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特频光照识别技术的交联聚乙烯管壁厚测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571289发布日期:2023-06-28 12:09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特频光照识别技术的交联聚乙烯管壁厚测量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管壁厚测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特频光照识别技术的交联聚乙烯管壁厚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1、交联聚乙烯管是一种由聚乙烯材料制成的管材,在加工生产时将聚乙烯线性分子结构通过物理及化学方法变为三维网络结构,从而使聚乙烯的性能得到提高,使得生产所得的管材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有利于延长管材的使用寿命,被广泛用于现今管道的生产行业中。

2、交联聚乙烯管在生产成型后,为了保障管材的品质,把控管道良品率,通常需要对交联聚乙烯管的壁厚进行检测,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式进行直接测量,该方式虽然可以直接得出管道的壁厚数据,但是仅能实现单点测量,测量结果不够全面,且频繁测量操作繁琐,导致管道壁厚的测量效率受到影响。

3、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特频光照识别技术的交联聚乙烯管壁厚测量方法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交联聚乙烯管壁厚测量方法操作过于繁琐,影响测量全面性和测量效率的问题,相比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特频光照识别技术的交联聚乙烯管壁厚测量方法,涉及交联聚乙烯管壁厚测量装置,具体步骤如下;

2、s1、构建管壁厚测量模型;

3、①截取多个同类型不同壁厚的交联聚乙烯管作为测量样品;

4、②依次将光源模组放置在多个样品管道内的中心位置处;

5、③点亮光源模组,通过管道外设置的透光识别模组对光照强度进行识别;

6、④记录光源模组光照透过样品管道端壁后的结余强度,并将数据输送至服务器内;

7、⑤通过游标卡尺精确测量各个样品管道的壁厚,并将相关数据录入服务器内;

8、⑥服务器结合光照透过管壁后的强度数据以及对应管壁的实际壁厚数据,构建同类型交联聚乙烯管壁厚与透光后光照强度关联的测量模型;

9、s2、对交联聚乙烯管产品壁厚进行自识别连续测量;

10、①将待进行测量的交联聚乙烯管穿插在管壁厚测量装置的透光识别模组内,并将光源模组放置在管道的内部,通过磁悬模组驱使光源模组悬浮在管道中心位置;

11、②点亮光源模组,通过管道外侧的透光识别模组对透过管壁的光照强度进行采集,并将相关数据输送至服务器内,对比测量模型,通过光照强度判定管道壁厚;

12、③控制管道持续稳定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持续不断地对交联聚乙烯管的壁厚进行光照自识别测量。

13、通过截取同类型不同壁厚的交联聚乙烯管作为测量样品,采集同一强度特频光源穿过不同样品管壁时的光照强度衰弱数据,并对比样品管壁实际测量数据,经服务器处理后构建交联聚乙烯管的壁厚测量模型,使得后续壁厚测量过程中,只需通过透光识别模组采集管道内光源透过管壁后的照亮强度,对比预先建立的测量模型,即可快速得出壁厚数据,通过管道的移动使得测量点不断改变,有利于对管道壁厚进行持续稳定的全面测量,有效地提升了管道壁厚测量的高效便捷性。

14、进一步,管壁厚测量装置包括服务器、操作台,以及安装在操作台上的光源模组、磁悬模组、透光识别模组、无线充电模组以及稳定模组,光源模组包括支架,以及固定安装在支架内部的特频光源发生器,磁悬模组包括外磁组件和内磁组件,外磁组件对应套设在内磁组件的外侧,外磁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操作台上的环架,且环架的外侧环绕固定有多个电磁铁,内磁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特频光源发生器端头处的壳体b,且壳体b的内部环绕固定有多个与电磁铁对应设置的永磁铁,多个电磁铁的内端磁极与多个永磁铁的外端磁极磁性相斥,透光识别模组包括固定安装在操作台顶部中间位置的检测机座,且检测机座的内部镶嵌有圆环形的光感传感器,光源模组通过磁悬模组悬浮于光感传感器的内部中心位置。

15、进一步,外磁组件和内磁组件均设置有两个,两个外磁组件分别安装在检测机座的前后两侧,两个内磁组件分别安装在特频光源发生器的前后两端。

16、可选的,壳体b远离特频光源发生器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壳体a,且壳体a的内部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电池模块,特频光源发生器与电池模块电连接。

