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伤探测辅助工装及应用该工装的涡流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38811发布日期:2023-12-01 22:24阅读:31来源:国知局
无伤探测辅助工装及应用该工装的涡流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涡流检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无伤探测辅助工装及应用该工装的涡流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1、涡流检测设备泛指通过对待检测的金属工件施加交流电,能够在工件上形成涡流的设备。目前,在检测工件表面有无肉眼不可见的裂纹、暗缝和夹渣等缺陷的过程中,涡流检测设备能够通过增减交流电,以记录并观察待检测工件上涡流随着交流电强度的增减而出现的磁场变化,进而能够使检测人员间接获悉工件表面是否存在细小的裂纹或暗缝等缺陷。

2、现有的涡流检测设备大多包括检测主体、无伤探测头和屏显机构。其中,无伤探测头和屏显机构分别通过数据线与检测主体相连,检测人员通过无伤探测头靠近待检测的工件,屏显机构能够同时记录和显示涡流在工件表面各处的磁场情况。当工件某处的磁场出现巨大起伏时,则代表工件该处存在加工污渍或裂纹、暗缝等加工缺陷。

3、检测人员在对金属管这类管状工件进行检测时,往往需要通过检测人员手动转动工件,以使无伤探测头能够检测工件外周壁各处是否存在加工缺陷的问题;然而,检测人员转动工件的速度或偏快或偏慢,存在转动速度不均等的问题;当检测人员转动工件速度过快时,则对无伤探测头的检测灵敏度和精度要求极高,否则极易出现无伤探测头难以精准探测出工件上存在暗纹、裂缝等加工缺陷的问题;当检测人员转动工件速度较慢时,无伤探测头对工件的检测时间又大大延迟,影响了涡流检测设备检测工件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上述提及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伤探测辅助工装及应用该工装的涡流检测设备。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伤探测辅助工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无伤探测辅助工装,包括基承座、设置在基承座顶壁的支撑板,以及穿过并转动设置在支撑板上的连接杆;所述基承座顶壁还设置有驱转电机,所述驱转电机的输出端上设置有跟随驱转电机的输出端转动的主抵齿轮;所述连接杆靠近驱转电机的一端设置有从抵齿轮,且所述从抵齿轮与主抵齿轮相啮合;所述连接杆远离从抵齿轮的一端设置有限位装置,管状工件能够插接在所述连接杆带有限位装置的一端上,且所述限位装置过盈配合在连接杆与管状工件之间。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状工件靠近连接杆的一端能够快速套在连接杆设置有限位装置的一端上,且工件能够通过限位装置定位在连接杆上;驱转电机匀速转动输出端使主抵齿轮跟随驱转电机的输出端同步转动,与主抵齿轮啮合的从抵齿轮跟随主抵齿轮转动,同时,从抵齿轮带动连接杆和工件匀速转动,进而使得工件能够以匀速展示外周壁的各处,便于涡流检测设备等对工件进行检测。

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多条能够形变的抵接条;所述连接杆的外周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条安装槽,一条所述抵接条对应设置在一条安装槽的侧壁内,且每条所述抵接条远离连接杆的部分位于安装槽外部。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件套在连接杆上以后,抵接条能够通过自身的压缩性变抵紧在工件和连接杆之间,进而使得工件稳定的套在连接杆上,有效减少了工件在跟随连接杆转动的过程中出现自由移动或偏晃的现象。

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抵接条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止位环板,所述止位环板位于安装槽和支撑板之间,且所述止位环板的外径尺寸小于管状工件的外径尺寸。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止位环板通过抵接套在连接杆上的工件,以限定工件在连接杆上的安装位置,既有助于保障工件套在连接杆上的位置稳定性,又便于后续检测人员将工件从连接杆上拆下;止位环板的外径尺寸小于工件的外径尺寸,便于检测人员从工件抵接止位环板的一端推动工件,进而能够使工件快速从连接杆上拆下,以便后续的待检测工件在连接杆上快速安装。

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板上还穿设有多个脱料气缸,每个所述脱料气缸的输出端朝向管状工件,且所述脱料气缸的输出端朝向管状工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抵接管状工件的抵触块。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脱料气缸通过外伸输出端,使抵触块抵接工件;苏子和脱料气缸的输出端进一步外伸,能够使工件快速脱离连接杆,此过程通过脱料气缸自动化推动工件,减少了人力操作的繁琐,提高了工件脱离连接杆的便捷性。

