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涂片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88753发布日期:2023-12-15 04:20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涂片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血涂片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1、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复检和血液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贫血等的鉴别诊断及寻找致病原因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其应用极广,特别是对血液性病的诊断。优质的血涂片制备是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基础,血涂片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检查和诊断的结果,目前临床检验中通常采用手工推片或血涂片制备仪制备血涂片;手工推片时采用与涂片成一定角度的刮片将血滴在涂片上拖出一层薄的血膜,虽然手工制作简单但是存在一定的生物危害风险并且推片的角度、推片的速度不稳定影响制片的效果,容易造成血膜薄厚不一、细胞变性或破裂;血涂片制备仪原理与手工推片相同,设备采用自动控制具有较好的角度控制和速度控制,该类设备上刮片作为将玻片上的血滴制备成血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刮片与玻片之间的配合尤为关键,包括刮片与玻片之间的接触力度、倾斜角度等。然而,血涂片的制作通常是对不同个体的血液进行制片,而刮片在使用后其边缘携带有血液,而现有的血涂片制备仪中,刮片往往采用固定的玻璃片或不锈钢片重复使用,在每推完一张血涂片后,为了保证下一次制片时血液不受污染,需要对刮片进行清洗、干燥,重复使用很可能会导致刮片磨损、清洗不干净而导致刮片质量不稳定,从而影响血涂片的制作,而设备总体比较复杂,成本较高,不仅需要电气驱动运动部件还需要清洗水、加热干燥等环节装置,对于设备用水、排水、体积大对于临床检验环境带来诸多不便,这样不仅浪费时间、维护复杂、成本也高、对设备使用环境要求较高,同时容易造成涂片标本的交叉污染;为此,每一次使用完刮片后,最佳的方案是更换刮片,而刮片的更换则需要专门的工程师定期拆开机器进行更换和更换后精密调试,这种方式不仅比较麻烦,且耗时长。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血涂片制备装置以解决刮片重复使用、刮片更换麻烦且成本增加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血涂片制备装置并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推片机构、设置在底座上的用于夹持玻片的夹片机构、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送料机构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二送料机构;所述推片机构包括用于支承玻片的支承部以及设置在底座上并用于带动支承部沿第一方向滑动的推片驱动结构:所述夹片机构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驱动结构、沿第二方向滑动连接于支撑驱动结构并位于推片机构正上方的旋转驱动结构以及设置在旋转驱动结构上的压片结构,所述旋转驱动结构驱动压片结构旋转以使压片结构上的刮片在水平状态和倾斜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支撑驱动结构用于带动压片结构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压片结构在第二方向上具有一高一低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压片结构的底部具有供刮片插装于其中并使刮片的一端延伸至压片结构外的插装空间,所述压片结构的底面上形成有沿第一方向贯穿插装空间两端的第一穿设部,且压片结构的底面上形成有沿第二方向连通第一穿设部并供支承部和刮片沿第一方向穿出插装空间外的第二穿设部,当所述压片结构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支承部的顶部高度与第二穿设部所在高度一致;所述第一送料机构包括用于分别存放新刮片和回收存放废刮片的第一存放结构以及用于向插装空间内推送新刮片的第一推送结构,所述第一存放结构上具有供第一推送结构和新刮片穿设于其中的第三穿设部以及具有用于供支承部和废刮片穿设于其中的第四穿设部;所述第二送料机构包括用于存放玻片的第二存放结构以及用于向推片机构上推送新玻片的同时卸下制好的玻片的第二推送结构,在第二存放结构和第二推送结构之间的配合下用于将推片机构上制好的玻片卸下,在制好的玻片被卸下同时向推片机构上推送新的玻片以更换玻片;当旋转驱动结构使得压片结构处于水平状态且支撑驱动结构使得压片结构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送料机构将新的刮片推送至插装空间内以用于制片,此时,玻片和刮片均准备就绪,在旋转驱动结构带动压片结构以及插装空间内的刮片旋转至倾斜状态、且插装空间内的刮片的一端抵靠在支承部上的玻片上时以用于推片,而本发明不仅通过全自动完成刮片和玻片的安装,而在推片机构和第一送料结构之间的配合下则完成对插装空间内的刮片的拆卸,整个过程中由推片机构贯穿全部结构,推片机构即用于血涂片的制片,且对于玻片的更换和刮片的更换推片机构均作为重要部分紧密关联,贯穿整个血涂片的制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设备的使用,实现全自动机械化制备血涂片的同时节约成本。

