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极片柔韧性的检测方法、检测装置、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4302054发布日期:2023-05-31 17:05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电池极片柔韧性的检测方法、检测装置、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极片柔韧性的检测方法、检测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1、随着手机、数码产品、笔记本电脑、无人机、航模、电动工具、军工、新能源汽车、便携式储能、医疗设备等领域大量采用电池作为电源,电池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对电池的应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其能够具有更高的容量、良好的安全性以及较长的循环寿命等。

2、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电池,由阴阳极极片、隔离膜、电解液、机械件等主要成分组成,其中阴阳极片的材料、涂布重量和压实密度是影响电芯容量的重要指标。同时原材料、涂布工艺,辊压工艺,烘烤工艺等诸多因素也影响电池极片的柔韧性,不同柔韧性的电池极片适合用于不同种类制片工艺进行制片,进而生产出不同种类的电池。柔韧性差的极片,一方面影响卷绕工序的优劣,导致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容易断裂而出现铝箔毛刺,膜片掉粉,以致影响电芯安全性能,所以电池极片柔韧性的检测对于电池制备和生产有着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极片柔韧性的检测方法、检测装置、设备及介质,以实现电池极片柔韧性的检测。

2、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极片柔韧性的检测方法,包括:获得若干待检测极片;若干待检测极片至少包括规格相同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其中,第二极片包括一结构弱化部;获取第一极片的第一抗拉强度和第二极片的第二抗拉强度;基于第一极片的第一抗拉强度和第二极片的第二抗拉强度,确定待检测极片的柔韧性。

3、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规格相同的第一极片和包括一结构弱化部的第二极片,在此基础上获得第一极片的第一抗拉强度和第二极片的第二抗拉强度,通过结构弱化部的方式来放大待检测极片的柔韧性差异,柔韧性不同的待检测极片的抗拉强度保持能力将出现明显的区分,从而使待检测极片的柔韧性具有更明显的区分;同时,基于第一极片的第一抗拉强度和第二极片的第二抗拉强度,确定待检测极片的柔韧性,可以实现对待检测极片柔韧性的定量表征;此外,极片柔韧性的检测方法易于操作,可以提升检测重复性和再现性。

4、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得若干待检测极片,若干待检测极片至少包括规格相同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其中,第二极片包括一结构弱化部包括:对同一电池极片进行裁切,以获得若干规格相同的待检测极片;对至少一个待检测极片进行弱化处理以形成结构弱化部,将未经弱化处理的待检测极片作为第一极片,将经过弱化处理的待检测极片作为第二极片。通过对同一电池极片进行裁切,以获得若干规格相同的待检测极片,可以使获得待检测极片的方式更加简单。

5、在一些实施例中,弱化处理包括:将第二极片折叠以形成用作结构弱化部的至少一条折痕。通过将第二极片折叠以形成用作结构弱化部的至少一条折痕的方式对第二极片进行弱化处理,使弱化处理的过程简单快捷,且易于实现。

6、在一些实施例中,弱化处理还包括:向折痕施加预设压力。通过向折痕施加预设压力,可以加剧的第二极片的结构弱化部的结构弱化程度,从而放大弱化前后待检测极片的性能变化,有利于更准确的确定待检测极片的柔韧性。

7、在一些实施例中,向折痕施加预设压力包括:驱动一辊压单元以预设速度辊压折痕。通过驱动辊压单元以预设速度辊压折痕,可以使得对待检测极片折痕施加的破坏力保持一致。

8、在一些实施例中,辊压单元的行进方向与折痕延伸的方向垂直。通过限制辊压单元的行进方向与折痕延伸的方向垂直,可以进一步确保对折痕制造结构损伤时的外力一致性,从而提高本技术实施例的检测精确性。

9、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第一极片的第一抗拉强度和第二极片的第二抗拉强度包括:分别对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的相对两端施加拉力,直至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断裂;获取第一极片断裂前的最大拉力并作为第一拉力值,获取第二极片断裂前的最大拉力并作为第二拉力值;基于第一拉力值确定第一抗拉强度;基于第二拉力值确定第二抗拉强度。通过分别对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的相对两端施加拉力,直至极片断裂;获取第一极片断裂前的最大拉力并作为第一拉力值,获取第二极片断裂前的最大拉力并作为第二拉力值;基于第一拉力值确定第一抗拉强度;基于第二拉力值确定第二抗拉强度,可以高效、精确的检测待检测极片的抗拉强度,同时该方法还具有检测重复性和再现性。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结构弱化部为折痕,施加至待检测极片的拉力的方向与折痕延伸的方向垂直。通过使施加至待检测极片的拉力的方向与折痕延伸的方向垂直,可以使施加至折痕的每一个位置拉力均相同,可以使第二极片的第二拉力更加准确,从而进一步提高待检测极片的柔韧性的准确性。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极片的第一抗拉强度和第二极片的第二抗拉强度,确定待检测极片的柔韧性包括:计算第一抗拉强度与第二抗拉强度的比值;基于比值确定待检测极片的柔韧性。将第一抗拉强度与第二抗拉强度的比值可作为定量表征待检测极片的柔韧性的新指标,可以使待检测极片的柔韧性的表征更加直观。

12、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极片柔韧性的检测装置,电池极片柔韧性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单元和处理单元。检测单元被配置用于获取待检测极片的抗拉强度,待检测极片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第二极片与第一极片的规格相同,并且第二极片具有一结构弱化部;处理单元被配置用于基于第一极片的第一抗拉强度和第二极片的第二抗拉强度,确定待检测极片的柔韧性。通过检测单元和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对待检测极片柔韧性的定量表征,同时还可以提升检测重复性和再现性。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还包括弱化处理单元,弱化处理单元被配置用于对第二极片进行弱化处理以形成结构弱化部。通过结构弱化部的方式来放大待检测极片的柔韧性差异,不同的待检测极片的抗拉强度保持能力将出现明显的区分,从而使待检测极片的柔韧性具有更明显的区分。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弱化处理单元包括折叠单元,折叠单元被配置用于折叠第二极片以形成用作结构弱化部的至少一条折痕。通过将第二极片折叠以形成用作结构弱化部的至少一条折痕的方式对第二极片进行弱化处理,使弱化处理的过程简单快捷,且易于实现。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弱化处理单元还包括辊压单元,辊压单元被配置用于辊压折痕。通过向折痕施加预设压力,可以使经弱化处理得到的第二极片的结构弱化部更加明显,从而可以使确定的待检测极片的柔韧性更加准确。

16、在一些实施例中,辊压单元为辊轮,沿垂直于辊轮的行进方向,辊轮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待检测极片的最大宽度。辊轮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待检测极片的最大宽度,可以确保辊轮在对折痕进行辊压的过程中,折痕可以完全被辊压,从而进一步提高本技术实施例的检测准确性。

17、在一些实施例中,辊轮的重量大于或等于1千克且小于或等于8千克 。辊轮质量可以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千克且小于或等于8千克,可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极片,大幅提高适用性及适用范围,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精确性。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还包括拉伸单元,拉伸单元被配置用于向待检测极片的相对两端施加拉力。通过拉伸单元对待检测极片两端施加拉力,可以有利于更准确地控制施加到待检测极片的拉力大小,同时还具有检测重复性和再现性。

19、本技术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池极片柔韧性的检测方法。

20、本技术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池极片柔韧性的检测方法。

21、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