1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基承座顶壁还设置有边移装置,所述边移装置上能够移动的设置有底接筒;所述底接筒的侧壁上设置有侧抵板;所述侧抵板与支撑板平行,且所述侧抵板朝向支撑板的侧壁设置有用于供管状工件插接的端接杆;管状工件长度方向的一端通过所述限位装置定位在连接杆上以后,管状工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能够沿所述端接杆的周向转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边移装置用于携带底接筒沿基承座的长度方向移动,使与底接筒相连的侧抵板能够靠近或远离工件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当底接筒携带侧抵板朝向工件移动时,端接杆能够插接在工件的内腔,此时,侧抵板与工件之间留有距离,端接杆既能够支撑工件,又能够使工件在随连接杆转动的过程中沿端接杆的周向转动,有效提高了工件转动的稳定性;当底接筒携带侧抵板朝远离工件的方向移动后,侧抵板、端接杆距离工件的距离能够使工件从连接杆上脱离,便于工件在连接杆上快速拆卸。

13、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边移装置包括边驱电机、支连座和导移丝杆;所述边驱电机和支连座设置在基承座顶壁,且所述支连座位于边驱电机和支撑板之间;所述底接筒螺纹连接在导移丝杆上,所述导移丝杆长度方向的一端与边驱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导移丝杆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置在支连座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边驱电机通过正转或反转输出端能够使导移丝杆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进而使底接筒能够沿导移丝杆的长度方向朝向支连座处移动,或朝向边驱电机处移动,实现了侧抵板携带端接杆靠近或远离管状工件。

1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边移装置还包括对称设置在基承座顶壁的两块安装板、设置在两块安装板之间的定向柱,以及套设在定向柱上并能够沿定向柱的长度方向移动的辅助筒;所述侧抵板的底壁与辅助筒相连。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接筒携带侧抵板和端接杆移动的过程中,辅助筒能够同步沿定向柱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有助于提高侧抵板的移动稳定性及侧抵板定位后的位置稳定性。

17、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无伤探测辅助工装的涡流检测设备,并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18、一种应用无伤探测辅助工装的涡流检测设备,包括检测主体、设置在检测主体的底板顶壁上的屏显机构,以及设置在检测主体的侧板上的检测机构,所述检测主体的底板顶壁上还设置有用于供基承座安装的沉降槽,所述沉降槽的侧壁内间隔设置有多根定位柱,所述基承座底壁设置有用于供定位柱插接的锁位槽。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承座通过锁位槽对准定位桩并插接,能够使基承座快速抵入沉降槽内腔并定位,进而使得无伤探测辅助工装能够快速且稳定的安装在检测主体的底板顶壁上;在工件匀速转动过程汇总,检测机构能够对工件的外周壁各处进行检测并通过屏显机构记录和实时显示检测情况;此过程有效保障了涡流检测设备检测工件的精准度及效率。

2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检测主体的底板顶壁上还对称设置有两组用于夹持基承座的抵接装置,每组所述抵接装置包括支装架、用于将支装架的底板定位在检测主体的底板上的定固螺栓、多组设置在支装架的侧板朝向基承座的侧壁上的形变弹簧,以及设置在多组形变弹簧远离支装架一侧的贴连板;所述贴连板位于沉降槽上方,且所述贴连板通过形变弹簧抵紧在基承座和支装架之间。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贴连板抵接在基承座外侧壁后,形变弹簧通过自身的压缩形变使贴连板抵紧在基承座和支装架之间,进而通过位于基承座宽度方向两侧的贴连板同时抵紧基承座,有效提高了基承座在检测主体上的位置稳定性和应用稳定性,有助于保障涡流检测设备检测工件的精准度。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3、1.管状工件靠近连接杆的一端能够快速套在连接杆设置有限位装置的一端上,且工件能够通过限位装置定位在连接杆上;驱转电机匀速转动输出端使主抵齿轮跟随驱转电机的输出端同步转动,与主抵齿轮啮合的从抵齿轮跟随主抵齿轮转动,同时,从抵齿轮带动连接杆和工件匀速转动,进而使得工件能够以匀速展示外周壁的各处,便于涡流检测设备等对工件进行检测;

24、2.基承座通过锁位槽对准定位桩并插接,能够使基承座快速抵入沉降槽内腔并定位,进而使得无伤探测辅助工装能够快速且稳定的安装在检测主体的底板顶壁上;在工件匀速转动过程汇总,检测机构能够对工件的外周壁各处进行检测并通过屏显机构记录和实时显示检测情况;此过程有效保障了涡流检测设备检测工件的精准度及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