管的下端连通;液体介质流入导管上端与疲劳试验机的液体介质流出口相连通;液体介质存储装置的侧壁上部设有溢流口;液体介质流通装置的侧壁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
6.所述的液体介质流通装置底部设有液体介质流出导管;液体介质流出导管与水泵相连。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的在疲劳试验机工作时能够对其进行高效的循环冷却装置应运而生,该装置很好的解决了疲劳试验机长期工作过程中容易发热的问题,循环冷却装置能够对疲劳试验机提供持续的低温液体介质带走疲劳试验机散发的热量,并且不会影
响试验温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试验的客观性、合理性。从而对评估试井钢丝材料的疲劳性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最大程度减小由设备造成的误差。
9.通过液体介质流入导管将高温液体介质从液体介质存储装置的底部流入,该过程中由于液体介质流通装置中的液体介质温度本身较低,故在流入液体介质存储装置前,就在液体介质流入导管中进行了预降温,并且经溢流口流出的低温液体介质流入液体介质流通装置的上层位置,在液面缓慢下降的过程中,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流出液体介质流通装置的温度,观察分析冷却装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冷却温度,进而判断冷却效果是否显著。通过该装置可以高效率的降低液体介质的温度,从而解决了疲劳试验机在长期工作过程中容易发热的问题,对于更好的检测试井钢丝疲劳性能的问题提供支撑。
10.液体介质流入导管应从液体介质存储装置的底部接入,使高温液体介质在液体介质流入导管中进行预降温处理,提高降温装置对液体介质的冷却效率。
11.溢流口应位于接近液体介质存储装置上端口位置,使液体介质充分冷却后从该口流出,可对快速液体介质做降温处理。
12.在液体介质流通装置的底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冷却后即将流出液体介质流通装置中冷却介质的温度,确保温度冷却到相应的实验要求。
13.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稳定,免维护,加工简单,成本低廉,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液体介质存储装置,2-溢流口,3-液体介质流通装置,4-液体介质,5-温度传感器,6-水泵,7-液体介质流出导管,8-液体介质冷却装置,9-液体介质流入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7.参见图1,一种针对疲劳试验机的循环冷却装置,包括有液体介质流通装置3,液体介质流通装置3中设有液体介质存储装置1;液体介质存储装置1中设有液体介质冷却装置8;液体介质存储装置1侧壁下部与液体介质流入导管9的下端连通;液体介质流入导管9上端与疲劳试验机的液体介质流出口相连通;液体介质存储装置1的侧壁上部设有溢流口2;液体介质流通装置1的侧壁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5。
18.所述的液体介质流通装置3底部设有液体介质流出导管7;液体介质流出导管7与水泵6相连。
19.两个导管分别为液体介质流出导管7和液体介质流入导管9。
20.液体介质存储装置1用于存放由疲劳试验机流入的高温液体介质4,溢流口2用于流出已经冷却的低温液体介质4到液体流通装置3中,液体流通装置3用于存放和供应低温液体介质4到疲劳试验机,温度传感器5实时监测液体介质流通装置3中的低温液体介质4的温度,避免从水泵6经由液体介质流出导管7中流出液体介质4温度过高,进而影响对疲劳试验机的冷却效果,冷却液体装置8用于及时冷却从液体介质流入导管9中流入的高温液体介质4,使其在不断流入过程中能得到快速降温,当温度冷却到一定程度时,由溢流口2流出,便达到了冷却高温液体介质4的目的,也达到对疲劳试验机快速降温的要求。
21.通过液体介质流入导管9将高温液体介质4从液体介质存储装置1的底部流入,该过程中由于液体介质流通装置3中的液体介质4温度本身较低,故在流入液体介质存储装置1前,就在液体介质流入导管9中进行了预降温,并且经溢流口2流出的低温液体介质4流入液体介质流通装置3的上层位置,在液面缓慢下降的过程中,温度传感器5实时监测流出液体介质流通装置3的温度,观察分析冷却装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冷却温度,进而判断冷却效果是否显著。通过该装置可以高效率的降低液体介质4的温度,从而解决了疲劳试验机在长期工作过程中容易发热的问题,对于更好的检测试井钢丝疲劳性能的问题提供支撑。
22.液体介质流入导管9应从液体介质存储装置1的底部接入,使高温液体介质4在液体介质流入导管9中进行预降温处理,提高降温装置对液体介质4的冷却效率。
23.溢流口2应位于接近液体介质存储装置3上端口位置,使液体介质4充分冷却后从该口流出,最大程度上对液体介质4做降温处理。
24.在液体介质流通装置3的底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5,用于实时监测冷却后即将流出液体介质流通装置3中冷却介质4的温度,确保温度冷却到相应的实验要求。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6.启动水泵6,通过液体介质流出导管7将液体介质流通装置3中的低温液体介质抽入到疲劳试验机中对其进行冷却处理,流经疲劳试验机的低温液体介质因带走了疲劳试验机的热量,变成高温液体介质4经液体介质流入导管9从底部流入液体介质存储装置1中进行冷却,液体介质冷却装置8对刚流入流出液体介质存储装置1中的高温液体介质4进行快速的降温冷却,已经完成冷却的液体介质4沿着液体介质存储装置1的内壁不断升高,当液面到达溢流口2的高度时,从溢流口2流入液体介质流通装置3中,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从液体介质流出导管7中流出的低温液体介质4温度是否达到了相应低的温度要求,进而判断是否满足对疲劳试验装置进行充分的冷却条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