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标线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16853发布日期:2023-03-01 03:13阅读:63来源:国知局
道路标线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标线施工检测设置,具体是一种道路标线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道路交通标识线包括车道的隔离线、人行横道的斑马线以及机动车减速让行、直行和转弯等标识符号,是引导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的重要保障。标识线层的厚度作为后期质量验收的关键指标,标识线厚度是否符合标准需要在施工完成后进行检测。
3.现有技术中进行路面标线厚度测量的装置,如我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2010619729.2,授权公告号:cn111578855a,公告日为:2020.08.25.公开了一种道路标线厚度连续测量设备及方法,其公开了一种测量设备,包括推车,推车支架底端设有小轮,推车支架顶部固接激光测距仪;推动推车扶手使激光测距仪随推车直线向前移动,在移动过程中采集数据。
4.现有技术中利用激光测距仪的道路标线测量设备,车体为刚性支架,测距仪固定安装在车架上,只能通过设计合理的车体高度或测距仪安装架来保证激光测距的有效安装高度。一般激光测距仪的有效检测距离为70mm~130mm。一般这种车型设备体积比较大,移动时其车体在路面上行走,激光测距仪一般位于车体较低处,若推车移动路径上路面放置的东西较多、有阻碍物,则必须绕行或者通过搬运通过,否则容易受路面障碍物撞击导致装置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方便移动,并自动定位有效检测位置的道路标线厚度测量车。
6.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道路标线检测设备,包括车架,车架底部设有车轮,后端设有扶手,车架上安装配电箱和测量控制系统;车架上还装有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检测其自身至车轮落地面的距离以及至道路标线的距离,车架左右两侧固接立柱,两立柱中分别装有z轴移动组件,z轴移动组上安装顶梁;顶梁下侧设置纵向平移梁,该纵向平移梁沿车架前后方向布置,纵向平移梁内安装y轴移动组件,y轴移动组件的滑块下侧固接激光测距仪;顶梁上纵向平移梁旁边还设有测控组件,测控组件包括与顶梁固接的、垂直于车轮落地面的支撑柱,支撑柱底部设有触头,该触头包括固接于支撑柱下端的连接座,连接座通过弹簧与触地块相连;激光测距仪距触头下侧的垂直高差等于该激光测距仪的有效测量距离;连接座下侧设有接触传感器,触地块上侧设有与接触传感器耦合接触的触发柱;接触传感器与测量控制系统相连,测量控制系统与x轴移动组件、y轴移动组件移动控制机构相连。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9.1)本实用新型采用激光测距仪对道路标线厚度进行测量,数据精度高,检测速度快;2)本实用新型自动校正有效的测量高度,保护检测数据有真实性和有效性;3)本实用新
型实现路面标线的自动测量并记录,操作方便,检测速度快,精度高;4)本实用新型实现检测数据即时上传,快速汇报测量结构,而且可以同时采集和记录各标线厚度值的所属路段,形成数据矩阵,方便数据统计、分析和对比。
10.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11.触地块为方形片状结构,其四角分别安装与安装座相连的所述弹簧。此方案触地定位部件与地面面接触,避免地面小的凹凸使检测基础面不统一。
12.触地块由滚轮和滚轮架组成,滚轮为钢性长轴行走轮,滚轮架为h型,其下端与滚轮轴两端相连,上端与连接座相连,其连接横梁上设置触发柱。此方案采用可以地面上持续移动的定位调整部件,实现实时、快速调整。
13.激光测距仪距测控组件底部的垂直高差为80mm。此高差为激光测距仪最佳检测距离。
14.顶梁内设置有x轴移动组件,纵向平移梁与x轴移动组件的滑块相连;还设有用于监测车体下方道路标线位置的视觉检测系统,视觉检测系统与x轴移动组件移动控制机构相联。此方案使纵向平移梁能自动移动到标线上方,不需要人工调整车体位置,使用更加方便。
15.激光检测仪并排设置有三个。此方案多数据采集,每个结果通过将数据集处理后确定,提高减准确性,消除因个别情况而产生的数据导致的结果不准情况。
附图说明
16.图1 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立体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测控组件实施例一结构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测控组件实施例二结构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测控组件实施例二侧视结构图;
22.图7为同步带导轨滑台图;
23.图8为本实用立面检测状态示意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俯视角检测状态示意图。