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存放结构包括沿第三方向滑动设置在底座上并位于压片结构第一端侧方位置处的第一装载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并连接于第一装载座的用于带动第一装载座沿第三方向移动的第六驱动部,在所述第一装载座上分别形成有用于存放新刮片的第一装置空间和用于存放废刮片的第二装置空间,所述第三穿设部和第四穿设部均设置在第一装载座上,所述第三穿设部连通第一装置空间且高度对应于位于第一位置的压片结构,所述第四穿设部连通第二装置空间且高度对应于位于第二位置的压片结构;第一推送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在底座上并位于第一装载座第一端处的第一推片部以及设置在底座上并用于带动第一推片部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四驱动部,所述第一推片部能够活动穿设于第五穿设部和第六穿设部内,在第六驱动部驱动第一装载座移动至正对第一推片部后,第四驱动部运行带动第一推片部朝向插装空间一侧移动,此时的第一推片部能够将对应于第三穿设部的刮片朝向插装空间内移动直至刮片完成安装后,第四驱动部带动第一推片部退回,从而实现自动化的刮片安装;而在推片机构和压片结构之间的配合下,能够将插装空间内已经使用过的废刮片推送至第二装置空间内以完成刮片的拆卸。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送料机构还包括退料结构;所述退料结构包括中部铰接于第一装载座上并位于第二装置空间正下方的撬杆以及设置在第一推片部上的支块,在所述第二装置空间的底部开设有供撬杆的第二端活动穿入第二装置空间内的第一缺口以及供撬杆的第一端活动穿设于其中的第二缺口,在所述撬杆的第二端上形成有供废刮片沿撬杆顶部滑过的第二导向弧面,在所述支块上形成有沿第一方向由第一端自第二端向上倾斜布置的用于挤压撬杆第一端的挤压斜面,当第六驱动部带动第一装载座移动以使第二缺口正对支块时,挤压斜面挤压撬杆第一端以使撬杆第二端向上倾斜以将第二装置空间内的废玻片的第二端顶起,如此,推片机构则能够在此时将插装空间内的废刮片经第五穿设部推送至第二装置空间内,而被推送至第二装置空间的废刮片首先接触到第二导向弧面后从第二端处于倾斜状态的其他废刮片下方挤入,直至废刮片全部进入第二装置空间内,完成废刮片的拆卸和回收。

5、进一步的,所述旋转驱动结构包括沿第二方向滑动连接于支撑驱动结构的第一安装座以及设置在第一安装座上的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的输出端上传动连接有一沿第三方向布置的输出轴,所述第一驱动部运行以带动输出轴沿输出轴的中心轴线转动,所述支撑驱动结构和压片结构沿第三方向分设在第一安装座的两侧上,第一驱动部的运行带动输出轴运行以带动压片结构绕输出轴的圆周方向转动;所述压片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输出轴并沿第一方向布置的承托部以及设置在承托部上的压片部,所述插装空间设于所述承托部上以用于安装刮片;所述承托部的第一端沿第一方向朝向远离输出轴一侧延伸布置;所述压片部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承托部的第一端顶部的第一连接块、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块的压块以及两端分别与承托部的第一端和压块的第一端相连接的第一弹簧,所述压块的第一端朝向远离输出轴延伸,所述压块的第二端朝向输出轴一侧并相对于输出轴下方延伸以形成倾斜的压持臂,所述压持臂远离压块的一端活动延伸至所述插装空间内,所述第一弹簧朝向远离承托部一侧伸展挤压压块第一端以使压持臂始终朝向插装空间内挤压,在送料机构朝向插装空间内安装刮片时,刮片事先插入插装空间内的一端逐渐挤压压持臂,以使压持臂在被刮片挤压下朝向刮片顶部摆动并使得压块的第一端挤压第一弹簧,直至压持臂的端部抵靠在刮片的顶面上,而此时,在施加了外力作用下,即使压持臂压持在刮片上,也不影响刮片的继续移动,如此,倾斜的压持臂在不影响刮片安装的前提下,当刮片安装于插装空间内并撤下外力后,第一弹簧的会使得压持臂紧紧压持于刮片上,保证刮片不会再继续移动,且第一弹簧的作用力使得压持臂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在限制刮片的同时,作用在刮片上的力度不会损伤刮片,更不会导致刮片破碎。

