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地震震感可视化分析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7848390发布日期:2024-05-07 19:22阅读:29来源:国知局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地震震感可视化分析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地震分析,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地震震感可视化分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1、中强地震发生后,及时获取地震震感和烈度分布情况,对于评估地震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采用基于地震实时监测资料,以及地震学的地震动合成方法估计地震烈度分布,是进行地震烈度快速评估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对于监测台网分布稀疏区域,以及重灾区域,传统烈度评估有一定局限性,并会由于个别台站数据异常而导致产出的地震烈度精准度降低。

2、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地震烈度评估方法在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地震烈度评估方法,成为当前业界急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地震震感可视化分析方法,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地震震感可视化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对第一用户上传的震感数据进行分析和插值;其中,所述震感数据包含位置和震感;

4、判断第一用户上报位置的震感转化为烈度值,并计算与所述位置的理论烈度值偏差;其中,

5、当偏差小于等于30%时,直接采用所述烈度值,并将所述位置加入差值列表;

6、当偏差大于30%时,判断第一用户位置20千米范围内的上报震感数据的周边用户是否大于4位;其中,当上报震感数据的周边用户小于4位时,保留所述第一用户上传的震感数据,不加入差值列表;当上报震感数据的周边用户大于等于4位时,取4位及以上周边用户上报的震感,并分别计算所述周边用户震感转化的烈度值与其位置的理论烈度值偏差;其中,当大于等于4位周边用户的震感烈度值偏差小于等于10%时,采用所述第一用户的震感转化的烈度值,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位置加入差值列表;当偏差小于等于10%的周边用户不足4位时,认为所述第一烈度值错误,舍弃第一用户上传的震感数据;判断加入插值列表的点位数是否超过100;其中,

7、当插值列表的点位数小于等于100时,以所述插值列表中点位30公里范围内,以0.05为步长获得理论点,利用拟合公式计算各点的烈度值;

8、当插值列表的点位数大于100时,输出最终进行差值计算的用户点的震感数据;

9、基于所述最终进行差值计算的用户点的震感数据和对应位置的理论烈度值,通过克里金插值算法,得到新的震感数据;

10、基于新的震感数据及可视化技术绘图。

11、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计算所述理论烈度值,包括以下步骤:

12、实时获取地震三要素信息,包括地震发震时刻、震中位置和震级;

13、基于小程序实时获取震中区域有感用户的震感数据;

14、将所述震中区域有感用户上传的震感数据转化为烈度值;

15、根据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计算震中区域理论烈度分布值,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6、根据拟合方程和震中烈度,计算震中距的值,并根据所述震中距的值确认网格区域范围;

17、根据震中距的值与震中经纬度,计算出以震中为圆点,震中距的值千米范围内的经纬度范围;

18、根据经纬度区域范围,步长为0.01,模拟一个网格,根据网格上交点处的经纬度与距离震中的距离代入拟合公式计算所述网格上交点处的理论烈度值。

19、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根据震级计算震中区域烈度分布值:

20、i=1.623*m-2.4273

21、其中,i为烈度;m为地震震级。

22、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根据所述震中距的值确认网格区域范围,包括:

23、当震中距的值小于等于20千米时,网格区域范围取20千米;当震中距的值大于20千米时,网格区域范围取震中距的值。

24、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震中距的值千米范围内的经纬度范围,包括:最大经度、最大纬度、最小经度和最小纬度。

25、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计算所述根据拟合方程和震中烈度,计算震中距的值,包括:

26、i=10-4lg(d/10+1)

27、其中,i为烈度;d为震中距。

28、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地震震感可视化分析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29、数据分析模块,被配置用于对第一用户上传的震感数据进行分析和插值;其中,所述震感数据包含位置和震感;判断第一用户上报位置的震感转化为烈度值,并计算与所述位置的理论烈度值偏差;其中,当偏差小于等于30%时,直接采用所述烈度值,并将所述位置加入差值列表;当偏差大于30%时,判断第一用户位置20千米范围内的上报震感数据的周边用户是否大于4位;其中,当上报震感数据的周边用户小于4位时,保留所述第一用户上传的震感数据,不加入差值列表;当上报震感数据的周边用户大于等于4位时,取4位及以上周边用户上报的震感,并分别计算所述周边用户震感转化的烈度值与其位置的理论烈度值偏差;其中,当大于等于4位周边用户的震感烈度值偏差小于等于10%时,采用所述第一用户的震感转化的烈度值,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位置加入差值列表;当偏差小于等于10%的周边用户不足4位时,认为所述第一烈度值错误,舍弃第一用户上传的震感数据;

30、插值判断模块,被配置用于判断加入插值列表的点位数是否超过100;其中,当插值列表的点位数小于等于100时,以所述插值列表中点位30公里范围内,以0.05为步长获得理论点,利用拟合公式计算各点的烈度值;当插值列表的点位数大于100时,输出最终进行差值计算的用户点的震感数据;基于所述最终进行差值计算的用户点的震感数据和对应位置的理论烈度值,通过克里金插值算法,得到新的震感数据;

31、绘图模块,被配置用于基于新的震感数据及可视化技术绘图。

32、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系统还包括:

33、理论值计算模块,被配置用于实时获取地震三要素信息,包括地震发震时刻、震中位置和震级;

34、基于小程序实时获取震中区域有感用户的震感数据;

35、将所述震中区域有感用户上传的震感数据转化为烈度值;

36、根据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计算震中区域理论烈度分布值,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37、根据拟合方程和震中烈度,计算震中距的值,并根据所述震中距的值确认网格区域范围;

38、根据震中距的值与震中经纬度,计算出以震中为圆点,震中距的值千米范围内的经纬度范围;

39、根据经纬度区域范围,步长为0.01,模拟一个网格,根据网格上交点处的经纬度与距离震中的距离代入拟合公式计算所述网格上交点处的理论烈度值。

40、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41、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42、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43、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前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地震震感可视化分析方法。

44、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当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实现方式中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地震震感可视化分析方法。

45、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该计算机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实现方式中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地震震感可视化分析方法。

46、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地震震感可视化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实时震感汇聚平台,能够建立和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联系,具备地震信息的接收与反馈功能;用户可通过移动端小程序进行上传震感情况,也可以根据现场的震感和灾情可以进行拍现场情况拍照上传;平台端在收到网友上传现场震感情况和现场照片后,基于可视化技术echarts,对上传信息进行汇集、处理、分析、判断、加工和展示,并反馈上传时间排序信息、同一区域的震感圈、地震烈度图等信息传达到相关的上传者的移动端小程序,强化公共服务平台与社会公众的互动能力;在传统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基础上,拟合公众上传的震感信息数据,生成更接近真实地震破坏分布的地震震感图,并在算法上增加误干扰数据的排除以及强震区域震感的判定优化工作,相对地震烈度衰减计算传统方法,对于强烈破坏性地震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更真实的破坏分布情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