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单元及检测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64222发布日期:2023-11-17 22:02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单元及检测仪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检测,尤其是涉及一种检测单元及检测仪器。


背景技术:

1、免疫荧光定量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特定波长的激发光对作过对应荧光标记的检测样品照射激发,产生对应波长的荧光定量信号,从而达到精准诊断分析的目的。

2、荧光免疫分析与传统的酶联免疫法及金标法相比,其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方便,无放射性标记物、标记物稳定、便于长期保存、试验重复性好、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及标准曲线量程宽等诸多优点。其检测项目覆盖非常广泛,能快速地检测出炎症、心脑血管、糖尿病肾病、甲功、妊娠、肿瘤等项目,已经越来越成为各级医院检验科不可或缺的诊断利器。

3、然而,还有更为广泛的潜在应用,有着进入家庭自检的需求,比如一些需要长期监测的疾病:心血管疾病、甲状腺疾病、肝病、肾病等;一些需要定期作早期筛查的肿瘤疾病等。可以预见地,越来越多的人会优先选择通过自助的方式对一些健康状况包括病情管理进行自我检测,而非一定要花费大量的排队时间去预约各个专业机构、诊所或医院。

4、而当下的荧光定量分析方法虽然比较适合作为家庭医疗的检验设备和手段,对于常规的荧光定量检测试剂条,都标记有一个c线(又称对照线)和一个t线(又称为检测线),现有的检测设备都是采用电机带动试剂条或光电检测模组分时扫描探测c线和t线,由此造成了仪器的构造复杂,体积较大。因此,现实生活中,用户都需要到专业的检测机构去检测或者将测量后的试剂送到专业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仪器才能开展检测。

5、最终导致整个检测方式不够便捷,成本较高,体积较大,便民性差,无法满足用户的居家自助检测需求,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全民医疗的便捷性和高效性,本技术提供一种检测单元及检测仪器。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检测单元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检测单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激发光源组件,所述激发光源组件分别/同时对试剂条上的c线和t线的检测位点进行照射,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对反射后的荧光进行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的接收组件;

4、所述壳体与试剂条之间形成定位分拆配合。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中,使用者将试剂条固定在壳体上,然后,利用激发光源组件分别或同时对试剂条上的c线和t线的检测位点进行照射,然后利用接收组件接收反射后的荧光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对c线和t线反射的荧光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电信号的信号反馈,检测手段方便快捷,便民性较强,且只需要通过一个固定试剂条的动作,便可得到两个检测结果,也提高了整体的检测效率。

6、优选的,所述激发光源组件和接收组件对应试剂条的c线和t线的检测位点成对设置有两个,任一对中的所述激发光源组件、对应检测位点和接收组件形成v型检测光路,任一所述v型检测光路中的激发光源组件的照射光路相对检测位点呈倾斜设置,对应的所述接收组件的接收光路相对检测位点呈光路同轴设置。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检测光路设置为v型检测光路,同时将激发光源组件的照射光路相对检测位点呈倾斜设置,使得检测位点的荧光信号与接收组呈光路同轴设置,进而使得整个检测光路收集效率较高且所占空间较小,有助于实现系统整体小型化及扁平化。

8、优选的,所述激发光源组件和接收组件对应试剂条的c线和t线的检测位点成对设置有两个,任一对中的所述激发光源组件、对应检测位点和接收组件形成v型检测光路,且所述激发光源组件的照射光路相对检测位点呈光路同轴设置,所述接收组件的接收光路相对检测位点呈倾斜设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检测光路设置为v型检测光路,同时将激发光源组件的照射光路相对检测位点呈光路同轴设置,使得检测位点的荧光信号与激发光源组件呈光路同轴设置,有助于提高检测位点被激发光源组件照射的充分性,即增强受光率。

10、优选的,所述激发光源组件包括依次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光源、成像物镜和第一滤光片。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利用成像物镜进行聚焦成像,之后,再利用第一滤光片使得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在试剂条的检测位点上,具体实现对检测位点的荧光激发功能。

12、优选的,所述激发光源组件还包括设置壳体内并设置在第一滤光片和检测位点之间的用于将光源二维直线化的柱面镜。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柱面镜,将原本是一维空间下的光点光斑,转换为二维空间下直线状的光斑,进而增大了照射在任意检测位点的照射长度,使得更多的荧光信号能够得到激发,有助于提高整体检测的精准度。

14、优选的,所述激发光源组件包括依次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二光源、用于将光源进行准直并形成线状光斑的非球面透镜和第二滤光片。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光源、非球面透镜和第二滤光片,使得第二光源激发的光线直接被非球面透镜进行在检测位点上呈现为线状光斑,然后再通过第二滤光片,大大减少了激发光源组件元器件的个数,进而减少了整体的安装空间,有助于使得整体变得更加精巧。

16、优选的,所述接收组件包括依次设置在壳体内的光电池、第三滤光片和聚焦透镜。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中,被激发的荧光经过聚焦透镜和第三滤光片,再集中在光电池上,将最终的荧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18、优选的,所述壳体与试剂条定位固定后,所述壳体的光源照射区与试剂条的待测区之间形成遮光区。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壳体光源照射区与试剂条待测区之间的遮光区,使得实际检测时,避免了环境光的干扰,有助于提高整体检测的精确性。

20、优选的,所述壳体与激发光源组件之间设置有金属散热件。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壳体与激发光源组件之间设置的金属散热件,可以有效地将功率较高的激发光源组件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散去,有助于提高激发光源组的使用寿命以及稳定性。

2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检测单元的检测仪器。

2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检测单元的检测仪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4、一种具有检测单元的检测仪器,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电路模块,所述接收组件与电路模块电连接,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所述电路模块还包括有连接接口/无线通讯组件,所述连接接口/无线通讯组件用于与其他终端电连接。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检测单元通过电路模块将其电信号以连接接口或无线通讯组件的方式与其他终端电连接,实现信号信息的显示或传递,使其可应用于多种使用场景。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1.利用壳体和试剂条之间形成的定位分拆配合,将试剂条固定在壳体上,然后利用激发光源组件,使其分别或同时对试剂条上的c线和t线的检测位点进行照射,然后利用接收组件将反射后的荧光进行接收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即可同时对试剂条上c线和t线反馈的荧光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电信号做出判断,整个检测动作方便快捷,便民化程度高,可用于家庭医疗和自助医疗领域;

28、2.将检测光路设置为v型检测光路,并将激发光源组件的照射光路相对检测位点呈倾斜设置,同时通过依次设置的第二光源、用于将光源进行准直并形成线状光斑的非球面透镜和第二滤光片,用非球面透镜代替了成像物镜和柱面镜,大大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以及减少了所占用的安装空间,有助于使得整个单元更加精巧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