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门吊河道流量测验缆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70371发布日期:2023-02-04 02:25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龙门吊河道流量测验缆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龙门吊河道流量测验缆道装置。


背景技术:

2.首先原流量测验主要采用悬索缆道进行施测。该测流缆道测洪能力低、设施老化,其次原流量测验用悬索方式无法满足雷达水位计、固定式雷达波流速仪,rq30流量在线设备安装整合;
3.需要重新建设仪器支架,增加建设成本,而且支架建成后后期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不便;再次原测流缆道操作固定在控制柜上,为实现控制采用众多河道两边建设支架,在支架上安装定滑轮及众多转向装置,定期维护,增加工作量,每年上油维护存在安全隐患。
4.因此,需要一种操作简单、监测效率高,且易于维护,同时安全性高的河道测量监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龙门吊河道流量测验缆道置,以提高河道监测效率、增加可操作性、降低维护难度,减少安全隐患。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龙门吊河道流量测验缆道,包括:固定支撑底架,所述固定支撑底架具有两处,且分别设置在所测河道的两侧,并相对设置;测缆道,所述监测缆道横跨河道,并与两处的固定支撑底架固定连接;所述监测缆道包括固定道、护栏和滑轨;所述固定道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河道两边的固定支撑底架上;所述护栏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道的两侧;所述滑轨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道的下方;及测量机构,所述测量机构位于所述监测缆道的下方,并滑动安装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测量机构用于河道流量监测。
7.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置在河道两侧;所述固定支撑底架具有两处支撑架,且两处支撑架呈人字形,并在支撑架的上方分别与所述固定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下方插嵌进所述固定块中。
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具有钢筋混凝土方块和土石回填块;所述土石回填块位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方块的两面,且土石回填块的截面呈三角形,钢筋混凝土方块的截面呈方形。实际运用中,所述固定块通过钢筋混凝土的方式,实现有效的固定,并同时固定好所述支撑架;并同时采用的土石回填块将振动缓解。
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撑底架还包括固定连接板,所述固定连接板安装所述支撑架上,且固定连接板的两边,分别用于固定连接两处的支撑架。实际运用中,通过上述固定连接板,能够有效的将两处的支撑架固定。当然了其连接方式也不统一,除了螺栓连接还可以采用焊接方式。
10.进一步的,还包括供能部,所述供能部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撑底架上,与所述测量机构电连接,用于为所述测量机构提供电能。实际运用中,该供能部采用的是太阳板加电池的
组合设计,这样就能够提供源源不断的电源。
11.进一步的,所述测量机构包括起吊部和监测主体,所述监测主体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起吊部上,所述起吊部用于起吊监测主体。实际运用中,该设计方案,就可以将监测主体,吊装在河道中的任何位置,更加方便监测河道流量,这样极大的提高了监测的结果准确性。
12.进一步的,所述测量机构包括起吊部包括主框架和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轨道轮和移动电机;所述移动轨道轮具有四处,且分别安装在所述主框架上,并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移动电机与所述动轨道轮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动轨道轮在滑轨上的移动。实际运用中,该设计参考了工厂的行车设计,与其原理相似;都是利用挂在滑轨上的移动轨道轮进行移动,这样设计,就极大的提高了成品采购率,减少了定制生产的成本。
13.进一步的,所述起吊部包括还包括吊装机构,所述吊装机构包括吊装电机、缆绳和固定钩;所述吊装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主框架下,所述缆绳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吊装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缆绳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钩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钩用于固定监测主体。实际运用中,这样设计就可以实现可以更换多种监测设备,例如探照灯,固定雷达波流量,雷达波水位计等设备。
14.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龙门吊河道流量测验缆道的有益效果:
15.(1)相对于传统的钢绳缆道的升级,维护方便且安全,可更换成探照灯,固定雷达波流量,雷达波水位计等设备,不用再建设相应支架,节约建设成本;
16.(2)人员可在龙门吊上方的固定道,将探头等监测主体起升至固定道下方或吊运至河道两侧对其进行维护,方便维护,减少了维护难度,极大地提升了安全性。
17.(3)并同时能够将监测主体延伸进河道内的任意深度,极大的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龙门吊河道流量测验缆道的主视图;
