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耳温计自动化检定装置及检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133502发布日期:2023-11-22 20:54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外耳温计自动化检定装置及检定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检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红外耳温计自动化检定装置及检定方法。


背景技术:

1、红外耳温计(简称“耳温计”)为辐射测温仪表,使用时,耳温计探头插入被测人体耳道,位于探头末端(或前端,因耳温计产品的光路设计而异)的探测器通过测量鼓膜及耳道的热辐射来测定人体温度。测量过程中,探测器与被测目标(耳道和鼓膜)之间存在热交换,但不需要与被测目标达到热平衡,测量时间一般只有(2~5)s,相对于传统的玻璃体温计和采用热敏电阻作为传感元件的电子体温计,测量过程时间短是一个显著优点;

2、耳温计检定装置也称为耳温黑体,耳温黑体应采用液槽黑体方案,装置由耳温黑体空腔、恒温液槽、标准器及配套电测仪表组成;通过对恒温液槽工作区工质的温度控制实现耳温黑体空腔的温度控制,使用标准器测量液体工质温度用来表征耳温黑体空腔温度;目前耳温计的检定参照jjg1164—2019红外耳温计检定规程进行,传统检定装置为人工作业模式,检定效率较低,检定方法人工操作步骤繁琐,过程中时间间隔人为控制,难以保证操作规范性和检定结果可靠性,检定过程人工读数与记录,且原始数据为纸质记录,容易遗失,不利于数据溯源,参照申请号“cn202120175196.3”,名称为“一种三合一温度计检定装置”,包括一主机,主机前部设置有恒温槽、主机后部设置有温控及显示系统、主机一侧设置有电测设备,所述恒温槽内设置恒温液,虽然此技术方案无需检定人员每次都人工读数及手工记录,大大提高检定效率,同时,检定结果可以输出到u盘或其他储存设备上,可有效保存检定数据,有利于后期的追溯和分析;但是,此装置自动化程度低,仍需要人工手持耳温计放在恒温槽上检定,针对大批量特定类型耳温计,效率并无实质提升。

3、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红外耳温计自动化检定装置及检定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装置自动化程度低,针对大批量特定类型耳温计,效率并无实质提升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红外耳温计自动化检定装置及检定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红外耳温计自动化检定装置,包括多个恒温槽,多个所述恒温槽分别为恒温槽a、恒温槽b和恒温槽c,多个所述恒温槽的旁边放置有上料框、下料框和用于自动抓取红外耳温计检测的机械手,所述上料框、下料框和多个恒温箱环绕机械手呈圆周设置;

4、所述机械手包括固定底座和u形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固定架上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u形固定架之间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固定环上滑动连接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固定环之间设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件的一侧设有圆板,所述转动件与圆板之间设有驱动机构,所述圆板内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多个用于夹持耳温计的夹持板。

5、优选地,所述恒温槽包括外壳和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参与读数的第一工业相机,所述控制箱上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设有功能按钮组,所述功能按钮组的下方设有控制开关,所述功能按钮组和控制开关均设置在控制箱上。

6、优选地,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恒温液槽,所述恒温液槽内设有耳温黑体空腔,所述恒温液槽上设有盖板,所述盖板通过多个固定螺栓与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多个支架。

7、优选地,所述机械手上设有第二工业相机,所述恒温槽的上方设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通过专用配套机械运动导轨驱动,且摄像头上通过线路连接有计算机,所述上料框与恒温槽之间设有第三工业相机。

8、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

9、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底座和u形固定架转动连接;

10、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u形固定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固定环固定连接;

11、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固定设置在u形固定架的顶部,且第一电动机的输出端贯穿u形固定架与第一丝杆同轴固定。

12、优选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

13、直齿轮,所述直齿轮通过转动轴与转动件转动连接;

14、多个齿块,多个所述齿块呈圆周均匀固定在固定环上,多个所述齿块与直齿轮相啮合;

15、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固定设置在转动件的顶部,且第二电动机的输出端贯穿转动件与直齿轮同轴固定。

16、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17、第一连接轴台,所述第一连接轴台与转动件固定连接;

18、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端部通过第一转动轴与第一连接轴台转动连接;

19、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转动连接;

20、第二连接轴台,所述第二连接轴台与圆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轴与第二连接轴台转动连接;

21、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两端通过连接件分别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转动连接。

22、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轴台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电动机,所述第三电动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台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四电动机,所述第四电动机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

23、优选地,所述圆板内开设有空腔,所述夹持机构置于空腔内,所述空腔的底部贯通开设有多个滑槽,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

24、第五电动机,所述第五电动机固定在空腔内,所述第五电动机的输出端上同轴固定有第一锥齿轮;

