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平机构及重力仪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48085发布日期:2023-03-15 00:07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平机构及重力仪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重力仪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应用于一种调平机构及重力仪组件。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重力仪作为测量重力的一种仪器,重力仪在其使用过程中需要处于水平状态,调平机构分布于重力仪的周侧,并对重力仪进行水平状态的调节。
3.在现有技术中,调平机构分布于重力仪的周侧,调平机构包括壳体、支撑柱和电机,支撑柱穿设于壳体,并相对于壳体升降,此时,支撑柱螺接于螺纹副,螺纹副在电机的作用下实现转动,支撑柱随着螺纹副的转动而上下方向升降,此时,支撑柱的一端螺接于螺纹副,支撑柱随着螺纹副的旋转而升降,可是,支撑柱只有一端连接于螺纹副,另一端处于自由状态,并且支撑柱的长度较长,支撑柱的外侧壁与壳体具有较大间隙,导致支撑柱在升降过程中容易处于晃动状态,从而导致现有的调平机构的调节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应用于一种调平机构及重力仪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调平机构及重力仪组件,包括:
7.壳体;
8.转动模组,穿设于所述壳体,所述转动模组包括电机和轴套,所述电机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轴套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电机带动所述轴套转动;
9.支撑柱,设置于所述转动模组的一侧,所述支撑柱螺接于所述轴套,所述支撑柱随着所述轴套的转动而沿上下方向升降;
10.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撑柱之间设有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容纳于所述壳体,所述支撑柱套设于所述直线轴承,并在所述直线轴承的导向下进行升降,以防止所述支撑柱朝向水平方向晃动。
11.可选的,所述直线轴承沿上下方向远离所述支撑柱螺接于所述轴套的一端,并靠近所述壳体的下端。
12.可选的,所述直线轴承的外侧壁卡合于所述壳体,所述直线轴承的内侧壁与所述支撑柱的外侧壁导向连接,以维持所述支撑柱的轴线为竖直线。
13.可选的,所述壳体与所述轴套之间设有角接触轴承,所述角接触轴承容纳于所述壳体,所述轴套套设于所述角接触轴承,并在所述角接触轴承的导向下进行转动,以防止所述轴套朝向水平方向晃动。
14.可选的,所述角接触轴承具有多个,多个所述角接触轴承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并作用于所述轴套的不同位置。
15.可选的,所述轴套设有内螺纹,所述支撑柱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啮合于
所述内螺纹。
16.可选的,所述壳体设有限位槽;所述支撑柱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穿设于所述限位槽,并随着所述支撑柱的升降而升降。
17.可选的,所述限位杆沿水平方向布置,并不超出所述壳体的外侧壁。
18.可选的,所述限位杆沿水平方向穿设所述所述支撑柱,并延伸至所述限位槽;所述限位杆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柱。
19.一种重力仪组件,包括重力仪和调平机构,所述调平机构设置于所述重力仪的周侧,并调整所述重力仪的水平状态。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1.本发明提供应用于一种调平机构及重力仪组件,电机连接于壳体,轴套连接于电机的输出端,电机带动轴套转动,支撑柱螺接于轴套,支撑柱随着轴套的转动而沿上下方向升降,直线轴承容纳于壳体,支撑柱套设于直线轴承,并在直线轴承的导向下进行升降,以防止支撑柱朝向水平方向晃动,此时,支撑柱螺接于轴套,轴套在电机的作用下实现转动,支撑柱随着轴套的转动而沿上下方向升降,支撑柱在直线轴承的导向下进行升降,通过直线轴承维持支撑柱的竖直状态,保证支撑柱的轴线为竖直线,以防止支撑柱在升降过程中在水平方向晃动,从而提高调平机构的调节精度。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技术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调平机构的斜视图。
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调平机构的内部示意图。