20.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龙门吊河道流量测验缆道的左视图;
21.图3为图1所示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标记:
23.固定支撑底架1、支撑架11、固定连接板12、监测缆道2、固定道21、护栏22、滑轨23、测量机构3、起吊部31、主框架311、移动机构312、移动轨道轮3121、移动电机3122、吊装机构313、吊装电机3131、缆绳3132、固定钩3133、监测主体32、固定块4、钢筋混凝土方块41、土石回填块42、供能部5。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
25.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至图3所示:
26.实施例1:
27.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龙门吊河道流量测验缆道,包括:固定支撑底架1,所述固定支撑底架1具有两处,且分别设置在所测河道的两侧,并相对设置;测缆道,所述监测缆道2横跨河道,并与两处的固定支撑底架1固定连接;所述监测缆道2包括固定道21、护栏22和滑轨23;所述固定道21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河道两边的固定支撑底架1上;所述护栏22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道21的两侧;所述滑轨23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道21的下方;及测量机构3,所述测量机构3位于所述监测缆道2的下方,并滑动安装在所述滑轨23上,所述测量机构3用于河道流量监测。实际运用中,本技术相对于传统的钢绳缆道的升级,维护方便且安全,可更换成探照灯,固定雷达波流量,雷达波水位计等设备,不用再建设相应支架,结约建设成本;人员可在龙门吊上方的固定道21,将探头等监测主体32起升至固定道21下方或吊运至河道两侧对其进行维护,方便维护,减少了维护难度,极大地提升了安全性。并同时能够将监测主体32延伸进河道内的任意深度,极大的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8.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块4,所述固定块4设置在河道两侧;所述固定支撑底架1具有两处支撑架11,且两处支撑架11呈人字形,并在支撑架11的上方分别与所述固定道2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11的下方插嵌进所述固定块4中。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块4具有钢筋混凝土方块41和土石回填块42;所述土石回填块42位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方块41的两面,且土石回填块42的截面呈三角形,钢筋混凝土方块41的截面呈方形。实际运用中,所述固定块4通过钢筋混凝土的方式,实现有效的固定,并同时固定好所述支撑架11。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撑底架1还包括固定连接板12,所述固定连接板12安装所述支撑架11上,且固定连接板12的两边,分别用于固定连接两处的支撑架11。实际运用中,通过上述固定连接板12,能够有效的将两处的支撑架11固定。当然了其连接方式也不统一,除了螺栓连接还可以采用焊接方式。
31.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供能部5,所述供能部5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撑底架1上,与所述测量机构3电连接,用于为所述测量机构3提供电能。实际运用中,该供能部5采用的是太阳板加电池的组合设计,这样就能够提供源源不断的电源;当然了还可以采用风轮叶片转动发电的方式,利用河道两边的风能。
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量机构3包括起吊部31和监测主体32,所述监测主体32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起吊部31上,所述起吊部31用于起吊监测主体32。实际运用中,该设计方案,就可以将监测主体32,吊装在河道中的任何位置,更加方便监测河道流量,这样极大的提高了监测的结果准确性。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量机构3包括起吊部31包括主框架311和移动机构312;所述移动机构312包括移动轨道轮3121和移动电机3122;所述移动轨道轮3121具有四处,且分别安装在所述主框架311上,并于所述滑轨23滑动连接,所述移动电机3122与所述动轨道轮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动轨道轮在滑轨23上的移动。实际运用中,该设计参考了工厂的行车设计,与其原理相似;都是利用挂在滑轨23上的移动轨道轮3121进行移动,这样设计,就极大的提高了成品采购率,减少了定制生产的成本。
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起吊部31包括还包括吊装机构313,所述吊装机构313包括吊装电机3131、缆绳3132和固定钩3133;所述吊装电机3131固定安装在所述主框架311下,所述缆绳3132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吊装电机3131的输出轴上,所述缆绳3132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钩313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钩3133用于固定监测主体32。
35.综上所述,该一种龙门吊河道流量测验缆道置,不仅设计合理,而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且易于维护,能够有效的提高监测效率,同时能够实现多种监测设备的更换。
3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