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感器姿态调节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31647发布日期:2023-03-04 00:32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感器姿态调节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感器姿态调节组件。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图像获取设备已经进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的图像获取设备通常通过镜头将管线汇聚至后方的传感器芯片进行图像捕捉,因此传感器芯片和镜头之间的姿态对于图像的清晰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现有技术中,是将传感器芯片固定锡焊接在传感器板上,虽然固定度较高,但无法进行拆卸,后续维修和更换较为困难,同时对于一些高分辨率、远距离场景而言,传感器的姿态无法调节,会影响精度,增大误差,因此提出一种传感器姿态调节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无法进行拆卸,后续维修和更换较为困难,同时对于一些高分辨率、远距离场景而言,传感器的姿态无法调节,会影响精度,增大误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感器姿态调节组件。
4.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传感器姿态调节组件,包括基板、承载板、调节板、固定杆、轴杆、连接杆、调节部一、调节部二以及传感器本体,调节板、承载板以及基板自上而下依次分布,固定杆通过轴承竖直向转动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且自由端与所述调节板固定连接,调节部一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与固定杆上且用于驱使后者转动,轴杆通过轴承水平向转动设置在所述调节板上,连接杆套设在所述轴杆上,调节部二设置在所述轴杆、基板以及调节板上且用于驱使轴杆转动,传感器本体可拆卸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上。
6.进一步地,所述调节部一包括:
7.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以及马达一,其中:
8.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固定杆上,马达一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主动齿轮套设在所述马达一的输出轴上。
9.进一步地,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的传动比为三比一。
10.进一步地,所述调节部二包括:
11.马达二、转杆、传动件、锥齿轮组件以及转动杆,其中:
12.转动杆的自由端竖直向依次转动贯穿所述调节板、固定杆以及承载板且与所述基板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转杆通过轴承竖直向转动设置在所述基板上,马达二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且输出轴与所述转杆连接,锥齿轮组件设置在所述轴杆与转动杆上,传动件设置在所述转杆与转动杆上,当所述转杆转动时,通过所述传动件带动转动杆同步反向差速转动。
13.进一步地,所述传动件为外啮合槽轮机构且传动比为四比一。
14.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上环形阵列开设有数量均为两个且依次连通的滑槽、弧形槽以及卡槽,
15.还包括:
16.容纳槽、固定板、两个卡块、复位弹簧以及复位板,其中:
17.容纳槽开设在所述连接杆上且与所述滑槽、弧形槽以及卡槽均连通,固定板固设在所述传感器本体上且与所述容纳槽活动配合,两个卡块环形阵列固设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卡块与滑槽、弧形槽以及卡槽均活动配合,复位板活动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复位弹簧位于所述复位板与容纳槽内壁的相对侧之间。
1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呈弧形的指示箭头。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驱动部一和驱动部二的配合,实现对传感器本体的姿态调节,从而调节传感器芯片和镜头之间的姿态,满足高分辨率、远距离场景的使用,保证精度,减小误差,同时便于对传感器本体7和传感器芯片进行维修以及更换,因此更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爆炸立体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立体剖视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a处的放大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立体图。
26.附图标记:1、基板;2、承载板;3、调节板;4、固定杆;5、轴杆;6、连接杆;7、传感器本体;8、从动齿轮;9、主动齿轮;10、马达一;11、马达二;12、转杆;13、传动件;14、锥齿轮组件;15、转动杆;16、滑槽;17、弧形槽;18、卡槽;19、容纳槽;20、固定板;21、卡块;22、复位弹簧;23、复位板;24、指示箭头。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8.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传感器姿态调节组件,包括基板1、承载板2、调节板3、固定杆4、轴杆5、连接杆6、调节部一、调节部二以及传感器本体7,调节板3、承载板2以及基板1自上而下依次分布,固定杆4通过轴承竖直向转动设置在承载板2上且自由端与调节板3固定连接,调节部一设置在承载板2与固定杆4上且用于驱使后者转动,轴杆5通过轴承水平向转动设置在调节板3上,连接杆6套设在轴杆5上,调节部二设置在轴杆5、基板1以及调节板3上且用于驱使轴杆5转动,传感器本体7可拆卸设置在连接杆6上,基板1上环形阵列固设有多个固定柱,承载板2和多个固定柱固定连接,调节板3上环形阵列固设有两个固定块,轴杆5通过轴承水平向转动设置在两个固定块的相对侧之间,传感器本体7上设置有传感器芯片,在初始状态下,连接杆6呈竖直向,传感器本体7设置在连接杆6上且也呈竖直向,在使用时,通过调节部一驱使固定杆4转动,固定杆4带动调节板3、轴杆5、两个固定块、连接杆6以及传感器本体7公转,通过调节部二驱使轴杆5自转,轴杆5带动连接杆6和传感器本体7同步转动,以实现对传感器本体7的姿态进行调节,从而调节传感器芯片和
