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水泥浆液水灰比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86220发布日期:2023-03-24 19:26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水泥浆液水灰比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灰比测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水泥浆液水灰比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2.水灰比是指水泥浆液中水的用量与水泥用量的质量比值,水灰比影响水泥浆液的流动性、泌水率、膨胀率、收缩率、水泥浆凝聚结构以及其硬化后的强度,因而,在组成材料给定的情况下,水灰比是决定水泥浆液拌合物物理性能,以及硬化后强度、耐久性和其他一系列物理力学性能的主要参数。水泥浆液在地基基础处理、地下防渗工程、孔道灌注浆工程施工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水泥浆液的水灰比进行控制和测量,是十分必要的。
3.目前,工地上常用的水灰比测量手段,是使用浮子式密度计测量水泥浆液的密度,继而通过公式对水灰比进行换算,采用这种测量手段进行检测,不够直观,过程繁琐,虽然密度的检测较为简单,但将水泥浆液的密度换算成水灰比的过程对与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的工人而言较为困难,因此,亟需一种能够直接测量出水灰比的便携式水泥浆液水灰比测量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水泥浆液水灰比测量装置,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传动的浮子式密度计,无法直接测量出水泥浆液水灰比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便携式水泥浆液水灰比测量装置,包括量筒、浮子式密度计和多个与水泥密度相对应的不同水灰比刻度尺;所述的浮子式密度计置于量筒内;所述的浮子式密度计由密封浮、配重块、玻璃管、第二橡胶密封盖和弹簧构成,配重块的底端通过密封浮与玻璃管的连接,玻璃管的下端敞口,敞口上连接有第二橡胶密封盖,玻璃管内放置有一个水灰比刻度尺,水灰比刻度尺的顶端与玻璃管的内顶面接触,水灰比刻度尺的底端与弹簧的顶端接触,弹簧的底端固定在第二橡胶密封盖的上表面,第二橡胶密封盖置于量筒的内底面上。
7.还包括第一橡胶密封盖;所述第一橡胶密封盖连接在量筒的顶部;所述的第一橡胶密封盖的下底面的中心位置开有用于与配重块连接的第二插槽。
8.所述的第二插槽与配重块的顶端侧壁之间为过盈配合。
9.所述的第一橡胶密封盖的下底面呈圆形阵列布设有多个用于插接不同水灰比刻度尺的第一插槽。
10.所述的第一插槽与连接的水灰比刻度尺之间过盈配合。
11.所述的玻璃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密度计刻度条。
12.所述玻璃管的内径大于水灰比刻度尺的外径。
13.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包括通过量筒、第一橡胶密封盖、浮子式密度计和水灰比刻度尺有机构成。在使用时,根据水泥浆液中所采用的水泥的密度选择对应的水灰比刻度尺后,将该水灰比刻度尺插入玻璃管内,并通过弹簧将该水灰比刻度尺紧抵在玻璃管内,之后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泥浆液并放入浮子式密度计,待浮子式密度计稳定后,读取水灰比刻度尺上与水泥浆液液面高度对齐的刻度,即可得到该水泥浆液的水灰比,操作简单,无需进行公式换算,使用更加方便,解决了传统的浮子式密度计无法直接测量出水泥浆液的水灰比的问题。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橡胶密封盖上设置第二插槽及多个第一插槽,在不使用本装置时,可将多个水灰比刻度尺插入对应的第一插槽内,并将浮子式密度计的配重块插入第二插槽内,之后将第一橡胶密封盖安装在量筒的开口处,即可在量筒内对浮子式密度计及多个水灰比刻度尺进行定位,不仅便于收纳与携带,且在携带过程中,能够避免水灰比刻度尺与浮子式密度计发生碰撞。
16.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0.图3本实用新型的中第一橡胶密封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量筒;2、第一橡胶密封盖;3、第一插槽;4、第二插槽;5、浮子式密度计;6、密封浮;7、配重块;8、玻璃管;9、第二橡胶密封盖;10、弹簧;11、水灰比刻度尺。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一:
24.根据图1-图3所示的一种便携式水泥浆液水灰比测量装置包括量筒1、浮子式密度计5和多个与水泥密度相对应的不同水灰比刻度尺11;所述的浮子式密度计5置于量筒1内;所述的浮子式密度计5由密封浮6、配重块7、玻璃管8、第二橡胶密封盖9和弹簧10构成,配重块7的底端通过密封浮6与玻璃管8的连接,玻璃管8的下端敞口,敞口上连接有第二橡胶密封盖9,玻璃管8内放置有一个水灰比刻度尺11,水灰比刻度尺11的顶端与玻璃管8的内顶面接触,水灰比刻度尺11的底端与弹簧10的顶端接触,弹簧10的底端固定在第二橡胶密封盖9
的上表面,第二橡胶密封盖9置于量筒1的内底面上。
