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88623发布日期:2023-03-24 19:49阅读:58来源:国知局
分体式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传感器。


背景技术:

2.分体式水浸传感器分为接触式水浸探测器和非接触式水浸探测器。接触式水浸探测器,利用液体导电原理进行检测,正常时两极探头被空气绝缘;在浸水状态下探头导通,传感器输出干接点信号,当探头浸水高度约1毫米时,即产生告警信号。非接触式水浸探测器,利用光在不同介质截面的折射与反射原理进行检测;塑料半球内放置有led和光电接收器,当探测器置于空气中时,因全反射,绝大部分led光子被光电接收器接收;当靠近半球表面时,由于光的折射,光电接收器接收到的led光子将会减少,从而输出也发生改变;适合于部署在一般腐蚀导电液体泄漏地点。
3.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1152754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水浸传感器,通过在现有的探针水浸传感器作出改进,将原先两侧的安装支架在本案中设置为安装架,使得在向两侧拉动侧板使得定位座带动定位杆移动,同时导向杆、连接板在第一导向槽中移动,滚珠在第一滑槽中滚动,滑块在第二滑槽中滑动,第一弹簧、第二弹簧被拉伸,将传感器本体两侧的插槽对着定位杆的位置,再松开侧板,使得定位杆进入插槽中,将传感器本体固定稳定。
4.上述技术方案比起采用螺栓连接,其安装效率提高,方便操作;但是传感器本体的高度确定,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导致安装时存在诸多不便,例如可能需要增高或降低安装支架的高度来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传感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感器本体的高度确定,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的问题。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分体式传感器,包括水浸传感器本体、告警设备和安装设备;所述水浸传感器本体用于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告警设备,所述告警设备能够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发出告警;所述安装设备用于将所述水浸传感器本体安装在待检测位置;所述安装设备包括两组安装机构,两组所述安装机构分别位于所述水浸传感器本体的两侧;每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安装支架、高度调节结构和安装结构;所述安装支架能够安装在待检测位置;所述安装支架的一侧设有竖向的滑槽,所述高度调节结构包括滑块和固定组件;所述滑块竖向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所述固定组件能够将所述滑块固定在所述滑槽内;所述安装结构包括滑杆,所述安装支架的另一侧设有竖向的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滑槽连通;所述滑块上设有水平的第一通孔;所述滑杆的一侧能够插入至所述通槽内并与所述滑块上的第一通孔滑动连接;所述水浸传感器本体上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滑杆能够插入至所述第二通孔内并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滑动。
7.进一步,所述滑槽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条形槽,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螺栓和固
定螺母;所述滑块上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螺栓的螺栓部分能够依次穿过一侧的条形槽、螺纹孔和另一侧的条形槽,所述固定螺栓的螺栓部分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母能够与所述固定螺栓的螺栓部分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栓的头部和所述固定螺母能够与所述安装支架相抵。
8.进一步,所述滑杆为铁杆,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通电后能够与所述滑杆之间产生吸引力;所述电磁铁与外界电源连接。
9.进一步,所述滑杆远离所述水浸传感器本体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拉手。
10.进一步,所述滑块的底部设有l型的支撑定位板,所述支撑定位板用于支撑所述水浸传感器本体;所述支撑定位板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竖向距离与所述支撑定位板与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的竖向距离相等。
11.进一步,所述支撑定位板上设有第一定位标线,所述水浸传感器本体上设有第二定位标线;当第一定位标线与第二定位标线对准时,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对准。
12.进一步,所述滑槽的一侧设有用于定位滑块的刻度线。
13.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首先将两组安装支架固定在待检测的位置,然后调节竖向调节滑块的高度,调节到合适位置后,通过刻度线,使得两侧的滑块在同一高度;之后再使用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将滑块与滑槽固定。然后通过拉手将拉杆拉至第一通孔内,再将水浸传感器本体放置在支撑定位板上,并使水浸传感器本体上的第二定位标线与支撑定位板上的第一定位标线对准。之后将滑杆推入至第二通孔内,直至连接板与安装支架相抵。最后打开电源,水浸传感器本体和电磁铁通电;电磁铁通电后与滑杆产生吸引力并固定,水浸传感器本体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告警设备,告警设备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若水浸传感器本体的探头出现浸水情况,告警设备随即发出告警信号。
14.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技术方案通过高度调节结构来对水浸传感器本体进行高度调节,从而调节水浸传感器本体的探头的检测高度,使得本技术方案的适用性更强。

