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药学的血药浓度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165235发布日期:2023-11-23 16:38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临床药学的血药浓度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临床药学的血药浓度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1、血药浓度检测是治疗药物监测的最主要内容,药物血液浓度的准确测定对临床调整药物剂量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2、目前血药浓度检测只是对患者服用药物后,对患者的血药浓度进行检测,而且患者服用药物后,若血药浓度超出正常范围后,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例如中毒、眩晕症状,但是现在的检测系统只能生成报告,然后通过护士将检测报告送到医生,这样报告从生成到医生手上,再从医生去诊治患者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个时间段,且这个时间段会造成患者的不良反应加剧,从而加剧患者的病情,甚至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临床药学的血药浓度检测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一种临床药学的血药浓度检测方法,所述一种临床药学的血药浓度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数据收集:在进行血药浓度检测之前,需要收集患者服用各种药品后血药浓度的正常范围,以及不同药物的半衰期,然后将收集的数据输入到血药浓度检测系统中;

4、s2、血药提取:当患者服用药品后,根据服用药品的半衰期来为患者进行采集患者血液样品的操作,当血液采集完成后,对血液中的药物样品进行提取操作;

5、s3、样品净化:当药物样品提取后,对提取的药物样品进行净化操作,并去除干扰物质,且去除干扰物质后,将净化后的样品注入色谱仪中;

6、s4、色谱分析:当样品注入色谱仪后,在设定设定的色谱条件下,进行样品的分离和定量分析,且色谱仪对样品进行分析后,若检测血药浓度超出正常范围值后,会触发值班医生的警报器,并让值班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治,直到患者处于安全状况为止;

7、s5、数据处理:对色谱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然后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并生成相应的报告。

8、优选的,所述s1还包括以下步骤:

9、s1-1:首先收集各种药品在患者服用后的血药浓度的正常范围,同时还需要收集不同药物的半衰期的数据,并将收集的药品服用后血药浓度正常范围,以及相对应药品的半衰期录入检测系统中;

10、s1-2:当收集的数据录入检测系统后,在系统中设置触发警报,且触发警报会触发值班医生办公室的警报器。

11、优选的,所述s2还包括以下步骤:

12、s2-1:使用适当的采集方法,且采集方法包括静脉采血或指尖采血,收集足够的血液样品,然后根据患者服用的药品药性,选择适当的提取溶剂,且常用的提取溶剂包括有机溶剂(如甲醇、乙腈)和酸性或碱性溶液,然后将样品与提取溶剂充分混合,使药物从样品中转移到溶剂中,这可以通过振荡、超声波处理或离心方法来实现;

13、s2-2:当药物从样品中转移到溶剂后,将提取液与样品中的固体或沉淀物分离,这可以通过离心操作或过滤操作来实现,确保分离过程中不会发生样品损失或污染,且分离后,将提取液中的药物浓缩到适当的体积,这可以通过蒸发、气流吹扫或固相萃取方法来实现;

14、s2-3:当提取液中的药物浓缩到适当的体积后,将浓缩后的药物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以便后续的色谱分析,选择的重溶溶剂应与色谱分析条件兼容。

15、优选的,所述s3还包括以下步骤:

16、s3-1:当浓缩后的药物溶解于适当的溶剂后,根据样品的特性和所需的净化效果,选择适当的净化方法,且常用的净化方法包括固相萃取(spe)、液液萃取、凝胶过滤、超滤、离心过滤和膜过滤,再根据选择的净化方法,准备相应的净化柱或装置,这可能包括装填固相材料、调节流速和压力操作,然后根据具体的净化方法,进行必要的预处理步骤,且预处理步骤包括稀释、酸碱调节和沉淀物去除操作,以适应净化方法的要求;

17、s3-2:当样品进行过预处理操作后,将经过预处理的样品加载到净化柱或装置中,并让样品均匀地通过净化材料,以最大程度地去除杂质和干扰物,然后使用适当的洗脱溶剂,将目标化合物从净化柱或装置中洗脱出来;