25.在实际使用时,首先根据水泥浆液中所采用的水泥的密度选择对应的水灰比刻度尺11后,将该水灰比刻度尺11插入玻璃管8内,并盖上第二橡胶密封盖9,通过弹簧10将该水灰比刻度尺11紧抵在玻璃管8内,之后向量筒1内倒入适量的水泥浆液并放入浮子式密度计5,待浮子式密度计5稳定后,读取水灰比刻度尺11上与水泥浆液液面高度对齐的刻度,即可得到该水泥浆液的水灰比,操作简单,无需进行公式换算,使用更加方便。
26.实施例二:
27.根据图1和图3所示的一种便携式水泥浆液水灰比测量装置,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第一橡胶密封盖2;所述第一橡胶密封盖2连接在量筒1的顶部;所述的第一橡胶密封盖2的下底面的中心位置开有用于与配重块7连接的第二插槽4。
28.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橡胶密封盖2的下底面呈圆形阵列布设有多个用于插接不同水灰比刻度尺11的第一插槽3。
29.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插槽3与连接的水灰比刻度尺11之间过盈配合。
30.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插槽4与配重块7的顶端侧壁之间为过盈配合。
31.在实际使用时,当完成水泥浆液水灰比测量后,可将多个水灰比刻度尺11插入对应的第一插槽3内,并将浮子式密度计5的配重块7插入第二插槽4内,之后,将第一橡胶密封盖2安装在量筒1的上端开口处,即可在量筒1内对浮子式密度计5及多个水灰比刻度尺11进行定位,不仅便于收纳与携带,且在携带过程中,能够避免水灰比刻度尺11与浮子式密度计5发生碰撞。
32.实施例三:
33.根据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便携式水泥浆液水灰比测量装置,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玻璃管8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密度计刻度条。
34.在实际使用时,水灰比刻度尺11放入玻璃管8内,并通过弹簧10将其压紧后,水灰比刻度尺11的各刻度值与密度计刻度条上同一高度的刻度值满足以下公式:
35.n=(a-m)/[a*(m-1)]
[0036]
式中,n为水灰比,a为与该水灰比刻度条11相对应的水泥的密度,m为水泥浆液的密度。
[0037]
通过密度计刻度条的设置,可以对水灰比刻度尺11起到校准的作用,使得测量的结果更加的精确。
[0038]
实施例七:
[0039]
根据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便携式水泥浆液水灰比测量装置,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玻璃管8的内径大于水灰比刻度尺11的外径。
[0040]
在实际使用时,玻璃管8的内径大于水灰比刻度尺11的外径,是为了水灰比刻度尺11能够方便的放入玻璃管8中实施测量。
[0041]
实施例八
[0042]
根据图1-图3所示的一种便携式水泥浆液水灰比测量装置,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第一橡胶密封盖2;所述第一橡胶密封盖2连接在量筒1的顶部;所述的第一橡胶密封盖2的下底面的中心位置开有用于与配重块7连接的第二插槽4;所述的第二插槽4与配重块7的顶端侧壁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的第一橡胶密封盖2的下底面呈圆形阵列布设有
多个用于插接不同水灰比刻度尺11的第一插槽3;所述的第一插槽3与连接的水灰比刻度尺11之间过盈配合;所述的玻璃管8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密度计刻度条;所述玻璃管8的内径大于水灰比刻度尺11的外径。
[0043]
在实际使用时,首先,根据水泥浆液中所采用的水泥的密度选择对应的水灰比刻度尺11后,将该水灰比刻度尺11插入玻璃管8内,并盖上第二橡胶密封盖9,以通过弹簧10将该水灰比刻度尺11紧抵在玻璃管8内,之后,向量筒1内倒入适量的水泥浆液,并放入浮子式密度计5待浮子式密度计5稳定后,读取水灰比刻度尺11上与水泥浆液液面高度对齐的刻度,即可得到该水泥浆液的水灰比,操作简单,无需进行公式换算,使用更加方便。
[0044]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橡胶密封盖2,并在第一橡胶密封盖2下底面上开有第二插槽4及多个第一插槽3,在不使用本装置时,可将多个水灰比刻度尺11分别插入不同的第一插槽3内,并将浮子式密度计5的配重块7插入第二插槽4内,之后将第一橡胶密封盖2安装在量筒1的开口处,即可在量筒1内对浮子式密度计5及多个水灰比刻度尺11进行定位,不仅便于收纳与携带,且在携带过程中,能够避免水灰比刻度尺与浮子式密度计5发生碰撞,造成水泥浆液水灰比测量装置的损坏,保证后续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
[0045]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各示例中相关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对于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0046]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7]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48]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