25、多个第二丝杆,多个所述第二丝杆转动连接在空腔内;

26、多个第二锥齿轮,多个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二丝杆同轴固定,多个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

27、多个第二滑块,多个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丝杆螺纹连接,多个所述夹持板的一端贯穿滑槽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

28、一种红外耳温计自动化检定装置的检定方法,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一种红外耳温计自动化检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29、s1:采用台恒温槽:恒温槽a、恒温槽b和恒温槽c,分别依照检验规范设定三个固定温度点35.0℃、37.0℃和41.5℃,检测前,将待检测的耳温计放入上料框内,通过机械手上的第二工业相机对上料框里的目标耳温计初定位。

30、s2:机械手通过第一电动机带动第一丝杆转动,转动的第一丝杆带动第一滑块和固定在第一滑块上的固定环升降,从而控制夹持机构升降至适当高度;

31、启动第二电动机带动直齿轮转动,转动直齿轮通过相啮合的齿块带动转动件在固定环上滑动,从而调整夹持机构的朝向;

32、启动第三电动机,带动驱动机构在第一连接轴台上转动,再通过电动伸缩杆控制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角度,从而控制夹持机构移动;

33、启动第四电动机控制夹持机构的角度,以便对耳温计进行夹持,然后通过第五电动机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转动的第一锥齿轮带动相啮合的多个第二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二锥齿轮同轴固定的第二丝杆转动,转动第二丝杆带动第二滑块和固定连接在第二滑块上的夹持板向中心移动,从而对耳温计进行夹持,移动到摄像机区域内进行类型识别;旋转耳温计,将关键特征区域展示给摄像机进行类型识别,从而确定型号。

34、s3:对标识进行ocr识别,包括汉字公司名称、数字样品编号等,传输给计算机;若ocr识别存在可疑字符不能确认的,提交待确认信号及推荐项,便于后期检测人员及算法调试工作。

35、s4:移动到恒温槽a,将待检测的耳温计插入耳温黑体空腔内,依据类型识别结果,将读数用第一工业相机与显示屏配合对耳温计进行读数,开展检测读数工作,期间需要同步整个机械手、第一工业相机、第二工业相机、第三工业相机、触发信号源、处理计算机等多个设备的统一控制工作,实现物联网的信息综合处理。

36、s5:读数完毕,将设备更换到恒温槽b,将待检测的耳温计插入耳温黑体空腔内,依据类型识别结果,将读数用第一工业相机与显示屏配合对耳温计进行读数,依据类型识别结果,选择机械手按键的定位坐标,并开展相应操作;开展检测读数工作,期间需要同步整个机械手、第一工业相机、第二工业相机、第三工业相机、触发信号源、处理计算机等多个设备的统一控制工作,实现物联网的信息综合处理。

37、s6:读数完毕,将设备更换到恒温槽c,将待检测的耳温计插入耳温黑体空腔内,依据类型识别结果,将读数用第一工业相机与显示屏配合对耳温计进行读数,依据类型识别结果,选择机械手按键的定位坐标,并开展相应操作;开展检测读数工作,期间需要同步整个机械手、第一工业相机、第二工业相机、第三工业相机、触发信号源、处理计算机等多个设备的统一控制工作,实现物联网的信息综合处理。

38、s7:直到三个恒温槽温度点完成工作,通过机械手将检测后的耳温计放入下料框,开展数据分析工作,在检测的同时进行数据分析,比如剔除异常数据、开展加权运算、统计均方误差等,当存在较大异常时可以优先报警走意外程序,对综合后的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拟定检测报告,如有需要人工确认的部分,则进入队列,待检测人员处理后再生成最终报告,如果一切正常,直接开具检测报告,完成当前工序,进入下一个设备的检测工序。

3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40、1、本发明采用上料框、下料框、恒温槽a、恒温槽b和恒温槽c环绕机械手呈圆周设置,恒温槽a、恒温槽b和恒温槽c依照检验规范设定三个固定温度点35.0℃、37.0℃和41.5℃,通过机械手将上料框内的待检测耳温计依次放入恒温槽a、恒温槽b和恒温槽c进行检测,开展检测读数工作,期间需要同步整个机械手、第一工业相机、第二工业相机、第三工业相机、触发信号源、处理计算机等多个设备的统一控制工作,实现物联网的信息综合处理,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大批量特定类型耳温计检测,检测效率高。

41、2、本发明采用夹持机构夹持耳温计,通过第四电动机调节夹持机构的夹持角度,再通过驱动机构、第三电动机、旋转机构控制夹持机构夹持耳温计移动检定,从而代替人工手持耳温计检定,夹持机构可适应长时间工作,进而提高检定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