18、s3-3:当目标化合物从净化柱或装置中洗脱出来后,将洗脱液浓缩到适当的体积,并使用适当的溶剂进行重溶,这样可以集中目标化合物,并使其适应后续的色谱分析条件,然后对净化后的样品进行质量控制,且质量控制包括检查洗脱效果、检测残留的杂质和干扰物。

19、优选的,所述s3还包括以下步骤:

20、s3-4:当洗脱液进行重溶后,根据药物的特性、亲水性或疏水性、复杂程度和分离需求,选择适当的色谱柱、流动相、流速设置以及柱温控制,且色谱柱类型包括反相色谱柱、离子交换色谱柱和正相色谱柱,流动相通常由溶剂和缓冲剂组成,其比例和ph值会影响药物的保留和分离,流速设置中较低的流速有助于提高分离效果,但可能会延长分析时间,柱温的调节可以影响药物的保留时间和分离效果;

21、s3-5:当色谱柱、流动相、流速设置以及柱温控制确定后,将准备好的样品按照一定的体积或浓度进行注射到色谱柱中。

22、优选的,所述s4还包括以下步骤:

23、s4-1:当准备好的样品按照一定的体积或浓度进行注射到色谱柱后,样品会在色谱柱中经过流动相的洗脱,且不同组分根据其亲水性或疏水性的差异在柱上分离;

24、s4-2:然后根据样品在色谱柱上的分离情况,测定它们的峰面积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并绘制标准曲线,且绘制后的标准曲线超出正常的曲线范围,则血药浓度超出正常范围值;

25、s4-3:当血液浓度超出正常范围值时,触发检测系统中的警报机制,进而触发值班医生的警报器,并让值班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治,直到患者的各项数值处于正常范围为止。

26、优选的,所述s5还包括以下步骤:

27、s5-1:当患者的各项数值处于正常范围后,会根据测定的血药浓度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并与治疗范围进行对比,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然后将测定的血药浓度数据、医生治疗数据和相关分析结果整理成报告,发送到医院的共享平台上;

28、s5-2:当生成的报告发送到医院的共享平台后,各个医院会通过互联网账号进入共享平台,然后医生根据个人需要在共享平台上查询相关资料,再根据查询的资料给临床医生或研究人员进行参考;

29、s5-3:当报告发送到共享平台后,会对发送的数据进行离线备份和储存操作,以备将来的参考和审查,若共享平台上公示的数据出现丢失的情况时,可以从离线备份的数据将丢失的数据补充到共享平台中。

3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31、(1)、本发明中,通过绘制后的标准曲线超出正常的曲线范围,则血药浓度超出正常范围值,此时会触发检测系统中的警报机制,进而触发值班医生的警报器,并让值班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治,直到患者的各项数值处于正常范围为止,这样可以避免了由护士送给医生报告的情况,进而可以节省时间,并且可以及时为患者进行诊治,同时减少服用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对患者身体的损害程度,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

32、(2)、本发明中,通过将测定的血药浓度数据、医生治疗数据和相关分析结果整理成报告,发送到医院的共享平台上,然后医生根据个人需要在共享平台上查询相关资料,再根据查询的资料给临床医生或研究人员进行参考;这样可以将患者后服用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医生的诊治方案共享在平台中,从而当部分医生遇到此类状况,可以根据共享平台中公示的案例进行参考,进而可以让医生的后续治疗,减少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坏,同时随着共享平台中的案例越来越丰富,可以提高医生的医疗手段,进一步加大患者的痊愈概率。

33、(3)、本发明中,通过样品中不同组分根据其亲水性或疏水性的差异在柱上分离,再根据样品在色谱柱上的分离情况,测定它们的峰面积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并绘制标准曲线,且绘制后的标准曲线超出正常的曲线范围,则血药浓度超出正常范围值,这样可以根据绘制的曲线是否在正常的曲线范围,判断血药浓度是否超出正常范围值,然后根据血药浓度对患者进行下一步治疗,同时根据药物的特性、亲水性或疏水性、复杂程度和分离需求,选择适当的色谱柱、流动相、流速设置以及柱温控制,这样可以提高血药浓度的精确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