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移动轨迹偏离基准路径轨迹的方法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65833发布日期:2024-03-22 10:19阅读:7来源:国知局
监测移动轨迹偏离基准路径轨迹的方法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终端,尤其涉及一种监测移动轨迹偏离基准路径轨迹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移动设备能够为用户提供越来越多功能和服务。比如,移动设备可以提供导航功能、运动健康类功能等。在导航、运动健康等功能的一些场景,需要实时地对用户的移动轨迹进行判断,确定用户的移动轨迹是否偏离预先选定的路径轨迹。进一步的,还可以在确定用户移动轨迹偏离预先选定的路径轨迹时,向用户发出提示、进行路线修正等。

2、判断移动轨迹是否发生偏离的过程通常会产生设备功耗。现有技术中,实现及时准确地监测到移动轨迹发生偏离,就会带来较大功耗,引起设备发热、电池电量下降过快等问题;要降低功耗,就会导致不能及时监测到移动轨迹发生偏离,可能导致用户偏离既定路径轨迹过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监测移动轨迹偏离基准路径轨迹的方法及电子设备,在及时、准确判断移动轨迹偏离的情况下,降低设备功耗。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监测移动轨迹偏离基准路径轨迹的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获取基准路径轨迹;电子设备在第一时刻获取用户的第一实时位置和第一移动方向;电子设备还获取基准路径轨迹上第一基准位置;第一基准位置为基准路径轨迹上第一时刻对应的地理坐标位置,即第一实时位置对应的基准位置。在第一时刻,电子设备第一次判断用户移动轨迹是否偏离基准路径轨迹。在第一时刻,电子设备还根据第一实时位置和第一基准位置之间的偏移量(第一偏移量)、第一移动方向与基准路径轨迹之间的夹角(第一夹角)、用户在第一时刻的移动速度以及预先配置的容错值确定第一时间间隔,并根据第一时刻和第一时间间隔确定第二时刻。然后,电子设备在第二时刻获取用户的第二实时位置,判断用户移动轨迹是否偏离基准路径轨迹。其中,第一偏移量与第一时间间隔负相关,第一夹角与第一时间间隔负相关,用户在第一时刻的移动速度与第一时间间隔负相关,预先配置的容错值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正相关。

4、在该方法中,当前用户偏离基准路径轨迹越远(即第一偏移量越大),用户移动方向与基准路径轨迹之间的偏离角度越大(即第一角度越大),用户的移动速度越大,和/或预先配置的容错值越小,则下次采集用户实时位置和启动偏离判断的时刻(第二时刻)越早。当前用户偏离基准路径轨迹越近(即第一偏移量越小),用户移动方向与基准路径轨迹之间的偏离角度越小(即第一夹角越小),用户的移动速度越慢,和/或预先配置的容错值越大,则下次采集用户实时位置和启动偏离判断的时刻(第二时刻)越晚。这样,就可以提高在用户偏离基准路径轨迹前检测到偏离的概率,实现及时监测到用户移动轨迹偏离基准路径轨迹。并且不需要以固定周期采集用户实时位置,实时根据上一次采集用户实时位置、进行偏离判断的时刻(第一时刻),用户的实际情况(第一偏移量、第一夹角、移动速度),动态确定第二时刻;在第二时刻才采集用户实时位置、进行偏离判断,在第二时刻之前不采集用户实时位置,避免了频繁采集用户实时位置导致的电子设备功耗过大问题。

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果第一偏移量大于预先配置的容错值,所述电子设备确定用户移动轨迹在所述第一时刻偏离基准路径轨迹;如果第一偏移量小于或等于预先配置的容错值,电子设备确定用户移动轨迹在第一时刻未偏离基准路径轨迹。即在第一时刻进行偏移判断。

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根据公式t’=(f-o)/sin(α)*v获取第一时长;其中,t’表示第一时长,f表示容错值,o表示同一时刻用户的实时位置与对应的基准位置之间的偏移量,α表示用户的移动方向与基准路径轨迹之间的夹角,v表示用户的移动速度;电子设备根据第一时长确定第一时间间隔。

7、在该方法中,根据第一时刻用户的实时情况(第一偏移量、第一夹角、移动速度、容错值)预测用户的实时位置与基准位置之间的偏移量超出预设的容错值的时刻;在该预测时刻之前进行下一次偏离判断。这样就可以实现及时监测到用户移动轨迹偏离基准路径轨迹的情况。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时间间隔为第一时长;或者,第一时间间隔为第二时长,第二时长为第一时长向下取整得到的。这样的话,可以更好的避免不能及时检测到用户偏离预设的路径轨迹。

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果第一时长大于预先设置的时间间隔最大值,第一时间间隔为时间间隔最大值;如果第一时长小于预先设置的时间间隔最小值,第一时间间隔为时间间隔最小值。

10、这样可以避免太长时间不进行偏离判断导致不能及时监测到用户移动轨迹偏离基准路径轨迹;或者过于频繁地进行偏离判断导致移动设备功耗过大。

1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获取用户的运动方式;例如,步行、跑步或骑行;电子设备根据用户的运动方式获取用户在第一时刻的移动速度。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在第一时刻的移动速度为用户的运动方式对应的最高速度;其中,运动方式对应的最高速度是预先配置的。

13、用户实际移动速度一般是小于该运动方式对应的最高速度的。采用用户运动方式对应的最高速度作为用户在第一时刻的移动速度,计算出的第一时间间隔比实际情况更短,相应的,更早进行下一次偏移判断。这样的话,可以避免不能及时监测到用户移动轨迹偏离基准路径轨迹。

14、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别对应容错值的不同值。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行对应容错值第一值,跑步对应容错值第二值,骑行对应容错值第三值;其中,第一值小于第二值,第二值小于第三值。

1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从服务器接收容错值的配置值;电子设备根据容错值的配置值更新保存的容错值。这样,配置人员可以根据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动态配置容错值。

1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在第一时刻之后、第二时刻之前未采集用户的实时位置。

18、在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之间,不需要采集用户的实时位置,也不需要判断用户的移动轨迹是否偏离基准路径轨迹。避免了频繁地采集用户位置带来的功率消耗,可以降低移动设备发热、电池消耗过快等问题出现的几率。

19、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20、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定位模块、传感器和存储器;定位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实时位置,传感器用于获取用户的移动方向,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电子设备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并读取存储器中的指令之后,根据所述指令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例如,该装置可以是芯片系统),该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电子设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电子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装置是芯片系统时,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25、其中,第二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