6、进一步的,所述承托部包括沿第一方向布置的支撑板、第一端固定连接于输出轴的支承臂以及两端分别与支承臂第二端和支撑板第二端相连接的第二弹簧,所述支撑板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转动连接在所述输出轴上以能够沿输出轴的圆周方向转动,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支承臂沿第一方向分设在第二连接块的两侧上,且第一弹簧连接于支撑板的第一端,以使支承臂在输出轴的转轴下能够随其同步转动,而支撑板在第二弹簧的牵拉下随支承臂转动,所述支承臂的中部朝向支撑板一侧凸设延伸形成有抵靠于支撑板的抵持部,所述支承臂的第二端则与所述支撑板间隔分布,支承臂的中部则限制支撑板第二端和支承臂第二端之间的距离,而第二弹簧则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如不设置抵持部,则支撑板的第二端会在第二弹簧的牵拉下持续朝向支承臂的第二端摆动而导致支撑板带动刮片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很容易导致推片时刮片和刮片之间的角度出现偏差,且第二弹簧能够在刮片完成推片后牵拉支撑板第二端自主恢复与支承臂之间的距离,保证支撑板在反向退回时能够沿第一方向布置;所述插装空间形成于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并能够使刮片沿第一方向活动且水平的插装于其中,所述第一穿设部形成于支撑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所述第二穿设部形成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面上,在所述支撑板上对应于压持臂的位置处形成有连通插装空间的供压持臂活动穿过并延伸至插装空间内的通道,以使压持臂能够随压块进行转动,同时,压持臂能够对插装空间内的刮片进行限制,防止刮片在无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插装空间移动。

7、进一步的,所述压块的第一端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支撑板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在所述第一安装座的顶部设置有位于压块第一端的正上方处的叉块,所述叉块的底部向上凹设形成有沿第一方向贯通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包括沿第二方向由靠近支撑板一侧至远离支撑板一侧依次连通形成的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的底部形成有第一导向弧面以使第一通槽的底部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一通槽顶部的长度,且第一通槽顶部的长度大于支撑板第一端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一通槽的顶面高度等于支撑板处于水平状态时顶面的高度;所述第二通槽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一通槽顶部的长度并大于压块第一端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二通槽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支撑板第一端的顶面和压块第一端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以使支撑板的第一端能够活动穿设于第一通槽且顶部抵靠在第一通槽的顶面上,而压块的第一端能够活动穿入第二通槽内,第一通槽的顶面高度等于支撑板处于水平状态时顶面的高度,且当压块的第一端抵靠在第二通槽的顶面上时,支撑板的第一端未抵靠于第一通槽的顶面上,当使得支撑板继续转动后,压块第一端在第二通槽的限制下无法再继续转动而导致第一弹簧受到挤压而压缩,压块第一端则向支撑板第一端靠近而导致压持臂朝向远离远离插装空间一侧移动,从而在支撑板回位过程中接触压持臂对刮片的限制,此时可以轻松的拆卸掉插装空间内的刮片。

8、进一步的,所述推片驱动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导轨以及连接于支承部并用于带动支承部在第一导轨上滑动的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导轨位于插装空间的正下方以能够带动支承部沿第一方向在支撑板的下方来回移动,在所述支承部的顶面上形成有用于支撑并使玻片沿第一方向水平放置的支承平面,当所述支承平面位于支撑板的正下方时,所述支承平面与输出轴之间的距离小于插装空间内的刮片第一端端末与输出轴之间的长度,当输出轴转动后,插装空间内的刮片在支撑板的带动下而相对于玻片倾斜直至刮片位于插装空间外的一端抵靠在玻片上,此时,第二驱动部运行使支承部带动玻片移动,在刮片第一端末端接触到玻片上血滴滴加位置,然后推片机构带动玻片反方向直线运动,依靠玻片和刮片对血液的表面张力使运动的玻片上附着上一层薄的血液,从而形成血涂片。

