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GNSS接收机便携式安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93069发布日期:2023-09-09 14:58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GNSS接收机便携式安装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安装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gnss接收机便携式安装架。


背景技术:

1、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又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间的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3维坐标和速度以及时间信息的空基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卫星星座及其支持特定工作所需的增强系统。gnss接收机可以单系统定位,也可以多系统联合定位,并可广泛应用于高精度测绘、测量、机械控制、系统集成、精准农业、勘探、交通、海洋、港口、气象、科研、大专院校等行业的高精度差分定位服务。

2、在公告号为cn21756173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便携式gnss接收机,包括接收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机主体的侧壁上对称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侧壁上连接有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上分别连接有转动杆和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连接有拨动旋钮,所述转动支架上并且位于驱动杆的一侧连接有固定旋钮,所述转动杆和驱动杆的侧壁上连接有便携式跨带。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上述装置通过转动设置在转动支架上的驱动杆驱动便携式跨带,当工作人员需回收便携式跨带时,工作人员需手动多次转动拨动旋钮,从而不利于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gnss接收机便携式安装架。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gnss接收机便携式安装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gnss接收机便携式安装架,包括两个相互对称的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相互靠近的侧壁上均对称设置有安装杆,两个所述安装板上共同安装有接收机主体,两个所述安装板相互远离的侧壁上均固定有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转动设置有转动杆,两个所述转动杆上共同安装有连接带,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侧壁上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壁上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转动杆相互固定,所述接收机主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两个与安装杆相互匹配的l形槽,所述安装杆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安装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杆的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对转动杆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

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携带接收机时,工作人员需使接收机主体与两个安装板相互连接。此时,工作人员需使四个安装杆分别与四个l形槽相互连接,并依次开启固定组件,即可使安装杆保持稳定,从而使接收机主体与安装板相互连接。随后,工作人员只需开启限位组件,并拉动连接带,即可使连接带伸长,当工作人员松开连接带时,连接带自动在限位组件的作用下保持稳定,无需工作人员做出额外操作,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滑槽内的滑杆以及一端固定在滑杆远离l形槽侧壁上的固定弹簧,所述固定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滑槽的内壁上,所述l形槽水平部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滑杆相互匹配的安置槽。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安装接收机主体时,工作人员需向下滑动滑杆,从而使滑杆完全移动至滑槽内。随后,工作人员需使安装杆与l形槽相互连接,即可使接收机主体初步保持稳定。进一步的,当安置槽与滑槽正对时,滑杆在固定弹簧的作用下弹出并与安置槽相互连接,从而使滑杆对接收机主体进行限位,进而提高了接收机主体的稳定性。

7、进一步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连通槽内的隔板、固定在转动杆上的环形片、滑动设置在环形片侧壁上的第一限位块、一端固定在第一限位块靠近环形片轴线侧壁上的限位弹簧、多个圆周阵列分布在限位槽内壁上的第二限位块以及一端固定在第一限位块靠近环形片轴线侧壁上的固定绳;

8、所述固定绳的另一端延伸至隔板外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远离环形片轴线的侧壁与其其中一个邻边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限位块上开设有与第一倾斜面相互匹配的第二倾斜面。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携带接收机主体时,工作人员需使接收机主体与安装板相互连接,并拉动连接带,即可使连接带伸长。在此过程中,第一限位块跟随转动杆转动并逐渐划过多个第二限位块。随后,当连接带伸长至最大长度时,工作人员需停止拉动连接带,此时扭簧对转动杆施加使其复位的作用力,第二限位块对第一限位块进行限位,进而使连接带保持稳定,无需工作人员额外对转动杆进行操作,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此外,当工作人员需使连接带复位时,工作人员只需拉动固定绳,即可使第一限位块在固定绳的作用下完全移动至环形片内,从而使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相互分离,进而使转动杆在扭簧的作用下快速复位,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操作难度。

10、进一步的,所述滑杆靠近固定弹簧的侧壁上固定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延伸至安装板外并滑动连接。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滑动滑杆时,工作人员只需拉动连接绳即可,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绳为采用橡皮筋制成的连接绳,所述连接绳远离滑杆的一端固定有安装块。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连接绳随风飘荡的概率,进而减小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14、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绳为采用橡皮筋制成的固定绳,所述固定绳远离第一限位块的一端固定有挡块。

15、进一步的,所述滑槽的内壁上嵌设有第一磁铁块,所述滑杆的侧壁上嵌设有与第一磁铁块相互吸附的第二磁铁块。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使安装杆与l形槽相互连接时,工作任务需使滑杆完全移动至滑槽内,此时,工作人员只需拉动连接绳,即可使第一磁铁块与第二磁体块相互吸附,从而使滑杆保持稳定,无需工作人员持续拉住连接绳,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随后,当工作人员需使连接绳复位时,工作人员只需再次拉动连接绳,即可使固定弹簧进一步压缩,并使第一磁铁块与第二磁体块相互分离。此时,工作人员只需松开连接绳,即可使滑杆快速复位。

1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带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圆角。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工作人员握住连接带时手部被划伤的概率,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使用体验。

1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有益技术效果:

20、本技术中,当工作人员需携带接收机时,工作人员需使接收机主体与两个安装板相互连接。此时,工作人员需使四个安装杆分别与四个l形槽相互连接,并依次开启固定组件,即可使安装杆保持稳定,从而使接收机主体与安装板相互连接。随后,工作人员只需开启限位组件,并拉动连接带,即可使连接带伸长,当工作人员松开连接带时,连接带自动在限位组件的作用下保持稳定,无需工作人员做出额外操作,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21、本技术中,当工作人员需安装接收机主体时,工作人员需向下滑动滑杆,从而使滑杆完全移动至滑槽内。随后,工作人员需使安装杆与l形槽相互连接,即可使接收机主体初步保持稳定。进一步的,当安置槽与滑槽正对时,滑杆在固定弹簧的作用下弹出并与安置槽相互连接,从而使滑杆对接收机主体进行限位,进而提高了接收机主体的稳定性;

22、本技术中,当工作人员需携带接收机主体时,工作人员需使接收机主体与安装板相互连接,并拉动连接带,即可使连接带伸长。在此过程中,第一限位块跟随转动杆转动并逐渐划过多个第二限位块。随后,当连接带伸长至最大长度时,工作人员需停止拉动连接带,此时扭簧对转动杆施加使其复位的作用力,第二限位块对第一限位块进行限位,进而使连接带保持稳定,无需工作人员额外对转动杆进行操作,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此外,当工作人员需使连接带复位时,工作人员只需拉动固定绳,即可使第一限位块在固定绳的作用下完全移动至环形片内,从而使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相互分离,进而使转动杆在扭簧的作用下快速复位,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操作难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