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质监测棱镜的防护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81053发布日期:2023-04-20 08:16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地质监测棱镜的防护罩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施工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地质监测棱镜的防护罩。


背景技术:

1、地质勘测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无论是资源的开发、楼房的建设、自然灾害的预防等都会应用到地质勘测,针对不同的勘测目的就需要不同的勘测仪器,常见的勘测仪器有全站仪、水平仪、磁力仪、重力仪等等。

2、全站仪的使用有时需要配合棱镜才能完成,使用时,施工人员通常先将棱镜固定在三角架上或其他便于固定的位置,再使用全站仪校准后进项测绘。目前,为了提高棱镜的成象清晰度和测量精度,每次测定工作之前及进行示值校准时必须将棱镜的表面用无水酒精与乙醚(1:4)的混合液和脱脂棉花轻擦干净。

3、然而,在扬尘较多的施工现场进行测绘时,空气中飞扬的粉尘极易落在擦拭后的棱镜表面,使得全站仪对棱镜进行对准时容易出现偏差,从而会对测量结果的精度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全站仪在扬尘较多区域的测量结果的精度,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地质监测棱镜的防护罩。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地质监测棱镜的防护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地质监测棱镜的防护罩,包括壳体和底座,所述壳体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的底壁设置有开口,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若干安装脚;所述壳体的侧壁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拉门,所述拉门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往复滑移;所述拉门向靠近所述底座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拉门覆盖设置于所述安装口的开口处;所述拉门上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对所述拉门与所述壳体进行限位固定。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棱镜安装于壳体的内部,壳体能够棱镜进行保护;测量时,拉门处于开启状态,从而减小发射光束穿过壳体发生折射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的可能性;当棱镜和全站仪暂停使用时,拉门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拉门覆盖设置于安装口处,从而能够减小空气中的粉尘飘落在棱镜的镜面上导致全站仪在校准测量时出现偏差的可能性;限位组件能够对拉门与壳体的侧壁进行限位固定,从而减小测量时拉门因抖动滑落到安装口处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可能性,进而提高全站仪在扬尘较多区域的测量结果的精度。

5、可选的,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外缘侧垂直设置有卡座,所述卡座呈环形设置,所述卡座与所述底座同轴设置;所述壳体开口处的端壁开设有与所述卡座适配的卡槽,使用时所述卡座与所述卡槽相扣合;所述底座的外壁凸出设置有凸环,所述卡槽远离所述壳体开口处的侧壁凹设有与适配所述凸环的环槽,所述凸环采用弹性材质。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座与卡槽扣合时,凸环与环槽能够实现对壳体和底座的限位固定;凸环在扣入环槽时,弹性材料的凸环能够进行适应;凸环迫使卡座与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的摩擦力更大,从而减小壳体与底座在扣合时发生松动的可能性。

7、可选的,所述安装口远离所述壳体开口处的侧壁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平行;当所述拉门向远离所述壳体开口处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拉门扣入所述避让槽;所述拉门靠近所述壳体开口处一端的外壁设置有手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拉门覆盖设置于安装口;当拉门从关闭状态转化为开启状态时,拉门从安装口处向上移动并扣入避让槽内,从而实现拉门的启闭。

9、可选的,所述手柄厚度方向两侧的侧壁呈内凹的弧形曲面设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凹的弧形曲面可供工作人员的手指扣入,以便于工作人员手持;除此之外,内凹的能够增加手柄与工作人员手指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工作人员握持部位与手柄之间稳定性,便于工作人员对拉门的调节。

11、可选的,所述拉门长度方向两侧的侧壁均凸出设置有凸条,所述凸条与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平行,所述安装口的侧壁凹设有与所述凸条适配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平行,所述凸条扣入所述第一滑槽,且所述凸条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往复滑移;

12、所述避让槽的侧壁凹设有与所述凸条适配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平行,当所述拉门向远离所述壳体开口处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凸条扣入所述第二滑槽,且所述凸条沿所述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往复滑移。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能够对拉门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制,使得拉门只能够壳体的高度方向竖直移动,从而减小拉门在启闭的过程中发生错位与壳体的侧壁卡住的可能性。

14、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和第一弹簧,所述凸条靠近所述手柄一端的侧壁凹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底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块股低昂连接;所述安装口靠近所述凸条的侧壁凹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于所述安装口的远离所述壳体开口处的侧壁;当所述拉门与所述避让槽的底壁抵接时,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与所述限位槽的开口呈相对设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门处于关闭状态时,限位块远离第一弹簧一端的侧壁与安装口的侧壁抵接,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限位块位于第一容纳槽内;当拉门向远离底座的方向移动时,限位块与凸条同时向远离底座的方向运动,直到限位块移动到限位槽的开口处时,限位块不再于安装口的侧壁抵接,第一弹簧失去外力的作用发生复位,从而牵引限位块向远离第一容纳槽底壁的方向移动并扣入限位槽内,从而实现对拉门与壳体的限位固定,进而减小测量时拉门因抖动滑落到安装口处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16、可选的,所述壳体的侧壁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壳体的高度垂直设置,所述活动槽远离所述壳体外壁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槽的侧壁连通设置;所述活动槽的内壁滑移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沿所述活动槽的延伸方向往复滑移;所述活动杆靠近所述壳体外壁的一端凸出于所述壳体的外壁,另一端的端壁呈倒角设置;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第一弹簧一端的端壁呈倒角设置。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对活动杆施加外力时,活动杆向靠近活动槽底壁的方向移动,并将限位块推入限位槽内,从而解除限位块对拉门位移的限制。

18、可选的,所述活动杆远离所述限位块一侧的侧壁凸出设置有固定块,所述活动槽远离所述拉门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固定块扣入所述第二容纳槽,所述固定块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壳体外壁的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固定块远离所述壳体外壁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所述固定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底壁固定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对活动杆施加外力时,动杆带动固定块向靠近壳体内部的方向移动,第二弹簧被压缩;当活动杆不再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二弹簧发生复位从而带动活动杆向远离活动槽底壁的方向移动,实现活动杆的复位。

2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1、1.棱镜可拆卸设置于底座上,壳体能够对棱镜进行保护,壳体与底座可拆卸连接,安装时,卡座与卡槽的底壁卡接,凸环扣入环槽内,从而实现对壳体与底座的限位固定;测量时,拉门处于开启状态,全站仪的激光从安装口照射在棱镜处,从而减小发射光束穿过壳体发生折射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的可能性;当棱镜和全站仪暂停使用时,拉门覆盖设置于安装口处,对棱镜进行保护,从而能够减小空气中的粉尘飘落在棱镜的镜面上导致全站仪在校准测量时出现偏差的可能性,提高全站仪在扬尘较多区域的测量结果的精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