25.图中:1、车架;2、立柱;3、顶梁;4、纵向平移梁;5、测控组件;51、支撑柱;6、激光测距仪;61、支架;7、车轮;8、连接杆;9、摄像头;10-1、接触传感器;10-2、触发柱;11、同步带导轨滑台;91、滑台本体;92、滑台;93、安装座;94、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7.参见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道路标线检测设备,包括车架1,车架1底部设有车轮7,后端设有扶手,车架1上还安装配电箱,配电箱为车上各元件提供电能。配电箱内配置充电电池组。车架1上还设有门式支撑架,该门式支撑架包括两根立柱和一根顶梁,两根立柱2固定于车架1左右两梁的中间,其内部安装有z轴移动组件,z轴移动组件滑块上安装
顶梁,实现顶梁3沿立柱2上下移动。顶梁3下侧安装有纵向平移梁4,该纵向平移梁4沿车架1前后方向布置,纵向平移梁4内安装有y轴移动组件,y轴移动组件的滑块与激光测距仪6固定连接,实现激光测距仪6沿纵向平移梁移动。
28.本实用新型通过实施试验,用激光测距仪6测地面12及道路标线13的最佳检测距离为80 mm,因此在控制顶梁3下移时,激光测距仪6停在此高度为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校正定位结构,纵向平移梁4旁边还设有测控组件5,测控组件5包括与顶梁3固接的、垂直于车轮7落地面的支撑柱51,支撑柱51底部设有触头,该触头包括固接于支撑杆下端的连接座52,连接座52通过弹簧53与触地块54相连;激光测距仪6距触头下侧的垂直高差等于该激光测距仪6的有效测量距离;连接座52下侧设有接触传感器10-1,触地块54上侧设有与接触传感器10-1耦合接触的触发柱10-2;接触传感器10-1与测量控制系统相连,测量控制系统与顶梁3的移动驱动控制机构相连。
29.接触传感器81与顶梁3的驱动电机控制连接。因此,当接触传感器81检测到触地块54接地,则代表激光测距仪6已经达到最佳位置,停止顶梁3下降。
30.实施例一:触地块54为方形片状结构,其四角分别安装与连接座52相连的所述弹簧53。此方案触地定位部件与地面12为面接触,避免由于触地块54底部太小戳进路面12的凹坑内或局部突起的位置,使得获取到的地面高度(测量基础面)不准确,低于车轮7落地面,或明显高于车轮落地面,使得测值不准确,失去价值,面面接触使检测基础面统一。
31.实施例二:触地块54由滚轮54-1和滚轮架54-2组成,滚轮54-1为钢性长轴行走轮,滚轮架54-2为h型,其下端与滚轮轴两端相连,上端与连接座52相连,其连接横梁上设置触发柱10-2。滚轮54-1同车体一同在地面行本实用新型激光测距仪设置有三个,三个激光测距仪的连线垂直于纵向平移梁。三个激光测距仪同步沿标线延伸方向移动。
32.走,持续调整距离传感器的高度,实现实时、快速调整。
33.进一步的,顶梁内安装x轴移动组件,纵向平移梁4与x轴移动组件的滑块相连;还设有监测道路标线位置的视觉检测系统9,视觉检测系统9与x轴移动组件的移动控制相联。此方案通视觉检测系统9检测车体下方待测量区域标线13的位置,使纵向平移梁4能自动移动到标线13上方,不需要人工调整车体位置对正,使用更加方便。
34.参见图2、图8 所示,z轴移动组件、y轴移动组件和x轴移动组件都是同步带导轨滑台11。y轴移动组件的滑块与测距仪安装支架固接,三个激光测距仪装配在该测距仪安装支架上。
35.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控制箱,控制箱中设有微处理模块、通讯模块、显示模块和定位模块;激光测距仪、定位模块、显示模块和通讯模块均与微处理模块相连,其中定位模块用于采集当前检测的地理位置;微处理模块通过通讯模块向服务器发送数据。
36.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新铺设的平整马路路面的标线检测。在本设备使用前应先做检测调试,消除由于车轮7、车架1、立柱2、顶梁3和纵向平移梁4因为安装误差而产生的设备移动不符合严格的三维坐标系。经调试车轮7的落地面应为三维坐标系的xoy基础面,顶梁3沿z轴移动,激光测距仪6沿y轴移动。调试时使测控组件5接地,测量激光测距仪6距基础面高度,记为h1。
37.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
38.1)顶梁3停在最高点上,手动推动车体至要测量位置。
39.2)沿道路上的标线13行走,使激光测距仪6处于标线13上方,测控组件5处于标线13旁边的马路地面12上方。
40.3)摆正车体后,停在标线13始端,此时车轮座落在地面12上,地面13为xoy平面。
41.4)控制顶梁3下移,当测控组件5接触地面12,顶梁7停止移动,激光测距仪6到达工作高度。
42.5)控制激光测距仪6移动,移动过程中连接采集距离标线13表面高度h2。
43.6)h1-h2=h,h为马路标线13厚度。若激光测距仪6进行一次检测采集10*3个数值,则h2为30个数据的平均值。
4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45.本实用新型激光测距仪能升高到车架以上,回缩到车体内部,避免受到碰撞损坏,移动、搬运方便;本实用新型自动定位有效检测高度,保证激光测距仪采集有效数据;本实用新型以数据阵组的形式消除因地面个别结构造成的数据异常,不准确的情况。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