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调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重力仪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请参考附图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应用于一种调平机构100,调平机构100用于对重力仪200进行水平状态调整,调平机构100包括壳体10、转动模组20、支撑柱30和直线轴承10b。
30.壳体10设有容纳槽11,容纳槽11用于容纳转动模组20、支撑柱30和直线轴承10b。
31.转动模组20穿设于壳体10,转动模组20包括电机21和轴套22,电机21连接于壳体10,并处于壳体10外,轴套22连接于电机21的输出端,电机21带动轴套22转动。
32.此时,电机21带动轴套22转动,轴套22随着电机21的转动而转动,其中,电机21与轴套22之间设有联轴器21a,联轴器21a的一端连接于电机21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于轴套22,以便于通过联轴器21a传递较大的扭矩。
33.壳体10与轴套22之间设有角接触轴承10a,角接触轴承10a容纳于壳体10,轴套22套设于角接触轴承10a,并在角接触轴承10a的导向下进行转动,以防止轴套22朝向水平方向晃动。
34.此时,轴套22在角接触轴承10a的导向下进行转动,轴套22在角接触轴承10a的导向下避免沿水平方向晃动,轴套22在水平方向的活动空间被角接触轴承10a限制,并且角接触轴提高了轴套22的转动稳定性。
35.角接触轴承10a具有多个,多个角接触轴承10a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并作用于轴套22的不同位置,此时,一角接触轴承10a设置于轴套22的上端,另一角接触轴承10a设置于轴套22的下端,多个角接触轴承10a防止轴套22的不同位置在转动过程中朝向水平方向晃动,由于多个角接触轴承10a作用于轴套22的不同位置,保证了轴套22的不同位置均受到空间的约束,保证了轴套22的稳定性。
36.支撑柱30设置于转动模组20的一侧,支撑柱30螺接于轴套22,支撑柱30随着轴套22的转动而沿上下方向升降,其中,轴套22设有内螺纹,支撑柱30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外螺纹啮合于内螺纹。
37.此时,支撑柱30螺接于轴套22,轴套22在电机21的作用下实现转动,支撑柱30随着轴套22的转动而上下方向升降,以便于调整重力仪200的水平状态。
38.壳体10设有限位槽12;支撑柱30连接有限位杆31,限位杆31穿设于限位槽12,并随着支撑柱30的升降而升降。
39.此时,限位杆31随着支撑柱30的升降而升降,限位杆31相对于限位槽12的长度方向升降,限位槽12的内侧壁在接触限位杆31时会限制限位杆31的升降,并且通过限位槽12限定了限位杆31的升降空间,从而实现对支撑柱30的升降空间的限制,并且以便于防止支撑柱30在升降过程中脱离轴套22。
40.其中,限位杆31沿水平方向布置,并不超出壳体10的外侧壁,限位杆31收纳于壳体10的限位槽12,并不超出限位槽12,避免外界环境接触限位杆31,保证了限位杆31的升降安全性,并且便于提高调平机构100的美观。
41.另外,限位杆31沿水平方向穿设支撑柱30,并延伸至限位槽12;限位杆31可拆卸地连接于支撑柱30,以便于限位杆31后期的更换。
42.壳体10与支撑柱30之间设有直线轴承10b,直线轴承10b沿竖直方向布置,直线轴承10b容纳于壳体10,支撑柱30套设于直线轴承10b,并在直线轴承10b的导向下进行升降,以防止支撑柱30朝向水平方向晃动。
43.此时,支撑柱30在直线轴承10b的导向下进行升降,通过直线轴承10b维持支撑柱30的竖直状态,保证支撑柱30的轴线为竖直线,以防止支撑柱30在升降过程中在水平方向晃动,从而提高调平机构100的调节精度。
44.可选的,直线轴承10b沿上下方向远离支撑柱30螺接于轴套22的一端,并靠近壳体10的下端。
45.直线轴承10b的外侧壁卡合于壳体10,直线轴承10b的内侧壁与支撑柱30的外侧壁
导向连接,以维持支撑柱30的轴线为竖直线,并防止支撑柱30在升降过程中朝向水平方向晃动,从而提高调平机构100的调节精度。
46.一种重力仪组件300包括重力仪200和调平机构100,调平机构100设置于重力仪200的周侧,并调整重力仪200的水平状态,其中,调平机构100具有多个,多个调平机构100对重力仪200调整为水平状态。
4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48.本发明提供应用于一种调平机构100及重力仪200组件300,电机21连接于壳体10,轴套22连接于电机21的输出端,电机21带动轴套22转动,支撑柱30螺接于轴套22,支撑柱30随着轴套22的转动而沿上下方向升降,直线轴承10b容纳于壳体10,支撑柱30套设于直线轴承10b,并在直线轴承10b的导向下进行升降,以防止支撑柱30朝向水平方向晃动,此时,支撑柱30螺接于轴套22,轴套22在电机21的作用下实现转动,支撑柱30随着轴套22的转动而沿上下方向升降,支撑柱30在直线轴承10b的导向下进行升降,通过直线轴承10b维持支撑柱30的竖直状态,保证支撑柱30的轴线为竖直线,以防止支撑柱30在升降过程中在水平方向晃动,从而提高调平机构100的调节精度。
49.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5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51.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