17、进一步,无线充电模组包括固定安装在环架上的壳体c,且壳体c的内端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放电线圈,壳体c套设在壳体a的外侧,壳体a的内端壁上固定安装有与多个放电线圈对应设置的充电线圈,且充电线圈与电池模块电连接。

18、进一步,壳体a和壳体c均设置为正六边形筒状结构,多个放电线圈分别固定安装在壳体c的六个内端壁中间位置处,多个充电线圈同样分别固定安装在壳体a的六个内端壁中间位置处。

19、进一步,稳定模组包括对称安装在操作台顶部左右两侧的l型座,每个l型座上均固定安装有两个竖直设置的固定杆,固定杆上转动连接有辊柱,且辊柱的外端壁上环绕开设有弧形凹槽,左右两个对应的辊柱的中间位置与光感传感器的中心轴线对齐。

20、进一步,固定杆的下端外侧活动套接有弹性支撑在l型座和辊柱之间的弹簧,固定杆的上端外侧螺纹套接有位于辊柱上方的螺帽a,l型座滑动连接在操作台上,l型座的下方端壁上开设有与其滑动轨迹相吻合的通槽,且通槽的内部竖直插设有固定安装在操作台顶部的螺栓,螺栓的外侧螺纹套接有压紧在l型座下方端壁上的螺帽b。

21、进一步,稳定模组共设置有两个,两个稳定模组分别设置在检测机座的前后两侧。

22、进一步,操作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笼罩在光源模组、磁悬模组、透光识别模组、无线充电模组以及稳定模组外侧的遮挡罩,遮挡罩的内部呈现黑暗状态。

2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24、(1)通过截取同类型不同壁厚的交联聚乙烯管作为测量样品,采集同一强度特频光源穿过不同样品管壁时的光照强度衰弱数据,并对比样品管壁实际测量数据,经服务器处理后构建交联聚乙烯管的壁厚测量模型,使得后续壁厚测量过程中,只需通过透光识别模组采集管道内光源透过管壁后的照亮强度,对比预先建立的测量模型,即可快速得出壁厚数据,有效地提升了管道壁厚测量便捷高效性。

25、(2)通过采用磁悬组件控制光源模组悬浮在待测管道的内部中心位置,避免光源模组与待测管道的内端壁接触,使得待测管道的更换、移动不会对光源模组和透光识别模组的相对位置造成变动,有利于提升测量稳定性。

26、(3)通过将电池模块固定安装在壳体a的内部,用于对特频光源发生器进行电力支持,既解决了特频光源发生器的供电需求,还可以避免光源模组的供电结构对周围其他结构造成影响,同时,采用无线充电模组为光源模组内的电池模块进行持续供电,有利于保障光源模组长效稳定的运行,进一步保障了该管壁厚测量方法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稳定性。

27、(4)通过将壳体a和壳体c均设置为正六边形的筒状结构,使得壳体a和壳体c的六个端壁分别对应,安装在其端壁上的放电线圈和充电线圈同步相互对应,在六个对应方向进行同步无线充电,既保障了充电的高效性,还可以有效保障无线充电过程中线圈对应的稳定性。

28、(5)通过在每个l型座的上方均竖直固定有两个固定杆,并将辊柱转动连接在固定杆上,使得在对待测管道进行夹持时,管道的左右两侧均具有两个辊柱对其施加夹持限制,有利于保障管道前后移动的平直性,避免管道在前后移动测量时出现倾斜,进一步保障管道壁厚测量稳定性。

29、(6)通过对辊柱左右位置以及上下高度进行灵活调整,有利于稳定组件夹持不同外径的待测管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适用广泛性,通过将两个稳定模组分别设置在检测机座的前后两侧,对管道进出光感传感器进行同步引导,进一步提升管道平直穿过光感传感器内部、光源模组外侧的稳定性。

30、(7)通过将遮挡罩设置在操作台上,用于使得测量环境处于黑暗状态,有利于避免测量时周围环境光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进一步提升了该方法测量交联聚乙烯管壁厚的精准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