镜头之间的姿态,可通过将传感器本体7从连接杆6上进行拆除,对传感器本体7和传感器芯片进行维修和更换,之后再重新将传感器本体7安装到连接杆6上即可,综上所述,本装置在使用时,通过驱动部一和驱动部二的配合,实现对传感器本体7的姿态调节,从而调节传感器芯片和镜头之间的姿态,满足高分辨率、远距离场景的使用,保证精度,减小误差,同时便于对传感器本体7和传感器芯片进行维修以及更换,因此更具有实用性。
29.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部一包括:从动齿轮8、主动齿轮9以及马达一10,其中:从动齿轮8套设在固定杆4上,马达一10设置在承载板2上,主动齿轮9套设在马达一10的输出轴上,在使用时,打开马达一10,马达一10工作,输出轴正转,带动主动齿轮9转动,从动齿轮8在啮合作用下随着主动齿轮9同步反向转动,以带动固定杆4逆时针转动,反之,当马达一10的输出轴反转时,带动主动齿轮9转动,从动齿轮8在啮合作用下随着主动齿轮9同步反向转动,以带动固定杆4顺时针转动。
30.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从动齿轮8与主动齿轮9的传动比为三比一,从动齿轮8的直径是主动齿轮9直径的三倍,即主动齿轮9转动一圈,从动齿轮8转动三分之一圈,主动齿轮9转动三分之一圈,从动齿轮8转动一圈,此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固定杆4的转速,从而降低传感器本体7公转的转速,使姿态调节的过程更加精准。
31.如图1-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部二包括:马达二11、转杆12、传动件13、锥齿轮组件14以及转动杆15,其中:转动杆15的自由端竖直向依次转动贯穿调节板3、固定杆4以及承载板2且与基板1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转杆12通过轴承竖直向转动设置在基板1上,马达二11设置在承载板2上且输出轴与转杆12连接,锥齿轮组件14设置在轴杆5与转动杆15上,传动件13设置在转杆12与转动杆15上,当转杆12转动时,通过传动件13带动转动杆15同步反向差速转动,锥齿轮组件14由两个相互啮合的锥齿轮组成,两个锥齿轮分别套设在轴杆5和转动杆15上,当转动杆15转动时,带动套设在其之上的锥齿轮转动,轴杆5上的锥齿轮会在啮合作用下同步转动并带动轴杆5转动,在使用时,打开马达二11,马达二11工作,输出轴正转,带动转杆12转动,通过传动件13带动转动杆15同步反向差速转动,即转动杆15的转速低于转杆12的转速,从而降低传感器本体7的自转速度,使姿态调节的过程更加精准,与此同时,通过锥齿轮组件14带动轴杆5同步转动,从而带动连接杆6和传感器本体7顺时针转动,反之,当马达二11的输出轴反转时,带动转杆12转动,通过传动件13带动转动杆15同步反向差速转动,通过锥齿轮组件14带动轴杆5同步转动,从而带动连接杆6和传感器本体7逆时针转动。
32.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件13为外啮合槽轮机构且传动比为四比一,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槽轮机构有两种,即外啮合和内啮合,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外啮合槽轮机构,其由主动拨盘、圆柱销和从动槽轮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主动拨盘上构造有锁止弧,从动槽轮上构造有锁止弧和径向槽,其工作原理顺序大致如下,主动拨盘转动、圆柱销进入径向槽、锁止弧松开、从动槽轮转动、圆柱销脱出径向槽、从动槽轮另一锁止弧被拨盘锁止弧锁住、拨盘转动、从动槽轮静止,即主动拨盘正向转动一圈,从动槽轮反向转动四分之一圈,在本实施例中,主动拨盘套设在转杆12上,从动槽轮套设在转动杆15上,当转杆12转动一圈时,转动杆15反向转动四分之一圈,以实现同步差速反向转动。
33.如图4-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杆6上环形阵列开设有数量均为两个且依次连通的滑槽16、弧形槽17以及卡槽18,还包括:容纳槽19、固定板20、两个卡块21、复位弹
簧22以及复位板23,其中:容纳槽19开设在连接杆6上且与滑槽16、弧形槽17以及卡槽18均连通,固定板20固设在传感器本体7上且与容纳槽19活动配合,两个卡块21环形阵列固设在固定板20上,卡块21与滑槽16、弧形槽17以及卡槽18均活动配合,复位板23活动设置在容纳槽19内,复位弹簧22位于复位板23与容纳槽19内壁的相对侧之间,复位弹簧22的两端分别和复位板23以及容纳槽19的内壁固定连接,在初始状态下,复位弹簧22为自然状态,传感器本体7并未安装到连接杆6上,在安装时,使固定板20对应并进入容纳槽19,两个卡块21分别对应并进入两个滑槽16,对传感器本体7施加按压力并使其靠近连接杆6,固定板20抵触并迫使复位板23活动,复位板23挤压复位弹簧22,当无法继续对传感器本体7施加按压力时,正向转动传感器本体7,带动固定板20和两个卡块21同步转动,两个卡块21分别由两个滑槽16进入两个弧形槽17,当无法继续正向转动传感器本体7时,缓慢松开传感器本体7,复位弹簧22会因被挤压而复位至趋于自然状态,带动复位板23、固定板20、两个卡块21以及传感器本体7同步运动,两个卡块21分别进入到两个卡槽18内,此时传感器本体7无法在非外力作用下脱离连接杆6,即完成传感器本体7的安装,反之,在拆卸时,对传感器本体7施加按压力,固定板20抵触并迫使复位板23活动,复位板23挤压复位弹簧22,当无法继续对传感器本体7施加按压力时,两个卡块21分别由两个卡槽18进入到两个弧形槽17内,再反向转动传感器本体7,带动固定板20和两个卡块21同步转动,当无法继续正向转动传感器本体7时,缓慢松开传感器本体7,复位弹簧22会因被挤压而复位至完全自然状态,带动复位板23、固定板20、两个卡块21以及传感器本体7同步运动,两个卡块21分别进入并脱离两个滑槽16,固定板20脱离容纳槽19,传感器本体7脱离连接杆6,即完成传感器本体7的拆卸。
34.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杆6上设置有呈弧形的指示箭头24,指示箭头24的指示方向对应前文中传感器本体7在安装时的转动方向,以便于传感器本体7的安装工作。
3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