9、进一步的,所述支承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处均向上凸设形成有围挡凸缘,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玻片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所述支承部的第二端上朝向远离支承部一侧敞口形成有一第三缺口,且所述第三缺口沿第二方向延伸并贯通位于第二端上的围挡凸缘,使得支承平面的一端暴露在第三缺口处,在第三缺口处转动连接有一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顶端始终朝向支承平面移动下压;在限位块的顶端上沿第一方向朝向支承部第一端凸设形成有用于压住玻片的凸部,在无外力作用下,限位块顶端上的凸部能够始终压住玻片而限制玻片,以从第二方向上定位玻片,保证玻片在与刮片相配合推片时难以易位或发生偏转。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存放结构包括设置在底座上并位于推片机构沿第三方向的一侧侧方位置处的第二装载座,在所述第二装载座的内部形成有正对推片机构并由第二方向层叠装载玻片的第三装置空间,且在所述第二装载座的底部沿第三方向贯通设置有连通第三装置空间并供单一玻片沿第三方向穿过的第五穿设部,以使单一的玻片能够从第五穿设部处穿过,所述第五穿设部的底面高度与支承平面的高度一致,所述第五穿设部的底面高度与支承平面的高度一致,在所述第二装载座的底面上沿第二方向贯通形成有连通第三装置空间和第五穿设部的推送通槽,以使第三装置空间内的玻片在沿第三方向移动后能够直接被推送至支承平面上,在所述第二装载座的底面上沿第二方向贯通形成有连通第三装置空间的推送通槽;所述推送结构包括沿第三方向滑动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二推片部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连接于第二推片部的第五驱动部,所述第二推片部位于第二装载座远离推片机构的一侧侧方上,所述第五驱动部带动所述第二推片部沿第三方向移动,以相对于推送通槽和支承部沿第三方向移动;在所述第二推片部面向支承部的一侧上朝向支撑台一侧延伸形成有位于第三装置空间下方并能够活动穿入推送通槽内的叉端,所述叉端上具有沿第三方向抵住第三装置空间内的最下方一玻片的抵持面,在所述支承部上沿第三方向形成有供叉端活动穿入其中的第二避让槽,以使叉端能够通过抵持面接触第三装置空间内的位于第五穿设部处的玻片,以向支承部顶面输送玻片,完成玻片的安装;在需要卸下使用后的玻片时,叉端再次相支承部移动以将支承部上的玻片推离支承平面,以此完成玻片的拆卸,无须单独设计安装玻片和拆卸玻片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设备使用的成本;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位于第一导轨的第二端侧方的限位座,所述限位块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有高度低于限位座顶面的挤压端,所述支承部的底面高度大于等于所述限位座的顶面高度,当第二驱动部带动支承部朝向限位座移动并相接触后,挤压端首先抵靠于限位座,在支承部继续移动过程中,限位块则在挤压端与限位座的配合下顶端朝向远离玻片的一侧摆动以使玻片脱离凸部的限制,从而自动解除限位块对玻片的限位作用,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简化操作和流程,此时第四驱动部运行则能够将支承部上被接触限位的玻片推离支承部。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送料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底座上并位于支承部在第三方向上的另一侧侧方上的承托台,所述承托台与支承部在第三方向上的间距小于玻片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且承托台的顶面高度小于等于支承部的顶面高度,以使脱离支承部上的玻片或刮片被转移至承托台上,直至下一片玻片由支承部上再次转移至承托台上时,承托台上的玻片被推挤至底座外的收纳装置内。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驱动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底座上的第二安装座以及设置在第二安装座上并传动连接于所述旋转驱动结构的第三驱动部,所述第三驱动部运行以带动所述旋转驱动结构沿第二方向来回滑动,从而带动插装空间内的刮片朝向远离或靠近支承部一侧移动;所述第一穿设部和第二穿设部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均大于支承部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当支撑板处于平行于支承平面的状态时,支承部位于推片结构的第二端上,第三驱动部运行带动整个压片结构朝向第二位置移动直至处于第二位置处,随后朝向压片结构移动并经位于第二端上的第一穿设部和第二穿设部穿设于插装空间内并将插装空间内的刮片朝向第一装载座一侧推送,以使支承部带动刮片逐渐脱离插装空间直至完全脱离,在此之前,第六驱动部带动第一装载座的第二装置空间正对推片机构,以使支承部将插装空间内推出的废刮片推送至第二装置空间内,从而完成对插装空间内的废刮片的自动拆卸,全机械化的操作则提升了效率。

13、本发明的一种血涂片制备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送料机构与夹片机构的配合,以自动完成刮片的安装,而通过夹片机构、推片机构以及第一送料机构之间的配合,使得夹片机构上的废刮片转移至第一送料机构上,以实现对刮片的拆卸和回收,而推片机构和第二送料机构相配合则能够完成玻片的安装和拆卸,实现全自动更换刮片和玻片的同时还能够用于完成制片,减少了设备的使用,节约成本,各机构之间的配合巧妙而有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