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缸体缸盖碗型塞分组检漏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6634418发布日期:2024-01-06 23:22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缸体缸盖碗型塞分组检漏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碗型塞检漏,特别涉及一种缸体缸盖碗型塞分组检漏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1、碗型塞孔是发动机缸体缸盖铸造时清砂用的工艺孔,孔的数量较多,在缸体缸盖加工完成后,通常使用成本较低的碗型塞封堵,封堵后形成的腔体一般为缸体缸盖的水套腔体,为了保证碗型塞的密封性能,在机加线上会安排试漏工序。

2、一种是采用沉水法测试,将缸体或缸盖的水套用封堵板封堵,沉入水中,向水套内部冲入压缩空气,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缸体或缸盖碗型塞与安装孔处是否冒泡。如果冒泡,表示碗型塞密封不良;如果所有的碗型塞都不冒泡,表示碗型塞密封性能合格。

3、另外一种方法是采用生产线在线式试漏机测试,缸盖进入试漏机里定位,密封夹具将缸体或缸盖水套封堵,向缸体或缸盖水套充气、保压等过程,通过试漏仪测试出泄漏率,如果水套测试的泄漏率超差,表示水套密封性不合格。为了找到漏点,需要启动设备的水试程序或者将缸体缸盖送到线外沉水测试。具备水试功能的在线式试漏机,缸体缸盖依然使用设备的封堵夹具封堵,沉入水中,放置一段时间,人工观察碗型塞安装处是否冒泡。

4、但是沉水法测试需要占用一个操作人员,整个测试过程中需要安装测试封堵工装、插入气管、沉水、仔细观察,测试完成后要清理缸体或缸盖表面残留的水,拆除工装、拔掉气管等,作业内容多,劳动强度大,5s很难做好,整个沉水测试时间往往需要10分钟以上。

5、使用试漏机自动测试时,如果水套试漏不合格,不知道到底是缸体或缸盖水套毛坯泄漏还是装配的碗型塞泄漏,需要将缸体或缸盖沉水,人工观察。缸体或缸盖在做试漏前,已经清洗干净;沉水后,缸体或缸盖内部、外部都会残留水,不能直接返修碗型塞后下线打包。缸体或缸盖沉水测试时,缸体或缸盖堵在输送线体上,造成生产线产出中断,减少产品的正常产出数量,造成欠产。碗型塞孔泄漏的缸体或缸盖,往往会被送回前工序设备清洗机再次清洗,然后返修碗型塞,再试漏检测合格后下线打包。再次清洗、试漏属于生产浪费,导致生产效率降低,清洗机、试漏机的能力被浪费,人工起吊、转运等作业也是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缸体缸盖碗型塞分组检漏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现有的检漏装置和方式检漏效率低,检漏不够准确的问题。

2、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缸体缸盖碗型塞分组检漏装置,包括:

3、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封堵充气机构,所述封堵充气机构包括用于封堵缸盖进气侧、排气侧、前端面和后端面的碗型塞的封堵机构,和通过封堵机构对碗型塞充气检测的检漏仪;

4、所述封堵机构包括用于封堵缸盖排气侧碗型塞的缸盖排气侧封堵机构、用于封堵缸盖的前端面水套孔和碗型塞的缸盖前端面封堵机构、用于封堵缸盖后端面的碗型塞的缸盖后端面封堵机构、用于封堵缸盖进气侧的碗型塞的缸盖进气侧封堵机构。

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缸盖排气侧封堵机构与缸盖进气侧封堵机构分别位于机架的顶部和底部;

6、所述缸盖前端面封堵机构和缸盖后端面封堵机构隔空相对设置在缸盖排气侧封堵机构上。

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缸盖排气侧封堵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若干个设置于第一固定板上的第一堵头、设置于第一固定板上并位于第一堵头两侧的固定支撑杆及用于驱动第一堵头封堵缸盖排气侧碗型塞的第一驱动装置。

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缸盖进气侧封堵机构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第四固定板和若干个设置于第四固定板上的第六堵头;

9、所述缸盖进气侧封堵机构与缸盖排气侧封堵机构呈相对设置。

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缸盖后端面封堵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固定板上的第一固定架和若干个设置于第一固定架上的第四堵头及驱动第四堵头封堵缸盖后端面碗型塞的第四驱动装置;

11、所述缸盖前端面封堵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固定板上的第二固定架和若干个设置于第二固定架上的第五堵头及驱动第五堵头封堵缸盖前端面碗型塞的第五驱动装置;

12、所述缸盖后端面封堵机构与缸盖前端面封堵机构在第一固定板上呈隔空相对设置。

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堵头、第四堵头、第五堵头和第六堵头均包括相互连通的连接管和头部,所述头部为t形,所述头部滑动设置在连接管内,所述头部的外侧套设有压缩弹簧。