支撑定位板能够对水浸传感器本体的高度进行定位,第一定位标线和第二定位标线能够对水浸传感器的水平位置进行定位,从而保证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准,便于滑杆插入至第二通孔内。

支撑定位板和滑杆共同实现水浸传感器本体的固定,保证其稳定性。

滑杆设为铁杆,滑杆与电磁铁产生吸引力,避免滑杆在意外情况下滑出,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18.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安装支架1、水浸传感器本体2、探头3、滑槽4、滑块 5、滑杆6、连接板7、拉手8、螺纹孔9、支撑定位板10、第二定位标线11、第一定位标线 12、条形槽13、固定螺栓14。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2所示:分体式传感器,包括水浸传感器本体2、告警设备和安装设备;水浸传感器本体2用于将检测结果发送给告警设备,告警设备能够根据检测结果发出告警;安装设备用于将水浸传感器本体2安装在待检测位置;安装设备包括两组安装机构,两组安装机构分别位于水浸传感器本体2的两侧;每组安装机构包括安装支架1、高度调节结构和安装结构,安装支架1为l型;安装支架1能够安装在待检测位置;安装支架1的一侧设有竖向的滑槽4,高度调节结构包括滑块5和固定组件;滑块5竖向滑动连接在滑槽4 内,滑槽4的一侧设有用于定位滑块5的刻度线,具体地刻度线设于靠近水浸传感器本体2 的一侧,也即是左侧安装支架的右侧设置刻度线,右侧安装支架的左侧设置刻度线。固定组件能够将滑块5固定在滑槽4内,具体地滑槽4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条形槽13,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螺栓14和固定螺母;滑块5上设有螺纹孔9;固定螺栓14的螺栓部分能够依次穿过一侧的条形槽13、螺纹孔9和另一侧的条形槽13,固定螺栓14的螺栓部分与螺纹孔9螺纹连接;固定螺母能够与固定螺栓14的螺栓部分螺纹连接;固定螺栓14的头部和固定螺母能够与安装支架1相抵。安装结构包括滑杆6,安装支架1的另一侧设有竖向的通槽,通槽与滑槽4连通;滑块5上设有水平的第一通孔;滑杆6的一侧能够插入至通槽内并与滑块5上的第一通孔滑动连接;水浸传感器本体2上设有能够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滑杆6能够插入至第二通孔内并在第二通孔内滑动;滑杆6为铁杆,第一通孔内设有电磁铁;电磁铁通电后能够与滑杆6之间产生吸引力;电磁铁与外界电源连接。滑杆6远离水浸传感器本体 2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板7,连接板7上设有拉手8。
21.滑块5的底部设有l型的支撑定位板10,支撑定位板10用于支撑水浸传感器本体2;支撑定位板10与第二通孔之间的竖向距离与支撑定位板10与第一通孔之间的竖向距离相等。支撑定位板10上设有第一定位标线12,水浸传感器本体2上设有第二定位标线11;当第一定位标线12与第二定位标线11对准时,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对准。
22.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23.首先将两组安装支架1固定在待检测的位置,然后调节竖向调节滑块5的高度,调节到合适位置后,通过刻度线,使得两侧的滑块5在同一高度;之后再使用固定螺栓14和固定螺母将滑块5与滑槽4固定。然后通过拉手8将拉杆拉至第一通孔内,再将水浸传感器本体 2放置在支撑定位板10上,并使水浸传感器本体2上的第二定位标线11与支撑定位板10 上的第一定位标线12对准。之后将滑杆6推入至第二通孔内,直至连接板7与安装支架1 相抵。最后打开电源,水浸传感器本体2和电磁铁通电;电磁铁通电后与滑杆6产生吸引力并固定,水浸传感器本体2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告警设备,告警设备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若水浸传感器本体2的探头3出现浸水情况,告警设备随即发出告警信号。
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5.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