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人机界面,所述人机界面用于接收检漏仪的检查信号和发送检测指令。

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缸盖进气侧的碗型塞分为四组,所述缸盖排气侧的碗型塞分为两组,所述缸盖前端面的碗型塞和后端面的碗型塞各为一组;

16、所述缸盖进气侧封堵机构通过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八电磁阀分别控制对缸盖进气侧的四组碗型塞充气开闭;

17、所述缸盖前端面封堵机构通过第四电磁阀控制对缸盖前端面的碗型塞充气开闭;

18、所述缸盖后端面封堵机构通过第五电磁阀控制对缸盖后端面的碗型塞充气开闭;

19、所述缸盖排气侧封堵机构通过第六电磁阀和第七电磁阀分别控制对缸盖排气侧的两组碗型塞充气开闭;

20、所述第一电磁阀至第八电磁阀开闭通过第九电磁阀控制。

21、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缸体缸盖碗型塞分组检漏方法,包括:

22、当发动机缸盖到检漏装置内指定位置后,使缸盖排气侧封堵机构、缸盖后端面封堵机构和缸盖前端面封堵机构对缸盖进行封堵;

23、打开控制前端面水套封堵的第九电磁阀,并使第九电磁阀常开,使缸盖水套内腔与大气连通,第九电磁阀为第一电磁阀至第八电磁阀总开关;

24、打开缸盖的进气面、排气面、前端面和后端面所对应的电磁阀单元,通过检漏仪对缸盖的进气面、排气面、前端面和后端面所有的碗型塞封堵处充气、保压、测试和放气进行测试;

25、测试完成后测量结果显示在人机界面上,可判断是否合格;

26、当检测全部合格后,表示所有安装的碗型塞密封良好,然后停止后续检测。

27、一些实施例中,当检测不合格时的具体过程为:

28、当进气面碗型塞组不合格时,打开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至第七电磁阀,对进气侧碗型塞组第一组检测;

29、打开第二电磁阀,关闭第一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至第七电磁阀,对进气面碗型塞组第二组检测;

30、打开第三电磁阀,关闭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及第四电磁阀至第七电磁阀,对进气面碗型塞组第三组检测;

31、打开第八电磁阀,关闭第一电磁阀至第三电磁阀及第四电磁阀至第七电磁阀,对进气面碗型塞组第三组检测;

32、当前端面碗型塞不合格时,打开第四电磁阀,关闭第一电磁阀至第三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至第七电磁阀;

33、当后端碗型塞不合格时,打开第五电磁阀,关闭第一电磁至第四电磁阀和第六电磁阀及第七电磁阀;

34、当排气面碗型塞不合格时,打开第六电磁阀,关闭第一电磁阀至第五电磁阀和第七电磁阀,对排气面碗型塞组第一组检测;

35、打开第七电磁阀,关闭第一电磁阀至第六电磁阀,对排气面碗型塞第二组检测。

3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37、通过缸盖排气侧封堵机构封堵缸盖排气侧的碗型塞,通过缸盖前端面封堵机构封堵缸盖的前端面水套孔和碗型塞,通过缸盖后端面封堵机构封堵缸盖后端面的碗型塞,通过缸盖进气侧封堵机构封堵缸盖进气侧的碗型塞,封堵缸盖排气侧、顶平面、底平面、前端面和后端面后,再通过检漏仪充气,检测是否漏气,当漏气时在通过分组逐步排查,分别对排气侧、进气侧、前端面和后端面的碗型塞进行检测是否合格,且通过第一电磁阀至第八电磁阀对各个分组的堵头分别控制开闭使碗型塞可以分区域化检测,避免了整体式的检测无法快速得知漏气位置。

38、通过对缸盖碗型塞孔的整体及分组式测试,快速定位到安装不良的碗型塞,实现快速返修,零件不需要再沉水找漏点,减少了零件来回转运、多次起吊、重复清洗造成的浪费,提高了检测效率和精准度,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避免了碗型塞批量装配不良造成的返修浪费。

39、在检测时,缸盖通过运输带按照指定的摆放姿态运输过来,直接可以放置在缸盖进气侧封堵机构上,然后使缸盖排气侧封堵机构带动缸盖前端面封堵机构和缸盖后端面封堵机构下降至缸盖的周侧位置,然后进行封堵,使缸盖排气侧封堵机构、缸盖前端面封堵机构和缸盖后端面封堵机构通过一个驱动装置即可带动同时下压到缸盖的周侧封堵位置上,避免了其他姿态摆放的缸盖,使缸盖进气侧封堵机构、缸盖排气侧封堵机构、缸盖前端面封堵机构和缸盖后端面封堵机构都需要驱动装置进行驱动才能封堵,减少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